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抠门”,每天的花费控制在10元以内。
她很“大方”,20年捐出各类善款300多万,近千名寒门学子因她重返校园。
她说,她忘不了自己没文化所受的苦;她说,给别人钱自己就很开心,哪怕能帮小孩多念一天书,我都愿意……
每一句话,都是用夹杂着太多本地话的普通话说的,或者说是用偶尔有两句普通话的本地话说的。
她,就是柳秀芳,福州连江县琯头镇上坪村一农妇,育有6个子女。
11月18日,是她的78岁生日。
童养媳打小就有大志向
柳秀芳,1927年出生于连江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因家贫,家中姐妹5个,相继送人了。柳秀芳是在12岁时,以“童养媳”的身份,到了别人家。
因交不起几元的学费,到了上学年龄的柳秀芳,曾红肿着眼睛,在小学墙外一圈圈地转。
有一件事让她至今痛惜不已:村里有一姓刘的小伙伴,家里也很困难,但小刘学习成绩优秀,附近的人都说这户穷人家出了个天才。然而不幸的事却发生了,小刘得了一种怪病,因家庭贫困,无法及时救治,夭折了。
柳秀芳说,长大后帮助贫困儿童重返校园的理想在那时起就扎下了根。
当奶妈挣钱攒着帮助孤儿
柳秀芳的助人义举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她把当奶妈挣来的钱一点一点地攒下来,开始零散资助村里的孤儿。
每当饱胀的奶水浸透衣衫,每当怀里躺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柳秀芳就想起自己那嗷嗷待哺的儿子还丢在床上哭。“对不住孩子,他们一到这世上,就跟我受苦了。”回想过去,柳秀芳黯然。
抠门妈妈自己每日开销10元
老人的大儿子林健告诉记者,早年家穷,母亲为了养育孩子,替人掏粪、挑水,啥活都干。直到他们兄弟姐妹长大后去了国外发展,老人的晚年生活才好起来。儿孙们每个月都会寄钱给老人,本可以过上富足生活的老人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天的花销不超过10元钱。有钱就拿去奖励学生。
一次她去外地看个孩子,回来的路上口渴难忍,就想到路边店买瓶矿泉水。第一家店卖两元,她没买。再遇见一家路边店,人家要一块五,她还嫌贵,最后她还是一路忍着,回家喝水。她说,一瓶矿泉水两元钱,够那些穷学生买上几个本子几支笔的。
柳秀芳说:“做过穷人,知道钱的好处,但钱要用就要用得其所,否则很无谓。”
只要孩子能读书她就管学费
柳秀芳爱聊天,很多贫困学子的信息,都是这样得知的。有次,老人不知在跟谁闲谈中,偶然得知有4个贫困的畲族学生,因没钱上学而即将辍学。她就上心了,一路打听找到畲族孩子的学校,毅然承担了这4个学生上学的全部经费以及生活费。
她对老师说,只要孩子们能读书,她就管学费,直到他们读完大学,不管多少她都掏钱。后来,她还在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畲族教学班,全面资助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
有人对她说:“你怎么不把钱捐给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他们有了出息还能报答你。”柳秀芳说:“我不求报答,只要这个孩子说他想念书,哪怕他只能念到小学毕业,我也要帮他。多念一天书,就多懂一些道理,就会多为社会做一份贡献。”
一颗爱心网来八方真情
连江有所特教学校,里面是100多名的残疾儿童,因条件限制,只好挤在一所上世纪50年代的工人疗养院里上学。
柳秀芳老人偶然听说了这个事。2003年3月6日,老人首期一下子就捐献了20万元,作为慈光教学楼建设的启动款。在她的带动下,捐钱、捐物从此展开。并且县政府还专门批了一片山地。
据统计,老人捐给这所特教学校的就有100多万元。如今,特教学校慈光教学楼集教学、试验、康复于一体,设备非常齐全。210名残疾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他们从心里感激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
除了捐资助学,老人对其他公益、慈善事业也是非常热心。1999年特大洪灾,2004年印度洋海啸,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台风“海棠”“泰利”“龙王”等所造成的天灾,柳秀芳都不忘捐款、捐物。了解内情的乡亲粗粗估算了一下,这20年来,老人捐出的钱有300多万元。
柳秀芳的义举被子女们看在眼里。如今,在海外发展的他们,也常打电话回家,问问最近有没有哪个孩子需要帮助。柳秀芳对此很欣慰,她说:“如果说我的行为需要什么回报的话,就是让我的子女也有一颗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