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朝圣者手记】「今天」的独特意义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3 07:23:06 发表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1/04/a_pilgrims_note_generous_life/
【朝聖者手記】慷慨的生活方式

文:Fausto Gomez OP
[email protected]
譯:何紹玲

在道德這範疇中,最優秀的要算德行,品德高的人,行為傑出和有原則、有良好的工作模式,「在生活觀上彰顯出極富特質的個性,幫助確定我們日後的身分和怎去看世界」(G. Mailaender)。德行是通往這生快樂的方向、來世永恆幸福的路徑,最終走向天主和天國的道路。

人生有德行,人便快樂

為永恆幸福努力並非只為來世,更是此時此刻也快樂。誰不想快樂?可是在我們當中會有些人 —— 或許很多 —— 都是不快樂的。亞里士多德和聖多瑪斯.亞奎納都告訴我們:實踐美德便能找到真快樂,尤其當履行仁愛和愛德:兩種最偉大和至令人滿足的德行。

最重要的七美德是神學德性:信、望、愛三超德,是人直接對天主的敬禮行為;和四樞德 —— 智、義、勇、節,這四德行支配人的所有能力,幫助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相互連接。聖多瑪斯.亞奎納告訴我們:擁有七美德而懂得去實踐的基督信徒,便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與倫理德行有密切關係的有樞德,包括節德。節德是「倫理的德行,它調節感性樂趣的吸引,並使人在運用世物時,保持平衡」《天主教教理1809》。節德使我們傾向簡樸的生活中,以厚道去對待所有人,尤其是貧窮的和需要幫助的人。

只要持守節約和慷慨這些美德,我們便能活出簡樸的生活;慈悲把我們帶向用憐貧惜老的態度去愛;不吝嗇和寬大能令我們與金錢解脫,能對所有人慷慨 —— 特別是有需要幫助的人。

簡樸和樂善好施

簡樸這美德與樂善好施(慷慨)是息息相關的。在傳統神學裏,慷慨和正義這兩德行是聯繫一起的,意思是用仁愛施予别人本屬於他或她自己的,也即是屬於大家的了。真正慷慨的行為是善用金錢或財富(pecunia vel divitiis uti)。樂善好施是社會美德,以德性而言,本身亦非常卓越:淡泊錢財的人,當有需要的時候,不會對自己吝惜,也不會對别人吝惜,更不會吝惜敬拜天主。(聖多瑪斯.亞奎納《神學大全》,第二集,第二部,第117題,第3、5節)。

簡樸與慷慨曾被形容為「孿生姐妹」。慷慨是樂善好施的基本條件;能與人分享一些自己缺乏也不是大問題的;甚至如福音中記載的窮寡婦:拿自己需要的與貧窮的分享(參照:馬爾谷12:41-44、列王紀下17:10-16),意味我們對這從不捨棄我們的天主的絕對信任、和對需要協助的人那份愛。

慷慨這崇高的美德,促使我們「去施予,不僅是因為有多餘的,而目的是出於儲蓄,依日後能施予更多」(B. Haring)。聖若望保祿二世告訴我們:教會 —— 天主子民 —— 「都深信其使命所加予的責任是減輕遠近的人的痛苦,這不僅是出於她的『富裕』,也是出於她的『需要』(聖若望保祿二世之《論關懷社會事務,Sollicitudo Rei Socialis》通諭31)。

慷慨的美德

慷慨這美德的意思是「用發自內心的自由,為天主、為鄰人去行善,」也即是「為雙方釋放:為慷慨的人、也為那些曾接受過用真誠施予禮物的人」(B. Haring)。私下的慷慨是好的,應多付諸實施:須配合個人需要,亦有責任去看清楚那些確實有需要的窮人。還有,應多設立「有組織的集體慷慨,」一種憑助人自助式的慷慨,這個做法可縮減貧窮國家的外債 —— 甚至永久把外債撤銷!

