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 > 公益资讯

20多年助学路步步艰辛 坤叔助学好事多磨

时间:2011-10-1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点击:

 


坤叔团队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助学模式,由捐资方直接资助受助方,财物捐助不需要经过中间环节。 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 摄

 


 

10月1日,拿到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助学团队的批复,原来愁眉苦脸的坤叔开心不已。苏仕日 摄


 


 


 

坤叔公益团队

“正名”

早年的坤叔做建材生意,日子过得比较宽裕。坤叔的助学路,始于令他骄傲的女儿,一个有着美妙动听嗓子的女孩。

1988年,14岁的女儿以一曲《跳街舞》,夺得当年广东业余歌唱大赛冠军,此后又获得央视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荧屏奖”,成为青少年歌迷的偶像,每天收到大量的信件。为了不影响学习,这些信件由坤叔代为回复。

一次,坤叔收到一个孩子的来信,信中称他因交不起50元学费想辍学。“他只是差50元就没书读,我觉得很可怜。”坤叔说,不经意间,他产生了资助的想法,寄了50元给女儿的小歌迷。

从此,越来越多的贫困现实,打动着这个老板。1992年,广东吹响希望工程的号角,坤叔自出经费到各地调研,成为希望工程的推动者之一。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慢慢走上弃商从善的路子。

20多年来,坤叔助学的足迹遍布广东、湖南、广西、四川等贫困地区,团队达到1300多人,资助2600多名穷娃娃,每年资助经费数百万。坤叔自己,也从当年西装革履的老板,变成一个勤俭朴素的慈善者。

在他1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一面墙摆满金灿灿的荣誉,他所收到的感谢信,已经难以数清。

17岁的桂华是受助者之一,来自湖南凤凰。2006年的一个晚上,桂华家遭遇一场火灾,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桂华两姐妹无奈面临辍学。就在姐妹俩绝望的时刻,她们遇到了好人坤叔,使上学梦得以延续。桂华说,她们慢慢长大了,以后也要将爱心延续下去。

“在最艰难的时候拉他一把,而不是偶尔给三五百。”坤叔说,很多孩子的父母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吃了没知识的哑巴亏。如果他们的孩子再不读书,就会更加贫穷。

为女儿,献爱心,弃商从善

走慈善路并不容易。20多年来,满怀热情的坤叔,在助学路上,却遭遇了异常的艰辛。

热心肠,冷现实,坚持不断

65岁的坤叔,头发花白,皱纹深邃,长期为助学奔波的他,年事渐高。2000年,坤叔患上冠心病;2006年,坤叔不幸中风;今年3月,弥漫性血栓让他难以走动……坤叔助学团队还能坚持多久?助学模式能走多远?巨大的疑问,让这个年迈的老人充满担忧。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孩子上学费用越来越大,部分资助者因难以承受而退出。2008年,坤叔探索出一条勤工助学的路子,即与东莞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合作,让学生边读书,边利用假期打工挣钱。但因部分学生出现工作累、逃离学习、辍学等情况,这一模式遭到媒体的质疑。勤工助学的路子不得不暂停。

由于团队资助的学生大部分在外省,有人对坤叔的助学产生异议。2010年10月,在东莞慈善界一次集会上,有助学组织负责人就表示,东莞有的慈善组织在湖南、广西、江西等地大力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却忽略了本土的需求。每当听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话语时,坤叔都觉得特别孤单。“大爱无疆,又何必区分本地外地呢?”

让坤叔感到艰辛的还在于,扶贫思路和扶贫方式的分歧,也要他与当地政府部门慢慢磨合。“现在随便问一个受助学生是否还在学校读书,都要我自己去学校核对。”坤叔举例说,此前,湖南凤凰县以一个孩子不能重复享受补贴为由,曾规定接受民间资助的孩子不能享受“两免一补”(免书本费、杂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政策。2005年,为了帮700多名贫困生申请优惠,坤叔甚至与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一场“论战”。

在种种挫折面前,坤叔还是选择了坚持。“为的是一种信念的坚守,是对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麻木心态的一种无言的抗争。我们的选择,有些人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虽深感好人难当,好事难做,不过,坤叔最大的忧虑在于,助学团队一直没有取得合法“名分”。

