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乙年将临期第一主日:警醒等待基督再次的来临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24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3 10:52:08 发表
我们在世上活着要如同和天朝神圣,尤其是和自己的护守天使及主保圣人一起生活。这样若干年后自然过渡到天上的生活。
 
回复  支持[7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3 10:01:40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巴伦主教论道 ‖ 时间在天主的计划下负有使命
2017-12-03 巴伦主教 天主教玛纳工作室



翻译 | Carrie
编辑 | 玛纳工作室
本栏目由美国洛杉矶教区辅理主教罗伯特·巴伦(Robert Barron)执笔,Carrie Wong翻译。巴伦是Word on Fire协会的创办人、美国多家电视台的常客、PBS倍受赞誉的《天主教义》系列大型纪录片的主持人,著作等身,并荣登亚马逊畅销书榜……因其出色的媒体福传工作,被誉为现代“天主教最棒的福音使者之一”。巴伦主教以富有人文关怀与泛社会的角度,诠释圣经、见证信仰,相信会为读者打开全新的视角,带您深入不一样的信仰反思。
路21:29-33

朋友们,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讲到了天主的旨意得以奉行。一些哲学观辩护时间的循环性和周期性。它们认为时间持续绕回原点,就像季节更替。现代哲学家尼采说过“永恒的回归”。那是一种声名显赫的观念,而且到处可见。

但犹太人对时间的观念大相径庭,我们可以称之为“直线状”。他们认为时间是有使命感的,在天主的指导下是有目的性的。过去不只是无限的重复,而是为明确的将来作好准备,是对天主将要成就之事的一种预期。

生命不是无意义的重复,我们沉思时可以想天主如何一步步带领自己。
 
回复  支持[5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3 09:53:25 发表
巴伦主教论道 ‖ 时间在天主的计划下负有使命
2017-12-03 巴伦主教 天主教玛纳工作室



翻译 | Carrie
编辑 | 玛纳工作室
本栏目由美国洛杉矶教区辅理主教罗伯特·巴伦(Robert Barron)执笔,Carrie Wong翻译。巴伦是Word on Fire协会的创办人、美国多家电视台的常客、PBS倍受赞誉的《天主教义》系列大型纪录片的主持人,著作等身,并荣登亚马逊畅销书榜……因其出色的媒体福传工作,被誉为现代“天主教最棒的福音使者之一”。巴伦主教以富有人文关怀与泛社会的角度,诠释圣经、见证信仰,相信会为读者打开全新的视角,带您深入不一样的信仰反思。
路21:29-33

朋友们,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讲到了天主的旨意得以奉行。一些哲学观辩护时间的循环性和周期性。它们认为时间持续绕回原点,就像季节更替。现代哲学家尼采说过“永恒的回归”。那是一种声名显赫的观念,而且到处可见。

但犹太人对时间的观念大相径庭,我们可以称之为“直线状”。他们认为时间是有使命感的,在天主的指导下是有目的性的。过去不只是无限的重复,而是为明确的将来作好准备,是对天主将要成就之事的一种预期。
 
回复  支持[6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9:39:3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邪教者,必亡也!————我是看客、看热闹。

整理好自己的信仰,然后有精神力行动力。
 
回复  支持[8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7:44:07 发表
邪教者,必亡也!————我是看客、看热闹。
 
回复  支持[5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6:08:03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2/tne-word-is-sailing-year-b-advent-1/

【聖言啟航】活好每一天

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每年的將臨期第一主日,是各禮儀年循環的新開始。乙年主日的福音選讀,主要取自《馬爾谷福音》,所以乙年又俗稱為「馬爾谷年」。至於「將臨期」,故名思義,就是等待將要來臨的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的禮儀節期。雖然,從禮儀曆的進程來說,接著將臨期的就是聖誕期;可是,將臨期首要邀請信友期待的那將要來臨的,並不是聖誕節——即耶穌的第一次降臨。相反,正如今天的讀經向我們展示的,將臨期首先引領我們,遠望那耶穌的再次來臨——即天主的國度(全新的世界)——的臨現。

這個只有喜樂滿足,沒有仇恨、沒有眼淚、沒有壓迫的國度,相信每個人都渴望,而且恨不得其馬上就臨現。然而,耶穌卻指出,「你們不知道那時辰何時會到」。因此,「你們要小心防備,要保持警覺」。耶穌更用了家主僕人的比喻來說明祂的囑咐:「切勿讓家主突然回來時,發覺你們在睡覺」。言則,耶穌是在說我們要不眠不休地保持警覺嗎?永遠都不可以睡覺嗎?我們又要防備甚麼?「保持警覺」 又所指為何?

耶穌自己就借所用的比喻,教導了我們在等待祂再度來臨的時候該怎樣做。在比喻中,家主在出遠門前,「指派僕人處理各項工作」。我認為,我們在此現世生活的每一天,也就是在期待著祂再來的每一天,所需要做的,不過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盡好自己的責任,祗此而已。這乍聽之下,不會太簡單嗎?非也。當中所涉及的難度,起碼有兩個層面。一方面,知道自己有何責任,能否一直毫不怠惰地,始終絲毫沒有差錯地完成呢?另一方面,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有責任,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是否明白自己的身份。這兩難點,我想,是人生每天的必修功課。

今天的讀經一,就是最佳例證。這段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三部分(即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而這部分所反映的,是大約主前五百年左右,在被迫流徙的大部分以色列民中上階層從巴比倫回到自己的家鄉後,在耶路撒冷所經驗的黑暗日子。《二依》(即第四十至五十五章)所期許的新天地以及新出谷的光輝未來,看似未能完全兌現。的確,上主已為選民的復興創造了歷史契機:巴比倫帝國的末落。然而,要有美好的生活,靠的還有人日復一日的、(有時甚至是)平凡而沉悶的默默耕耘。可是,我們可從讀經一得知,無論在崇拜、士氣、道德以至宗教律法節期的基本遵守上,他的同胞都乏善可陳,更遑論當時仍是頹垣敗瓦,尚待重建的聖殿。

只不過,猶太人的現況並不是出自他們內心的邪惡意圖。相反,從先知所記述的以民怨言:「我們有如不潔之物,連我們的善行也如染上血污的衣服。我們好像乾枯的落葉,罪惡把我們帶走,勢若狂風」可見,他們雖然是向上主抱怨,但他們所怨的,其實是自己,是「恨鐵不成鋼」的自己。他們當然有犯罪的時候,但就算在他們想行善的時候,有時也會好心做壞事,甚至以為自己做了好事但其實卻害了別人。這使他們自己氣餒不已。的確,所謂人性的軟弱和有限,有時的確是出於自私(或其它罪性)而做錯事,但更多時候,是無心之失,甚至是好心之錯。這怎教人不惱恨自己!

可幸的是,以民的抱怨,不是為卸責,反而承認自己是由上主所塑造的:「可是,上主,你是我們的大父,我們無非黏土;你是我們的陶匠,我們都是你手中的作品」。換言之,他們期望上主可逐步日夕改變他們。這份心情,與聖詠作者所吟唱的——「萬有的上主,求你回顧,從高天垂視這葡萄樹。求你保護你親手種植的園圃,照顧你親自培育的小樹」——不謀而合;也呼應保祿宗徒的信念:「天主必要堅固你們直到世末,使你們在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指責」。

然而,有時候,人們看不出本身的軟弱和有限,反而被眼前的繁華所蒙蔽。《谷》第十三章全是耶穌談論世末的說話,而耶穌是如何開始這番話的呢?就是當「耶穌從聖殿裏出來的時候,他的門徒中有一個對他說:『師傅!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建築!』」(1節)。外表華美,本非過錯,更是好事;不過,被外在華美所吸引而看不出內裏的實相,就算不是錯誤,也肯定是過失。

正正因為看到自己的缺陷,按《依》所載,以民向上主呼求:「啊!但願你衝破諸天,降臨下土!」。這份心情與聖詠作者的相同:「天主,請顯示你的慈顏,使我們獲得救恩」。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這呼求已在耶穌基督身上「一次過地」(once and for all)圓滿實現。身為基督徒,我們的本份就是每天平凡但堅實地活出耶穌的教導。僕人等待家主的時候,要做的不也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嗎?
 
回复  支持[6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6:07:37 发表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2/tne-word-is-sailing-year-b-advent-1/

【聖言啟航】活好每一天

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每年的將臨期第一主日,是各禮儀年循環的新開始。乙年主日的福音選讀,主要取自《馬爾谷福音》,所以乙年又俗稱為「馬爾谷年」。至於「將臨期」,故名思義,就是等待將要來臨的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的禮儀節期。雖然,從禮儀曆的進程來說,接著將臨期的就是聖誕期;可是,將臨期首要邀請信友期待的那將要來臨的,並不是聖誕節——即耶穌的第一次降臨。相反,正如今天的讀經向我們展示的,將臨期首先引領我們,遠望那耶穌的再次來臨——即天主的國度(全新的世界)——的臨現。

這個只有喜樂滿足,沒有仇恨、沒有眼淚、沒有壓迫的國度,相信每個人都渴望,而且恨不得其馬上就臨現。然而,耶穌卻指出,「你們不知道那時辰何時會到」。因此,「你們要小心防備,要保持警覺」。耶穌更用了家主僕人的比喻來說明祂的囑咐:「切勿讓家主突然回來時,發覺你們在睡覺」。言則,耶穌是在說我們要不眠不休地保持警覺嗎?永遠都不可以睡覺嗎?我們又要防備甚麼?「保持警覺」 又所指為何?

