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即将实施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与民间公益人士发起的“免费午餐”活动不谋而合,将惠及更多农村贫困学生。期待这种“默契”更多一些、更深入一些。
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中央还将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
这一政策将惠及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学生家庭,也让一些民间公益人士备受鼓舞,很快在微博上掀起了热烈反响。这一公益性政策的出台实施,正好契合了一个民间公益行动的诉求,体现出从民间到庙堂的一种“默契”。
在这之前,一个由部分民间热心人士发起的“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活动,得到了近百万人的响应和赞助,在短短几个月间便筹集到1600多万元善款,为77所学校1万多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然而,中国仅区县级行政单位就有近3000个,学校数以十万计,需要帮扶的学生还有很多。民间公益可以帮急,却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帮穷。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最终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
在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河北张北县三中考察时提出,国家将安排资金,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为农村中小学提供营养补助,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如今承诺开始兑现,体现了政府关切基层教育和学生健康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民间“免费午餐”活动和民间公益行动的一种肯定和支持。
本来,民间发起的“免费午餐”活动堪称奇迹,如今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惠及的学生将远远超出这77所中学、1万多名孩子。政府与民间的努力形成一种“合力”,无疑将更加有利于增进民众福祉。
当然,政策出台之后,如何落实,也是一项考验。按照政策,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将建更多的学校食堂。就在本周,湖北麻城市一所中学曾被曝教师克扣学生伙食费,有的学校食堂给学生吃烂的蔬菜,问题不可谓没有。对此,有关部门应以为鉴,除了对这笔“营养补助”资金的使用给予切实的监管,也应该充分利用民众的热情,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以政府和民间的合力,把“好事”做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众有从事公益的热情,也有行动。近年来,政府也加大了民生投入和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上,政府责任和民间公益找到了契合点,互动了起来,各界反响良好。
期待,政府与民间的这种“默契”,还可以更多一些、更深入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