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天主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角色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7-25 20:33:00 发表
本教友对赵神父的这篇大作仔细阅读了一遍,很有收获,赵神父不愧为留洋归来的神学博士,旁征博引,见识深刻,尤其是将在世人看来非常曲高和寡、神秘兮兮的基督教会、基督福音的社会历史作用,与中国转型期现实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之客观需要,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深厚的功力和远见卓识、强烈的现实责任感。
下面简单谈点属于锦上添花意义上的题外话吧:
1“天主教社会教义(理论)系统性地肇始于1891年良十三世的《新事》(Rerum novarum)通谕,至2004年《教会社会教义纲要》(Compendium of Church Social Doctrine)系统化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件,历经一百多年。”事实上,在1891年良十三世的《新事》(Rerum novarum)通谕之前天主教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天主教在训导社会、更新社会、移风易俗、改进异教野蛮残忍陋习方面也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
2文章集中从仆人服务、道德教化、精神生活、先知预示四大方面,深入地论述了天主教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服务的面向。这四大方面的确非常重要,是属于基本性的服务内容、服务层次。但统摄这四大方面的前提性层次、本根性层次,即教会自身作为“金灯台”、基督奥体本身之如何纯正化建设这个真正重大的问题,如何保持自身在整个人间世界中的先进性、超越性地位问题,恐怕也需要探讨,至少简单地交代一下,就更完善了。还有,作为教会的本然使命即福传本身,似乎也可以看做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因为信天主教的中国人越多,就越能够使教会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从事仆人服务、道德教化、精神生活、先知预示四大方面更有效,否则的话,所谓的四大方面恐怕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天主教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福传如何加强本身,也的确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或重要课题。相对于基督新教的福传效果而言,这个问题就更形紧迫。在仆人服务方面,有一个例证就是失独家庭双亲的关爱问题,可以作为一个例子,还有就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精神疾病非常严重,早在几年前就有报道说中国至少有上亿各种精神病患者,且有愈发严重之势,还有自杀率提升,离婚率提升,都是可以藉着教会及信徒的榜样、典范和光盐好见证,来予以改进和服务的内容。
3“她超然于任何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和经济的体制或纲领之外,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以仆人的角色来服务人群和社会,以期达致上述目的。”教会在中世纪曾经发生过那种并未超然于任何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和经济的体制或纲领之外的例外情形。这一点似乎需要简单地交代或周延一下。
4“换言之,物质生活的最大满足不一定带来精神生活的最大幸福。反之,精神生活的最大幸福到(倒)可以带来对物质生活的最大满足。这就是常言所说的,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今日的物质生活相较几百年前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富裕,但人的幸福指数真得(的)就比几百年前更高吗?”属于打字或校对方面的错字,已经在其后以(  )注明了正确的字。其他不属于严重的地方略。
5文章中多处引用教会1891年的《新事》通谕,尤其是在谈到劳工保护和禁止雇佣童工两个例证中予以引用。但1891属于十九世纪末期,当时甚至此前一百多年中,在西欧各国和北美都发生了工人运动,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掀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提到了劳工保护问题和童工问题。所以,相对而言,教会1891年的《新事》通谕似乎显得有些迟滞了,在先知性方面有欠缺,或者说,把这个通谕作为先知性训导的说法恐怕有点欠妥。当然,对于中国转型期社会变革本身,教会的这个通谕是可以用来引证以说明问题的。
本教友在学历、阅历、信仰灵命等各个方面都非常有限,以上所谈一定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曲解或不周延之处,望在基督内海涵饶恕。
                                           在线论坛网友:急公好义
 
回复  支持[16反对[1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07-25 17:30:01 发表
此文章道出人类社会该实现的生活环境,人类自由,认知关系,文化真理,良心与与正义的关系及区别,也阐明教会的追求与世俗的追求的不同目的。笔者以丰富的理论及例证阐明现代社会的病垢及去除方法。
 
回复  支持[16反对[14]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