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三个人同时得了瘟疫,一位是本堂神父──公认的活圣人,第二位是虔诚的管堂兼传教员,第三位是从来不进堂的当铺老板。三个人都热心的为自己的病祈祷;一周之后,当铺老板的病好了,一个月之后管堂也痊愈了,过了三个月还不见本堂神父病情有起色。教友议论纷纷,于是天主在祈祷中答覆了其中一个教友:“你们以为谁的祈祷被俯听了?当铺老板对我的信心最多只能维持一星期,传教员的病一个月再不好也有背教的危机,本堂神父的病在身上外加他人的误解、羞辱和疏离,反而对我更加信靠。”天主是公义与慈爱兼具的。祈祷怎样才算是有被俯听,还真是只有天知道!
一般民间宗教判断一个神的真假,惟一标准就是他够不够“有求必应”。耶稣夸下海口:“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玛七7)这等豪气是很慑人,却与实际上的信仰经验似乎不怎么相符?按照“天地都要过去,我的话一撇一划也不会过去”的原则来看,耶稣的话不会错,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于是就会出现许多“修订版”的但书,在圣经中几个有名的但书包括几个理由:(一)信德不足:“假如你们有像芥子那么大的信德,你们向这座山说;从这边移到那边去!它必会移过去的。”(玛十七20;廿一21;路十七5-6;谷十一22-23)“人子来临时,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吗?”(路十八8)(二)求的不当:“你们得不到,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而不得,是因为你们求的不当,想要浪费在你们的淫乐中。”(雅四3);“如果我真存心作恶,上主决不会俯听我”(咏六六18)(三)不晓得该如何求:“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求才对,而圣神却亲自以无可言喻的叹息,代我们转求。”(罗八26)(四)天主用别的方式满全我们的祈祷:“你们中间有哪个人,儿子向他求饼,反而给他石头呢?或者求鱼,反而给他蛇呢?….你们在天之父,岂不更将好的赐与求他的人?”(玛七9-11)我们只懂得求蛇,天主却给我们更好的鱼。(五)天主有他的时间表:“到了时候,他必要给你们报酬”(德五一38)
基督教有许多教派强调因信成义,他们对于求必得的信念是不打折扣的。用信德的祈祷来求得天主的俯听,才能用这奇迹般的见证来帮上帝打广告。也有人强调“成功神学”,表示天主创造我们就是要我们认真的活出天主的创造,唯有成功的人才是真正发挥天主的创造工程。成功就是天主的祝福,信德的明证。如此,你的信仰才是可信的,你的祈祷才是有效的。这种灵修幅度强化“信必得”的信念,值得赞许,但该小心避免落入“新时代”的陷阱(用念力来实践愿望,导致最后将自己神化),强迫天主按我的方式来结果实。天主教的灵修传统较偏向圣母的“尔旨承行”,山园祈祷中(按祢的意愿来完成)的耶稣,或是保禄的灵修观(人的软弱与天主的恩宠配合才能成圣)。祈祷的目的是让人找到天主的旨意而完成它,让自己的人性与天主的神性在祈祷中交互进行。这样的传统则辛苦的多,往往容易让人放弃成为纠缠到底的穷寡妇(路十八),而选择变相的“反正天主都是由祢决定,祢看怎么办就怎么办”的假委顺心态。
其实就福音上下文来看路加福音求必得的纪录,上文提到的是天主经与朋友半夜求饼的比喻,就已经将天主的旨意与坚信的耐心当作求必得的前提了(参路十一)。马尔谷福音最强调奇迹,反而没有求必得的纪录,而是信必得(谷十一23)。玛窦福音求必得的纪录是放在山中圣训的末段,整个山中圣训包含了真福八端、天主经及各种祈祷的劝谕,这些内容都强调先求天主的国和他的义德。并且求必得的结束语是“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于此。”(玛七12)它反而成了一个伦理劝谕而不是祈祷的指示,意思是如果你们想要天主俯听你们,就先俯听你们的近人吧。在若望福音的纪录中都是有条件的未来式,十五章葡萄树的比喻中提到“你们如果住在我内,而我的话也存在你们内,如此,你们愿意求什么,求吧!必给你们成就。”(7节)“去结常存的果实;如此,你们因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必赐给你们。”(16节)十六章提到的是主再来的时刻:“到那一天….你们因我的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必赐给你们。(23节)”若望一书提到“假使我们的心不责备我们….我们无论求什么,必由他获得。”(若壹三21-22)
综合以上内容,个人认为如果求必得只按字面去解释的话,那么求的人变成主人,天主反成了仆人。但如果是在上文的条件下才成立的话,求必得就成了天人合一的必然结果。毕竟那宣称我的国不属于世界的耶稣,要赐给世人的必然不会是世上的“得”,而是天国的“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