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本位

透过文化对话在亚洲分享福音

时间:2013-04-21  来源:鼎 2013年 春季号 第33卷 总第168期  作者:Menamparampil总主教着 陈爱洁译 点击:

一.导言 

    “实在,在今日俗化的城市中,在它的大街小巷里,虽然无信和冷漠的人居多,善仿佛受制于恶,巴比伦像是打败了耶路撒冷,然而那里却隐藏着一个渴想,一个希望的嫩芽,一个战战兢兢的期待。就如我们在亚毛斯先知书中读到的,‘看,那些日子一来临,我必使饥饿临于此地,不是对食物的饥饿,也不是对水的饥渴,而是对听上主的话的饥渴。’(亚8:11)教会的福传使命,正是要回应这个饥渴。”(世界主教会议,《致天主子民书》,2008年,n.10)

        我在开始时,恳请大家培养一份深厚的承诺,分享耶稣已赋予我们的生命喜讯。在当前这个艰难的时期,信仰似乎在基督徒的心里渐渐变得越来越软弱无力,而分享福音则被视为文化沙文主义的表达。世俗的人文主义已取代基督徒的理想主义和承诺。促进“人权”正取代基督徒的传教推动力。尽管基督徒在礼仪中所表达的相聚有更深的层次,但人们对在运动场、娱乐场所和购物商场“在一起”,似乎已很感满足。有些基督徒乐意分享诸如慈善工作、发展计划、正义和平行动等等信仰果实,却未有分享信仰本身。信仰才是他们一切善行的泉源。假如人们接触到你的信仰的话,他们会得益更多。如果他们拥有那源自于信仰的力量,他们会以加倍的决心,推动和促进所有高尚的服务。深信宣告耶稣给予我们的福音才是基督徒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有责任小心翼翼地保管这信念,并在别人身上加以培养。

二.聆听、学习、走进人们的生命 

    “耶稣在宣讲天国时,从不对听众用含糊、抽象和飘渺的言词,却以具体和脚踏实地的话来赢取他们,好能从日常生活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去领悟天国的启示。”(世界主教会议,《致天主子民书》,2008年,n.11)


        很少人在分享圣言时,能够超越与教会有关的范围。他们的论述充斥着一大堆教会内部词汇,即天主教神学和教理的行内话;他们所关心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教会内部的辩论,以致教外人士不会明白他们正谈论什么。我很想对这样的导师们(假如他们不生气的话)说:“最好保持沉默。”的确,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除非我们首先保持沉默、聆听、学习、进入谈话对象的生命和语言,改变我们的态度,理解对方的世界观和需要的话,否则我们将永远不能赢得别人聆听我们。

        这一切,都只能够源于真正对宗教认真的态度,并渴望为真诚的宗教分享而求同存异,尤其藉着克己的精神,以及为了社会的利益而准备牺牲的精神;亚洲国家都非常重视上述的两个质素。德兰修女正是这样在瞬间赢得人心。她好像其他圣人一样,以生命见证自己宣讲的,真是“生活的圣言”。

        我们如何开始这个伟大的使命。笔者的建议是简单的: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里,以一切可能性作开始,由你所在的地方开始,与你认识的人见面,赢得相熟的人的支持,使用你熟悉的方法,以你正在做的工作开始。但是,让你正在做的工作帮助你走进个人和团体的生命里,好能回应他们的需要。耶稣走进匝凯、撒玛黎雅妇人和其他人的生命里,仅仅给予他们所寻找的东西。

        这就是传教士常常完成的工作;他们透过参与人们的生活并献身服务而带来基督的讯息。圣方济.沙勿略帮助南印度的渔民。即使宗教人士参与某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援助,他们更深入的承诺就是关怀人类,例如:正义、和平、怜悯、仁爱、宽恕、诚实、真挚、团结、慷慨、责任……他们以坚定的信德持守这些正面的质素。

三.与每个人有同感,尊重他的独特性 

    这也是后来斐理伯执事在耶路撒冷至迦萨路上,与厄提约丕雅的太监那很典型的对话中所作的:“你明白所诵读的吗?若没有人指教我,怎么能够?”(宗8:30-31)(世界主教会议,《致天主子民书》,2008年,n.7)


