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每日礼仪 > 礼仪年 > 复活期

圣周礼仪及灵修

时间:2014-03-28  来源: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  作者:本笃会士安鹏浩Anscar J. Chupungco, OS 点击:

 

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译

 

圣周

 

1.     一年五十二个星期之中,圣周卓然屹立,由于它有如一个宝库,包含丰富的神学、传统及灵修教导。即使在世界上某些地区,圣诞节好像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庆典,圣周也必然与之媲美,同样卓著。正如菲律宾的《教理讲授指南》指出,众多天主教徒所描绘的基督圣像,就是婴孩耶稣,及受苦的基督。由此看来,这两个形象,正代表着信者对基督的印象。

 

按一般理解,圣周由圣枝主日开始,在复活主日完成;但圣周的礼仪意义,与一般所理解的不一样。礼仪上,圣周由圣枝主日开始,在圣周四黄昏“主的晚餐”之前结束;此后,从“主的晚餐”直至复活主日黄昏祷,称为逾越节三日庆典。

 

2.         教会传统把救恩史最重要的事件,安排于这一周:

 

1)         犹太传统:这周就是天主创造天地的一周;是由埃及领出选民的一周;是进入福地的一周,以及是默西亚回来的一周。

 

2)         基督徒信仰:按古老的传统,这是基督荣进耶路撒冷,受苦、死亡和复活的一周;也是基督在时间终结时回来,审判生者死者的一周。

 

3)         礼仪上,这是隆重纪念基督苦难、死亡、复活的一周。教会厘订圣周礼仪,让我们遵行,为使我们重新“经历”(relive)和体验基督救世工程中的事件。礼仪提供三项内容:

 

a.         在复活节守夜礼,为慕道者施行入门圣事,即洗礼、坚振及感恩(圣体)圣事,使他们重新被创造(创造之水)及被拯救(红海之水);

 

b.     在圣周四接纳公开悔罪者,使他们与主及教会和好;公开悔罪者因严重、公开的罪,被隔离于教会,禁领圣事(绝罚)。正如Gelasian礼典所载的,既有洗礼的水,也有忏悔的泪;水和泪带我们回到被创造的时候、出谷的时刻,并得以进入福地。

 

c.         为基督徒团体,在复活节守夜礼中,重宣圣洗誓愿,作为遵行四旬期及圣周的高峰;我们重新许诺要委身于被基督十字架所改造的生活;与基督同死同埋,并与他一起复活,善度圣德的生活。

 

3.         按照教会的计算,基督死亡,并从死者中复活的时间,是春分月圆之时。它没有确定在阳历的某一日,好像圣诞节是1225日。而是跟循月亮的规律,以阴历推算。

 

a.         决定复活节日期的三个元素:春天(3月至4月之间)、春分(321日),以及321日后的月圆。这些宇宙元素,都有其象征意义:春天象征重生和新生;春分(日夜同长)带我们回到创造之初,天主将光与黑暗分开之时;月圆则象征圆满的生命、无尽的光。

 

b.         这些元素帮助我们意识到,圣周正是一项周年纪念,帮助我们回到二千年前同一时空:基督为我们舍生,并由死者中复活。这些元素提醒我们这些事件,而且让我们重新抓住它。

 

c.         325年尼西亚会议,决定复活节必须在主日庆祝;及后,复活主日按传统计算,必在321日后、首次月圆之后的首主日。例如,2008322日星期六是春分后首次月圆,之后的首主日(323日)就是复活主日。2009年春分后首次月圆为49日星期四,之后的首主日(412日)是复活主日。2010年春分后首次月圆为42日(圣周星期五),复活主日就在44日。

 

圣枝主日

 

1.         圣枝主日礼仪,最早的资料来自埃格里亚(Egeria)所记载,约381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庆典。下午5时,在圣墓大殿诵读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的福音;然后持棕榈枝或橄榄枝游行至橄榄山,又游行返回圣墓大殿,举行晚祷。游行时,主教骑在一匹驴上,以仿效耶稣,不像罗马将领,以征讨者的姿态,骑马入城。

 

2.         在罗马,四旬期原指圣枝主日前四十天,而圣枝主日是圣周开始。五世纪前,圣枝主日原本称为苦难主日,因为在这一天,必诵读福音中有关耶稣苦难的其中一篇叙述。诵读耶稣受难始末,构成当日礼仪的主要部分。十一世纪,透过高卢(Gallican)礼,始把棕榈枝或橄榄枝游行,引入罗马礼。

 

