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每日礼仪 > 每日弥撒 > 复活期

2013年5月6日 复活期第六周 星期一

时间:2013-04-29  来源:  作者: 点击:1194

进堂咏

基督既从死者中复活,就不再死:死亡不再统治他了。亚肋路亚。(罗6:9

 

集祷经

仁慈的天主,求你使我们在庆祝逾越奥迹时所获得的恩宠,常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实效,结出美果。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读经一(主开明了里狄雅的心,使她接受保禄所讲的话。)

恭读宗徒大事录 16:11-15

我们从特洛阿开船,一直航到撒摩辣刻,第二天到了乃阿颇里,从那里到了斐理伯,这是马其顿一区的首城,罗马的殖民地。我们就在这城里住了几天。安息日,我们出了城门,到了河边,我们知道那里有个祈祷所。我们遂坐下向聚集的妇女讲话。有个敬畏天主的女人,名叫里狄雅,是提雅提辣城卖紫红布的,她一直在听;主开明了她的心,使她接受保禄所讲的话。她同她一家领了洗,便请求说:“你们若认为我是忠于主的人,就请到我家去住。”遂强邀我们去了。--上主的话。

 

答唱咏 149:1-2,3-4,5-6,9

【答】:上主喜爱自己的百姓。

或咏唱“亚肋路亚”

领:请你们向上主讴唱新歌,在圣者集会中向他祝贺!愿以色列因自己的创造者而踊跃,愿熙雍子民因自己的君王而欢乐!【答】

领:愿他们以舞蹈赞美上主的名,愿他们敲鼓弹琴向上主歌咏!因为上主喜爱自己的百姓,赏赐谦虚的人凯旋而得胜。【答】

领:愿圣徒因所受的光荣而喜庆,在自己的床榻上欢呼而歌颂。愿赞美天主的歌词在他们的口中,这也就是一切圣徒的光荣。【答】

 

福音前欢呼

领:亚肋路亚。

众:亚肋路亚。

领:主说:“真理之神必要为我作证,并且你们也要作证。”

众:亚肋路亚。

 

福音(真理之神要为我作证。)

恭读圣若望福音 15:26-16:4

那时候,耶稣对门徒说:“当护慰者,就是我从父那里要给你们派遣的,那发于父的真理之神来到时,他必要为我作证;并且你们也要作证,因为你们从开始就和我在一起。

“我给你们讲论了这些事,免得你们的信仰受动摇。人要把你们逐出会堂;并且时候必到,凡杀害你们的,还以为是尽恭敬天主的义务。他们这样作,是因为没有认识父,也没有认识我。我给你们讲论了这一切,是为叫你们在这一切发生时,想起我早告诉了你们这一切。”--上主的话。

 

献礼经

上主,求你收纳教会欢欣奉献的礼品;你既赐给了我们复活的喜悦,求你也使我们将来得享永恒的福乐。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俯听我们的祈祷。亚孟。

 

领主咏

耶稣来到门徒中间,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亚肋路亚。(若20:19

 

领圣体后经

上主,求你垂顾你的子民;你既以永生的奥迹使我们重获新生,求你恩赐我们将来也获享不朽的荣福,得到肉身的复活。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俯听我们的祈祷。亚孟。

 

 

 
 
由宗徒大事录第十六章开始,路加给我们记述保禄在当时六个重镇的传教工作。斐理伯是马其顿四行政区的首都之一,也是保禄在欧洲大陆传教的首站。因该域的犹太人不多,所以没有会堂,只有“祈祷所”。而祈祷所通常建在河边,方便犹太人在行敬礼之前取洁沐浴。当时有位名叫里狄雅的妇女,是保禄成功归化的第一人。里狄雅更带领全家领了洗,并慷慨地邀请保禄到她家里居住。
在福音中,耶稣预告门徒必要遭受迫害。凡领洗归依基督的人,广义来说都是耶稣的门徒。回想初期教会,由斯德望开始直到今天,不知多少基督徒因信仰而受到迫害,甚至为主舍生殉道。
教会每一年都有很多人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但随着年月的过去,很多人对主的热诚孝爱亦随之递减,淡出教会,成了名不副实,更遑论为主作证为主牺牲了。领洗后,我们实在有责任要继续透过教会、善会、信仰小团体、讲座、课程、圣经班及神学课程等,去培育去巩固自己的信仰。
 


主,真理之神,请祢不断培育,巩固我们的信仰,好让我们不但救得自己也救得别人的灵魂,一同达到我们受造的目的。
 
 
 
