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每日礼仪 > 礼仪年 > 四旬期

“圣灰”的意义与“圣灰礼仪”的沿革

时间:2015-02-17  来源:网络  作者: 点击:

圣灰礼仪有什么意义?

“圣灰礼仪”是四旬期的第一天。这一天举行圣灰礼仪,就是将上一年圣枝主日所祝圣过的树枝燃烧成灰,再由主教或神父祝圣,然后用这灰在信友前额上划十字圣号,同时念说:“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创三19)圣灰礼仪,在工业化的地区,大都在四旬期第一个主日举行。 

    圣灰礼仪是教会很古老的传统。在旧约时代向头上撒灰就是表示哀痛,例如乔布的三个朋友看到他所受的折磨和痛苦,“就放声大哭,撕破了自己的外衣,把灰扬起,落在自己头上,他们于是同他在灰土中,坐了七天七夜。”(约二12-13)在头上撒灰,也表示忏悔和补赎,例如尼尼微人听了约纳先知的宣讲之后;就“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纳三6)不吃不喝,悔改做补赎,求天主怜悯,不要降灾惩罚他们。 

    慈母圣教会用各项礼仪和圣事培养教育自己的子女,使他们在信德生活中成长。为了准备虔诚地庆祝复活节,教会定了四旬期,以圣灰礼仪开始,表示在四旬期教友们应多追思默想耶稣的苦难与死亡,与耶稣同悲同伤,在头上抹灰,放弃娱乐,穿上丧服,犹如孝子孝女为慈父守丧一样。整个教会犹如基督的净配(参阅格后十一2;默十九7),在四旬期内为纪念基督的苦难与死亡而守丧,以期待复活节的来临,与他同欢同乐。


圣灰礼仪也提醒教友要谦诚认罪、悔改、做补赎。圣经中充满了谦诚认罪、悔改、做补赎的故事,例如尼尼微全城悔改做补赎的故事(纳三5-10),税吏匝凯(路十九1-10),荡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在耶稣十字架右边的强盗(路二十三41-43)等。我们这个时代所犯的罪恶,不知要超过旧约与新约时代多少倍,所应受的惩罚,也应该比那些时代多出千万倍。为这个缘故,圣母在露德及法蒂玛等地也苦苦劝告世人要认罪悔改做补赎。 

    谦诚认罪及悔改最好的方式,就是办一妥当告解,真心实意和天主、他人、自己的良心以及受造之物合好,痛改前非,并以具体的行动补偿已往的过犯缺失。如果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利、财物,就应该求人原谅宽恕,并以适当的方式,弥补别人的损失。教会要求成年教友在圣灰礼仪当天守大小斋,以补偿罪恶缺失。在农业化的时代,教会要求教友们,除了主日及大节日之外,在四旬期要严守斋戒。但在工业化的今日社会中,因为上班工作的关系,教会劝勉教友以其它克苦代替斋戒,比如戒酒、戒烟,放弃正当娱乐等。 

    此外,教会也劝告教友多行爱德工作,以弥补过犯缺失。许多热心的教友,在四旬期间,将节衣缩食以及牺牲娱乐的钱,施舍给穷人,并去抚慰老、弱、贫、病的人。甚至经济能力并不好的教友,也尽力将自己所有些微的衣食和比自己更穷的人分享。爱德不但使人更接近天主更相似天主,而且也能补偿过犯缺失,如同圣伯铎所说:“因为爱德遮盖许多罪过。”(伯前四9) 

    圣灰礼仪也提醒人反省人生的终向和目标,现世的一切很快就要过去,使人好好地准备善终。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我们信仰基督的人可以反过来说:“不知死,焉知生”。的确死亡可以教导人怎样生活,使人有更清楚及更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此主教或神父给人在额上抹圣灰时说:“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
 

四旬期是整个教会“慕道”、“更新”,透过逾越经验欢欣准备迎接耶稣复活的时期(参阅:感恩经四旬期颂谢词第一式)。除了“慕道者”积极准备自己接受洗礼外,“全体信友”也特别透过祈祷、克己、爱德行动积极与天主和人修好,以重获天主子女的恩宠。整个四旬期以“圣灰礼仪”星期三揭开序幕,我们在此特别介绍圣“灰”的意义,以及它在教会礼仪中的发展,期盼能帮助基督徒明了其意义,并在生活中体现其真实的意义。


 

圣经中的“灰”
    在圣经中“灰”(或“灰烬”、“灰尘”)常用作一种“消极”情况的代名词,例如:坐在灰中(纳三6)、在头上撒灰(玛十一21)、以灰尘铺床(依五七5)等,都是表达哀恸、痛苦及补赎的象征。当某人受尽仇人的侮辱、遭受困苦磨难(约三十16-19),或表示谦卑自下(德十9),也都会用“灰土”来表达。圣经中唯一一次比较积极的用法是咏一四七16,指“上主撒霜如灰烬”。“灰”在礼仪中也具有特殊的象征作用,如:在准备“取洁”用的水时,必须将红母牛宰杀,并且在焚烧后将灰烬撒在水上(户十九1-9)。 

教会礼仪的发展
    今日教会在四旬期的开始举行的“圣灰星期三礼””,源自于早期教会为“公开赎罪者”施行的撒灰礼。在第九世纪以后,欧洲基本上以完全成为基督信仰区域,因此成人洗礼渐趋式微,教会中的“(成人)慕道期”和公开悔罪的纪律也随之消逝,德国和法国民间由于不谙拉丁礼仪,而开始盛行“克己补赎”以求得修德升天的热心神功。于是教宗Ulbanus二世在1091年,将原本特别为“公开赎罪者”举行的“圣灰星期三”礼仪,推广为向一切信友举行的“撒(圣)灰礼”。
    “撒灰礼”原是罪人赎罪的标记,而具体的悔罪行动也要求“禁食”(今日圣灰礼仪仍保持“守斋”的传统)。因为主日是庆祝主复活的日子,因此传统上在主日不守斋。况且四旬期第一主日原是为教会甄选候洗者,并与他们一起准备逾越的首要日子(事实上四旬期也正为此而设)。虽于1091年后拉丁教会把撒灰礼推行至所有人,却始终不在主日举行。但是,后来因为“领圣灰”变成一些信友的热心方式,因此,教会为那些期望领受圣灰而又无法在平日到圣堂的信友,作出多元的适应(如:信友可在四旬期第一主日领受圣灰;在华人地区,若圣灰礼仪适逢春节其间,因为与传统民情不合,则不行撒灰礼)。
    今年我领受圣灰了吗?我怀着什么样的心领受圣灰呢?我是否已准备好,愿意在这个预备逾越节的四旬期内,重新慕道,再次的皈依,并努力和天主以及近人修好,重获天主子女的恩宠?

 

上一篇:四旬期的意义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