        每个人是独特的。在每个情况下,我们须与每个人有同感。耶稣与撒玛黎雅人相遇时,她正在汲水,玛窦正处于赚取利润的高峰,罗马百夫长则履行处决罪犯的职责。斐理伯赶上同一位厄提约丕雅人诵读圣经;保禄引起正在售卖产物的里狄雅的注意。几乎没有两个故事是相同的。大致说来,说故事的方法近乎亚洲文化的形式,是较为可取的。(《教会在亚洲》20)生命的圣言的核心内容是不可改变的,但介绍圣言的方式会随着境况而转变。 

四.让人接触你的信仰,而非你的技巧 

    司铎在这(宣讲)行动中,应变身成为先知……令他们心中产生归依和生活承诺的问号:“我们该作什么?”(宗2:37)(世界主教会议,《致天主子民书》,2008年,n.7)

        在每个情况下,圣言的导师的个性和创作本能似乎担当重要的角色。很多福音传播者是缺乏自信的,担心话伙伴太接近他。他害怕对方的双眼打量他,并相应地重视他的说话。他觉得自己的个性毫不谄媚。他的忧虑是合理的,因为他的说话不可能比他本人更有价值。这是为什么我们乐于让人接触我们的学识、口才、教学技巧、组织技巧,而不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信仰。

        当我们没有以天主为中心,又没有一心一意而无私地为他人设想,我们就自以为成了一切,却没有正视福音对我们的要求。这是我们感到混乱的原因。这是何以我们的说话没有说服力的原因。德兰修女的低语却感动了数以百万的人。 

五.看看保禄 

   “本位化(本地化),即福音‘降生’在不同文化,影响着福音宣讲和为人理解和生活的合适方式。”(《教会在大洋洲》16)

        让我们从保禄宗徒身上得到一些启发:

        1.保禄向雅典人讲述生命的圣言时,以未识之神作开始。那句话吸引听众的好奇心。同样,你们应该以宣讲圣言的对象感兴趣的圈子来开始:例如:向年轻人宣讲时,以运动或讨论他们的未来作开始;向商人宣讲时,则提到价格和利润;向哲学家宣讲时,便讲论概念和理论。 

        2.以听众的理念世界开始。保禄从希腊犹太思想借用“言”(logos)和“智慧”(sophia)的概念,从而吸引希腊世界的人,因为他们热爱哲学,他们更理解耶稣是“主”多于他是犹太人的“默西亚”。

        3.保禄具有惊人的技巧,能够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各种思想交织成为一个整体,例如:斯多噶派、犹太思想、神秘教派等思想。但他对维护信仰的正统或忠诚方面从不动摇。

        4.正如耶稣从加里肋亚的乡间取得他的图像,保禄则从罗马人的城市生活取得图像,例如:体育、摔跤、兵役。

        5.在那个时代,罗马的知识份子改变他们对宗教的态度。信仰多神并不使他们满足;另一方面,知识份子提出的哲学却是太过远离普罗大众。保禄把两者的优点结合:一位有位格的天主、伦理训导、社会准则、团体崇拜、奥秘的幅度、与终极现实(Ultimate Reality)之间的深入关系。 

六.准备遇到反对 

    “他们的一切见证和殉道行为,给我们述说了‘圣言的力量’(罗1:16),这圣言就是他们的信德、望德和对主对人的爱德的根源。”(世界主教会议,《致天主子民书》,2008年,结论)

        教会工作者在今日亚洲面对的现实,除了出现经济主导的全球化世俗化潮流(传媒、政治舞台、社会生活)外,很多亚洲国家强烈反对那被形容为“改变宗教信仰”的行为。“皈依”一词等同于基督徒按部就班从事有组织的滔天大罪。

        我们面对反对时出现的第一个诱惑,就是放弃:放弃分享圣言,让自己局限于那些控制团体命运的各种势力所接受的一切。但是,那不是基督徒的答案。恰恰在这样的境况下,人们需要那赋予生命、力量和动力的圣言。宗徒们在其时代有不同的行动。过去,有很多伟大的传教士能够巧妙地减少反对意见和抵挡迫害,并且以别具创意的新方法继续他们的工作。由于我们的轻率、缺乏文化融入、缺乏文化敏锐、个人的自负、在争取正义或表达神恩热诚时采取夸张的立场,以致忘记了应该这样做。传教士懂得如何吸引反对者的支持。即使在那些完全反对我们的人当中,总有心怀善意的人。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兴建桥梁、创造共同点和加以开拓,那么,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亦会发现有很多人愿意帮忙。