耶穌自己就借所用的比喻,教導了我們在等待祂再度來臨的時候該怎樣做。在比喻中,家主在出遠門前,「指派僕人處理各項工作」。我認為,我們在此現世生活的每一天,也就是在期待著祂再來的每一天,所需要做的,不過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盡好自己的責任,祗此而已。這乍聽之下,不會太簡單嗎?非也。當中所涉及的難度,起碼有兩個層面。一方面,知道自己有何責任,能否一直毫不怠惰地,始終絲毫沒有差錯地完成呢?另一方面,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有責任,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是否明白自己的身份。這兩難點,我想,是人生每天的必修功課。
 
回复  支持[5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6:05:42 发表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2/sunday-reflection-fr-vincent-advent-1-year-b/

【聖言心語】將臨期第一主日(乙)

這主日福音經文「警醒」一詞出現了四次,警醒甚麼呢?為甚麼要警醒呢?原來警醒是為了等待,朝向一生活目標而不鬆懈地等待。

將臨期中的等待,是為了迎接聖誕慶典,迎接等待天主降生成人、生活在我們中間,成為天父的愛子,成為自由與平安,給世界、你我帶來希望,經由他的福音與道路與天主父合而為一;另一方面,也是再次默觀與審視我們「受造為人」、「成為自己」以及「與天主合而為一」的慶典。

耶穌在福音中以僕人等候主人回來做比喻,主人離開前信賴僕人將家務託付給僕人,並吩咐他們每一個人的工作,雖然主人何時回來並不確定,但僕人清楚知道等待主人的方式,就是盡責任去做主人吩咐的工作,一方面,僕人不必為眼前遭遇的困難操心,生活有方向,知道主人必要回來,因而,他能活在當下,將注意力放在當下的生活經驗或者眼前所接觸的人。

警醒等待,小時候等待父親回家,當父親回來一切的擔心都可以放下,因為家裡有主人了;日後生活中,等待升上理想的學校,等待約會,等待工作機會,或適時表現得到肯定,等待思念的人,等待假期等。等待有時令人煩躁失去耐心,等待期望會有一些刺激與緊張,發現自己的不足。在等待期望中,我們有時會碰觸內心,在尋思與耐心等待中,有時會展開自己的視野,進一步發展自我,在內心與天主相遇,等待給我們內在獲得自由;另一方面,不能等待的人,要求很快滿足當下的需求,也常完全依賴那些當下的滿足,便無法發展出堅強的自我。

主日讀經一與答唱詠深刻表達我們對天主來臨的渴望,「上主啊!願祢把天衝破親自降臨」「萬有的天主,求祢回顧,從高天垂顧這葡萄樹」因為,生活中的等待可能是夜半,黑暗恐怖令人孤單無助,不確定的事情使人不安,契機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舉心向上,託付給上主,期待與信賴祂中活在當下,保有希望。

警醒等待,有些人生活已經填滿沒有空缺,只希望不要失去現有的健康、財產與關係,天主只是保平安,失去了對天主的渴望,有些隱藏失落、傷口、挫折、憤怒等負面情緒,因為害怕不敢面對,不求希望或去等待任何可能。一教友分享,小時候盼望父親回家,現在成為父母了,變成等待孩子回家。天上父親同樣等待我們,直到我們對生命與愛開放自己。
 
回复  支持[6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5:13:1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cn.fll.cc/cn-list.php?feed=sunday-reflection&feedname=%E4%B8%BB%E6%97%A5%E5%9C%A3%E8%A8%80%E5%8F%8A%E5%8F%8D%E7%9C%81

世界末日令人忐忑不安
Dec 03, 2017
将临期第一主日

那时候,耶稣说:「你们要当心,要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那日期什么时候来到。正如一个远行的人,离开自己的家时,把权柄交给了自己的仆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嘱咐看门的,须要醒寤。「所以,你们要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回来:或许傍晚,或许夜半,或许鸡叫,或许清晨;免得他忽然来到,遇见你们正在睡觉。「我对你们说的,我也对众人说:你们要醒寤!」
马尔谷福音 13:33-37

这个主日是将临期的开始。圣教会继续为上主的降临作准备,包括祂的第一次来临作我们的救主,和祂的光荣再来作我们的审判者。如果我们留心,一定会注意到最近数周主日读经里面强烈地意味着末世快来:

为上主做好准备,祂再来时,会带领已亡者同衪一起来;不要犯《十个童女》比喻里糊涂童女的错误 (读经二和福音读经,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保持警觉!上主会「像夜间的盗贼一样来到」(得前 5:2);在最后审判时,我们要为从祂而来的恩典作出交待 (读经二和福音读经,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在末世的那一天,耶稣会根据我们各人的善工来审判我们。义人去祂的右边,得到永生;不义的人则去左边,永受惩罚。(福音读经,基督普世君王节) 。

在这将临期的第一主日,主的日子快要到来,更形迫切。「要当心,要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那日期什么时候来到」,耶稣这样告诉祂的门徒 (谷 13:33)。圣保禄也为格林多教会祈求天主「必要坚固你们到底」,使他们「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日子上,无瑕可指」(格前 1:8)。

圣经用了很多不同的隐喻来解释基督的再来。除了上述的,其他比较普遍的隐喻有:一块石头从山上滚下,粉碎了用铁、泥、铜、银和金来打造的立像 (达 2);「一位相似人子者,乘着天上的云彩而来」(达 7:13);天灾、战争、基督徒受迫害(路21:10-28);来自海上和地中的两只兽 (默13)、新耶路撒冷圣城 (默 21)等等。

圣经采用很多令人惊讶的形象来揭示人类历史的终结篇。那是人的思维所不能抗拒,也不能明白的一篇。在众多的形象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羔羊和他的新娘在欢乐的天国婚宴中的结合 (参默 19)。穿上了「华丽而洁白的细麻衣」(默 19:8) 的新娘准备好了。被描绘成光荣和得胜的羔羊,眼睛「有如火焰」,头上戴着「许多冠冕」,身披一件染过血的衣服 (默 19:12-13)。当然,这个有点怪异的影象就是《默示录》为圣教会和基督 ─ 圣教会的新郎 ─ 最后甜蜜结合所作的表达。

那羔羊是被宰杀了的,但却站立着(参默 5:6) ;他坐在宝座上堪享光荣(参默 5:6, 12; 3:21)。那新娘是在共融中与羔羊结合的,她已经是天国里的事实,纵使她在世上仍以圣教会和基督妙身的方式继续前行。当我们庆祝一个新的将临期的开始,一方面,我们必须跟随圣保禄的忠告「当醒寤清醒」,要明白这人类的长篇剧会随时落幕 (得前 5:6)。另一方面,每次领圣体圣事时,我们必须怀着希望,谨记这是我们与基督肉身的结合。不要害怕!无论头到哪里,肢体都会跟随。被领到天国的是整个基督,即祂的妙身和祂的头。教宗良一世解释说「像头不能与肢体分开,肢体也不能与头分开」。事实上,天国已经属于我们!只要我们与圣教会 ─ 基督的妙身 ─ 保持共融,最终必获「正义的冠冕」(弟后 4:8)!
 
回复  支持[5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5:10:3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ccreadbible.org/Members/Bona/For-Bible/GosepelsMeaning/sundaygosepel/Year_B/Advent_Christmas/01th

將臨期 第一主日

警醒等待【福音:谷十三33-37】

那時候,耶穌說:33「你們要當心,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期什麼時候來到。34正如一個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把權柄交給了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的須要醒寤。 35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回來: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或許清晨; 36免得他忽然來到,遇見你們正在睡覺。 37我對你們說的,我也對眾人說:你們要醒寤!」

【禮儀年乙年主日福音選讀】

教會禮儀年主日彌撒的福音選讀提供基督徒一個機會,透過對觀福音經文更為精確的認識耶穌。按著禮儀年輪替順序,今年是乙年,由於教會在今年邀請全體信友,在主日感恩禮儀中一起聆聽馬爾谷福音,因此又稱為「馬爾谷年」。四部福音中馬爾谷福音最短,其中沒有敘述耶穌的童年故事,沒有報導復活主的顯現(谷十六9 以後經文是後人加入的,不屬於馬爾谷福音的「原稿」),也沒有聖神降臨相關的經文。因此,在「馬爾谷年」中,我們也會聽到許多其他福音經文,尤其是若望福音的內容。

【將臨期聖經選讀】

將臨期是準備迎接耶穌基督來臨的時期,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方面準備迎接耶穌聖誕節,以紀念天主子曾在歷史中來到人間;同時另一方面也透過這個思想,導引大家等待在末世之時基督的再度來臨。耶穌基督的第一次來臨,指向祂第二次的來臨;祂的第二次來臨,則使第一次來臨達到圓滿。

這樣的雙重意義也清楚地表達在禮儀選經之中:12月16日以前,禮儀經文強調對末世的期待,由12月17日起,則著重於紀念耶穌誕生的歷史事實。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馬爾谷福音「末世言論」的結語(谷十三33-37)。馬爾谷以整章的篇幅(十三章)記載耶穌向門徒們談論末世,主題是宣告末世來臨的必然性,以及教導門徒們在末世來臨之前如何在現世中生活。馬爾谷安排這段「末世言論」的目的,並非只是提供有關末世的「資訊」而已,乃更為了激發基督徒團體,以相稱的方式在當下生活:他們應該把現世視為是宣揚福音的時間(谷十三10),以及警醒祈禱、抵抗誘惑、等候基督再來的時間(谷十三21-23)。

末世發生的時間

在「末世言論」中,耶穌雖然強調了末世的必然性,但卻沒有確切地說出末世來臨的時間,因為「那日子和那時刻,除了父以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十三32)。既然末世的時間不可知,因此人真正應該關心的不是「末世何時來到」,而是「現在該如何生活」。今日的福音一開始,就指出這個結論:「你們要當心,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期什麼時候來到」(十三33)。接著以一個「看門人」的比喻詳加闡釋說明:

「正如一個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把權柄交給了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的須要醒寤。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回來;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或許清晨;免得他忽然來到,遇見你們正在睡覺。我對你們說的,我也對眾人說:你們要醒寤!」

「看門人」的比喻

「看門人」比喻的重點在於強調遠行的家主,歸期無法預料,這個情況迫使看門的人(彌撒經文譯為「更夫」)警醒不寐。因為主人會在僕人毫無預警之時突然出現,因此僕人必須警醒等待,由於這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故而時時準備妥當的態度是必要的。

比喻中的家主在遠行之前,把「權柄」(彌撒經文譯為「家務」)交給自己的僕人。這段話使人回想起,耶穌在召選十二位宗徒時,把「權柄」賞賜給他們(谷三 15,六7;由此可見彌撒經文譯為「家務」實屬不當),使宗徒們能夠繼續祂的工作。現在這相同的使命和相同的權柄也交給信仰團體,要他們在現世上去完成。

因此,所謂「醒寤不寐」的意義,就是要門徒們(以及日後的基督徒)永遠有意識地、負責任地在將要來到的主前生活,並拒絕任何影響他或引誘他離開這個基本態度的事物。

【綜合反省】

馬爾谷福音的作者經驗到末世的時間不可預期,因此以這段呼籲醒寤等待的經文,來綜合整個耶穌的「末世言論」。信仰團體意識到他們迎向人子再度來臨的日子,並且應該讓最後的結局決定自己的生命。他們不可只是遊手好閒地等待,也不能狂熱地期待那日子的來臨,也不必猜測那日子何時會來到。