真福教宗保祿六世說過的話猶言在耳 —— 可惜,多麼的真:

因為有多少民族挨著飢餓,多少家庭受著窮困,多少人民沉於無知,又有多少名符其實的學校、醫院、住宅急待興建,則一切公家或私人的浪費,一切國際或個別眩耀的虛耗,一切窮兵黷武的競賽,都將成為不可容忍的醜行。(《民族發展》通諭,Populorum progressio 53)。

與慷慨或好施對立的罪有不少,例如過剩、揮霍,缺點如貪婪、貪心或貪腐行為。揮霍象徵糟蹋和胡花金錢,亦意味借助美德的號召力,而不按照應該做的方式施予。(聖多瑪斯.亞奎納《神學大全》,第二集,第二部,第119題,第2節)。相反地,貪婪意指失控的貪財 ——  和金錢可以買到的。

所有美德也是互相聯繫的,全都是發自愛,愛德乃眾美德之首。對基督信徒而言,仁愛為所有美德帶來新願景 —— 是內心的願景。循着手足之情和連帶責任這些方向去愛,簡樸和慷慨會變得更完美。教宗本篤十六世曾說過:基督信徒生命的綱要 —— 也即是耶穌的綱要、善心撒瑪黎雅人的綱要 —— 就是擁有「一顆可以看到的心」,這位德國籍教宗補充說:「這顆心可以看到那裡需要愛,進而取實行」《Deus Caritas Est, DCE, 31》。通過愛德去表揚慷慨,會引入連帶責任,使連帶責任更令人信服。

教宗方濟各告訴我們,沒平安 —— 內在的平安 —— 便無法培養出節制的和快樂的生活(參照《願祢受讚頌》225)。他更邀請所有基督信徒去「與人分享他們自己的財物,和體驗與他人手足情誼的共融」,從而去找「簡樸和實質的生活風格」(2014年1月1日世界和平日文告)。

一個既簡樸也慷慨的生活方式

要效仿耶穌的生活方式,基督信徒便應活在簡樸與慷慨中。謙遜的禱告、一些補贖、一些祭獻,也很有幫助。

請沉思!「即使那些明顯有穩固的教義和靈修信念的人,也經常陷入不符福音的生活方式,或倚重財務安全感,或不惜一切為求權力或人間榮耀,而不是在使徒工作中為他人奉獻生命。我們不可讓自己的傳教熱情被奪走!」(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勸諭80)。

愛能帶出簡樸與慷慨的真正意思。從基督信徒的角度,有節制和樂善好施的生活風格能導致我們活得簡樸,更能協助他人活得有尊嚴。用愛德去愛鄰人,能令節制和慷慨這行為變成矜憫 為懷、忘己為人的行為 —— 尤其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一群。

在結束這次反思之前,讓我借用神學家畢松神父(Xavier Pikaza)引用「最後審判」寓言時的言論作總結,他説:當人的旅程結束時,他的存在將被揭露,作審判的不會去問:你是男還是女?你是已婚還是未婚?你有孩子沒有?他會問一些比較普及、比較深入、但同時也是簡單的問題:「我餓了,你們有給我吃的嗎?我要作客、赤身露體、患病、在監裏,你們有照顧我嗎?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竇福音25:31-46)。只有這種手足之情 —— 通過具體服務 —— 才能在貧困者中體現出來,這一切已展示出天主在世界上的存在(畢松神父著作《Trinidad y comunidad cristiana》)。
 
回复  支持[9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7:56:07 发表
「宗教改革」?「神本主義,人本主義」?(國內)教會合一? (名不正,言不順)
發表於 2017 年 12 月 01 日 由 oldyosef
「宗教改革」?

很高興見到一篇由澳門的「號角報」轉載於「天主教在綫」的文章:『「宗教改革」後500年,我回到天主教會的家。』

一位教友同一位新教的朋友看了一個有關「宗教改革500年」的展覽後,朋友問她:「怎麼妳仍是一名天主教徒?」她「以溫和,以敬畏之心」說出了十個理由,為何她是一名天主教徒,而不是一名新教徒。

可惜的是:雖然五月十四日的公教報登了一位讀者的心聲,說我們天主教徒不宜將500年前馬丁路德所做的簡單地稱為「宗教改革」(那是一個「改革運動」),但我們的報章,刊物還是這樣命名。

很高興見到梵蒂岡一個郵票上寫着「紀念誓反教改革運動500週年」(500. mo della Riforma Protestantica)。新教彷彿也並不介意被稱為「誓反教」。

馬丁路德為了抗議(我們同意他並不沒有理由),離棄了天主公教(我們以為這就錯了)。他在「教會外」不祇未能改革教會,反給了教會很大的打擊,嚴重的創傷。當然對這一切不是今天的新教徒該負責任的,但忘記歷史的事實並不促進我們今日的彼此尊重及友誼。

「神本主義,人本主義」?