As we come to the end of the Easter season, the Gospel speaks of the Spirit which Jesus will send after he has left us to join his Father. He is the Spirit both of 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of Jesus Himself. He will dwell within us so that we can continue to be inspired by the message that Jesus gave us. And so that they can continue to give witness to God's will for the world. And he will also guide them in applying that message to the many different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Christian communities will find themselves in the times ahead. And it is important to hear this promise of the ongoing presence of Jesus in them through the Spirit - because they need to realize that there are tough times ahead. They will not only be persecuted by secular powers but also by believers in God. Some of those who will kill them will even think they are doing something good for God. But those who act in this way do not really know the Father or his Son, Jesus. And we still face enemies like this - some who want to get rid of all forms of religion and others who attack us on the basis of our religious beliefs. And some of these even call themselves Chrsitians. We are not to be surprised at this; still less are we to retaliate. Our prayer has to be that of Jesus: "Father, forgive them; they do no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It was ordained that Christ should suffer and so enter into His glory." Thank you Lord!
 

上一篇:2013年5月5日 复活期第六主日下一篇:2013年5月7日 复活期第六周 星期二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5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5-06 11:30:49 发表 [5 楼]
方济各教宗当选第一台弥撒道理:在这三篇读经在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行动。第一篇读经当中,行动是旅程本身;第二篇中,行动在教会的建设当中。第三篇,也就是福音中,行动在明认信仰的表现中:行走,建设,明认信仰。

  行走:雅各伯家。“雅各伯家!来让我们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吧!”这是天主最先对亚巴郎说的话:“你当在我面前行走,做个成全的人。”行走: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段旅程,当我们停下来,就会出问题。一直行走,在天主面前,在上主的光明中,力求成全的活着,就像天主在他的许诺中吩咐亚巴郎的。

  建设:建设教会。这里说到了石头:石头是始终如一的,但是这里所说的石头是活石,受傅于圣神的石头。建设教会,基督的净配,她的基石就是这同一个天主。让我们用生命中的每一个行动来建设!

  第三点,明认信仰:我们可以按我们所愿意的多少去行走,我们可以建立很多东西,但是如果我们不明认耶稣基督,什么益处都没有。我们会变成使人同情的非政府组织,而不是教会,不是基督的净配。人不行走就会发生故障。人如果不在磐石上建设,会怎么样?那就会像孩子们在海滩上堆沙堡一样:所有的都会坍塌,不能持久。当一个人不能明认耶稣基督,我想起了Leon Bloy的一句话:“任何不向天主祈祷的,在向魔鬼祈祷。”当一个人不能明认耶稣基督,他就是在明认魔鬼的物质世界。

  行走,建设——构筑,明认信仰:然而,这并不容易,因为在行走,建设,明认信仰的过程中,有时会有剧变——有些行动并不是道路的一部分,有些行动会把我们向后拉。

  这福音以一个特别的情景继续。就是那位明认耶稣基督的伯多禄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我会跟随你,但是我们不要说十字架。这跟十字架没有关系。”他说:“我会以其他方式追随你,不包括十字架。”当我们不与十字架同行,当我们不用十字架去建设,当我们抛开十字架去明认耶稣基督,我们就不是天主的门徒,我们是世俗的,我们是主教,神父,枢机,教宗,但不是天主的门徒。

  我希望我们所有人,历经了充满恩宠的这些天,能够有勇气——带着主的十字架在天主面前行走:在主在十字架上倾流的圣血上建设教会,去明认那唯一的光荣,那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这样,教会将前行。

  我对我们所有人的希望是,圣神,还有圣母我们的母亲的祈祷,能赐予我们如此恩宠:去建设,去明认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6 反对[ 6 ]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5-06 11:28:04 发表 [4 楼]
教宗方济各:信仰与生活要一致

时间:2013-04-16  来源:梵蒂冈电台 作者: 点击: 40

天主召唤我们喜乐地宣讲复活的基督。教宗方济各于4月14日主日下午首次访问罗马圣保禄大殿,主持一台感恩祭。他在这个机会上强烈邀请信友们以言语和生活作见证。教宗首先指出,我们在圣保禄墓前,他是上主谦逊和伟大的使徒,曾以言语宣讲主,以殉道见证主,并全心全意朝拜主。教宗接着以这3个动词:宣讲、见证、朝拜在天主圣言的光照下作了反思。

