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中国天主教思想史发微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2012-11-23 19:08:02 发表
    还有一点,我不敢苟同陈神父的结论:“这个文本的基本进路会是:基督徒团体的信仰告白向世人示现“人而天主”(Homme-Divin)的耶稣-基督向古往今来的人“启示”(Reveler):他是通往“以西政中,以中政西”[32]的“启示”(Revelation)之道,透过他,中国人与西方人其乐融融地相遇于在称呼那启示者为“天”、“上帝”或者“天主”、“大父母”时。”
    把西方人和中国人的和谐共融当作神学本地化过程的最后结论让我很吃惊。这似乎与神学本地化的目标相差甚远;神学在中国本地化的目标难道不是让中国人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方式去把救主基督所启示出的天主和他所建立的教会,以及教会所宣讲的一切道理,都接受为他们自己的天主、教会和道理吗?我看不出神学本化跟西方人的融合有什么关系。如果说西方传教士们努力了半天就是为让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天主内)和谐的话,那我要说,他们就不是“传教士”了,而只是文化工作者。
 
回复  支持[11反对[1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2-11-23 18:53:01 发表
有一点想给陈神父指出,你的几个中文标题和后面法国标题并不是同一的。中文标题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比如像“Christologie chinoise”——中国基督论——这个词,我个人认为不够妥。原因是教会的道理总应该普世的——与普世教会道理不同的叫“异端”——只是其表达方式会因地而异。你所谓的“中国基督论”到底是指什么?我不是扣字眼,只是想强化下大家的普世教会观念。比如,我认为,“汉语神学”就要比“中国神学”正确的多,因为汉语神学所表示的是,教会的神学在汉语里的表达和发展。而“中国神学”正如“中国教会”一样,都有明显的“独立”色彩。
 
回复  支持[7反对[11]
本站网友 匿名
2012-11-23 08:54:45 发表
陈神父能从学术的角度对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对教会的思想如何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进行探讨是很不错的。思想史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概念,这篇文章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基本的梳理,陈神父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对第一个网友的评论不敢苟同。在华传教士不是神学家可能是事实,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思想,并不能说梳理他们传教时的观念没有意义。神学不能使人虔诚,而使人虔诚的是基督的精神和活出有爱的生命。陈神父肯定不是想依靠一篇短文,在神学上有所贡献,而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思考。尤其是这位网友用了一个词——寒酸,为什么用这个词呢?教会寒酸吗?陈神父涉猎这个问题寒酸吗?如果我们是一名良好的信友,那么对任何探讨基督精神在中国传播的话题,对任何提出自己见解的人度应该抱有支持肯定和鼓励的态度,而不是带有自以为是的想法,把别人否定一通。希望陈神父能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发表自己的结见解,提出自己“寒酸”的基本思路。
 
回复  支持[12反对[9]
本站网友 匿名
2012-11-19 22:42:56 发表
我认为,“中国天主教思想史”这个概念太大。还需要具体限定“思想”的内涵:思想到底是指什么?是指神学吗?按照陈大铎的介绍,应该是指神学的。但请恕我直言,这些传教士们能够向中国人讲清楚天主教的全部教理就已经是难事了,还能谈上什么神学思想吗?陈大铎的结论非常有意思,这么一个结论显得太寒酸了,不过倒也是事实。这也说明,在中国的传教士们少有神学家,只是些普通传教士而已,如果非要想从中找出什么“思想”来,未免太牵强附会。在此,我也想提醒那些一味心思想做出个什么“本地化神学”的同志们,看清事实才是做神学的基础。如何在当代文化和社会里,向当代人宣讲福音,才是最首要的“本地化”任务,而不是去古书堆里去翻腾——孔、道思想在今天能影响多少人啊?有多少年轻人还懂得那些“之乎者也”?梵二的“与时俱进”精神,与某些力求从在古文化里“本地化”的人思想,相差十万八千里!!用马尔蒂尼枢机的话说,你们落后了不止200年!
 
回复  支持[23反对[14]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