在一個由國內政界、學術界與宗教界(包括香港基督宗教代表)舉辦的研討會上,一位天主教代表說:『宗教以「神本主義」為出發點,而政治卻從「人本主義」出發』。跟着他正面的介紹了「人本主義」:『「人本主義」對人自身積極樂觀,滿懷信心,認為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理性與意志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與未來,以幫助個體實現人生現世的價值與意義。』但對「神本主義」他祇說:『「神本主義」不是要阻碍個人與社會實現自己的價值與理想。』

稍後他又說:『中梵對話……是「人本主義」與「神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話。』最後他特別指出宗教的特點是「信徒胸懷的包容……其頂峰必然是耶穌與釋迦摩尼式無所不包的愛。」(見信德網)

當然,這些是在交流會開始的時候說的話,後來一定有更豐富的交流。不過,在開始時就簡單地把「神本主義」和「人本主義」對立起來,彷彿承認我們是『反對「人本主義」的「神本主義」』,而兩者之間靠「包容」就能「水乳交融」,那是很危險的。

兩個危險:1. 一個是鼓勵了別人對我們的誤會,2. 另一個是淡化了「有神」「無神」之間的矛盾。

1. 現代的無神主義以為自己就是人文主義,費爾巴哈說:『是沒有志氣的人造出了「神」,而這個「神」就剝削了人,人要朝拜祂,承認自己一無所是。』馬克斯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品,讓受經濟剝削的無產階級、期望着天堂、忍受剝削。」

第二屆天主教梵蒂岡大公會議在「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裡強調無神主義是極端的,錯誤的「人文主義」,以為有神就沒有人,要人就不要神。其實「神本主義」和「人本主義」,根本不對立;有了神,才有人。神才是人崇高地位的基礎。神造了人,要他做祂的朋友,祂的子女。人犯了罪祂救贖了他。每個人在祂眼裡非常重要。祂要所有的人在永生中分享祂的美善。我們從歷史也能看到否認了神的人,不論是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都也否認人的身份,人的權利。

2. 那末,有神、無神兩者不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嗎?客觀地說:是!所以「包容」並不能解決問題。對話也祇能彼此較量權力的平衡,找一個權宜之計。我們希望的是有一天大家能相信我們有一個愛我們的神,認同大家有權利自由地恭敬祂,遵從祂的教導而生活出大同的愛,這才真正解決問題。

(國內)教會的「合一」?

不少人樂觀地以為「合一」就在眼前,這可不是教宗本篤在他2007年的信中所說的。教宗本篤說的是:「真正的共融必須經過艱苦地致力於修和才能達成」(6.4)「聖神……引導教會,走上那並不容易走的修和與合一的道路」(6.5)「這路途不可能一日間完成」(6.6)。

因為有人誤解教宗本篤的信,宗座關注中國教會的委員會在2009年出版的「綱要」裡這樣說:『聖父似乎想界分「靈性上的修和」與「體制上的合併」』。

「修和」是大家要馬上即刻努力去做的,但「合一」的可能性不是我們的善意可以決定的。如果地上的教會還是由政府,借「一會一團」的名,牢牢地全面控制,那末教會能在那裡合一?地下?地上?

地下絕不可能!地上絕不應該!

教宗信上有說:讓政府認可,「本來」沒有問題,可是該在「不違背不可放棄的信仰原則及教會共融的前提下」,但事實上「差不多常常某些機構的干預迫使有關人士要作出違背他們的天主教良知的表態、行為和承諾」(7.8)。

教宗也說了:「秘密狀態(地下)並非屬於教會生活的常規」,但他馬上說出了為何有人這樣做:「當迫切渴望維護自身信仰的完整性,不接受國家機構干涉教會切身生活時,牧者和信友們才這樣做」(8.10),那天一直到國家繼續「辦教」,地下的怎能到地上去?

可怕的是教廷(我相信並不是教宗)正在推進一個邪惡的計劃,他們要合法的主教辭職,讓位給非法、甚至絕罰的主教坐正。從三個教區來的消息我確實知道這事。也有地下的署理被罷免了,羅馬要地下的團體歸屬地上的主教。

過去幾年地上主教多了,地下少了。最近也有幾個地下主教到地上去了。羅馬進行的計劃顯然是取消所有地下教區,全部「合一」到地上。把羊送進虎口是真的「合一」嗎?

