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
【作者】崔梦田 【导师】杨玉功 【作者基本信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6年,硕士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和合本圣经翻译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指出和合本圣经在中文圣经里的权威地位,并探究其原因,揭示和合本圣经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19世纪末由西方传教士开始翻译并于1919年出版的《官话和合本圣经》以及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借助了吉迪恩?图里(GideonToury)“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了安德烈勒弗维尔(Andere Lefevere)的“文化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取向,赞助人的理论,埃文——佐哈尔(Even-Zohar)的“多元系统论”等研究成果。本文做出以下分析:在和合本圣经翻译开始前,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正在变革中的诗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和合本的翻译,这些影响主要通过“赞助人”——圣经公会制定的翻译策略,翻译程序得以实现。在和合本出版后,意识形态方面,它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形成了挑战,也提高了中国民众读书识字的能力;在诗学方面,和合本介绍了一些新的基督教的表达方式,文学素材,文学体裁,并促进了新的国语的形成。在当代这个社会文化语境中,和合本仍然是中文圣经的权威,短期内不能被其它任何版本所替代,这是由其背后的意识...更多形态因素支配的。本文做出以下结论:由于一定意识形态因素的支配,和合本仍然会在中国存在较长的时间,只有当中国的诗学变化到达一定程度,和合本已经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时,才能最终有一个新的译本代替和合本,而且这代替的过程也将需要很长时间。综上所述,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研究翻译是必要的,而只是单纯从文本对文本的翻译对翻译进行研究是有限的,因为翻译活动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