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望书信在若望文学作品中 在今代的新约研究中,惯常将若望福音、三封若望书信及默示录放在一起,通称为若望文学作品(corpus johanneum)。这五本书都被教会传统视为若望宗徒所作,在内容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例如: a)神学词语的应用:这五本书中有很多它们之间共有而在其他新约书本中不见的神学词语,如: -“言”(Logos):代表耶稣基督(若1,11、14;若一1,1;“天主的言”(默19,13) -“真的”(alethinos):在全新约中出现28次,23次在若望文学中:福音9次,书信4次,默示录10次。 -“生命”(Zoe):全新约用过135次,其中66次在若望文学中:福音36次,书信13次,默示录9次。 -“见证”(Martyria):在全新约出现37次,若望文学30次,福音14次,书信7次,默示录9次。 其他名词如“世界”(kosmos),“留在”(menein),“认识”(ginosko)等在若望福音及书信很常用,但不见于默示录。总之,这些书是拥有他们一套专有或特爱的神学词汇。 b)共同的背景:这些书本反映出的教会的团体及他们的生活情况是一样的。 c)对礼仪的着重:尤其在若望福音及默示录最显著。 按今代学者的研究,这五本书同出于一上以若望宗徒为源流及中心的“若望传统”。五本书中的同异可借此解释:相同的地方就因它们出自同一传统、同一思想体系,不同的地方来自不同的历史环境、生活实况及不同的最后修订者。 在三封书信中,若与福音的相似之处最多,其中有很多句子几乎相同。例如以下数句: 若望福音 | 若望一书 | 12,35:在黑暗中行走/成为光明之子 | 1,6-7:在黑暗中行走/在光明中行走 | 1,13:由天主而生 | 2,29:由天主而生 | 1,18: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 | 4,12-20: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 | 8,44: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亲魔鬼……在他内没有真理 | 1,8:若我们说我们没有罪……真理也不在我们内 | 5,42:我知道在你们内没有天主的爱 | 2,15:谁若爱世界,天父的爱就不在他内 | 3,21:履行真理的,却来就光 | 1,6:不履行真理……仍在黑暗中 | 15,21:接受我命令而遵守的人,便是爱我的;谁爱我,我父必爱他 | 2,6:谁若遵守他的话,天主的爱在他内才得以圆满 | 17,3: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 | 5,20:天主子来了,叫我们认识真实的天主和永远的生命 | 15,9:正如父爱了我,我同样爱了你们,你们应存留在我的爱内 | 4,16: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的,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 |
在神学方面,若望福音与若一的路线也很相似,如耶稣基督、天主的言、救世者,人在他面前作信仰的抉择,由死亡进入生命,履行真理,留在基督的爱内等。 2.作者,写作时、地 在三封书信中,若一很早便被视为正典作品,若二,若三则起初被怀疑,故较晚才被列入圣经纲目。到第四世纪,有关三封书信的正典性已毫无问题。 若一在书中全无提及作者的名字或个人消息。他有时用第一身“我”自称:“孩子们,我给你们写说……:父老们,青年们,小孩子们,我给你们写说……”(2,12-14),但却更常用复数“我们”,可见他将自己放在一群教会的领导人中,他们未必有什么固定的权威或职务,因他们拥有对主的真确传统,所以亦沉得有责任在团体中负起传递这些真确的见证,教导信友,宣讲基督的责任(1,1-4)。 若二及若三的作者在致候词中都称自己为“长老”,两书都没有提到若望一名。从文笔及内容看来,这两封短信是同一作者写的,他们的序言相似,结语完全一样,也用了不少共同的字眼,如喜乐、在真理内生活等。“长老”未必一定是一个职务,可能只是一个称号,表示他在教会内有公认的权威。