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环保的信徒指出,爱护天主创造是基督徒的责任,她们都能够在生活环境中找出保育生态之道。
圣博德堂信徒刘丽君二○○八年起在堂区回收旧报纸,然后卖到回收场,赚回来的钱经堂区用作爱德服务。她五月二十六日表示,回收得来的钱虽然少,但在过程中却培养出恒心和耐性,以及不浪费的习惯。
刘丽君说:“每回收五十公斤废纸,便能令一棵有二十年生命的大树免被砍伐。过去两年的努力,无形中已救了约一百六十一棵大树。”
刘丽君表示,最初她只在主日收集旧报纸,然后与丈夫一起搬往附近的回收场,后来愈来愈多教友支持,更得到关社组成员及教友协助搬运。她观察到信徒愈来愈关心环保,不单带出环保信息,同时亦起了互相影响的作用。
除此之外,这项回收行动亦令她的子女加强了环保意识,“现在他们出入房间会关掉照明,我们已建立共识,室内气温达二十八度时,才会开启空调。”
主教座堂信徒林太二○○五年起,在教区劳工中心(柴湾)的协助下与几名信徒一起,定时联络本地有机菜农,合作售卖有机蔬菜,响应公平贸易及绿色生活。
她六月三日对本报说,最初只接触两至三名农夫,至今已有逾十五户农夫参与。她亲身到农场了解过后,发现本地农夫生活艰辛,特别是那些租借田地务农的,“很欣赏他们的工作,即使收入微薄,仍然默默耕耘,可说是粒粒皆辛苦。”在她所接触过的农夫当中,有一位年约四十岁,为了下一代免受环境污染,毅然放弃会计行业转职务农,提倡环保生活。
林太说:“从平日的个人生活入手,已可达到环保的效果,例如节约水电、减少制造废物、循环再用、废物分类等;与农户合作买卖有机蔬菜,除了得到很多人响应购买外,更令我多了机会与大自然接触,深刻体会天主创造世界的美好。”
她说,现时参与购买有机蔬菜人数约二百人,由于需求量大,会聘请待业者、精神病康复者或长期病患者等人士协助分发蔬菜,响应环保之余,亦照顾弱势社群的需要。
“信仰探讨中心”秘书孔庆玲五月二十八日称,环保与信仰关系密切,但教会与环保相关的培育却很少。
她说:“二十一世纪是个心灵污染的年代,人变得自大、贪婪、自私、任何事也要经过盘算,就连参与义工服务,也会计算时数,为的是享有荣誉。”
致力推广绿色生活的孔庆玲说,透过环保生活,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欣赏大自然,爱护天主的创造,心灵亦会逐渐洁净。
孔庆玲素食二十年,透过素食及绿色生活,她更懂得欣赏及尊重大自然与人共存的关系,同时多留意个人灵性生命,“身心灵得到整体的改变,当心境愉快,自然不会有好食的欲望,亦会减少贪念,懂得珍惜大地母亲的资源。”
集体购买有机菜,既合乎经济公义,又能保育环境。(图:天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