也有地上勇敢的主教不讓政府安排他們的祝聖典禮,免得非法主教來參加。政府因此不承認他們。他們和他們的神父們堅持了多年,最後羅馬為他們能得到政府承認,還是要他們接受和非法主教共祭或接受非法主教來主持就職典禮(有時天主的安排在最後一刻破壞了他們的計劃)。

如果這個邪惡的計劃真的成功了,那末我們祇能再次成為「靜默」的教會了。

國內的兄弟姊妹,如果這邪惡的計劃成功了,如果一個不好的協議簽成了,讓我們到地窟裡去默默痛哭、祈禱吧。我的聲音也會消失了。讓我們一起天天唸聖詠44,「喚醒」那在暴風雨中在船上睡着的耶穌來援救我們。主,來吧!

教會之母,花地瑪聖母,中華聖母,請保祐您的孩子,請為我們祈禱!

(2017禮儀年末日)
 
回复  支持[8反对[9]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6:14:0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2/pilgrims-note-thanksgiving/

【朝聖者手記】要常感恩——是常常!

文:Fausto Gomez OP

[email protected]

譯:何紹玲

我偶爾也會播《Gracias a la vida(感謝生活)》這首歌,特別是由Mercedes Sosa和瓊.貝玆Joan Baez合唱那個版本。真的,要對生命感恩!知恩和感恩是些令人着迷的美德和評價。

人性特質充滿美德可令人的行為美善,美德更能令我們在人的位格和作為基督信徒健康地成長。耶穌便是品德高的一位,而身為基督信徒的我們,還有其他善意的男女,都是朝着祂美德的路,勇往直前。超德中的信、望、愛都會引導我們如何保持與天主的關係;倫理德性(四樞德)中的明智、正義、勇敢和節制,都會條理我們的個人生活和共同體生活,特別是社會德行,因它會引導我們如何一起生活在公義和愛之中,那就是和平。

仁愛或博愛和公義,都是社會德行。以正義對人即對人公平、給他們應有的權利:歸還屬於他們的。愛人不僅是給他們應有的,還有相對屬於你或我的。(我說相對,是因為每樣事物都屬於為我們而創造天地的主,我們只是「所有物」的管理員。)

感恩之德

還有些與公義和愛德相聯繫的社會德行,感恩之德便是其中動人的一項,而它也確實為公義和愛德帶來一定的魅力和清新感。仁愛或博愛是公教品德中最卓越的。仁愛是眾品德的形式,包括感謝這美德;博愛就是平安、歡喜、慈悲——還有感恩。

愛能令感恩臻至完美,愛能使感恩提升及淨化。這德行會引導我們懂得向曾給我們恩惠的人道謝。贈與者是無義務送給我們,所以,當我們收到禮物,應第一時間用行動表示衷心的謝意,或可以加上回禮,這個做法可能更有效。感恩是受惠後最善意的反應。

知恩是性格裏最討好的特質,「不單是因為禮節或好禮貌的做法,而是善心的表現」(Andrés Pardo)。聖多瑪斯.亞奎納認為處理感恩有3元素:收到禮物立即道謝;感謝之餘也應加讚賞;如能力、時間和環境許可,應作恰當的答謝。最重要的一點是,能作出感激的行動是一些美妙的好事。就引述哲學家塞尼加的一句佳句:「做好事的回報便是去把事做好。」

就如其他美德一樣,感恩有機會被罪惡和缺失所干預,可能因為過剩、也可能因為缺失。譬如我們為不善的援助作出感恩,我們已犯了罪,因為這不善的援助幫了我們做錯事;又譬如我們急不及待的去道謝,好像要立即擺脫在道義上的債務!我們可能也會因缺失而犯罪的,怎麼會?當我們在感恩上有缺失,或許直接、或許間接,知恩不報便是間接;但如果是以怨報德、或批評恩人、或故意拖延道謝,那便是直接的缺失。通常忘恩負義的人有三種:收到禮物而不動聲色的、收到禮物而立刻變賣的和恩將仇報的人。

知恩是美好的德行,而不知感恩是醜陋的惡行。塞萬提斯的名著《唐吉訶德》中說:「忘恩是傲慢的女兒。」瑟納的聖加大利納在她名著《對話》中提過:不知感恩加以不服從,是萬惡之源。