3.         今日这主日有两个主题:1) 诵读耶稣受难始末 (源自罗马),以及2) 耶稣荣进耶路撒冷。梵二后,这主日更名为“主受难的圣枝主日”,就是将这两个主题结合为一。须知道,这主日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题,是宣告主的苦难。

4.         值得注意,象征胜利的棕榈枝,要被焚烧,成为圣灰礼仪星期三所用的圣灰:胜利化成灰烬。基督荣进耶路撒冷,终在圣周星期五,备尝耻辱地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由此记得:世上一切光荣都要逝去。可是,唯有谦逊如同灰,才保证最后的胜利。或者,可将焚烧棕榈枝编成一项仪式,辅以合适的教理讲授,让信友携同枯枝参与。

 

逾越节三日庆典

 

1.         “第三日(他)从死者中复活。”由这句信仰宣言,教会发展出逾越节三日庆典。

 

a.         圣安博写道:“我们不单须要守住基督受苦之日,也须守住他复活之日,好使我们有一天的苦涩,也有一天的喜乐。”(书信23)。这就是神圣的逾越节三日庆典:基督受苦、被埋葬和复活;即星期五、星期六和主日。

 

b.         罗马教会约在七世纪,在圣周星期四黄昏,引进“主的晚餐”纪念。十世纪时,圣周四被认为是三日庆典之一,这就意味把复活主日排于三日庆典之外。梵二作一妥协,将三日庆典的概念,引伸至圣周四黄昏(亦即圣周五的开始)。

 

2.         始于三世纪戴都良的时期,圣周五与圣周六,都是“守斋”(fasting)的日子,而复活节是“庆祝”(feasting)的日子。这两天的守斋,是为慕道者受洗前的最后准备,而基督徒团体也与他们一起守斋。守斋的时间,是由日出至日落。由于领圣体被认为是开斋(守斋完结),故此圣周五及圣周六,都不举行弥撒。

 

a.         人为多种动机守斋(fasting):为贫穷、为灵修、为抗议、为美容的原故。圣周五的守斋,是我们表达与受苦至死的基督同苦,并使我们结合于所有受苦的人,尤其结合于那些在这一天,以致复活主日那天,也因贫穷仍要捱饿的人。

 

b.         庆祝(feasting)始于复活节守夜礼,当候洗者领洗时、当基督徒团体重宣圣洗誓愿时,以及当复活基督主持他体血的复活之宴时。复活主日是日子中的日子,延伸至八天(octave),八日都仍是复活主日。故此,从前新教友连续八天都穿着洗礼白衣。

 

圣周四

 

1.         直至七世纪,罗马教会都在圣周四早上,主教在信友面前,接纳公开忏悔者,以结束四旬期。这些忏悔者都是在圣灰星期三被选定,为在圣周四被重新接纳(领受修和)。他们在圣灰星期三,头上撒灰,穿上苦衣,作为忏悔的标记。

十三世纪的修和礼,变得戏剧化。忏悔者在圣堂外等候,由总执事替他们请求主教说:“圣父,与忏悔者修和的时间已到。这里有施洗的水,也有忏悔的泪(lavant aquae, lavant lacrimae)。”洗礼被称为“第一次忏悔”或第一次皈依。洗礼时,候洗者越过重生之水;忏悔时,忏悔者透过痛悔之泪,得到修和,即第二次皈依。

 

2.         是日黄昏,举行另一台弥撒。约在十世纪时,这弥撒用以纪念“主的晚餐”。于是,逾越节三日庆典便以纪念“主的晚餐”,作为隆重开始。

 

3.         “濯足礼”,在五世纪的耶路撒冷教会,已经举行;后来也被东西方其他教会所采用。

 

七世纪时,在圣周四黄昏弥撒后,教宗给与他同住的人洗脚,但从不是在礼仪中进行,直至梵二礼仪更新。教宗给与他同住的人洗脚后,便与穷人共进晚餐;如此,才流露出感恩祭的意义:耶稣愿与穷人及边缘人士共餐,并愿意我们在这些人身上认出他。

 

应注意感恩祭与“洗脚”的联系。“洗脚”不当流于只为戏剧地重演耶稣在最后晚餐所做的。若望福音中,没有建立感恩祭的叙述,但所记载的“洗脚”,就是感恩祭的具体象征:谦逊服务,以说明感恩祭的所有内容。“洗脚”是感恩祭的图像和象征。

 

