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之城(上下) 作者:(古罗马)圣奥古斯丁|主编:周殿富|译者:吴宗文 本书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分一至十章主要在驳斥对基督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分十一至二十二章则说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作者先证明许多罗马人因为天主教的缘故,得以保全性命,因为野蛮军队中,许多人已皈依了天主教,所以凡逃入圣堂中,或说自己奉天主教的人,都能保全性命。 然后他说罗马人敬拜邪神时,亦屡次战争败北,外患内战,连年不绝。罗马帝国强盛的原因,不是因邪神的庇佑,乃由古代罗马人爱国心及德行所致。 以后他将世间社会、国家、人类,分为“天主之城”与“人之城”或“地上之城”。外教人的社会国家,亚西利,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形成“人之城”,敬拜邪神,风俗败坏;而“天主之城”,先由犹太人组成,后为基督所创立的天主教所代替,历代圣祖、先知、圣贤辈出,劝人修德立功。最后“人之城” 的人将受永罚,而“天主之城”的居民,将受永赏。 这书的价值,是作者能将世界人类的全部历史,用一切由天主亭毒的一贯眼光,将它联合起来,可以说是历史的哲学及神学书,正如他的《忏悔录》是一部人心灵的神学书一样。 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 1475版) 上帝之城(英文版) 中文名: 上帝之城 原名: De civitate Dei 别名: The city of God 作者: Augustine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书号: 0521468434 发行时间: 1475年 地区: 意大利 内容简介 《上帝之城》(拉丁文:De Civitate Dei)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当时罗马城已被哥德蛮族攻破。人们把罗马帝国的衰退归咎于基督徒之离弃传统多神宗教。奥古斯丁觉得有必要著书回应此攻击,于是提笔写作此书,时当公元413年。 奥古斯丁在书中说明,罗马的衰退是肇因于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罗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于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归属的不是罗马帝国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与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前者人民的共通点在于对自己的爱,后者则是结合于对上帝的爱和因此而生的对彼此的爱。在对比这两个城从起源到结局的过程中,他对人类的群体生活有深入的讨论,也建构了基督教的历史观。 本书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份一至十章主要在驳斥对基督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份十一至二十二章则说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 目录 第一章:奥古斯丁驳斥将罗马之难归咎于基督教之不拜神明的谬说。 第二章:回顾在基督之前的时代罗马人就已遭受的灾祸,原因是他们的神明把他们带进腐败和邪恶中。 第三章:罗马的外在(身体与物质的)灾祸。 第四章:赏赐帝国给罗马的不是神明,而是独一真上帝。 第五章:讨论命运、自由意志和上帝的预知;并及古罗马人品德的来源。 第六章:讨论瓦罗(Varro)对神学的三分法,以及神明无能对未来生活的幸福有任何的贡献。 第七章:讨论市民神学(Civil Theology)的“优选神明(select gods)”,并论崇拜他们并不能得到永生。 第八章:略论苏格拉底及柏拉图哲学;驳斥阿普留斯(Apuleius)所言,鬼魔是神明与人之间的媒介而应受崇拜。 第九章:讨论一些人主张将鬼魔分为善的与恶的两类。 第十章:波佛利(Porphyry)的救赎教义。 第十一章:进入本书的第二部份。讨论地上城和上帝城之不同起源,进程和终局。对世界之受造多所臆度。 第十二章:天使与人的受造;恶的起始。 第十三章:死亡是惩罚,源于亚当之犯罪。 第十四章:人最初之罪的刑罚与后果;人本来可以不带肉欲而繁衍后代。 第十五章:圣经历史中地上城与上帝城分别的进展。 第十六章:由挪亚至以色列列王时代的上帝城历史。 第十七章:由先知们到基督时代的上帝城历史。 第十八章:从亚伯拉罕到世界末日的地上城与上帝城历史之对比。 第十九章:概览对至高善的不同哲学看法;将这些看法与基督教对幸福的信念作比较。 第二十章:论最后审判,以及圣经新旧约对此之宣告。 第二十一章:论恶人在地狱中受永刑;论各种对此信念的反对。 第二十二章:论圣徒的永乐,身体的复活,以及初代教会所行之神迹。 国内出版的版本有三(截止2010年8月) 1、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上帝之城:驳异教徒》,吴飞 译,三册。 2、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上帝之城》,王晓朝译,上下卷 3、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影印本),The city of God against the pagans,英语版。 该书是早期基督教的支柱性著作,奠定了早期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并影响了基督教一千多年。从教义的角度看,其甚至仅次于《圣经》,奥古斯丁的柏拉图主义背景也就深刻地影响了早期的基督教。直到中世纪后期,阿奎那才为亚里士多德主义在教会内部渐渐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