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高鼻子深眼眶的外国人就是雷鸣远,一个比利时人。1877年8月19日,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父亲是佛兰芒人,担任公证人,母亲是有一半法国血统的英国人。他是家中长子,洗名味增爵(Vincent)。11岁时阅读1840年在中国武昌殉教的董文学神父传记后立志前往中国传教。
1901年,雷鸣远随北京教区的樊国梁主教乘船来华。1902年在北京成为神父,随后被派往武清县小韩村等地传教。1903年,雷鸣远主持重建了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损毁的小韩村教堂。
雷鸣远到达中国后,努力学习中国文化,读中国书,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国语,用毛笔写漂亮的行书。1912年,从北京教区分出天津教区,传教成绩奇佳的雷鸣远便升任这个新教区的副主教。
1915年10月10日,雷鸣远和中国天主教徒在天津租界以外的南市荣业大街创办《益世报》,《益世报》发表大量反对法租界扩张的文章。1938年春,传说有人愿出重资购买《益世报》,筹备复刊。雷神父立即郑重声明:“益世报为中国公教之言论机关,绝对不致对敌人屈辱降服,鸣远一息尚存,当不让一己所创造的报纸,有向敌人屈辱降服之事实发生。”
1927年,雷鸣远申请中国国籍获准。在河北省创立了耀汉小兄弟会(1928年)和德来小姊妹会。他成为中国人,于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极力主张抗日。1933年热河长城抗战,他带领教徒前去抢救伤兵;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以后,雷鸣远神父率领教友共六百余人,组织战地服务团、救护队,在太行山和中条山一带抢救伤兵,救济难民,教育失学儿童。
1940年,雷鸣远服务的政府军鹿钟麟部与八路军发生冲突,3月9日,被八路军俘虏,关押在太行山山区的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40多天后,雷鸣远被释放,但已罹患重病。
在到达重庆后不久,1940年6月24日,因黄疸病逝世于歌乐山,葬在歌乐山山坡上。同年7月18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以1287号褒扬令公开褒扬,重庆市召开追悼雷鸣远神父大会,蒋介石为纪念他题写挽联。现台北的国民革命忠烈祠亦设他的灵位。
1980年为纪念这个在慈善事业和抗日战争做出过贡献的外国神父重建的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