這段經文和今日基督徒生活關係密切,面對末世的正確態度,是在高度的警覺之下跟隨每一個發生的事件,妥當而且負責的運用主所賦予的才能,有意識地時時準備好交出主所要求的成果。只要我們時時醒寤,認真地在信仰內生活,便能確保在末世之時,不被遺棄,而是被接納;不會迷途,而是被引入天父的家;不被審判,而是領取永遠的賞報。
 
回复  支持[7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5:10:15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ccreadbible.org/Members/Bona/For-Bible/GosepelsMeaning/sundaygosepel/Year_B/Advent_Christmas/01th

將臨期 第一主日

警醒等待【福音:谷十三33-37】

那時候,耶穌說:33「你們要當心,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期什麼時候來到。34正如一個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把權柄交給了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的須要醒寤。 35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回來: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或許清晨; 36免得他忽然來到,遇見你們正在睡覺。 37我對你們說的,我也對眾人說:你們要醒寤!」

【禮儀年乙年主日福音選讀】

教會禮儀年主日彌撒的福音選讀提供基督徒一個機會,透過對觀福音經文更為精確的認識耶穌。按著禮儀年輪替順序,今年是乙年,由於教會在今年邀請全體信友,在主日感恩禮儀中一起聆聽馬爾谷福音,因此又稱為「馬爾谷年」。四部福音中馬爾谷福音最短,其中沒有敘述耶穌的童年故事,沒有報導復活主的顯現(谷十六9 以後經文是後人加入的,不屬於馬爾谷福音的「原稿」),也沒有聖神降臨相關的經文。因此,在「馬爾谷年」中,我們也會聽到許多其他福音經文,尤其是若望福音的內容。

【將臨期聖經選讀】

將臨期是準備迎接耶穌基督來臨的時期,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方面準備迎接耶穌聖誕節,以紀念天主子曾在歷史中來到人間;同時另一方面也透過這個思想,導引大家等待在末世之時基督的再度來臨。耶穌基督的第一次來臨,指向祂第二次的來臨;祂的第二次來臨,則使第一次來臨達到圓滿。

這樣的雙重意義也清楚地表達在禮儀選經之中:12月16日以前,禮儀經文強調對末世的期待,由12月17日起,則著重於紀念耶穌誕生的歷史事實。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4:47:4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1/ccc-25-anniversary-rome-celebration-conference/

http://kkp.org.hk/node/15809

(綜合本報╱梵蒂岡電台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把網上問卷的填寫限期延後至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主席麥冠達神父(D. Mukonda)呼籲本地青年積極回應。

明年十月三至二十八日在羅馬舉行的主教會議題為「青年,信仰與聖召辨識」,主教會議秘書處邀請各地十六至二十九歲青年填寫網上問卷。

設有英文版的網上問卷,內容圍繞青年的生活狀況、自我形象、社會參與、對所屬國家社會制度的期望、對工作的滿意度、對組織家庭的期望等。

有關青年的個人信仰及教會參與,問卷問題包括青年上教堂的次數、教會對其生活的重要、青年對「聖召」的看法等。

問卷也關心青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包括上網頻率、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網上關注內容涉及哪類課題等。

在香港,麥冠達神父早前透過本報邀請一眾青年:「希望大家多參與及回應,我們的貢獻能幫助香港教區以至普世教會認識香港青年的現況,同時能回應主教會議。」

明年三月會前聚會  社交網絡讓青年參與

另一方面,主教會議秘書處十一月十六至十七日開會,簡單地公布籌備工作。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 Baldisser)滙報時提及,已把會議預備文件和問卷寄給相關組織,又在網上開設專門渠道。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發言後,常務委員會成員與教宗共同討論了制定工作文件的準則,好能把仍在進行諮詢階段所有成果納入其中。隨後與會者也提供了所收到預備文件問卷的答覆,以及仍在進行的網上問卷首批數據。會議決定,把網上問卷截止日期延期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在眾多活動計劃中,主教會議秘書處將於明年三月十九至二十四日召開有關青年的會前會議。除應邀出席青年外,秘書處也決定讓青年透過社交網絡參與三月的會議。(詠╱祖)

•主教會議問卷 http://youth.synod2018.va

《天主教教理》頒布 25週年慶典 四個教理專題要點簡報

2017年12月1日   
文:陳思穎、林康政

翻開《天主教教理》中文版的頁1,就是1992年10月11日公布的《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這日子也是當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日。該宗座憲令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了出版《天主教教理》,親自撰寫並宣讀的一份隆重文獻。至今,《天主教教理》已落在各地教會的土壤裡,並不斷廻響於今日天主子民的信仰生命中。2017年10月11日,正值《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頒布25 週年,我們有幸得蒙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邀請,以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代表(陳思穎)及華語牧民教理學學者(林康政)的身份,出席於梵蒂岡舉行的紀念活動。


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廿五週年慶祝活動

是次活動於保祿六世的世界主教會廳舉行。當天活動內容包括四個專題講座、聖樂演奏、各地教理書及歷史展覽等,最後教宗蒞臨致辭。大會送贈與會者於9月出版的新書《天主教教理——神學與牧民釋義》。該書由40多位來自意大利、法國、英美、西班牙及德國等地的教理與神學學者撰寫,經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蒙席編輯。

紀念活動開始,大會播放了25年前的兩個片段:一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宣讀和簽署《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另一是教宗於10月15日主日,在伯多祿廣場三鐘經講話中所公告的《天主教教理》,指明它是普世教會作為更新宗徒福傳使命的重要工具。短片播放後,四個專題講座隨即展開,以闡釋這本教理書於今天的福傳與牧民成果。


講題一:福音新傳過程中的《天主教教理》

這講題由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蒙席主講。他指出福音新傳中的教理講授是一個教理化的皈依過程,使基督徒以聖言改變和更新生命,與主相遇。《天主教教理》提供基礎的信仰培育,旨於孕育出信友身份,並標誌基督徒生命所要經歷的各個階段。可見,這部教理書於福傳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天主教教理》記錄了天主教會的信德內容,它不單可被用作講論信仰,更能培育人以信德和理智,實踐信仰生活和使命。就這一點,講者如此描述了自己的教理靈修:「我以心神祈禱,同時也運用理智祈禱。」

他指出從事教理工作的人,應當培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尋求合適的語言,將教理通傳給不同對象,並把信仰札根於教理作為基礎,以傳遞福音的真理。擔當教理職務者應具備培育的條件,好能從教理中找到合宜表達的方式,幫助教友面對今天新時代和新世界各項不同挑戰。這一點正是回應1975年教宗真福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76號所提及——我們從事宣講福音,應對「時代徵兆」有所警惕;同時,這也配合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46號中所教導——一個「外展」的教會必大開門庭,讓每一位教友被派遣出去世界,接觸他人。

簡單而言,福音新傳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教理講授,藉以宣講和行動,觸碰人心,讓人打開心扉,在人心深處被基督救恩所充盈,隨之度日新又新的皈依生活。

講題二: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革新下《天主教教理》的貢獻

第二講是由意大利都靈總主教諾西亞(Cesare Nosiglia)總主教主講。他指出在梵二大公會議討論時,曾經考慮會出版一本適合時代的教理書,但梵二革新的思潮實在相當充實,當時尚未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開展這項工作。直至80年代中期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重提這個重要而艱鉅的任務,終於在90年代初,理想實現,頒布了《天主教教理》。雖然《天主教教理》於梵二大公會議後的30年才面世,但它的內容結構,卻實証了梵二大公會議的主要思想。《天主教教理》的四卷內容就是信仰的宣認、基督奧跡的慶典、在基督內生活、基督徒的祈禱,與梵二大公會議文獻的四大憲章,即《教會》憲章,《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禮儀》憲章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互相呼應,更是具體地將之落實。

《天主教教理》的編撰和運用,非常重視聖經,因為聖經源於天主的啟示,而教理講授正是將啟示傳遞給人,所以《天主教教理》是教理講授工作的一份恩物。在教理講授過程中,教理書常伴隨著聖經,幫助人閱讀、應用及宣信,旨於使基督徒的生活融合其中。再者,教理作為傳遞天主啟示的寶庫,當中聖經、聖傳和教會訓導三者缺一不可,一同進行。教會需要教理講授,因為它包含了信德內容、禮儀生活、倫理德行及靈修祈禱。可見,教理書建構著基督徒的整個生命,為此各地教會要全神貫注,投身於教理講授的事工。

教理講授之目的是傳布福音「喜訊」,因為教會宣講耶穌基督的救恩和祂的奧跡;同時,人的努力也不容忽視。講者指出:「如果沒有好的傳道員,就沒有好的教理講授,而教理不是硬件,卻是動態、活化和有血有肉的。」因此,傳道員要尋求一個配合時代、正視生命的教理傳授法,使教理成為有效方法,使人融入信仰生命,並要以有效語言和表達方式,使信仰觸碰人心。傳道員更需要接受天主聖神的光照,因為《天主教教理》的主角就是天主聖神,全賴聖神來促成和調協教理講授工作的一切活動。

講題三:《天主教教理》闡釋信仰的方向性原則

講者是維也納教區總主教舒安邦(Christoph Schönborn)樞機,即任青年教理Youcat的總監。他說明《天主教教理》是天主教信仰的有機綜合,並為闡釋這立論,羅列出七項神學性原則:


(1) 信仰是有機性的

在1985年世界主教會議結束後,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領導教會,出版了一本回應梵二大公會議精神的教理書。要完成這項任務,從起初來看,似乎不大可能,因為要尋求統一的語言來綜合世界各地信徒的不同信仰經驗,艱難尤甚。不過,自古以來,皈依天主就是唯一目的,時到今天我們所傳遞的信仰,就是自宗徒傳下來的一致信仰。因此,一本統合的教理書所詮釋有關基督和教會的訊息,應當是正確無誤;同時,它更可以被各種文化、語言、處境和傳統所包容,因為這本教理書需要在世界各處,傳遞同一救恩喜訊。所以,《天主教教理》表達出唯一天主所賜予各地子民的至一信仰,而這信仰具有傳生作用,透過人的宣布,得以世代相傳。這一點在《天主教教理》中,特別被看重,並須發展。正因為信仰有傳生性,教理常該充滿朝氣,煥發生命,好使教會亦可以常保持青春活力。