要感恩的理由

我們為人的,應懂謝恩。東方諺語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便是教導我們怎去感恩。

感恩是「心中的記憶。」基督信徒的信德也提醒我們知恩,應對大家感恩,主要是和我們一起生活、相親相愛的人;特別是我們的父母、朋輩、親友、同學、同事、隊友和貧寒的人。

信友們,應憑着自己的人性和信德,知道感恩,尤其對天主。「請你們向上主讚頌,因為他是美善寬仁,他的仁慈永遠常存」(聖詠集118:1,亦參照整首聖詠,聖詠集92:1-3)。一切都是祂給我們的恩賜,實際上,一切都是恩典:「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聖保祿)。我們感恩(感恩祭),應穩重。持續感恩是基督徒生活中重要的一環——是向唯一的天主、天主父、我們的造物主;天主子、贖世主、聖神、辯護者和聖化者道謝。在感恩祭中,司鐸祝聖後會祈禱:「感謝祢(天父)使我們得在祢台前,侍奉祢。」

我們感謝天主派遣耶穌基督——衪的兒子、我們的兄弟、我們的救主。聽到以下經文,我們還可以不感恩?「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望3:16)。納匝肋的先知用醫治十個癩病人的例子,指出感恩的重要性:那十個癩病人,去見司祭的時候,發覺已潔淨了,其中一個,就回來向耶穌道謝,耶穌便說道:「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那裡呢?」那九個是忘記了道謝!(參照路加福音17:11-19)。

童貞聖母瑪利亞謙遜地宣布:「我的靈魂頌揚上主。」她用讚美天主的詩歌去感謝天主,一首强而美麗的詩歌(路加1:46-55)。聖人就是這樣一生感恩,當中首選聖方濟.亞西西,一生都在感恩——頌唱感恩歌;為一切事、為救贖主、為窮人、為鳥兒、為太陽、為青草、也為姊妹之死而感恩。:貧窮的亞西西人常高歌:願天主——我主——受讚頌;願一切受造物讚頌祢;所有受造物也讚頌主;為一切恩賜讚頌主;歌頌祂的創造物。我還記得聖女嘉勒彌留之際的話:「感謝主,因祢造了我。」

耶穌祈禱也會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路加10:21)。跟隨基督的人、跟隨那被釘死在十字架後復活的人——經常被提醒要多讚頌天主。聖保祿敦促我們「該感恩」(參照哥羅森書3:15;3:17)

Mercedes Sosa和瓊.貝玆美妙的合唱Gracias a la vida, que me ha dado tanto——感謝生活,給了我這麼多!

主啊,真的謝謝祢過往的一切!更為未來的一切,我希望、我禱求……真的!
 
回复  支持[6反对[10]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2 16:13:43 发表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2/pilgrims-note-thanksgiving/

【朝聖者手記】要常感恩——是常常!

文:Fausto Gomez OP

[email protected]

譯:何紹玲

我偶爾也會播《Gracias a la vida(感謝生活)》這首歌,特別是由Mercedes Sosa和瓊.貝玆Joan Baez合唱那個版本。真的,要對生命感恩!知恩和感恩是些令人着迷的美德和評價。

人性特質充滿美德可令人的行為美善,美德更能令我們在人的位格和作為基督信徒健康地成長。耶穌便是品德高的一位,而身為基督信徒的我們,還有其他善意的男女,都是朝着祂美德的路,勇往直前。超德中的信、望、愛都會引導我們如何保持與天主的關係;倫理德性(四樞德)中的明智、正義、勇敢和節制,都會條理我們的個人生活和共同體生活,特別是社會德行,因它會引導我們如何一起生活在公義和愛之中,那就是和平。

仁愛或博愛和公義,都是社會德行。以正義對人即對人公平、給他們應有的權利:歸還屬於他們的。愛人不僅是給他們應有的,還有相對屬於你或我的。(我說相對,是因為每樣事物都屬於為我們而創造天地的主,我們只是「所有物」的管理員。)

感恩之德

還有些與公義和愛德相聯繫的社會德行,感恩之德便是其中動人的一項,而它也確實為公義和愛德帶來一定的魅力和清新感。仁愛或博愛是公教品德中最卓越的。仁愛是眾品德的形式,包括感謝這美德;博愛就是平安、歡喜、慈悲——還有感恩。

愛能令感恩臻至完美,愛能使感恩提升及淨化。這德行會引導我們懂得向曾給我們恩惠的人道謝。贈與者是無義務送給我們,所以,當我們收到禮物,應第一時間用行動表示衷心的謝意,或可以加上回禮,這個做法可能更有效。感恩是受惠後最善意的反應。

