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每日礼仪 > 每日弥撒 > 常年期

2014年2月19日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三

时间:2014-02-12  来源:  作者: 点击:

进堂咏

上主,求你速来救我:作我避难的磐石,获救的城堡;因为你是我的磐石,我的城堡,为你的名,求你引导我指教我。(咏31:3-4

 

集祷经

天主,你乐于住在正直诚朴的人心中。求你赏赐我们恩宠,助佑我们为人处世正直诚朴,使我们的心灵真能成为你所喜爱的居所。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读经一(你们按圣言来实行,不要只听。)

恭读雅各伯书 1:19-27

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要知道:每人都该敏于听教,迟于发言,迟于动怒,因为人的忿怒,并不成 全天主的正义。因此,你们要脱去一切不洁和种种恶习,而以柔顺之心,接受那种在你们心里,而能救你们灵魂的圣言。不过,你们应按这圣言来实行,不要只听, 自己欺骗自己;因为谁若只听圣言而不去实行,他就像一个人,对着镜子照自己生来的面貌,照完以后,就离去,遂即忘却了自己是什么样子。至于那细察赐予自由 的完美法律,而又保持不变,不随听随忘,却实际力行的,这人因他的作为必是有福的。

谁若自以为虔诚,却不箝制自己的唇舌,反而欺骗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便是虚假的。在天主父前,纯正无瑕的虔诫,就是看顾患难中的孤儿和寡妇,保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上主的话。

 

答唱咏 15:2-3,3-4,5

【答】:上主,谁能在你的圣山上安处?

领:只有那行为正直,作事公平,从自己心里说诚实话的人,他不信口非议,危害兄弟。【答】

领:他不会对邻里,恃势诋欺。他对作恶犯罪的人睥睨,对敬畏天主的人重视。【答】

领:他从不放债,贪取重利,从不受贿,伤害无罪:这样行事,永定不移。【答】

 

福音前欢呼

领:亚肋路亚。

众:亚肋路亚。

领:主耶稣基督的父,光照了你们心灵的眼目,为叫你们认清他的宠召有什么希望。

众:亚肋路亚。

 

福音(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竟能清清楚楚看见一切。)

恭读圣马尔谷福音 8:22-26

那时候,耶稣和他的门徒来到贝特赛达,有人给耶稣送来一个瞎子,求他抚摸他。耶稣便拉着瞎子 的手,领他到村外,在他的眼上吐了唾沫,然后又给他覆手,问他说:“你看见什么没有?”他举目一望,说:“我看见人,见他们好象树木在行走。”然后,耶稣 又按手在他的眼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竟能清清楚楚看见一切。耶稣打发他回家去说:“连这村庄你也不要进去。”——上主的话。

 

献礼经

上主,但愿这献祭净化我们,革新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遵行你的旨意,并获享永生的赏报。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俯听我们的祈祷。亚孟。

 

领主咏

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致死亡,反而获得永生。(若3:16

 

领圣体后经

上主,你以天上的神粮养育了我们,赐给我们真实的生命;求你恩赐我们时常渴求永生的恩宠,使我们的生命日趋圆满。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俯听我们的祈祷。亚孟。

 


 

为了走出自己的困境常要满足一些条件。贝特赛达的盲人为了得到治愈,首先他承认自己的状况,知道自己确实看不到。其 次,他渴望得到耶稣帮助,求耶稣帮助他恢复视力。再其次就是他相信耶稣有能力治愈他,也愿意帮助他。同时,他也要接受耶稣治愈他的方法:拉着他的手,到村 外,在他眼上吐唾沫,给他覆手,又按手在眼上。他被治愈后也得到了耶稣的命令:不要再进去那个村庄。身为耶稣的跟随者,基督徒虽然常常祈求万事顺利,但是 生活中常有各种困难、挑战和不幸。在自己受困、受伤、甚至犯罪后,若有福音中盲人的态度,那么必能得到耶稣的怜悯,走出困境。

肉眼看不到固然不幸,可是心灵的盲目更不幸。所以若是自己的一些习惯、观念、态度等等蒙蔽了自己的心灵、良心,也很需要耶稣的治愈,那就该祈求耶稣用他的体血帮助自己洗净那些蒙蔽物。

雅各伯宗徒知道人言可畏,破坏团体,所以他告诫说:人若不箝制自己的唇舌,这人的虔诚便是虚假的。他鼓励人们多多行善,看顾患难中的孤儿和寡妇,并说在天主父前,这就是纯正无瑕的虔诚。

 



主,请教我真心诚意,做个纯正无瑕的基督徒。

 

St James is adamant about the truth that our faith must be practical, that it must affect for good the way in which we live. He says that a person whose faith is not practical is like a man who knows what he looks like by seeing himself in a mirror but then goes off and promptly forgets what he has seen. In this instance he is worse off than the blind man of the Gospel, who had no possibility of knowing what his apprearance was. The point of the comparison made by St James is that faith enlightens us as to our identity. Faith is like a mirror in which we can see that we have become children of God. Our actions should flow from this identity.

The principle that actions should flow from identity is valid in every phase of life. A policeman should maintain law and order, not disrupt it. A doctor should foster and uphold human life, not destroy it. A judge should seek and promote justice, not violate it. And a person of faith, a child of God, should radiate the goodness of God.

So often it seems that people of no religion complain that people of faith are no better, sometimes worse, nor should we pretend to be, but faith should be the guiding light of our lives which motivates us to strive for perfection. Faith teaches us that we have become children of God, and that faith should move us to be more like our Father.

 



Lord, help us to radicate the goodness of God.

上一篇:2014年2月18日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二下一篇:2014年2月20日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