(2) 信條與神學之關係

長久以來,教會內存在著一個難題,就是信條與神學之間,好像沒有清晰分野。在教會悠長歷史中,許多神學家為著辨證真理而作出巨大貢獻,有聖多瑪、聖奧思定、戴都良、更有近代拉內等……它們都是為著同一信仰的闡釋而服務,而同一信仰表達是集大成於眾多神學。當信友要用語言去表達信德內容,信條就是教會給信友制定的一套準確系統。這統一的信仰表達,雖然必定是來自不同種類和路向的神學,但多元神學卻不能與這統一信仰內容有所違背。否則,眾多神學都不可能在教會大傘下和睦共處。教理講授的角色就是從神學的多元中找到一個準繩,為信仰寶庫及教會訓導提供一個統一的表達,為建構起教會內的信仰意識。


(3) 真理的等級

由梵二大公會議至今,一些教理專家好像在討論並撰寫教會的教理書時,尚未將真理等級的概念放諸其中。後來,拉辛格樞機(即榮休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出真理等級是一個有機的架構。在這真理等級中的次序,除非有重大原因,否則不能更改。一些不在真理等級架構內的內容,例如有關天使的道理,雖然一點也沒有缺乏其教理的真確性,但表達於信德內容的次列上,並非排在核心位置。《天主教教理》四卷的脈絡——信經、禮儀、倫理、祈禱,正與真理等級相和應。它符合真理等級的先後表達,由信經作為始點,並以祈禱作為信仰表達的高峰。


(4) 恩寵的優先

天主降生成人,就是為了人類的得救,這分別顯明於教理書的卷一及卷二部份。這就是天主先以恩寵去召叫和施予,要求人以愛作信仰回應。《愛的喜樂》宗座勸諭顯明了這恩寵的優先性。因此,整部《天主教教理》不是提供教學方法,而是為了顯明人如何以愛還愛,回應天主的恩寵。


(5) 傳統的結構

《天主教教理》234號重申教理書本有的真理等級的結構,就是以天主聖三作為奧蹟的核心。它聯同其他奧蹟,彰顯出整個真理。《天主教教理》的卷一及卷二,就是講論天主對人的主體行動,即天主向人啟示自己,以及透過禮儀聖事將祂的恩寵向人通傳。《天主教教理》的卷三及卷四,就是談論人對天主行動的回應,即以福音的精神和價值度倫理生活,並以祈禱回答天主愛情。這結構正要顯明教理訊息的次序,就是天主對人的主動邀請,人要以信德回應主愛。每卷核心都在顯明基督生命的奧蹟。

(6) 以基督為中心的宣講

《天主教教理》234號指明:「至聖三位一體的奧跡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核心奧跡。」因此,天主聖三是我們宣講基督福音的中心,也光照其他教理,使一切教導指向天主救恩奧秘的描述。《天主教教理簡編》的第一句就已經簡潔指出「天主本身是無限的美善和真福。」為此,透過教理講授的過程,人要認識耶穌基督,並理解到「天主是愛」的啟示。拉辛格樞機更強烈地堅持,耶穌基督就是信仰教導的核心,我們必須閱讀福音,才能認識降生成人的天主。


(7) 聖經與教理的統一

拉辛格樞機一方面提出閱讀聖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信友在閱讀《天主教教理》時,不忘閱讀當中所引用的聖經章節。梵二大公會議的《天主教的啟示憲章》12號給了一個清楚說明:「天主在聖經裡是藉著人,並用人的方式說了話。」聖言使我們的信仰生命達致統一,而許多聖人的生命就是體現這一致性。這樣,聖言促成信仰的一致,使人流溢出基督徒的活潑生命。聖人的言行和生命本身,就是這信仰一致的活潑見証。

講題四:《天主教教理》作為天人溝通的媒體

這是由一位德國神哲學系女學者嘉露(KARL)主講。她引用《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62號,說明語言文明促進福傳過程中,人與天主溝通之重要性,因為信仰就是天主與人的交往、互通和相遇。這圖像該成為傳道員的形象,以活出《論現時代的教理講授》宗座勸諭的精神,更是《天主教的啟示憲章》2號所強調,人要與主交談,宛如朋友,而教理書則作為通傳天主愛情與信仰的有效媒體。教理講授旨在於使人與主建立情誼,與基督共融(1997年《教理講授指南》80號),為能在主內結成一體(《教會憲章》1號)。人要與位格的天主相遇,好讓主基督進入人的內心深處(《論教會在世界牧職憲章》16號),讓主基督常在我們生命中住下來,如同厄瑪烏二徒與主基督相遇的結果一樣。同樣,在信仰旅程中,傳道員要成為慕道者的朋友,一同上路。(宗8:26-40)這樣,教理書就是信仰生命傳遞的媒體,也是傳道員的見証生活,為了使人與主建立共融關係,讓主基督介入自身生命,再而帶進社團和世界。

事實上,教理講授只是信仰傳遞媒體的其中一種方式,因為天主通傳救恩有其種種方法,正如本篤十六世曾應用《天主教教理》31-35號,指明人尋求天主的不同途徑(WAYS)。教理講授這傳播媒體,是利用宗教教育的方式,通傳天主對人的救恩計劃,同時以慶典,行動和祈禱方式,讓人藉此轉化生命,接受救恩。這樣,《天主教教理》在福傳過程中作為有效媒體,具有三重傳通信仰的幅度——第一是以掏空取向的溝通幅度,此乃信仰與人類不同文化及團體生活的接觸,直接地向人傳布喜訊,使人的文化和靈性得以提升和淨化。基督徒的祈禱和禮儀從中發揮重要角色,建立起人類共融的團體,並創造出信仰文化的世界。第二是契造轉化時刻的存有幅度,就是針對民生問題和社經環境中,幫助個人作生命的反思,為求教理喜訊能使人與主相遇,達致轉化時刻,經驗到厄瑪奴耳「天主與人同在」的救贖福音。這樣就能進到最後的降生奧蹟之救恩幅度,即個人信仰完全融入至人性生命和社會環境,並因教理教導與主基督共融,如同《論現時代的教理講授》宗座勸諭所指出的教理方向——天主救贖之愛要為人開展信仰的人生旅程,而教理喜訊要回應人的生命渴求,生活挑戰及人性經驗。只有我們看見和接觸到生命之言(若望一書1:1),基督徒才富有信仰的活力與使命,好讓教理訊息得在人世旅程中,展現天主是愛,使接受福音者活出基督的生命,像他一樣去思想、言語和行動。


教宗方濟各的鼓勵

四個講題後,教宗方濟各到達會場致辭。他指出《天主教教理》是歷久常新的活聖傳,守護著信仰寶庫和真理之同時,能在新時代帶動今日教會的天主子民,在新道路中行走,活出福音新傳的恩寵和使命。為此,每一位基督徒不單要對教會的信仰內容增強理解,也要尋找一種新用語,表達這源於天主聖言而來的一貫信仰。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25號,指出教理「愛德至上」的最高原則,就是整個教義和訓示要導向人達永無止境的愛。在這原則的光照下,教宗就承認過去歷史中教會對死刑的不足理解,並回應當今世界的有關爭議。「愛德至上」的教理準繩促使我們反思死刑議題,重申每個生命都具有人性尊嚴,而天主的慈悲寬恕大於人為公義。教宗在結束講話時,說明教理講授所廻響的天主聖言是永存不朽,因為聖言是一個始終不斷成長的動態現實,總是帶領人走向成全。


筆者的會後感言

經過出席是次慶典,我們再次燃起了以《天主教教理》作福音新傳的愛火,懷有希望,致力應用教理去廻響每一位基督徒對天主聖言的認知。這不僅只關注澳門教會的教理情況,更是要為了服務整個中華大地的教會子民而作。讓我們擔當傳道工作之同路人,在面對這新時代的信仰生活和社會挑戰時,能以福音轉化生命,活出「天主是愛」的真理,同時以福音的喜樂,感染我們周遭的每一個人,實踐福傳使命。讓我們偕同基督君王,以聖言的光照和信仰的真理,一同期待和宣布救恩的勝利,踏進另一個新的禮儀年。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4:47:1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1/ccc-25-anniversary-rome-celebration-conference/

http://kkp.org.hk/node/15809

(綜合本報╱梵蒂岡電台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把網上問卷的填寫限期延後至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主席麥冠達神父(D. Mukonda)呼籲本地青年積極回應。

明年十月三至二十八日在羅馬舉行的主教會議題為「青年,信仰與聖召辨識」,主教會議秘書處邀請各地十六至二十九歲青年填寫網上問卷。

設有英文版的網上問卷,內容圍繞青年的生活狀況、自我形象、社會參與、對所屬國家社會制度的期望、對工作的滿意度、對組織家庭的期望等。

有關青年的個人信仰及教會參與,問卷問題包括青年上教堂的次數、教會對其生活的重要、青年對「聖召」的看法等。

問卷也關心青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包括上網頻率、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網上關注內容涉及哪類課題等。

在香港,麥冠達神父早前透過本報邀請一眾青年:「希望大家多參與及回應,我們的貢獻能幫助香港教區以至普世教會認識香港青年的現況,同時能回應主教會議。」

明年三月會前聚會  社交網絡讓青年參與

另一方面,主教會議秘書處十一月十六至十七日開會,簡單地公布籌備工作。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 Baldisser)滙報時提及,已把會議預備文件和問卷寄給相關組織,又在網上開設專門渠道。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發言後,常務委員會成員與教宗共同討論了制定工作文件的準則,好能把仍在進行諮詢階段所有成果納入其中。隨後與會者也提供了所收到預備文件問卷的答覆,以及仍在進行的網上問卷首批數據。會議決定,把網上問卷截止日期延期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在眾多活動計劃中,主教會議秘書處將於明年三月十九至二十四日召開有關青年的會前會議。除應邀出席青年外,秘書處也決定讓青年透過社交網絡參與三月的會議。(詠╱祖)

•主教會議問卷 http://youth.synod2018.va

《天主教教理》頒布 25週年慶典 四個教理專題要點簡報

2017年12月1日   
文:陳思穎、林康政

翻開《天主教教理》中文版的頁1,就是1992年10月11日公布的《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這日子也是當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日。該宗座憲令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了出版《天主教教理》,親自撰寫並宣讀的一份隆重文獻。至今,《天主教教理》已落在各地教會的土壤裡,並不斷廻響於今日天主子民的信仰生命中。2017年10月11日,正值《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頒布25 週年,我們有幸得蒙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邀請,以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代表(陳思穎)及華語牧民教理學學者(林康政)的身份,出席於梵蒂岡舉行的紀念活動。