从作者的语气可见他确实具有领导者的威信。毫无疑问,这两书均出自同一作者。 我们亦可大致肯定若二、三的作者,与若一的作者是同一人。在三封书信中有很多地方可直接相比,如:若二2与若一2,4;3,15;若二与若一2,7;若二与若一5,3;若二7与若一2,18、23;若二9与若一2,23;若三11与若一3,6,9;4,12。 这个作者不可能是若望宗徒本人,因为若是这样,若望为何他不以宗徒身份致函,反而用“长老”这名称?同时在若三作者提到在团体中有人不承认他,诽谤他(若三9-10);宗徒的权威,尤其是最后去世的宗徒,在初期教会中是到处务受尊荣的,很难会不受承认;兼之,这些书信所反映出的教会情况与若望宗徒时代有时间的距离。三书信的作者应该是若望传统圈子中的一人,甚或是若望宗徒的弟子。 至于书信的作者会否是若望福音的最后修订者,在学者们中说法意见不一,不过大家都赞同书信及福音都出自同一的若望传统,与若望,载伯德的儿子的见证一脉相传;把若望书信的作者视作若你,24:“我们知道:他的作证是真实的”的“我们”们群中之一,应该是不会错的。 至于写作时间,三封书信大概是依现有的次序相继写成的。写作时代与若望福音差不多,不可能稍迟一点,大致在九十年代,不应超过世纪末。写作地点可能是若望传统的主要发展地带,即小亚细亚,甚或更准确,在厄弗所教会。 3.写作的动机及收信人 我们首先从若二及若三谈起。若二是写给“蒙先的主母和她的子女”所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教会团体。正如在结语中“蒙选的姊妹的子女”所指的也是一个团体中的基督徒。写信的动机是为提醒信友们慎防异端者。“他们不承认耶稣基督是在肉身内降生的。这样的人就是迷惑人的,就是假基督”(7),作者看清这些异端者的危险性,所以决断地叫信徒们避免他们。“不要接他到家中,也不要向他请安”(10-11)。 若三是写给一个名叫加约的人的,他应是他的教会中一个突出的良好基督徒,作者对他信任爱戴、赞赏。不过在这教会内也有一些问题,就是内部的不和,一位叫狄约勒斐的好名好权者,不承认作者的权威,诽谤他,同时也不接待弟兄,即那些四出传教的基督徒。作者对此情况非常担心,故修此书以作提醒及鼓励。 若一因无书信式的前序及结语,故较难鉴别其写作动机及收信人、在5,13他说“我给你们这些信天主子名字的人,写了这些事,是为叫你们知道:你们已获有永远的生命”,还有2,12-14:“孩子们,我给你们写说:因他的名字,你们已获得了赦免……”也有同样的意思,作者要信徒们肯定,他们已因耶稣基督而获得救恩,并劝谕他们坚守这信仰。这劝谕也是因着一些“假基督”的出现而表达得更迫切,所以此书虽非以驳斥异端为主,但也有辩护的因素。那些“假基督”(2,18,22;4,3)或“撒谎者”(2,22),他们“否认耶稣为默西亚”,“否认父和子”(2,22-24),否认基督“在肉身内降世”(4,2)。从这里不难看到这些异端有多少“神知学派”的因素,视基督为一位神话性的救世者,而不接受其真实的降生与死亡;就因为他们不明了天主在救恩奥迹中表达的爱,所以作者要强调天主是爱及这爱的力量。在生活行为,方面,这些“撒谎者”也以为自己没有罪(1,8),不遵守天主的命令(2,4),尤其爱的诫命,相反他们憎恨自己的弟兄(1,6-8,10;2,9-1;3,18-20;4,20)。 作者警醒基督徒要小心提防,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分辨善恶、真假基督徒的原则,就是与天主的共融。作者在书信开始便指出他要传递的信仰内容是一个深刻的体验:“论到那些起初就有的生命的圣言,就是我们听见过,我们亲眼见过,以及我们亲手摸过的生命的圣言……”(1,1-4)。借这体验,基督徒“同父和他的圣子耶稣相能”(1,3),而他们之间也“彼此相通”(1,7)。这相通、共融,就是信仰真假的验证,而这共融借爱来表达。“天主是爱”,他的爱在基督身上表露出来(4,7-10),与天主的爱共融的自然后果就是彼此相爱:“那爱自己所见的弟兄的,就不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4,20)。 4.写作的背景及体裁 若望书信反映出的是一个犹太、希腊文化交汇的环境。作者在语气、思想结构方面表达出他的犹太根底,虽无直接引古经,但却表露 出对古经的熟识,并对某些古经的观念、象征、思想,运用自然。