谈到宣讲和见证的关系,教宗说,信仰源自聆听,并在宣讲中变得牢固。若没有具体的生活见证,就无法宣讲耶稣的福音。凡是聆听我们和看到我们的人必须能在我们的行动中认出他们所听到的,并将光荣归于天主。以生活宣讲就是见证。信友和牧人若言行不一致,就会威胁到教会的信誉。

谈到朝拜,教宗解释说,朝拜天主就是说给予天主应有的位置;朝拜天主就是不仅在言语上肯定、相信只有祂实际引领我们的生命;朝拜天主就是说我们在祂面前坚信,只有祂是天主,是我们生命的主宰,是历史的主。

教宗最后向全场信友说,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上主每日召唤我们勇敢忠实地跟随祂,祂赐予我们做祂门徒这一重大礼物;祂邀请我们像复活的基督那样喜乐地宣讲祂,但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言语和见证来宣讲。天主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生命唯一的主。祂要求我们摒弃偶像,唯独朝拜祂。

圣保禄隐修院院长埃德蒙·鲍尔神父和圣保禄大殿总铎詹姆斯·迈克尔·哈维枢机与教宗共祭,众多信友参与了弥撒。弥撒开始前,教宗先来到圣保禄墓前祈祷,为这位宗徒的纪念碑献香。
 
回复  支持[ 6 反对[ 5 ]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5-06 11:25:03 发表 [3 楼]
教宗莅临世界主教会议首日议程,表示:福传是心怀对天主的热火,在世界中勇敢地点燃它
时间:2012-10-09  来源:梵蒂冈电台 作者: 点击: 557
以 新福传为主题的第13届世界主教会议议程,昨天10月8日星期一正式展开。教宗本笃十六世亲自莅临梵蒂冈世界主教会议大厅,参与会议前的晨祷。在晨祷中, 教宗即席地讲解几个默想重点,表示:“谁在心中明认,是天主在教会内行动;并且受热情催迫,要与世界分享基督,他就是被福传的人。”
先是 在白冷城的一个夜里,有个婴孩诞生了,他改写了历史;在福音被传报两千年,期间经历了迫害与高涨的冷漠,在许多人心里始终存在着这一个大问题:天主是谁? 祂和人类有什么关系?教宗本笃十六世触及本届世界主教会议的中枢神经:人们鼓噪着、焦急着举目望天却什么也没看到,所以他们继续自问:“在寰宇的沉默,历 史的浓云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个天主?如果这个天主是存在的,祂认识我们,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天主是良善的,祂是否有能力在世界中实现美善呢?这些问 题在今天和昔日一样真实,许多人都在问:天主是不是一个假设?祂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祂不让人感受得到呢?”
“‘福音’就是天主打破沉 默:天主说话了,天主存在,祂认识我们,天主爱我们并且进到历史中。耶稣就是祂的圣言,天主与我们同在,向我们显示了祂爱我们,并为我们受苦直到死亡与复 活。”这就是教会对人类大问题的答复。教宗语气平稳但直言地提出世界主教会议的教长们必须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天主说话了,祂真正地打破了沉默,显示了祂 自己。但是,我们要如何让今日的人们认识这个事实,并为他们成为救恩呢?”教宗援引与会议教长们一起做的晨祷,明确指出3个基本步骤:祈祷,坦承信仰,爱 德。
第一个基本步骤是祈祷。宗徒们不是靠协助建筑创立教会,而是在祈祷中团聚一起,等待圣神降临。教宗说:“人手不能建立教会,我们所能 做的,就是使人认识天主的何等作为。教会不是从人的作为开始,而是从天主的作为和话语开始……唯有天主能够创造祂的教会,唯有天主能够作证自己在说话,并 且已经说了话。”
所以,每届主教会议都从祈祷开始并非形式化作法,而是表达一个充分认知:主动行动的总是天主,对此我们可以祈求天主,而 且教会只能与天主“合作”。由此进行到第2个步骤:坦承信仰,由衷地公开宣认自己的信仰。教宗解释:公开坦承自己的信仰更甚于表示自己相信基督,这是真实 且完全地宣信。例如在法庭上,在世界的耳目面前,怀着信心所做的宣认,即使明知这么做所需付出的代价。教宗说:“‘坦承信仰’(confessio)这个 词,在拉丁文的基督徒语汇中取代了‘表示信仰’(professio)的说法,本身就具有牺牲、在相反的信念面前作证的涵义,以及在受苦甚至死亡危险前作 证的涵义……正是因此而确保了可信度:坦承信仰不是随便可以放弃的事;而是表明我准备好为它付出生命,接受磨难试练。”
教宗接着表示,坦 承信仰需要有形可见的外氅,这就是第三个步骤:爱德。爱德是灼烧一个基督徒心火最大的力量,爱德的火苗将在他周围点燃福音的热火。教宗说:“我们的热诚必 须让信德推动增长,在爱德的火焰中升华……一个基督徒不该是冷淡漠然的。信德要在我们内成为爱的火苗:真正地点燃我的存在,成为我生活的热情,如此也能照 亮我的近人。这就是福传的本质。”
 