        我们也许不可能做这些信德的伟人所完成的一切,但我们能够保持传教的热诚,可以与四周的人建立关系,与他们一起参与各式各样的人类事业,一起建立互相了解的共同点,致力于社会公益,分享那些促进人类价值的价值观,合力达致共同目标;至此,就是能够分享内心深处的动机、信念和……我们的信仰。

七.跨越文化的界限 

        未来的司铎、执事和传道员要完全熟悉他们将要服务的人……他们蒙召服务一个本位化的福传工作……”(宗座文化委员会,《迈向文化的牧民手法》,1999年)

        我们在较早前说,要从你们自己开始。但是,我们必须超越,尝试新事物,怀着勇气,甚至尝试不可能的事。当我们尝试跨越既定的界限,便会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现实,以及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要注意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福音如何跨越文化界限:耶稣向撒玛黎雅妇人、罗马长官等人讲话;圣保禄向雅典人、罗马官员、小亚细亚和各岛屿的原住民讲话。传教士很快融入他们要宣讲福音的团体,赢得人们的聆听;他们引导某些人接纳基督信仰,并建立自给自足的教会。信仰透过思想、艺术、音乐、组织及其他文化自我表现,从而发展新的表达形式,并启发普世教会的其他成员。我们在分享基督的福音时,需要更加注意亚洲在大多数地方所呈现的多元文化。这就是为什么圣言的本位化是重要的。让我们略略思考这个重要主题。 

八.本位化是关于接触团体的天赋才能 

        教会的任务就是把救恩的喜讯带给所有文化,并以符合每个民族的天赋的方式来呈现。”(若望保禄二世,德里,1986年2月1日)。

        亚洲以多元文化见称,甚至深受我们伟大的古代文明影响。因此,我们渴望分享福音讯息的同时,甚至必须注意少数族群和部落的文化财产,正如我们考虑到较大社会的伟大文明遗产。这意味着根据每个团体的天赋才能而给予福音,好使人们以完全符合他们自己的文化身份的方式领受和表达他们的信仰。

        当这个过程顺利进行,团体的天赋才能就得以唤醒,文化得以进一步充实,而信仰则找到崭新和美丽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在这过程中,信友显然担当重要的角色。文化在他们身上充满活力。教会尊重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并且透过与它们接触,希望保存它们宗教和文化中一切高尚的、真的和美好的东西。(宗座宗教交流委员会,《对传统宗教的牧民关注》,1993年11月21日)

        在分享福音最初的阶段里,要努力使宣讲对象的团体理解和接纳福音的内容。圣言的宣讲者不但要懂得说本地语言,还要懂得运用图像和象征,好能向本地团体说明宣讲内容的意义。他/她要投入团体的内在世界(世界观、思维、集体心理、深度知觉),并学习从新的角度看世界。

        福音的导师不会忽视在团体普遍存在的偏见和社会弱点,力求在当中唤起思想和自我批判,从而协助他们开始改正自我。一旦(福音的力量)深入一个文化,毫不惊奇地它会纠正那文化的某些成分。(《论现时代的教理讲授》,53)

        他所运用的例证和例子均取材于本土文化。他承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文字的意思略有不同。他还意识到各地的成语和图像可能充满着他不熟悉的意义。他研究,谘询团体,寻求教友领袖的意见,并且保持律己严格的态度。他以艺术家的技巧来选择字句、图像、人物,以唤起听众作出预期的情绪反应。

九.从文化遗产及团体的伦理传统汲取

        圣经的翻译虽然是一个基本的步骤,但这工作本身并不保证一个彻底的植根文化过程。翻译之后,还需要阐释,把圣经经文明显地联系至切合本地文化的感受、思想、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方式。从阐释开始,便踏进植根文化的其它阶段,进而形成一个植根于文化的基督文化,延展至生活的每一方面(祈祷、工作、社交生活、习俗、法制、艺术与科学、哲学和神学反省)。实际上,天主的圣言是一粒种子,从圣言被栽植的土壤吸收有助成长和结果实的要素(参阅AG 22)。因此,基督徒必须辨别“宽宏的天主分施给万民何等的财富;同时,他们务要把福音的真光投射在这些宝藏上,去释放他们,把他们归纳于天主救世者的王权之下”(AG 11)。

        明显地,这并不是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包括“互向致富”。一方面,在繁多的文化中蕴藏的宝藏,让天主的圣言结出新的果实;另一方面,圣言的光照可对各文化所提供的,给予取舍的能力。有害的元素可置之不理;有益的元素的发展则得到鼓励。对基督这个人,对他的逾越奥迹的动力和他对教会的爱的全心忠信,可避免两个虚假的做法:一方面是把讯息作肤浅的“适应”;另一方面是混合主义的混淆(AG 22)。(宗座圣经委员会,《教会内的圣经诠释》,1993年)