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廿五週年慶祝活動

是次活動於保祿六世的世界主教會廳舉行。當天活動內容包括四個專題講座、聖樂演奏、各地教理書及歷史展覽等,最後教宗蒞臨致辭。大會送贈與會者於9月出版的新書《天主教教理——神學與牧民釋義》。該書由40多位來自意大利、法國、英美、西班牙及德國等地的教理與神學學者撰寫,經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蒙席編輯。

紀念活動開始,大會播放了25年前的兩個片段:一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宣讀和簽署《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另一是教宗於10月15日主日,在伯多祿廣場三鐘經講話中所公告的《天主教教理》,指明它是普世教會作為更新宗徒福傳使命的重要工具。短片播放後,四個專題講座隨即展開,以闡釋這本教理書於今天的福傳與牧民成果。


講題一:福音新傳過程中的《天主教教理》

這講題由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蒙席主講。他指出福音新傳中的教理講授是一個教理化的皈依過程,使基督徒以聖言改變和更新生命,與主相遇。《天主教教理》提供基礎的信仰培育,旨於孕育出信友身份,並標誌基督徒生命所要經歷的各個階段。可見,這部教理書於福傳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天主教教理》記錄了天主教會的信德內容,它不單可被用作講論信仰,更能培育人以信德和理智,實踐信仰生活和使命。就這一點,講者如此描述了自己的教理靈修:「我以心神祈禱,同時也運用理智祈禱。」

他指出從事教理工作的人,應當培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尋求合適的語言,將教理通傳給不同對象,並把信仰札根於教理作為基礎,以傳遞福音的真理。擔當教理職務者應具備培育的條件,好能從教理中找到合宜表達的方式,幫助教友面對今天新時代和新世界各項不同挑戰。這一點正是回應1975年教宗真福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76號所提及——我們從事宣講福音,應對「時代徵兆」有所警惕;同時,這也配合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46號中所教導——一個「外展」的教會必大開門庭,讓每一位教友被派遣出去世界,接觸他人。

簡單而言,福音新傳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教理講授,藉以宣講和行動,觸碰人心,讓人打開心扉,在人心深處被基督救恩所充盈,隨之度日新又新的皈依生活。

講題二: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革新下《天主教教理》的貢獻

第二講是由意大利都靈總主教諾西亞(Cesare Nosiglia)總主教主講。他指出在梵二大公會議討論時,曾經考慮會出版一本適合時代的教理書,但梵二革新的思潮實在相當充實,當時尚未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開展這項工作。直至80年代中期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重提這個重要而艱鉅的任務,終於在90年代初,理想實現,頒布了《天主教教理》。雖然《天主教教理》於梵二大公會議後的30年才面世,但它的內容結構,卻實証了梵二大公會議的主要思想。《天主教教理》的四卷內容就是信仰的宣認、基督奧跡的慶典、在基督內生活、基督徒的祈禱,與梵二大公會議文獻的四大憲章,即《教會》憲章,《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禮儀》憲章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互相呼應,更是具體地將之落實。

《天主教教理》的編撰和運用,非常重視聖經,因為聖經源於天主的啟示,而教理講授正是將啟示傳遞給人,所以《天主教教理》是教理講授工作的一份恩物。在教理講授過程中,教理書常伴隨著聖經,幫助人閱讀、應用及宣信,旨於使基督徒的生活融合其中。再者,教理作為傳遞天主啟示的寶庫,當中聖經、聖傳和教會訓導三者缺一不可,一同進行。教會需要教理講授,因為它包含了信德內容、禮儀生活、倫理德行及靈修祈禱。可見,教理書建構著基督徒的整個生命,為此各地教會要全神貫注,投身於教理講授的事工。

教理講授之目的是傳布福音「喜訊」,因為教會宣講耶穌基督的救恩和祂的奧跡;同時,人的努力也不容忽視。講者指出:「如果沒有好的傳道員,就沒有好的教理講授,而教理不是硬件,卻是動態、活化和有血有肉的。」因此,傳道員要尋求一個配合時代、正視生命的教理傳授法,使教理成為有效方法,使人融入信仰生命,並要以有效語言和表達方式,使信仰觸碰人心。傳道員更需要接受天主聖神的光照,因為《天主教教理》的主角就是天主聖神,全賴聖神來促成和調協教理講授工作的一切活動。

講題三:《天主教教理》闡釋信仰的方向性原則

講者是維也納教區總主教舒安邦(Christoph Schönborn)樞機,即任青年教理Youcat的總監。他說明《天主教教理》是天主教信仰的有機綜合,並為闡釋這立論,羅列出七項神學性原則:


(1) 信仰是有機性的

在1985年世界主教會議結束後,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領導教會,出版了一本回應梵二大公會議精神的教理書。要完成這項任務,從起初來看,似乎不大可能,因為要尋求統一的語言來綜合世界各地信徒的不同信仰經驗,艱難尤甚。不過,自古以來,皈依天主就是唯一目的,時到今天我們所傳遞的信仰,就是自宗徒傳下來的一致信仰。因此,一本統合的教理書所詮釋有關基督和教會的訊息,應當是正確無誤;同時,它更可以被各種文化、語言、處境和傳統所包容,因為這本教理書需要在世界各處,傳遞同一救恩喜訊。所以,《天主教教理》表達出唯一天主所賜予各地子民的至一信仰,而這信仰具有傳生作用,透過人的宣布,得以世代相傳。這一點在《天主教教理》中,特別被看重,並須發展。正因為信仰有傳生性,教理常該充滿朝氣,煥發生命,好使教會亦可以常保持青春活力。


(2) 信條與神學之關係

長久以來,教會內存在著一個難題,就是信條與神學之間,好像沒有清晰分野。在教會悠長歷史中,許多神學家為著辨證真理而作出巨大貢獻,有聖多瑪、聖奧思定、戴都良、更有近代拉內等……它們都是為著同一信仰的闡釋而服務,而同一信仰表達是集大成於眾多神學。當信友要用語言去表達信德內容,信條就是教會給信友制定的一套準確系統。這統一的信仰表達,雖然必定是來自不同種類和路向的神學,但多元神學卻不能與這統一信仰內容有所違背。否則,眾多神學都不可能在教會大傘下和睦共處。教理講授的角色就是從神學的多元中找到一個準繩,為信仰寶庫及教會訓導提供一個統一的表達,為建構起教會內的信仰意識。


(3) 真理的等級

由梵二大公會議至今,一些教理專家好像在討論並撰寫教會的教理書時,尚未將真理等級的概念放諸其中。後來,拉辛格樞機(即榮休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出真理等級是一個有機的架構。在這真理等級中的次序,除非有重大原因,否則不能更改。一些不在真理等級架構內的內容,例如有關天使的道理,雖然一點也沒有缺乏其教理的真確性,但表達於信德內容的次列上,並非排在核心位置。《天主教教理》四卷的脈絡——信經、禮儀、倫理、祈禱,正與真理等級相和應。它符合真理等級的先後表達,由信經作為始點,並以祈禱作為信仰表達的高峰。


(4) 恩寵的優先

天主降生成人,就是為了人類的得救,這分別顯明於教理書的卷一及卷二部份。這就是天主先以恩寵去召叫和施予,要求人以愛作信仰回應。《愛的喜樂》宗座勸諭顯明了這恩寵的優先性。因此,整部《天主教教理》不是提供教學方法,而是為了顯明人如何以愛還愛,回應天主的恩寵。


(5) 傳統的結構

《天主教教理》234號重申教理書本有的真理等級的結構,就是以天主聖三作為奧蹟的核心。它聯同其他奧蹟,彰顯出整個真理。《天主教教理》的卷一及卷二,就是講論天主對人的主體行動,即天主向人啟示自己,以及透過禮儀聖事將祂的恩寵向人通傳。《天主教教理》的卷三及卷四,就是談論人對天主行動的回應,即以福音的精神和價值度倫理生活,並以祈禱回答天主愛情。這結構正要顯明教理訊息的次序,就是天主對人的主動邀請,人要以信德回應主愛。每卷核心都在顯明基督生命的奧蹟。

(6) 以基督為中心的宣講

《天主教教理》234號指明:「至聖三位一體的奧跡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核心奧跡。」因此,天主聖三是我們宣講基督福音的中心,也光照其他教理,使一切教導指向天主救恩奧秘的描述。《天主教教理簡編》的第一句就已經簡潔指出「天主本身是無限的美善和真福。」為此,透過教理講授的過程,人要認識耶穌基督,並理解到「天主是愛」的啟示。拉辛格樞機更強烈地堅持,耶穌基督就是信仰教導的核心,我們必須閱讀福音,才能認識降生成人的天主。


(7) 聖經與教理的統一

拉辛格樞機一方面提出閱讀聖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信友在閱讀《天主教教理》時,不忘閱讀當中所引用的聖經章節。梵二大公會議的《天主教的啟示憲章》12號給了一個清楚說明:「天主在聖經裡是藉著人,並用人的方式說了話。」聖言使我們的信仰生命達致統一,而許多聖人的生命就是體現這一致性。這樣,聖言促成信仰的一致,使人流溢出基督徒的活潑生命。聖人的言行和生命本身,就是這信仰一致的活潑見証。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4:46:01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1/ccc-25-anniversary-rome-celebration-conference/

http://kkp.org.hk/node/15809

(綜合本報╱梵蒂岡電台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把網上問卷的填寫限期延後至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主席麥冠達神父(D. Mukonda)呼籲本地青年積極回應。

明年十月三至二十八日在羅馬舉行的主教會議題為「青年,信仰與聖召辨識」,主教會議秘書處邀請各地十六至二十九歲青年填寫網上問卷。

設有英文版的網上問卷,內容圍繞青年的生活狀況、自我形象、社會參與、對所屬國家社會制度的期望、對工作的滿意度、對組織家庭的期望等。

有關青年的個人信仰及教會參與,問卷問題包括青年上教堂的次數、教會對其生活的重要、青年對「聖召」的看法等。

問卷也關心青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包括上網頻率、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網上關注內容涉及哪類課題等。

