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每年的將臨期第一主日,是各禮儀年循環的新開始。乙年主日的福音選讀,主要取自《馬爾谷福音》,所以乙年又俗稱為「馬爾谷年」。至於「將臨期」,故名思義,就是等待將要來臨的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的禮儀節期。雖然,從禮儀曆的進程來說,接著將臨期的就是聖誕期;可是,將臨期首要邀請信友期待的那將要來臨的,並不是聖誕節——即耶穌的第一次降臨。相反,正如今天的讀經向我們展示的,將臨期首先引領我們,遠望那耶穌的再次來臨——即天主的國度(全新的世界)——的臨現。
這個只有喜樂滿足,沒有仇恨、沒有眼淚、沒有壓迫的國度,相信每個人都渴望,而且恨不得其馬上就臨現。然而,耶穌卻指出,「你們不知道那時辰何時會到」。因此,「你們要小心防備,要保持警覺」。耶穌更用了家主僕人的比喻來說明祂的囑咐:「切勿讓家主突然回來時,發覺你們在睡覺」。言則,耶穌是在說我們要不眠不休地保持警覺嗎?永遠都不可以睡覺嗎?我們又要防備甚麼?「保持警覺」 又所指為何?
耶穌自己就借所用的比喻,教導了我們在等待祂再度來臨的時候該怎樣做。在比喻中,家主在出遠門前,「指派僕人處理各項工作」。我認為,我們在此現世生活的每一天,也就是在期待著祂再來的每一天,所需要做的,不過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盡好自己的責任,祗此而已。這乍聽之下,不會太簡單嗎?非也。當中所涉及的難度,起碼有兩個層面。一方面,知道自己有何責任,能否一直毫不怠惰地,始終絲毫沒有差錯地完成呢?另一方面,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有責任,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是否明白自己的身份。這兩難點,我想,是人生每天的必修功課。
今天的讀經一,就是最佳例證。這段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三部分(即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而這部分所反映的,是大約主前五百年左右,在被迫流徙的大部分以色列民中上階層從巴比倫回到自己的家鄉後,在耶路撒冷所經驗的黑暗日子。《二依》(即第四十至五十五章)所期許的新天地以及新出谷的光輝未來,看似未能完全兌現。的確,上主已為選民的復興創造了歷史契機:巴比倫帝國的末落。然而,要有美好的生活,靠的還有人日復一日的、(有時甚至是)平凡而沉悶的默默耕耘。可是,我們可從讀經一得知,無論在崇拜、士氣、道德以至宗教律法節期的基本遵守上,他的同胞都乏善可陳,更遑論當時仍是頹垣敗瓦,尚待重建的聖殿。
只不過,猶太人的現況並不是出自他們內心的邪惡意圖。相反,從先知所記述的以民怨言:「我們有如不潔之物,連我們的善行也如染上血污的衣服。我們好像乾枯的落葉,罪惡把我們帶走,勢若狂風」可見,他們雖然是向上主抱怨,但他們所怨的,其實是自己,是「恨鐵不成鋼」的自己。他們當然有犯罪的時候,但就算在他們想行善的時候,有時也會好心做壞事,甚至以為自己做了好事但其實卻害了別人。這使他們自己氣餒不已。的確,所謂人性的軟弱和有限,有時的確是出於自私(或其它罪性)而做錯事,但更多時候,是無心之失,甚至是好心之錯。這怎教人不惱恨自己!
可幸的是,以民的抱怨,不是為卸責,反而承認自己是由上主所塑造的:「可是,上主,你是我們的大父,我們無非黏土;你是我們的陶匠,我們都是你手中的作品」。換言之,他們期望上主可逐步日夕改變他們。這份心情,與聖詠作者所吟唱的——「萬有的上主,求你回顧,從高天垂視這葡萄樹。求你保護你親手種植的園圃,照顧你親自培育的小樹」——不謀而合;也呼應保祿宗徒的信念:「天主必要堅固你們直到世末,使你們在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指責」。
然而,有時候,人們看不出本身的軟弱和有限,反而被眼前的繁華所蒙蔽。《谷》第十三章全是耶穌談論世末的說話,而耶穌是如何開始這番話的呢?就是當「耶穌從聖殿裏出來的時候,他的門徒中有一個對他說:『師傅!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建築!』」(1節)。外表華美,本非過錯,更是好事;不過,被外在華美所吸引而看不出內裏的實相,就算不是錯誤,也肯定是過失。
正正因為看到自己的缺陷,按《依》所載,以民向上主呼求:「啊!但願你衝破諸天,降臨下土!」。這份心情與聖詠作者的相同:「天主,請顯示你的慈顏,使我們獲得救恩」。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這呼求已在耶穌基督身上「一次過地」(once and for all)圓滿實現。身為基督徒,我們的本份就是每天平凡但堅實地活出耶穌的教導。僕人等待家主的時候,要做的不也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