知恩是性格裏最討好的特質,「不單是因為禮節或好禮貌的做法,而是善心的表現」(Andrés Pardo)。聖多瑪斯.亞奎納認為處理感恩有3元素:收到禮物立即道謝;感謝之餘也應加讚賞;如能力、時間和環境許可,應作恰當的答謝。最重要的一點是,能作出感激的行動是一些美妙的好事。就引述哲學家塞尼加的一句佳句:「做好事的回報便是去把事做好。」

就如其他美德一樣,感恩有機會被罪惡和缺失所干預,可能因為過剩、也可能因為缺失。譬如我們為不善的援助作出感恩,我們已犯了罪,因為這不善的援助幫了我們做錯事;又譬如我們急不及待的去道謝,好像要立即擺脫在道義上的債務!我們可能也會因缺失而犯罪的,怎麼會?當我們在感恩上有缺失,或許直接、或許間接,知恩不報便是間接;但如果是以怨報德、或批評恩人、或故意拖延道謝,那便是直接的缺失。通常忘恩負義的人有三種:收到禮物而不動聲色的、收到禮物而立刻變賣的和恩將仇報的人。

知恩是美好的德行,而不知感恩是醜陋的惡行。塞萬提斯的名著《唐吉訶德》中說:「忘恩是傲慢的女兒。」瑟納的聖加大利納在她名著《對話》中提過:不知感恩加以不服從,是萬惡之源。
 
回复  支持[10反对[8]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01 17:37:0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基于信德和期盼天国,信徒会用爱的步伐向前迈进。要喜乐(罗马书12:12)

他们踏进圣城梵蒂冈获得更坚强信德期盼着天国的到来。

香菸的毒烟弥漫着梵蒂冈城,在那里一个魔鬼的声音在哭叫:‘天主比我们犯了更大的罪’、让它们拆了‘十字架’吧...我可以给你们至少30元金币...还有那高高地‘神父’帽...还有那富丽堂皇地主教府...还有....
 
回复  支持[8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30 20:47:1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基于信德和期盼天国,信徒会用爱的步伐向前迈进。要喜乐(罗马书12:12)

他们踏进圣城梵蒂冈获得更坚强信德期盼着天国的到来。

这就是朝圣者「今天」的独特意义,凈化在大染缸里污浊。
 
回复  支持[7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30 20:43:57 发表
基于信德和期盼天国,信徒会用爱的步伐向前迈进。要喜乐(罗马书12:12)

他们踏进圣城梵蒂冈获得更坚强信德期盼着天国的到来。
 
回复  支持[8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27 18:32:2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呵呵、现在有些人认为教会好像是多余的一样了,四处兴起办“教会”,拿着圣言否认教会否认耶稣的代表,用现代的世俗默西亚主义否认教会,实际就是否认耶稣,警惕现代人魔鬼的代表伎俩和诱惑。

无神论能办个自办教?而且还能自圣主教?这真不奇怪!因为魔鬼是大能的。
 
回复  支持[8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26 21:59:47 发表
呵呵、现在有些人认为教会好像是多余的一样了,四处兴起办“教会”,拿着圣言否认教会否认耶稣的代表,用现代的世俗默西亚主义否认教会,实际就是否认耶稣,警惕现代人魔鬼的代表伎俩和诱惑。
 
回复  支持[9反对[9]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26 00:16:40 发表
天国临近了、你们悔改吧!————这是多么警醒的“圣言”。
我相信任何人的信仰(在这里先暂时自以为是那么高尚、那么尊贵、那么真理),不能不读圣经,不能没有圣言(圣母童贞、耶稣复活...),更不能没有全能“天主父”的伟大创造。......但我们完全可以不需要所谓的梵蒂冈国的这些寄生虫们的腐败、没落和丑陋...还有哪一群只知摇旗呐喊的跟屁虫、装神弄鬼的老太监、老奶奶们。我们脱离你们将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尊严——————500年前的路得马丁是伟大的、今天依然伟大。...我们爱天主、天主也必爱我们。从最简单逻辑推理:“天主比我们犯了更大的罪”——————那么“天主教”也是比我们犯了“更大罪的”教;事实上不也真是如此吗?你们的所谓宝贝教皇方济各,这个滑稽可笑老奶奶,分明就是老佛爷屁眼前小棉袄,多么令人恶心!
 
回复  支持[8反对[8]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