在香港,麥冠達神父早前透過本報邀請一眾青年:「希望大家多參與及回應,我們的貢獻能幫助香港教區以至普世教會認識香港青年的現況,同時能回應主教會議。」

明年三月會前聚會  社交網絡讓青年參與

另一方面,主教會議秘書處十一月十六至十七日開會,簡單地公布籌備工作。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 Baldisser)滙報時提及,已把會議預備文件和問卷寄給相關組織,又在網上開設專門渠道。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發言後,常務委員會成員與教宗共同討論了制定工作文件的準則,好能把仍在進行諮詢階段所有成果納入其中。隨後與會者也提供了所收到預備文件問卷的答覆,以及仍在進行的網上問卷首批數據。會議決定,把網上問卷截止日期延期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在眾多活動計劃中,主教會議秘書處將於明年三月十九至二十四日召開有關青年的會前會議。除應邀出席青年外,秘書處也決定讓青年透過社交網絡參與三月的會議。(詠╱祖)

•主教會議問卷 http://youth.synod2018.va

《天主教教理》頒布 25週年慶典 四個教理專題要點簡報

2017年12月1日   
文:陳思穎、林康政

翻開《天主教教理》中文版的頁1,就是1992年10月11日公布的《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這日子也是當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日。該宗座憲令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了出版《天主教教理》,親自撰寫並宣讀的一份隆重文獻。至今,《天主教教理》已落在各地教會的土壤裡,並不斷廻響於今日天主子民的信仰生命中。2017年10月11日,正值《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頒布25 週年,我們有幸得蒙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邀請,以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代表(陳思穎)及華語牧民教理學學者(林康政)的身份,出席於梵蒂岡舉行的紀念活動。


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廿五週年慶祝活動

是次活動於保祿六世的世界主教會廳舉行。當天活動內容包括四個專題講座、聖樂演奏、各地教理書及歷史展覽等,最後教宗蒞臨致辭。大會送贈與會者於9月出版的新書《天主教教理——神學與牧民釋義》。該書由40多位來自意大利、法國、英美、西班牙及德國等地的教理與神學學者撰寫,經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蒙席編輯。

紀念活動開始,大會播放了25年前的兩個片段:一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宣讀和簽署《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另一是教宗於10月15日主日,在伯多祿廣場三鐘經講話中所公告的《天主教教理》,指明它是普世教會作為更新宗徒福傳使命的重要工具。短片播放後,四個專題講座隨即展開,以闡釋這本教理書於今天的福傳與牧民成果。


講題一:福音新傳過程中的《天主教教理》

這講題由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蒙席主講。他指出福音新傳中的教理講授是一個教理化的皈依過程,使基督徒以聖言改變和更新生命,與主相遇。《天主教教理》提供基礎的信仰培育,旨於孕育出信友身份,並標誌基督徒生命所要經歷的各個階段。可見,這部教理書於福傳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天主教教理》記錄了天主教會的信德內容,它不單可被用作講論信仰,更能培育人以信德和理智,實踐信仰生活和使命。就這一點,講者如此描述了自己的教理靈修:「我以心神祈禱,同時也運用理智祈禱。」

他指出從事教理工作的人,應當培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尋求合適的語言,將教理通傳給不同對象,並把信仰札根於教理作為基礎,以傳遞福音的真理。擔當教理職務者應具備培育的條件,好能從教理中找到合宜表達的方式,幫助教友面對今天新時代和新世界各項不同挑戰。這一點正是回應1975年教宗真福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76號所提及——我們從事宣講福音,應對「時代徵兆」有所警惕;同時,這也配合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46號中所教導——一個「外展」的教會必大開門庭,讓每一位教友被派遣出去世界,接觸他人。

簡單而言,福音新傳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教理講授,藉以宣講和行動,觸碰人心,讓人打開心扉,在人心深處被基督救恩所充盈,隨之度日新又新的皈依生活。

講題二: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革新下《天主教教理》的貢獻

第二講是由意大利都靈總主教諾西亞(Cesare Nosiglia)總主教主講。他指出在梵二大公會議討論時,曾經考慮會出版一本適合時代的教理書,但梵二革新的思潮實在相當充實,當時尚未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開展這項工作。直至80年代中期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重提這個重要而艱鉅的任務,終於在90年代初,理想實現,頒布了《天主教教理》。雖然《天主教教理》於梵二大公會議後的30年才面世,但它的內容結構,卻實証了梵二大公會議的主要思想。《天主教教理》的四卷內容就是信仰的宣認、基督奧跡的慶典、在基督內生活、基督徒的祈禱,與梵二大公會議文獻的四大憲章,即《教會》憲章,《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禮儀》憲章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互相呼應,更是具體地將之落實。

《天主教教理》的編撰和運用,非常重視聖經,因為聖經源於天主的啟示,而教理講授正是將啟示傳遞給人,所以《天主教教理》是教理講授工作的一份恩物。在教理講授過程中,教理書常伴隨著聖經,幫助人閱讀、應用及宣信,旨於使基督徒的生活融合其中。再者,教理作為傳遞天主啟示的寶庫,當中聖經、聖傳和教會訓導三者缺一不可,一同進行。教會需要教理講授,因為它包含了信德內容、禮儀生活、倫理德行及靈修祈禱。可見,教理書建構著基督徒的整個生命,為此各地教會要全神貫注,投身於教理講授的事工。

教理講授之目的是傳布福音「喜訊」,因為教會宣講耶穌基督的救恩和祂的奧跡;同時,人的努力也不容忽視。講者指出:「如果沒有好的傳道員,就沒有好的教理講授,而教理不是硬件,卻是動態、活化和有血有肉的。」因此,傳道員要尋求一個配合時代、正視生命的教理傳授法,使教理成為有效方法,使人融入信仰生命,並要以有效語言和表達方式,使信仰觸碰人心。傳道員更需要接受天主聖神的光照,因為《天主教教理》的主角就是天主聖神,全賴聖神來促成和調協教理講授工作的一切活動。

講題三:《天主教教理》闡釋信仰的方向性原則

講者是維也納教區總主教舒安邦(Christoph Schönborn)樞機,即任青年教理Youcat的總監。他說明《天主教教理》是天主教信仰的有機綜合,並為闡釋這立論,羅列出七項神學性原則:


(1) 信仰是有機性的

在1985年世界主教會議結束後,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領導教會,出版了一本回應梵二大公會議精神的教理書。要完成這項任務,從起初來看,似乎不大可能,因為要尋求統一的語言來綜合世界各地信徒的不同信仰經驗,艱難尤甚。不過,自古以來,皈依天主就是唯一目的,時到今天我們所傳遞的信仰,就是自宗徒傳下來的一致信仰。因此,一本統合的教理書所詮釋有關基督和教會的訊息,應當是正確無誤;同時,它更可以被各種文化、語言、處境和傳統所包容,因為這本教理書需要在世界各處,傳遞同一救恩喜訊。所以,《天主教教理》表達出唯一天主所賜予各地子民的至一信仰,而這信仰具有傳生作用,透過人的宣布,得以世代相傳。這一點在《天主教教理》中,特別被看重,並須發展。正因為信仰有傳生性,教理常該充滿朝氣,煥發生命,好使教會亦可以常保持青春活力。


(2) 信條與神學之關係

長久以來,教會內存在著一個難題,就是信條與神學之間,好像沒有清晰分野。在教會悠長歷史中,許多神學家為著辨證真理而作出巨大貢獻,有聖多瑪、聖奧思定、戴都良、更有近代拉內等……它們都是為著同一信仰的闡釋而服務,而同一信仰表達是集大成於眾多神學。當信友要用語言去表達信德內容,信條就是教會給信友制定的一套準確系統。這統一的信仰表達,雖然必定是來自不同種類和路向的神學,但多元神學卻不能與這統一信仰內容有所違背。否則,眾多神學都不可能在教會大傘下和睦共處。教理講授的角色就是從神學的多元中找到一個準繩,為信仰寶庫及教會訓導提供一個統一的表達,為建構起教會內的信仰意識。


(3) 真理的等級

由梵二大公會議至今,一些教理專家好像在討論並撰寫教會的教理書時,尚未將真理等級的概念放諸其中。後來,拉辛格樞機(即榮休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出真理等級是一個有機的架構。在這真理等級中的次序,除非有重大原因,否則不能更改。一些不在真理等級架構內的內容,例如有關天使的道理,雖然一點也沒有缺乏其教理的真確性,但表達於信德內容的次列上,並非排在核心位置。《天主教教理》四卷的脈絡——信經、禮儀、倫理、祈禱,正與真理等級相和應。它符合真理等級的先後表達,由信經作為始點,並以祈禱作為信仰表達的高峰。


(4) 恩寵的優先

天主降生成人,就是為了人類的得救,這分別顯明於教理書的卷一及卷二部份。這就是天主先以恩寵去召叫和施予,要求人以愛作信仰回應。《愛的喜樂》宗座勸諭顯明了這恩寵的優先性。因此,整部《天主教教理》不是提供教學方法,而是為了顯明人如何以愛還愛,回應天主的恩寵。


(5) 傳統的結構

《天主教教理》234號重申教理書本有的真理等級的結構,就是以天主聖三作為奧蹟的核心。它聯同其他奧蹟,彰顯出整個真理。《天主教教理》的卷一及卷二,就是講論天主對人的主體行動,即天主向人啟示自己,以及透過禮儀聖事將祂的恩寵向人通傳。《天主教教理》的卷三及卷四,就是談論人對天主行動的回應,即以福音的精神和價值度倫理生活,並以祈禱回答天主愛情。這結構正要顯明教理訊息的次序,就是天主對人的主動邀請,人要以信德回應主愛。每卷核心都在顯明基督生命的奧蹟。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4:44:4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1/ccc-25-anniversary-rome-celebration-conference/

http://kkp.org.hk/node/15809

(綜合本報╱梵蒂岡電台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把網上問卷的填寫限期延後至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主席麥冠達神父(D. Mukonda)呼籲本地青年積極回應。

明年十月三至二十八日在羅馬舉行的主教會議題為「青年,信仰與聖召辨識」,主教會議秘書處邀請各地十六至二十九歲青年填寫網上問卷。

設有英文版的網上問卷,內容圍繞青年的生活狀況、自我形象、社會參與、對所屬國家社會制度的期望、對工作的滿意度、對組織家庭的期望等。

有關青年的個人信仰及教會參與,問卷問題包括青年上教堂的次數、教會對其生活的重要、青年對「聖召」的看法等。

問卷也關心青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包括上網頻率、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網上關注內容涉及哪類課題等。