圣周四常被称为Maundy Thursday。(Maundy是英译拉丁文mandatum,命令之意)。这一天,教会记取主在晚餐中的命令:“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在若望福音,这命令以另一方式表达:“你们也该彼此洗脚”,作为彼此服务的象征。圣周四是为Maundy Thursday,由于主的双重命令:举行感恩祭(主牺牲的纪念),以及彼此服务。

 

为具体地表达洗脚的意义,教会促请我们在这一天,以金钱或实物,捐献给穷人(在礼书中,全年只有这一天,说明要这样做。)

 

4.         弥撒后移离未领完的圣体,是一古老习惯;随着十三世纪教宗乌尔班四世推行圣体圣血节,圣周四黄昏弥撒后恭移圣体,渐以隆重的方式进行。

 

5.         卸下祭台布,是一古老做法,显示感恩祭已告结束,正如在隆重晚宴后,清除餐桌布。在这天卸下祭台布,有被引用来象征基督受难时被剥掉衣裳,但这并没有历史根据。

 

主受难的圣周五

 

A.        救主受难纪念

 

1.         因为按照古老的传统,圣周五要守斋,故此是日不以感恩祭方式,来纪念救主的受难。

 

2.         救主受难的纪念方式,基本上是圣道礼仪、朝拜十字架,及领圣体。礼仪的核心,是宣读若望福音所载救主受难始末。藉此,基督受苦死亡的事件,在某程度上,重温和重现于会众前。

 

3.         礼仪约在下午三时举行,是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间。这是刻意的安排,在基督死亡的时间,举行礼仪;我们并不单纯纪念往事,而是该事件于此时此刻的真实体现。

 

B.        圣道礼仪

 

1.         约在八世纪时,在罗马,圣周五的圣道礼仪包含以下元素:主礼在祭台前致敬、默祷、两篇读经及答唱咏、宣读救主受难始末、公祷(信友祷文)。梵二礼仪紧随了这格式。

 

2.         圣周五宣读耶稣受难始末,是教会的古老传统。四世纪,由法国南方前往圣地朝圣的埃格里亚(Egeria),描述耶路撒冷主教,在哥耳哥达圣堂,在会众大声哭泣下,诵读我们救主的受难史。诵读耶稣受难史,是整个礼仪核心所在。

 

圣奥斯定在一次圣周五讲道中,很实际地说:“当我们重温基督的苦难时,我们有如亲眼目睹: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可以说,诵读耶稣受难史时,我们如同站在十字架下的圣母,及耶稣所爱的那一位门徒,亲身经历耶稣苦难的事实。基督亲临他的圣言内,连同他受难至死的事实,也临现我们眼前。

 

3.         公祷(信友祷文),总结圣道礼仪。它的格式,跟随罗马教会所用的古老方式:司铎唱出邀请;全体跪下默祷;然后司铎以全体名义,唱出祷文。

 

a.         在圣周五,“公祷”(信友祷文)以隆重的方式,宽广的意向,配合这重要的时刻。圣周五的“公祷”(信友祷文),是恳切的祈祷,为教会及世界重要和迫切的需要祈求。正如圣女大德兰(St. Teresa of Avila)所说:“当世界正被焚烧,我们不能只为小事祈求。”

 

b.         在诵读耶稣受难史以后,人类以有限的唇舌,向天父呈上他圣子为我们及世界所做的;我们怀着信心祈求,深信天父因他圣子的功劳,永不会拒绝我们。

 

C.        朝拜十字架

 

1.         朝拜十字架,犹如继续宣告基督受难及死亡。四世纪,在耶路撒冷,已有把海伦娜皇后(Empress Helena)所发现的十字圣木,于圣周五作公共朝拜的礼仪。埃格里亚(Egeria)记载:主教与民众在真十字圣木前鞠躬,并亲吻它。七世纪,在罗马,真十字圣木的圣髑珍藏于圣十字架大殿(Basilica of the Holy Cross),于是便把耶路撒冷“朝拜十字圣木”的做法,引进于罗马。要注意:朝拜的对象,不是十字架上的基督像,而是十字架圣木。

 

2.         九世纪,罗马开始在朝拜十字架时,咏唱“基督谴责”及“三圣颂”(Trisagion)。

 

a.         “基督谴责”给“朝拜十字架”加添人性的味道,让我们深刻体会基督苦难的人性一面。基督在受难时,不发一声谴责,也不出半句埋怨,他如同被牵待宰的羔羊,默不作声;他温顺地让人领他到十字架上,将他钉死。