回复  支持[ 9 反对[ 7 ]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5-06 10:46:59 发表 [2 楼]
“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参罗十10)。心灵说明达到信仰的第一个行为是天主的恩惠,是恩宠的行为,会在人心最深处进行作为,并改变人。
    在这方面,里狄雅的情形非常值得称道,圣路加记述,保禄在斐理伯的时候,一个安息日去向一些妇女宣讲福音,里狄雅就在其中,“主开明了他的心,使他接受保禄所讲的话”(宗十六14)。这句话所蕴涵的意思非常重要。圣路加的教导是,只认识该相信的内容并不够,需要在认识之后,心灵向恩宠开放,心灵是人真正的圣所,会使人看到深处,理解所宣讲的内容,就是天主的话。
    同时,口里宣认意味着信仰要求见证,要求公开的承诺。
 
回复  支持[ 11 反对[ 6 ]
本站网友 睁开眼吧
2013-05-06 10:43:15 发表 [1 楼]
10. 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我愿意开辟一条道路,这样,不仅可以按照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信仰的内容,而且,同时可以使我们理解自身的行为,就是我们完全自由的决定,将我们交付给天主的行为。诚然,相信的行动本身,和我们所附着的内容,这二者之间有一种深刻的统一性。保禄宗徒帮助我们深入这种现实,他写道:“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参罗十10)。心灵说明达到信仰的第一个行为是天主的恩惠,是恩宠的行为,会在人心最深处进行作为,并改变人。

    在这方面,里狄雅的情形非常值得称道,圣路加记述,保禄在斐理伯的时候,一个安息日去向一些妇女宣讲福音,里狄雅就在其中,“主开明了他的心,使他接受保禄所讲的话”(宗十六14)。这句话所蕴涵的意思非常重要。圣路加的教导是,只认识该相信的内容并不够,需要在认识之后,心灵向恩宠开放,心灵是人真正的圣所,会使人看到深处,理解所宣讲的内容,就是天主的话。

    同时,口里宣认意味着信仰要求见证,要求公开的承诺。基督徒总不要认为信仰只是个人的事情。信仰就是决定与主在一起,为能与他一起生活。这种“与他在一起”,会带领我们理解所相信的理由。正因为信仰是自由的行为,所以对所相信的内容,也具有社会性的责任。在五旬节当天,教会非常明显的昭示出信仰的公开幅度,就是要毫无畏惧的相信和宣讲自己的信仰。这是圣神的恩惠,使人有能力去传福音,并坚强我们的见证,使这样的见证具有价值,并成为公开的见证。

信仰宣认本身是个人的行为,同时也是团体的行为。诚然,信仰的第一主体是教会。在基督徒团体的信德中,每一个人领受圣洗圣事,这是为获得救恩,并进入信友之子民的有效记号。如同《天主教教理》所强调的:““我信”:是每个信徒个别所宣认的教会信仰,尤其是在受洗的时候。“我们信”:是大公会议的主教们或更普遍地在信徒礼仪集会时所宣认的教会信仰。“我信”:也是我们的慈母教会,在信德中回应天主,并教导我们说:“我信”,“我们信””[17]。

可以看到,为能做出自己的认同,认识信仰的内容极其重要,就是要以理智和意志完全接受教会所提出的内容。认识信仰使人完全进入天主所启示的救恩奥迹。所以,表达所接受信仰,就是要在相信的同时,自由接受信仰的全部奥迹,因为保证其真确性的是自我启示的天主自己,是他使人认识他爱的奥迹[18]。

此外,不要忘记,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还有很多人不承认信仰的恩惠,却在真诚的寻找他们自身存在以及世界终极真理的最后意义。这种寻找是信仰的真正“前奏”,因为会带领人走上天主奥迹的道路。而且,人的理智本身也刻有“价值和长存事物”[19]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是一项恒久的邀请,不可磨灭的印刻在人的心中,使人走在寻找那一位的路上;如果不是他来与我们相遇,我们便不会找到他[20]。的确,信仰邀请我们走向这种相遇,并使我们完全向这种相遇开放。
 
回复  支持[ 5 反对[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