        对在亚洲传播福音的人来说,主导文化的稳固力量将继续是他们的挑战和协助。他们的哲学和精神智慧、宗教传统、克苦行为,以及生活模式,为人类是弥足珍贵的。现今,这些文化对世俗化的抵抗,在生物伦理和社会及家庭价值观等领域与天主教的伦理原则接近,都告诉我们与它们有很多共通之处。它们不是敌人或竞争者,而是伙伴。我们与这些文化交往时,就是踏在神圣的地上,而我们需要谨慎地和恭敬地前进。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为全人类保存恒久不变的价值观。

        随着信仰团体向前迈进,教友担当更重要的角色。他们力求透过一些源于自己的文化遗产的概念,来表达团体所接纳的宗教真理,并使之个人化。本位化“必须是全体天主子民,而不仅是少数专家的事,因为民众反映正确的‘信仰意识’。”(《救主的使命》通谕,54)文化在团体中才最富有活力的。人们自然地倾向于透过一些吸引他们集体心理的象征,来表达信仰和崇拜。这将为开始对信仰感兴趣的新人敞开心扉。

        “事实上,传教士难免带同植根于他们本身国家文化的天主圣言,致令新的地方教会要以各种努力,把这属于植根于异国文化的圣经,转变成另一个更贴合他们当地文化的形式。”(宗座圣经委员会,《教会内的圣经诠释》,1993年)

十.很多人的文化在全球化中被连根拔起

        事实上,在这全球化的世界里,你们会发现有太多遭连根拔起的民族:例如:很多亚洲人主要接受了西方教育;这些人的阅读、训练、资料更新、结社都是来自同一源头;那些过度地受外国哲学和意识型态或行动计划推动的人;那些长时间在海外读书或工作的圣职人员及修道人;那些大规模地在其他国家工作的修会。只要涉及这些人与本身文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便会发觉自己是部份或全部被连根拔起的民族。尽管他们也能尽一切能力贡献于本土化的事业,他们仍需要肯定自己在文化上重新投入他们的社会,分担普罗大众,特别他们所服务的信仰团体的情绪起伏。 

        希望在每个文化地区为教友和圣言的传教士建立培育中心,让他们学习理解、生活和宣讲天主圣言(世界主教会议,建议33,2008年,结论)。

十一.困难虽多,共识仍是可能的

        我们无须否认在前面的种种困难。那些特别在思想方面赋有创意的人,他们处理文化等敏感问题时,不一定是同样有天赋的。社运人士和维权斗士(女权份子、环保份子、马克斯主义者)却往往对于文化差异的微妙之处视若无睹。他们很难进入文化的情绪世界和聆听心灵的语言。富有神恩的宣讲者有时将其讯息发挥到极致,并且不知不觉地伤害了不同团体的文化敏感度。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我们需要特别小心。有时,多个族裔社群住在同一个堂区的范围内;其中一个文化群体占主导地位,会压迫另一个;两个团体的关系非常紧张。在理论上,从某个本土文化借来各种元素,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意念,但在复杂的关系中需要小心处理。我们将发现,致力达成互相让步和最后共识是最有用的。平信徒在这个范畴会至关重要。因为不少贡献是来自团体的艺术家、诗人、作曲家,对文化敏锐的人。因为他们发展了本身的想像官能,并使这些官能符合社会的文化浪潮,也不断培养自己的直觉技巧。他们能够为寻求信仰的人开启新的门,因为他们首先在自己的心灵使信仰本位化。

        对他们来说,本位化的倡议是自然的流溢。即使他们离开传统并朝着新的方向前进,他们依然植根于他们社会最深入的文化身份,因而赢得社会的全心支持。他们能与社会的潜意识对话,并向社会的灵魂细语福音。这样,本位化变成福音传播的促进因素,而不是障碍。它没有变成具争议的问题,使宗教信仰受到质疑,导致团体陷于不明朗的境况,而是一个经验,传递信德中的喜乐和对福音的信心。宁静是一切努力的条件。

十二.“反基督徒势力”中的文化幅度

        “为使福音的讯息得以真正的本土化,必须确保使用足够的方法来培育传教士,深入认识至关重要的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好使他们融入环境、语言和本土文化。这首先符合本地教会达致福音讯息的真正本位化,当然注意到冒着把不同宗教汇合的风险”(世界主教会议,2008年,“建议”48项)。