 

b.         “基督谴责”宛如一首诗;它并非表达基督的苦辱,而是表示我们的认罪。“基督谴责”是我们痛心地看见基督被钉十字架上,遂发自良知的自责。我们可以反躬自问:“我的救主,难道你得罪了我?你有什么地方对不起我?你带我出离埃及,从奴隶到自由,但我却把你,我的救主,带上十字架。”

 

c.         另一方面,“三圣颂”:“圣天主、圣而大能者、圣而不朽者”是肯定基督的天主性。它宣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就是天主,因而给“基督谴责”所形容基督被钉的人性一面,加以平衡。即使在这极度谦卑的时刻,基督从未停止作为天主子的身份。我们的信仰告诉我们,天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交出了自己的人世生命。

 

D.        领圣体

 

圣周五领圣体有着特别意义。这强调我们与在十字架上被撕裂及刺透的那位的身体结合。我们与基督结合,是为先分受他的苦难与死亡,才能分享他的光荣复活。

 

圣周六

 

1.         “到第七天,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创2:2)教父们在基督奥迹的光照下,解释此段圣经。基督在这周的第一天进入耶路撒冷,开始新的创造工程,在第六天,他死在十字架上时,完成了这工程,并在圣周六休息,停止他的工程。圣周六是基督休息之日;他被埋葬,安眠在坟墓中。

 

a.         有一篇古老的圣周六讲道说:“发生了什么事?今日大地一片寂静,万籁无声,一片荒凉。万籁无声,因为君王睡着了;大地寂静颤栗,因为天主在肉躯内安眠......天主在肉躯内死了”

 

b.         宁静、举止沉重、荒凉感,低首沉思,都是圣周六的典型气质。我们以外在的表现,来对基督所做的,表示惊讶和爱慕之情。教堂内只听到咏唱日课的声音。祭台赤露,不举行弥撒圣祭;只给临终者送临终圣体。

 

2.         在圣周六,教会在主的坟墓守候,默想他的苦难及死亡。中世纪时,有习惯在这天朝拜耶稣圣墓。巴哈(J. Sabastian Bach)所作“玛窦所载耶稣的受难曲”的末段,深深地捕捉了圣周六的神髓:“我们坐在你的墓旁,泪流满面,向你低诉:愿你安眠,愿你安眠。”

 

复活节守夜礼:守夜礼之母

 

1.         圣奥斯定称复活节守夜礼,是一切守夜礼之母,因为全年所有守夜礼(其他庆节的守夜礼、亡者守夜礼等等),都由复活节守夜礼取得意义,且在某程度上是延伸着复活节守夜礼的效果。圣奥斯定说:“我们在这晚上守夜,以纪念吾主的埋葬:基督安眠时,我们为他隆重守夜;好使当我们安眠时,基督也为我们守夜;以致当我们起来时,能看见他。”(意译)

 

2.         复活节守夜礼,有四个部分:光的典礼、圣道礼仪、洗礼及重宣圣洗誓愿,以及感恩圣祭。整个庆典的核心,是圣洗及感恩圣祭。正如四旬期聚焦于天主圣言,为皈依、忏悔及准备洗礼,复活节聚焦于圣洗及圣体圣事。

 

A.        光的典礼

 

1.         “光”是复活节守夜礼不可或缺的部分,极具象征意义。首先,我们重温在时间之初,光的创造;天主说:“有光”。由于他的复活,基督成为世界的光。其次,我们以光作标记,显示已受洗的人,在主内成了光明。殉道者圣犹斯定称洗礼为“Photismos”或“光照”。

 

2.         在古代,点灯或燃点蜡烛:“烛光礼”(lucernarium)是重大庆日前夕守夜祈祷的一部分。燃点复活蜡烛(paschal candle)就是举行烛光礼的隆重方式。

 

a.         主礼在复活蜡烛刻上十字圣号、希腊字母Α和Ω,和该年分的四个数字,说:“往昔和现在,全属于基督;他是元始和终结…时间属于他,世代属于他。”这是为宣认教会的信仰:基督以他的复活,赚得统驭一切世代的绝对之权;“他”就是基督徒宇宙观的关键。把当年年份的数字,写在复活蜡烛上,表示“这一年”,也是“主的一年”;“这一年”属于他。

 

b.         游行时,执事或司铎三次宣告“基督的光”,并徐徐把复活蜡烛的光,传给会众。这时,复活蜡烛象征基督:他是我们的光明。燃点的复活蜡烛,走在游行之前,使我们记起选民出谷之时,火柱走在前面,引领选民走向福地。我们也在基督引领下,出离“罪恶的奴役”,到达“选民”的自由境地。