在坤叔看来,能否登记注册,是助学团队能否坚持的最大关键。“我们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理念,怕遭到别人的攻击。”坤叔说,即使团队成员讨论时,也不敢留开会记录,只能“偷偷地”聚会。
这样的担忧,随着年龄增长,坤叔越发着急,他希望毕生的助学慈善,可以通过登记注册转为组织运作,将慈善理念传承下去。

但从2005年开始,坤叔助学团队的申请就一直未获得批准。

2007年,坤叔助学团队成员在总结成功经验时,提出了“千分一”的慈善理念,即每个人拿出收入的千分之一用于慈善事业,呼吁大家把慈善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团队成员希望将“千分一”作为名称的一部分申请登记注册,以继续推广这一公益理念,将助学模式推广到其他公益领域,发挥该模式积少成多和直接捐助的优势。但连续几年,坤叔的申请均未能获准。坤叔为此甚至与主管部门领导拍过桌子。

屡遭挫折的坤叔并未放弃。今年8月5日,东莞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率先“松绑”——公共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可直接申请登记,不再寻找业务主管单位做“婆家”。

坤叔感觉希望来了。8月9日,坤叔再次到主管部门为团队申请登记。不过,失望再次降临,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经过审查认为,“千分一”有可能会让公众误解为“硬性摊派”、“强迫捐款”,违背了慈善自愿的原则。双方坚持下,坤叔几乎陷入绝望。

绝望之余,惊喜传来。10月1日,坤叔接到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协商邀请。当天,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当场同意提倡“千分一”理念。主管部门给坤叔颁发了注册登记通知。

“可以登记注册了,我以后更忙了。”国庆节那天,坤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意味深长地说。当晚,他兴奋地与记者聊到深夜,不知不觉,烟灰缸已装满烟头。

10月2日早上,坤叔与十多名孩子一起来到东莞广场,拍照留念。接下来几天,他又回办公室准备凤凰助学行事宜,并准备团队登记注册的材料。

●南方日报记者 汤凯锋 刘进

政府需要发现更多的“坤叔困境”

南方日报评论员

从汪洋书记的批示中,不难窥见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之难。哪怕坤叔做慈善已经多年,哪怕有充分的业绩可见,其团队还是连续7年6次申请“转正”受挫,遑论其他并不那么令人瞩目的社会组织。难怪连汪洋书记都感叹:群众想办点好事怎么这么难!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已经迎来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重要转折阶段,在社会矛盾集中凸显过程中表现出的阵痛更加强烈,这也使广东在社会建设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7月举行的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把社会建设提到议事和行动日程,《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广东探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广东之路”,更体现了广东敢于先行先试,敢于率先突破,敢于担当责任的改革精神。

然而,相较于“线”或“面”的经济改革,社会管理的变革则是千头万绪的“立体”变革,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即便自上而下都在统一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但真正实践起来并非一蹴而就。社会组织治理思路,过去的思想是“监督管理与培育发展”并重,但在实践中往往重管理轻服务,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更需要重视服务。“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没有再用监督管理和加强管理的字样,这体现了寓管理于建设之中,寓管理于发展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重要思想。打个比喻看待此次汪书记的批示,“设计师”做了规划,但“施工者”还未对旧有的观念与方法进行升级换代。

社会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政府负责什么?当然是负责公共服务。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的观念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那就是很多官员内心还没有把社会组织当作社会管理创新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只把社会组织视为社会管理新的对手,前怕狼后怕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担心的无非是审批之后监督管理自己需要担责,但如果换一种观念看,政府主要职能就是服务,倘若把人拒之门外,何来服务?这就是政府的失职,比监督管理上的失职更严重。
政府放权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解放思想的背后是政府放权,不同于政府惯常的负责钱、资源、权力的分配。因此,要想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纸面落实到实践,需要政府发现更多的“坤叔困境”,一个个地去认真解决,而不是依赖于高层批示。只有这样,广东才能在成就经济建设辉煌的同时,继续创造社会体制改革的“广东经验”和“广东模式”。
 

上一篇:中国公益亟须制度救赎下一篇:中国神父、修女、修生为爱德参加马拉松赛跑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芥籽心】公益频道微信公众号
【芥籽心】公益频道微
修女首次完成北京马拉松四十二公里赛
修女首次完成北京马拉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
中国公益亟须制度救赎
中国公益亟须制度救赎
证严法师和她的慈济世界
证严法师和她的慈济世
NGO  非政府组织
NGO 非政府组织
壹基金
壹基金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