在香港,麥冠達神父早前透過本報邀請一眾青年:「希望大家多參與及回應,我們的貢獻能幫助香港教區以至普世教會認識香港青年的現況,同時能回應主教會議。」

明年三月會前聚會  社交網絡讓青年參與

另一方面,主教會議秘書處十一月十六至十七日開會,簡單地公布籌備工作。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 Baldisser)滙報時提及,已把會議預備文件和問卷寄給相關組織,又在網上開設專門渠道。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發言後,常務委員會成員與教宗共同討論了制定工作文件的準則,好能把仍在進行諮詢階段所有成果納入其中。隨後與會者也提供了所收到預備文件問卷的答覆,以及仍在進行的網上問卷首批數據。會議決定,把網上問卷截止日期延期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在眾多活動計劃中,主教會議秘書處將於明年三月十九至二十四日召開有關青年的會前會議。除應邀出席青年外,秘書處也決定讓青年透過社交網絡參與三月的會議。(詠╱祖)

•主教會議問卷 http://youth.synod2018.va

《天主教教理》頒布 25週年慶典 四個教理專題要點簡報

2017年12月1日   
文:陳思穎、林康政

翻開《天主教教理》中文版的頁1,就是1992年10月11日公布的《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這日子也是當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日。該宗座憲令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了出版《天主教教理》,親自撰寫並宣讀的一份隆重文獻。至今,《天主教教理》已落在各地教會的土壤裡,並不斷廻響於今日天主子民的信仰生命中。2017年10月11日,正值《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頒布25 週年,我們有幸得蒙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邀請,以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代表(陳思穎)及華語牧民教理學學者(林康政)的身份,出席於梵蒂岡舉行的紀念活動。


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廿五週年慶祝活動

是次活動於保祿六世的世界主教會廳舉行。當天活動內容包括四個專題講座、聖樂演奏、各地教理書及歷史展覽等,最後教宗蒞臨致辭。大會送贈與會者於9月出版的新書《天主教教理——神學與牧民釋義》。該書由40多位來自意大利、法國、英美、西班牙及德國等地的教理與神學學者撰寫,經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蒙席編輯。

紀念活動開始,大會播放了25年前的兩個片段:一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宣讀和簽署《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另一是教宗於10月15日主日,在伯多祿廣場三鐘經講話中所公告的《天主教教理》,指明它是普世教會作為更新宗徒福傳使命的重要工具。短片播放後,四個專題講座隨即展開,以闡釋這本教理書於今天的福傳與牧民成果。


講題一:福音新傳過程中的《天主教教理》

這講題由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蒙席主講。他指出福音新傳中的教理講授是一個教理化的皈依過程,使基督徒以聖言改變和更新生命,與主相遇。《天主教教理》提供基礎的信仰培育,旨於孕育出信友身份,並標誌基督徒生命所要經歷的各個階段。可見,這部教理書於福傳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天主教教理》記錄了天主教會的信德內容,它不單可被用作講論信仰,更能培育人以信德和理智,實踐信仰生活和使命。就這一點,講者如此描述了自己的教理靈修:「我以心神祈禱,同時也運用理智祈禱。」

他指出從事教理工作的人,應當培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尋求合適的語言,將教理通傳給不同對象,並把信仰札根於教理作為基礎,以傳遞福音的真理。擔當教理職務者應具備培育的條件,好能從教理中找到合宜表達的方式,幫助教友面對今天新時代和新世界各項不同挑戰。這一點正是回應1975年教宗真福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76號所提及——我們從事宣講福音,應對「時代徵兆」有所警惕;同時,這也配合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46號中所教導——一個「外展」的教會必大開門庭,讓每一位教友被派遣出去世界,接觸他人。

簡單而言,福音新傳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教理講授,藉以宣講和行動,觸碰人心,讓人打開心扉,在人心深處被基督救恩所充盈,隨之度日新又新的皈依生活。

講題二: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革新下《天主教教理》的貢獻

第二講是由意大利都靈總主教諾西亞(Cesare Nosiglia)總主教主講。他指出在梵二大公會議討論時,曾經考慮會出版一本適合時代的教理書,但梵二革新的思潮實在相當充實,當時尚未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開展這項工作。直至80年代中期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重提這個重要而艱鉅的任務,終於在90年代初,理想實現,頒布了《天主教教理》。雖然《天主教教理》於梵二大公會議後的30年才面世,但它的內容結構,卻實証了梵二大公會議的主要思想。《天主教教理》的四卷內容就是信仰的宣認、基督奧跡的慶典、在基督內生活、基督徒的祈禱,與梵二大公會議文獻的四大憲章,即《教會》憲章,《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禮儀》憲章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互相呼應,更是具體地將之落實。

《天主教教理》的編撰和運用,非常重視聖經,因為聖經源於天主的啟示,而教理講授正是將啟示傳遞給人,所以《天主教教理》是教理講授工作的一份恩物。在教理講授過程中,教理書常伴隨著聖經,幫助人閱讀、應用及宣信,旨於使基督徒的生活融合其中。再者,教理作為傳遞天主啟示的寶庫,當中聖經、聖傳和教會訓導三者缺一不可,一同進行。教會需要教理講授,因為它包含了信德內容、禮儀生活、倫理德行及靈修祈禱。可見,教理書建構著基督徒的整個生命,為此各地教會要全神貫注,投身於教理講授的事工。

教理講授之目的是傳布福音「喜訊」,因為教會宣講耶穌基督的救恩和祂的奧跡;同時,人的努力也不容忽視。講者指出:「如果沒有好的傳道員,就沒有好的教理講授,而教理不是硬件,卻是動態、活化和有血有肉的。」因此,傳道員要尋求一個配合時代、正視生命的教理傳授法,使教理成為有效方法,使人融入信仰生命,並要以有效語言和表達方式,使信仰觸碰人心。傳道員更需要接受天主聖神的光照,因為《天主教教理》的主角就是天主聖神,全賴聖神來促成和調協教理講授工作的一切活動。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4:44:1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1/ccc-25-anniversary-rome-celebration-conference/

http://kkp.org.hk/node/15809

(綜合本報╱梵蒂岡電台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把網上問卷的填寫限期延後至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主席麥冠達神父(D. Mukonda)呼籲本地青年積極回應。

明年十月三至二十八日在羅馬舉行的主教會議題為「青年,信仰與聖召辨識」,主教會議秘書處邀請各地十六至二十九歲青年填寫網上問卷。

設有英文版的網上問卷,內容圍繞青年的生活狀況、自我形象、社會參與、對所屬國家社會制度的期望、對工作的滿意度、對組織家庭的期望等。

有關青年的個人信仰及教會參與,問卷問題包括青年上教堂的次數、教會對其生活的重要、青年對「聖召」的看法等。

問卷也關心青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包括上網頻率、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網上關注內容涉及哪類課題等。

在香港,麥冠達神父早前透過本報邀請一眾青年:「希望大家多參與及回應,我們的貢獻能幫助香港教區以至普世教會認識香港青年的現況,同時能回應主教會議。」

明年三月會前聚會  社交網絡讓青年參與

另一方面,主教會議秘書處十一月十六至十七日開會,簡單地公布籌備工作。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 Baldisser)滙報時提及,已把會議預備文件和問卷寄給相關組織,又在網上開設專門渠道。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發言後,常務委員會成員與教宗共同討論了制定工作文件的準則,好能把仍在進行諮詢階段所有成果納入其中。隨後與會者也提供了所收到預備文件問卷的答覆,以及仍在進行的網上問卷首批數據。會議決定,把網上問卷截止日期延期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在眾多活動計劃中,主教會議秘書處將於明年三月十九至二十四日召開有關青年的會前會議。除應邀出席青年外,秘書處也決定讓青年透過社交網絡參與三月的會議。(詠╱祖)

•主教會議問卷 http://youth.synod2018.va

《天主教教理》頒布 25週年慶典 四個教理專題要點簡報

2017年12月1日   
文:陳思穎、林康政

翻開《天主教教理》中文版的頁1,就是1992年10月11日公布的《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這日子也是當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日。該宗座憲令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了出版《天主教教理》,親自撰寫並宣讀的一份隆重文獻。至今,《天主教教理》已落在各地教會的土壤裡,並不斷廻響於今日天主子民的信仰生命中。2017年10月11日,正值《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頒布25 週年,我們有幸得蒙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邀請,以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代表(陳思穎)及華語牧民教理學學者(林康政)的身份,出席於梵蒂岡舉行的紀念活動。


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廿五週年慶祝活動

是次活動於保祿六世的世界主教會廳舉行。當天活動內容包括四個專題講座、聖樂演奏、各地教理書及歷史展覽等,最後教宗蒞臨致辭。大會送贈與會者於9月出版的新書《天主教教理——神學與牧民釋義》。該書由40多位來自意大利、法國、英美、西班牙及德國等地的教理與神學學者撰寫,經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蒙席編輯。

紀念活動開始,大會播放了25年前的兩個片段:一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宣讀和簽署《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另一是教宗於10月15日主日,在伯多祿廣場三鐘經講話中所公告的《天主教教理》,指明它是普世教會作為更新宗徒福傳使命的重要工具。短片播放後,四個專題講座隨即展開,以闡釋這本教理書於今天的福傳與牧民成果。


講題一:福音新傳過程中的《天主教教理》

這講題由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蒙席主講。他指出福音新傳中的教理講授是一個教理化的皈依過程,使基督徒以聖言改變和更新生命,與主相遇。《天主教教理》提供基礎的信仰培育,旨於孕育出信友身份,並標誌基督徒生命所要經歷的各個階段。可見,這部教理書於福傳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天主教教理》記錄了天主教會的信德內容,它不單可被用作講論信仰,更能培育人以信德和理智,實踐信仰生活和使命。就這一點,講者如此描述了自己的教理靈修:「我以心神祈禱,同時也運用理智祈禱。」

他指出從事教理工作的人,應當培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尋求合適的語言,將教理通傳給不同對象,並把信仰札根於教理作為基礎,以傳遞福音的真理。擔當教理職務者應具備培育的條件,好能從教理中找到合宜表達的方式,幫助教友面對今天新時代和新世界各項不同挑戰。這一點正是回應1975年教宗真福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76號所提及——我們從事宣講福音,應對「時代徵兆」有所警惕;同時,這也配合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46號中所教導——一個「外展」的教會必大開門庭,讓每一位教友被派遣出去世界,接觸他人。