 

3.         “逾越节报导”(Exultet)是四世纪时的圣歌,据称由圣安博所撰。逾越节报导隆重宣告基督在“这一夜”复活。故此歌词强调“这一夜”。这一夜,正是出谷之夜、洗礼之夜、复活之夜。

 

“逾越节报导”如诗如画地赞叹天主的深情大爱;他竟把他的圣子,连同他那无法估量的宠爱,交付出来。感谢亚当之罪,竟为我们挣得基督作为救赎主:“圣父,你对我们的眷顾,令人惊讶;你对我们的慈爱,无可言喻;为了赎回奴隶,你竟然交付了【拉丁文tradidist,出卖之意】你的爱子。啊!亚当的罪确实需要,使得基督以自己的死亡把它消除。啊!幸福的罪,竟为人带来如此伟大的救主。”

 

B.        圣道礼仪

 

1.     今日,礼仪安排共9篇读经,包括书信及福音。六世纪前,罗马礼共有6篇读经。此后,变成12篇;而在拉特朗大殿,为参礼的希腊信友的益处,将这12篇读经,分别以拉丁文及希腊文诵读,故总共24篇读经。

 

a.     细看旧约读经,可归纳出一些核心主题:创造、出谷、教会、普世救恩、智慧的洗礼、重生的洗礼。简而言之,读经环绕着“创造”及“救恩”。

 

b.         可是,读经不单为重温天主在救恩史上所完成的事;读经后的祷文,都肯定天主“过去”所做的,他“今天”仍要做;他应许给亚巴郎的,以及透过先知所应许的,现在,他要在圣洗圣事中,使之完成。所不同的是,他所实现的,比他所应许的,还要惊人。

 

c.         读毕旧约,咏唱“光荣颂”,并雀踊地打响教堂的钟声。读毕书信,隆重咏唱“亚肋路亚”,一次比一次提高声调,一次比一次隆重。由此时起,直至下一个四旬期,“光荣颂”与“亚肋路亚”,不停地使我们记起今晚──这夜中之夜,这守夜之母。

 

C.        洗礼及感恩祭

 

1.         洗礼与感恩祭两件圣事,使我们所遵行的四旬期、圣周及逾越节三日庆典,达致高峰。一个完整的逾越节守夜礼,必然包括圣洗、坚振及共融圣事,或简称“入门圣事”。整个四旬期、整个逾越节守夜礼,尤其读经安排,都指向洗礼的举行。

 

2.         会众重宣领洗誓愿,也使逾越节守夜礼,得以圆满。或者说,为基督徒团体而言,这是他们所遵行的四旬期,所指向的高峰。故此,重宣领洗誓愿,值得更加注意,仔细策划,并配合教理讲授。为我们已领洗的人,重宣领洗誓愿,表示我们决心委身,正如圣安博所说:“依附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依附他的钉,不要让魔鬼将我们从十字架上,诱骗下来。”

 

复活主日

 

1.         “主复活了!”及回应:“他真的复活了!”东方基督徒喜欢以这对话,作为复活期五十天,直至五旬节的互相问候。事实上,复活期五十天,代表漫长无尽的欢乐。复活期以五旬节为高峰,正如基督的复活,以圣神的倾注,达致高峰。

 

2.         复活期的弥撒和日课,都充满了“亚肋路亚”。“亚肋路亚”,复活的欢呼,回荡于整个复活期。为更突显这点,自六世纪起,罗马教会由圣灰星期三至逾越节守夜礼,都不咏唱“亚肋路亚”。这做法,甚至被东方教会质疑,造成罗马教会与正教会之间的争议,直至十四世纪。

 

3.         “光荣颂”是另一项复活期的重点。虽然它以天使在圣诞夜的歌声开始,其实它的起源,与复活节有关。六世纪时,只有在主教举行弥撒时,才可唱光荣颂;而司铎举行弥撒,只有在复活期,才可咏唱光荣颂。

 

4.         五十天之久,复活蜡烛,都供于圣所。复活蜡烛极宜放在读经台旁。复活期内,每次举行弥撒和日课,以及每次举行洗礼,都点燃它。

 

5.         逾越节守夜礼的灵修及礼仪,极之丰富,却只能有限地影响了复活主日的庆典。除了可以在复活主日重宣领洗誓愿,及咏唱复活节赞歌以外,在某些地方,复活主日的弥撒,却与一般主日差别不大,殊为可惜。

 

上一篇:教宗本笃十六世对圣周的默想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