同时作者写出流畅的希腊文,也爱用相反词如光/黑暗,爱/恨等,这犹太希腊式的宗教、文化背景与若望福音反映出的差不多。 至于文学体裁,若二,若三清楚地有书信的格式,是真正的书信。若一就不同,没有发信人的自我介绍,没有结束的问候,也没有清楚的收信人及写作状况,所以有人认为此书本身是一篇讲道词,而非正式的书信。作者也亲切地且口语化地称信友们为“孩子们”或“亲爱的各位”。 5.内容及结构 若一的思想方式不是直线形的推理,而是圆形的沉思反省,围绕着同一的主题打圈子,愈转愈深。这思想方式已在若望福音中可见。 序言(1,1-4):指出书信的性质及目的,传递一个真实的深刻的信仰体验,为能缔造信友与天主的基督内及彼此之间的共融。 第一部份(1,5-2,28)天主是光 用正反交相替的方式来印证。 1, 5-2,2:在光中行走,脱离罪恶 2, 3-11:遵守爱的命令,不在黑暗中行走 3, 12-17:战胜邪恶,不爱世界 2,18-28:留存在基督内,不被假基督迷惑 第二部份(2,29-4,6)天主是父 “天主的子女”这称号出现了八次。作者用正反两面描写天主子女的身份:履行正义及爱,脱离罪恶。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主题及思想发展很相似。 2,29-3,10:如父一样圣洁,不犯罪,行正义 3, 1-24:效法耶稣并遵守他的命令,彼此相爱 4, 1-6:借纯正的信仰辨别真理的神和欺诈的神 第三部分(4,7-5,12)天主是爱 此段两次清楚地指出“天主是爱”(4,8-16)。还有其他常出现的钥匙字眼,如:信(5次),作证(10次)。 4,7-21:爱出于天主 5, 1-12:借爱活出信德,借信获得生命 结语(5,13-21)重提写信的目的,劝勉信友祈祷,避免罪恶。 6.神学主题 a)天主是爱 若一用了数句定义式的短句来描写天主:“天主是光”(1,5),“天主是爱”(4,8-16),天主是“圣洁的”(3,3),“天主比我们的心大”(3,20)。作者并非抽象地介绍天主的属性,而是从天主中看到我们基督徒的身份,因为我们是“由天主而生的”(2,29),是“天主的子女”,要“相似他”(3,1-3);我们“认识他”(2,3),“并存留在他内”(4,16);他是光,催迫我们在不明中行走,脱离黑暗;他是爱,邀请我们以爱还爱,并彼此相爱,远离憎恨;他是圣洁的,若要相似他,便应履行正义,避免犯罪。他比我们的心大,鼓励我们对他怀着信赖依恃之情。他的爱在他的救恩计划中表达出来,这救恩计划是圣三的工程。“父打发了子来作世界的救主”(4,14),在基督内“我们认识了,且相信了天主对我们怀的爱”(4,15-16),他也赐给了我们圣神,“我们所以知道我们存留在他内,他存留在我们内,就是由于他赐给了我们的圣神”(4,13)。 b)天主在基督内显示了他对人的爱 若一强调救恩就是接受天主在耶稣基督内对我们的爱。他用了9次“信”这个字,25次“认识”,15次“知道”。在驳斥异端者时,他强调基督降生的真实性(4,2),基督的救恩意义与他的历史。他的确实降生成人、在世生活、受难、死亡、不可分开。“天主对我们的爱,在这事上已显出来,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好使我们借着他得到生命”(4,9)。所以“凡信耶稣为默西亚的,是由天主所生的”(5,1)。借信耶稣而得永生,这在若望福间吉突出的主题,也是若望书信的内容重心,“我给你们这些信天主子名字的人,写了这些事,是为叫你们知道:你们已获得永生”(5,13),永生就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稣基督相通”(1,3)。 c)彼此相爱 接受了天主在基督内对我们的爱,自然地也应借爱来回应。“我们应该爱,因为天主先爱了我们”(4,19)。同时爱也是天主的命令,是他的新诫命,他旨意的清楚表达(2,7-11;4,21;5,2-3)。不但如此,爱也是救恩的验证:“我们知道,我们已出死入生了,因为我们爱弟兄们。那不爱的,就存在死亡内”(3,14)。我们对天主的爱,就在对弟兄的爱中表达出来:“既然天主这样爱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瞻仰过天主;如果我们彼此相爱,天主就存留在我们内,他的爱在我们内才是圆满的”(4,11-12)。“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