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中国天主教会该何去何从?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6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0-06 21:32:52 发表
我俗人一个,信德小小,我们回忆一下英国【国教】的发生,存在,发展,应该知道【政权】的力量,我看德国,北欧的新教情况有些近似。有十名,百名,千名致命者,英雄圣人,出现的同时,有数千,成万的软弱者【跌倒】不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慈母教会愿意看到的。您的兄弟姐妹被绑架了,你会说,{我绝不低头}坚持原则,不拿赎金,你要吃肉,也分我一杯羹!没有这样的父母,兄弟姐妹这样对待自己的兄弟。这只是比喻,不必生气。
现在的当局是聪明的,愿意做【负责任】的当局。这是教友,教会的机遇。的确,应该放下意识形态的隔阂,求同存异,谋求双赢。知道控制,利用教会并非上策,继续执行50年代,文革时期的政策只是惯性和部分官员的作为,总体上是进步,开放的,不然,大家能看到教会网站?我能在此胡说八道!?所以,我们的主教们,{不必私下商量,}在任何时间,地点就应该坦坦荡荡,真实地,实事求是地,向有关当局【表白】自己的教理,教规;底线。要科学,和谐的当局,不会强人所难!不说您是主教,就是一名传统的中国人也应该真实的,谦虚的,勇敢地表白!而非【投其所好】, 言不由衷的表【态】!奴颜婢膝,软骨头,两面人,谁也不会尊敬您,包括{鸠山}队长。
无神论的学者--社科院【可以说,他们是当局的参谋,智囊】的很多学者对教会还是客观,了解的,比如最近刘澎教授写的【关于中国宗教问题的战略思考】 - 天主教在线有转摘}。就值得双方参考,提出了【双赢】的方法,路线。废话再加一句:致命,成圣不是完成自我,更不是说{我是英雄},只是为了上主的荣耀!上主的旨意成行于地。
 
回复  支持[8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0-06 21:04:41 发表
我觉得除了荡子的比喻之外是否还得加个悔改妇人的比喻她完全脱离了原先不当(分裂)的关系
 
回复  支持[4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0-06 21:01:00 发表
我觉得除了荡子的比喻之外是否还得加个悔改妇人的比喻她完全原先不当(分裂)的关系
 
回复  支持[5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0-06 17:36:39 发表
    忠贞就是忠贞。而不忠贞的主教神父怎样掩饰、包装、打扮自己,怎样为自己加入爱国会狡辩、怎样自欺欺人,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教友的眼睛雪亮,究竟谁忠贞教宗我想你作者本人也是非常清楚的,包括人家的宗教政策及最终目的你也是清澈的,别拿着假聪明糊涂了。
    没有人要求你必须为主致命,上主给了人这方面的自由。做人家的傀儡、奴才其滋味儿也不一定好受!
 
回复  支持[17反对[11]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0-06 08:12:19 发表
A和D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相提并论。
 
回复  支持[10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0-06 06:08:17 发表
我觉得,事情本没有你分析的那样复杂。地下教会里有多少主教是教廷不承认的呢?又有多少教友和神父在随从这些(个)主教呢?现在教廷只让他(们)以神父行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这种“不忠贞”的地下教会事实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在地上教会里却不一样。另外,我觉得,把地上教会分成那么多种,似乎是在有意消弱地上的“不忠贞”。如果分的话,我认为,最多只能存在两种情况,就是你所说的“地上教会1”和“地上教会2、3、4”。因为从性质上讲,后三种没什么区别,都是政府和教廷共同承认的,只不过其中每位主教的个人经历不同罢了。我想提出的问题是,这种被双方认可的忠贞与“地下教会1”的忠贞是否是一样的?若是一样的,为什么“地下教会1”不走出来呢?他们是不是都是傻冒?走出来难道没有条件吗?在“形式上”答应与信仰有违的条件,而在“内心里”不同意算得上是真正的“忠贞”吗?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一种分裂:心口的分裂,人格的分裂。合一能够建立在这种分裂的基础上吗?从事实上讲,这些在爱国会里的被教廷承认的主教们表现出他们的“共融行为”吗?大部分还不是我行我素?你说,加入爱国会是为了架空爱国会,我想共产党还无能不到那种程度。这个逻辑应该是没有错的:只有通过减少才能实现“空”;越增多,就越会助长其气焰。以后就全成了政府网里的鱼。“双赢”只不过是我们天真的愿望罢了,政府可只是愿意“单赢”!话虽这么说,大家还是需要共同合作,努力合一的,正如你所愿望的那样。但方法是个大问题,好的方法我们现在谁都很难找出来,但至少坏的方法,尤其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方法是可以和应该避免的。
 
回复  支持[28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0-05 21:38:49 发表
时间关系,本人快速浏览了全文,总体印象相对客观,分类详实,作者本人也比较谦虚,但作者在个别方面思维、描述有误,待本人誊出时间详读之后,定奉上本人观点。
 
回复  支持[15反对[7]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0-05 21:28:09 发表
拜读了,真长见识!以前脑子里有笼统的认识,今日捧读茅塞顿开矣!谢谢张神父剖析!
 
回复  支持[7反对[12]

 6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