        最近,在亚洲各地基督徒受到侵扰,笔者想对此作简短反省。所谓“反基督徒势力”,就是在某些亚洲国家冒起的势力,不仅是我们抵抗的政治势力,而是需要小心处理的“文化力量”。尽管这股势力的发展,基本上是为了反对皈依基督宗教和基督徒从事的扶贫工作,但亦可被视为社会的文化自我肯定,发展至狂热的极端

        这种形式的文化自我肯定,是一个文明(社会)对一些新事物的保守反应,认为这些事物威胁其核心身份,于是诉诸本身传统作出抗衡。可惜,这样的运动往往被带有政治动机的人利用,结果变得有系统地伤害和反对他们想像的“敌人”,即基督徒。即使我们透过舆论而在法庭或在国际论坛赢得合法战争,却只不过带来一些暂时的缓解,而非长远的解决方法。这股势力仍然存在,他们如果受到侮辱,其力量和野心会增加。

        笔者强烈要求,永不要威胁团体的自我。这是它们拥有最珍贵的宝藏……它们的个性,它们独特的遗产。它们的自我绝对值得尊重。如果我们所做的任何事物看来好像威胁到一个团体的自我,那将无可避免地遇到抗拒。然而,这自我的核心是什么,就不容易下定义。是民族性、文化、语言、生活方式、菜肴、哲学或宗教制度吗?威胁(不管是真实的或是感觉)到一个团体的自我,会可能导致关系紧张、冲突,甚至战争。在宗教的背景下,这已导致异端和分裂。本地化是关于不断关注团体的自我,并有助于增强它。

        至于分享福音的中心就是:不但把福音带给个人,也带给团体、社会、文化、文明的灵魂(自我)。当我们以不会威胁亚洲内在身份的方法来分享福音时,便会达到传教历史的转捩点。本位化与致力达致那目标的工作息息相关。

十三.愈是艰难愈加依靠我们文化和信仰

        “这次主教会议重新肯定,在我们这时代,‘向万民’传教也是迫切的;宣讲必须是明显的,不但在我们的教会内,而且要在每处地方,并且必须附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见证,使宣讲的内容显而易见和充实。”(世界主教会议,2008年,“建议”49项)

        有时候很多问题一起出现,而我们的泉源也干涸了。当灵感的泉源已消耗殆尽,我们需要寻求方法来补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经常浏览他的亚洲文化资源: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我们当然拥有自己身为亚洲人的共同文化资源,而我们在寻找灵感和根源时回到这些资源。这是我们的共同遗产,共同分享的财产。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传统的人返回他们的传统,好能更新他们的动机和补充他们的集体力量。

        在这背景下,我们基督徒在汲取本身古老文明的文化资源之际,也可能从宗教信仰的基本来源汲取力量。当人们讨论当前的种种问题,并把问题诉诸公议,那么,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独特的东西,对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是独特的东西。我们很乐于把我们根据自己的信念而感到是独特的东西,提供给我们的同胞,作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这不是强加意念的问题,而是提出可能性。

十四.提出“来看看耶稣”的邀请

        这是你提出“来看看”的建议的时候。你建议,“来,让我们深入发掘这些概念。衡量各项理由,然后作出决定。来,看看激励这些意念的那一位。他的名字是纳匝肋人耶稣。”容许人们超越与你之间的表面关系,使他们能够进入你个人信念的内室。

        “在采用历史批判法来进行研究之余,也不可忽略圣经的神学研究。否则,它在学生身上培养实证主义的态度,使他视圣经为编年史或文学历史,而不是天主的圣言”(世界主教会议,2008年,“建议”26项)在培育的课程中,如果释经学远离了神学,便可能削弱接受培育者的信仰幅度(世界主教会议,2008年,“建议”27项)。

        这里是分享福音的本质。谈论耶稣。让人们经验他讲话的力量。让他们被他的性格吸引。帮助他们按照他的核心训导而重整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品行。让他们凝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让他们的心灵惊叹他复活的经验。耶稣是无法抗拒的。不管我们做了多少,但如果人们最终选择耶稣,则往往是一个奇迹。但是,奇迹确实发生,而且透过你们和我发生。      

上一篇:亚洲礼仪论坛吁殡葬本地化须符基督特色下一篇:教宗指利玛窦的本地化传教方式影响了他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