簡單而言,福音新傳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教理講授,藉以宣講和行動,觸碰人心,讓人打開心扉,在人心深處被基督救恩所充盈,隨之度日新又新的皈依生活。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4:41:29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1/ccc-25-anniversary-rome-celebration-conference/

http://kkp.org.hk/node/15809

(綜合本報╱梵蒂岡電台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把網上問卷的填寫限期延後至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主席麥冠達神父(D. Mukonda)呼籲本地青年積極回應。

明年十月三至二十八日在羅馬舉行的主教會議題為「青年,信仰與聖召辨識」,主教會議秘書處邀請各地十六至二十九歲青年填寫網上問卷。

設有英文版的網上問卷,內容圍繞青年的生活狀況、自我形象、社會參與、對所屬國家社會制度的期望、對工作的滿意度、對組織家庭的期望等。

有關青年的個人信仰及教會參與,問卷問題包括青年上教堂的次數、教會對其生活的重要、青年對「聖召」的看法等。

問卷也關心青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包括上網頻率、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網上關注內容涉及哪類課題等。

在香港,麥冠達神父早前透過本報邀請一眾青年:「希望大家多參與及回應,我們的貢獻能幫助香港教區以至普世教會認識香港青年的現況,同時能回應主教會議。」

明年三月會前聚會  社交網絡讓青年參與

另一方面,主教會議秘書處十一月十六至十七日開會,簡單地公布籌備工作。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 Baldisser)滙報時提及,已把會議預備文件和問卷寄給相關組織,又在網上開設專門渠道。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發言後,常務委員會成員與教宗共同討論了制定工作文件的準則,好能把仍在進行諮詢階段所有成果納入其中。隨後與會者也提供了所收到預備文件問卷的答覆,以及仍在進行的網上問卷首批數據。會議決定,把網上問卷截止日期延期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在眾多活動計劃中,主教會議秘書處將於明年三月十九至二十四日召開有關青年的會前會議。除應邀出席青年外,秘書處也決定讓青年透過社交網絡參與三月的會議。(詠╱祖)

•主教會議問卷 http://youth.synod2018.va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07:05:01 发表
http://kkp.org.hk/node/15818

【主日講道】「你們要醒寤!」

將臨期第一主日(乙年讀經)

讀經一:依六十三16 -17; 六十四2-7 ∣ 答唱:詠 80 ∣ 讀經二:格前一3-9 ∣ 福音:谷十三 33-37

作者: 張心銳
刊登日期: 2017.12.01

將臨期第一主日, 就是教會開始新的禮儀年。古代的年月日,是按日月星辰的運轉而安排的,可是,當基督來了,教會意識到祂是「元始和終結」,便在時間內注入信德的意義,無非是提醒信友,基督來臨,使時間充盈恩寵。今年是瑪爾谷年,每逢將臨期第一主日的福音, 都提醒我們無時無刻要醒覺,準備自己的心靈,等候和接待耶穌基督的來臨。

有時我們感到吃不消,作基督徒時常要警覺,不能鬆懈,需廿四小時保持醒寤、準備基督的來臨。可能有時會覺得有壓迫感,特別是實際情況和信仰要作抉擇時,更不知如何是好。不過值得我們去問,其實醒寤些甚麼?基督徒在生活中保持醒寤是甚麼意思?主耶穌是否要求我們不眠不休地準備祂的來臨?

醒寤甚麼?

我在備修院時,接受慈幼會的教育, 每個月有習練善終(exercise of happy death)。這個活動有三個環節:聽神修道理,妥當辦告解,和收拾自己的物品。這樣,萬一當晚自己蒙主寵召,肉身和靈魂都可預備妥當。面對死亡,始終有點難過,於是在進餐時,可額外加一點小食, 讓大家輕鬆一下。

有人批評鮑思高神父這個習練善終會使青少年懼怕,可是, 耶穌一再吩咐門徒們說:「你們要醒寤!」的確每個人一生都有一個終期,無人知道自己死期;所以我們何不把握時機,當機立斷。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福音去生活, 耶穌指出「醒寤」,不是要「每日不斷地要小心呢樣、小心嗰樣」,而是需要聆聽福音後,爽快回應,就好像福音中所提及「當心」,要眼明手快, 重視我們對自己的信仰生活,因為這正是天主賦予我們恩寵的良機。

在生活中保持醒寤是甚麼意思?

不過作為基督徒, 「醒寤」並非單指我們的死亡,而是我所盼望的將會實現,因為天國已經來臨。「天國」不是指我們死後的事;那個是「天堂」;「天國」是一種境界,是喜訊、是我們每位所期待,好像在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書提醒我們要「回心轉意」;先知應許天主為我們的天國必將實現,所以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等待「上主啊!祢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只是泥土,祢是我們的陶工,我們都是祢手中的作品。」這份興奮又怎能用言語去形容?天主再次願意我們與祂合作,重塑一件美好的作品。基督徒的「醒寤」,絕非使人望而生畏,而是讓我們覺察天主的無限自由與美善。我們是否懂得享受自己的信仰生活;若信仰非源自內在的喜樂,試問我們又怎能承受天國?

我們要如何準備?

耶穌提示我們:「看門的,需要醒寤」,目的是要我們看得清楚,在生活當中有很多誘惑,這些誘惑令我們看不清天國。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只顧打機,在學校、工作,甚至家庭中沒有關心別人的需要,甚或工作過於忙碌,忘記祈禱,這些誘惑都使我們分心。信德幫助我們時常醒寤,就像讀經二中聖保祿提醒我們,「天主必要堅固你們到底」!這種天主的堅持就是我們不斷期待的天國。信德讓我們著眼天主,著眼祂要我們做的事,用天主的目光去看事情,而非單靠我們的目光;這樣才是「醒寤」最終目的,使我們面向豐富的恩寵,被天主完美的福樂所包圍。

不過我們每人都有所欠缺,因此我們要互相支持。耶穌邀請我們「要變賣財物,去施捨窮人」準備天國的寶藏。耶穌的建議並不困難,祂要求我們放下自己的包袱,樂於與別人分享,當我們見到一位需要幫忙的人,我們會否施以援手?甚或在辦公室或家庭,見到一位需要你鼓勵的人,我們會鼓勵或是多踩他一腳?耶穌邀請我們「醒寤」,等待人子的來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窮人或者在有需要的人身上找到基督的臨在,懂得去施予;從而成聖自己,聖化他人,轉化世界,將天國臨現於我們生活當中。天國的臨現是需要我們合作和努力,才有豐碩的成果。

新禮儀年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和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回复  支持[4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06:58:36 发表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1/ccc-25-anniversary-rome-celebration-conference/

http://kkp.org.hk/node/15809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06:27:48 发表
http://theology.catholic.org.tw/public/liyi/utility/eucharist/xue/B/Advent_yearB_1.html

乙年 將臨期第一主日:一個成功的將臨期

馬爾谷福音 十三24~37(短式:谷十三33~37)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你們要醒寤!」將臨期開始時的訊息,與教會禮儀年結束時的訊息是吻合一致的。教會的禮儀年從將臨期第一主日開始。

  將臨期意味著來臨,它是一段等候的時期,等待即將來的那一位。基督徒們在等待的,是基督的來臨。

  這種等待是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的共通點。猶太人也在等候,他們期待默西亞(即「受傅油者」,希臘文「基利斯督」)的來臨。基督徒則相信,默西亞就是納匝肋人耶穌,祂已經來過,因此將臨期之後就是聖誕節,慶祝耶穌的誕生。

  基督徒也在等候,期待基督的第二次來臨,如同耶穌所親口預許的,祂將「帶著大威能和光榮」再度降來(谷十三26)。

  我們不知道基督會在甚麼時候降臨;我們無法推算祂降臨的時間;我們只有警覺地等待。這使基督徒與猶太人團結起來:因為大家都在等待默西亞,等待祂光榮而又解放的來臨。猶太人認為祂的名字至今還是一個未知;基督徒則確信耶穌就是基督與天主子,祂有一天還要再度降臨人間。無論如何,猶太人與基督徒都滿懷希望,共同等待。

  耶穌在今天福音中講述的小比喻,也是關於等待:那站在門口的看門人或勤雜工,必須畢恭畢敬,一直等到主人回家為止。因為老闆沒有交待確切回家的時間,所以看門人必須醒寤守候,哪怕一直等到半夜或者凌晨為止。等待要求我們保持警醒。在十字路口等綠燈的駕車人,會目不轉睛地盯著交通號誌,以便一但轉綠就能往前行駛。在生產線上,工人們必須全神貫注地確保裝配過程的每一步驟都準確到位。在家裡等候貴客來訪的人,一定會特別豎起耳朵,注意傾聽門鈴的聲音。

  我們在今天所過的生活裡,經常需要保持警醒。驅車在公路上,短短幾秒鐘的不留神,可能會造成車毀人亡的事故。因此,耶穌對我們的要求依舊是:提高警惕!

  然而耶穌所指的,不僅僅侷限於我們開車時或在裝配線上要提高警惕;我們首當關注我們的鄰人。遇上關懷他人利益的人總是一件欣慰的事,他們留意別人的需要,常能噓寒問暖、感同身受。

  我們在生命中保持警醒,就意味著要時刻擦亮眼睛、調適好心神,不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自己身上,不只是光看到我們自己。惟有度這種醒寤生活,才能真正地振奮人心、活出意義。

  將臨期的目的就是要我們警醒。在這幾個星期中,不少人天不亮就起身,參加「拂曉燭光彌撒」。大家在拂曉之際就相聚一堂,一起守時,一起祈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將臨期提醒我們耶穌的第一次降臨,祂是個小嬰孩,誕生在白冷;將臨期同時也提醒我們耶穌的第二次降臨,那會在天地終窮之時。然而在這兩次中間,還有耶穌的第三次降臨:當祂今天悄然現身,輕聲叩響我的生命之門;當祂在我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來臨──我是醒著?還是被祂發現我正在昏睡呢?這種祕而不宣的降臨隨時隨地會發生:在有人尋求我的幫助中;在天主向我心靈發言的祈禱中;在一場擊倒我的大病中;在我隱約感覺到天主恩賜的歡樂場合中。總之,為迎接天主的降臨,我們必須天天保持醒寤,那樣才能度一個成功的將臨期。
 
回复  支持[3反对[4]

 24    1 2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