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每日礼仪 > 每日弥撒 > 常年期

2011年7月13日 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三

时间:2011-07-12  来源:  作者: 点击:

进堂咏

上主,愿我在你面前问心无愧;愿我目睹你的光荣,心满意足。(咏17:15

 

集祷经

天主,你常以真理之光,照耀迷途的人,引领他们回归正道;求你使所有基督徒勇于追随基督,实践信仰,以免损害基督徒的名字。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读经一(上主从荆棘丛的火焰中显现给梅瑟。)

恭读出谷纪 3:1-6,9-12

那时梅瑟为他的岳父,米德杨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次他赶羊往旷野里去,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上主的使者从荆棘丛的火焰中显现给他;他远远看见那荆棘被火焚烧;而荆棘却没有烧毁。梅瑟心里说:“我要到那边看看这个奇异的现象;为什幺荆棘烧不毁?”上主见他走来观看,天主便由荆棘丛中叫他说:“梅瑟!梅瑟!”他答说:“我在这里。”天主说:“不可到这边来!将你脚上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又说:“我是你父亲的天主,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梅瑟因为怕看见天主,就把脸遮起来。

上主向梅瑟说:“现在以色列子民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压迫。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座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作为我派你的凭据。”

--上主的话。

 

答唱咏 103:1-2,3-4,6-7

【答】:上主富于仁爱宽恕。

领:我的灵魂,请向上主赞颂;我的五内,请向主名赞颂。我的灵魂,请向上主赞颂,请你不要忘记他的恩宠。【答】

领:是他赦免了你的各种愆尤,是他治愈了你的一切病苦,是他叫你的性命在死亡中得到保全,是他用仁慈以及爱情给你作了冠冕。【答】

领:上主常行正义的工作,为受压迫者主持公道。上主曾将自己的道路告知梅瑟,给以色列子民彰显自己的功绩。【答】

 

福音前欢呼

领:亚肋路亚。

众:亚肋路亚。

领: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你,因为你将天国的奥秘启示给小孩子。

众:亚肋路亚。

 

福音(天父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知道。)

恭读圣玛窦福音 11:25-27

那时候,耶稣发言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来喜欢这样。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

--上主的话。

 

献礼经

上主,求你垂视教会在祈祷中呈献的礼品,使它成为我们的生命之粮,并帮助我们诚心领受,以获得圣化。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俯听我们的祈祷。亚孟。

 

领主咏

耶稣说:“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6:56

 

领圣体后经

上主,我们领受了基督的圣体圣血,愿我们每次参与这奥迹,都能更丰富地获得救赎的恩宠。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俯听我们的祈祷。亚孟。

 


 

 

在苦难主日(圣枝主日),为主日学的儿童,选播了电影版的若望福音耶稣受难始末。结束时,其中一名男孩泣不成声。原先以为他身体不适,细问之下,竟是因为感触于耶稣所受的苦难而哭起来。

中国人传统谈婚论嫁,讲求“门当户对”,现代职场也讲求资历,论经验辈分等等,将一般人的既定观念作为评核基础。今天耶稣在福音中对父的称谢祷文,却是因祂将天国的奥秘启示了给小孩子,而“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又因保护同胞杀人而被流放异地的梅瑟,幸得司祭耶特洛选纳为婿,牧羊于渺无人迹的旷野,像是一无所有的,却得天主的亲自启示。原本连回国的希望也没有的梅瑟,竟变成肩负拯救天主子民出离埃及奴役的大英雄,又是谁能始料得及呢!

同一受难始末片段,为一些人可能已毫无感受,或愿将感性一面弃如敝屣,认为是弱者所有。凡坚持固守自己所选定的基督信仰者,心里必常留有一片空间,让救主感动,让信仰生活锦上添花。



主,请保育我们内心的赤子之情,好能渴慕祢已为我们启示了的天国奥秘,并为传扬这奥秘,而努力付出我们赖祢而得的一分力量。

 

 

When Moses received the mission from God to lead Israel out of Egypt, his response was one that we might expect from any ordinary human being: he wondered about the possibility. His question did not necessarily express doubt about the task given him. His question was, rather, an exercise in practical wisdom. Faced with any enormous task or problem in life, it is surely most prudent to reflect on how one is to face it, given the very obvious limitations of wisdom and strength which all of us experience. In such a situation, we must turn to God in prayer, whatever form our prayer may take. Moses' question was a prayer for guidance: "Who am I?" In later theological reflection we come to realize more clearly that God gives the grace we need to respond to every vocation and mission. The grace that Moses received at the burning bush was simple but clear: "I will be with you." At several points in their history, Israel would again hear these same words, until they received their fullest expression in Jesus, Emmanuel. Since God is with us, we have nothing to fear in responding to God's call.



Father in Heaven, count us as mere children so that our lives may truly be guided by the truth of the Kingdom of Heaven.

上一篇:2011年7月12日 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二下一篇:2011年7月14日 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