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火花:天主是爱 “天主是爱”的发现不单给卢嘉勒,还给千千万万的人士开拓了新的视野,并成为生命中具决定性的新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义大利北部特伦托(Trent)在轰炸下,一切都受到破坏。虽然四周都充满着憎恨及暴力,但那时只有二十多岁的卢嘉勒却体验到天主是爱,令她与主相遇,了解到一切都会过去,唯独天主是永恒的。她形容这发现为一种类似“触电”、“比蹂躏特伦托的炸弹还要强”的经验;她立刻将这个体验与初期同伴分享,而令她们的生命彻底的改变,以致她们这样说:“假如我们要死在炮弹之下,我们渴望在墓碑上只刻上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相信了天主的爱。’” 这个发现使她们进一步找到了生命的目标,致力去实现耶稣的遗愿:“愿众人合而为一”,即天主对人类大家庭的计划。 在生命的各个层面活出福音 从那时起,卢嘉勒立刻感到有一个将要遍及四海及能够更新社会的“运动”正在诞生。 事实上,卢嘉勒认为她们重新发现福音,并非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经验,反之,她们十分肯定,福音生活能够引发强而有力的社会改革。印证这点的第一个体验,就是在四十年代,卢嘉勒与她的初期同伴在特伦托最贫困的区域,与穷人分享她们仅有的财物。她们体验到福音的许诺:“你们给,就会给你们。”“你们求,就会得到。”在烽火中,她们所收到的物资,包括食物、衣服及药物,都足够她们拿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合一的秘诀 卢嘉勒在人类各种痛苦、分裂和创伤中,看出“人而天主”的基督容貌。祂在十字架上因感到被天父离弃而呼喊。在被舍弃的耶稣身上,卢嘉勒找到人与天主,以及人与人之间重建合一的秘诀。 普世博爱运动的首要目标,就是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以致民族之间的合一。卢嘉勒透过她的著作、讲话、聚会、出外访问等机会,不断提醒大家,合一神恩所带来的灵感及其原本的精神的彻底性。 新神恩打开新途径 回顾“运动”发展的主要阶段时,我们可以见到这神恩所打开的新途径,总是出人意表,却都是对人类急切需要的一种回应。 *教会内一个崭新的灵修|“运动”的开始,乃是对“天主是爱”的彻底回应,继而接受福音的薰陶,卢嘉勒渐渐推动一种新的神修,即合一灵修;它以仁爱及合一为中心,其实也就是写在每个人心里的“遗传因子”。所以,这神修令人清晰见到其普世幅度。 在教会内诞生的这个新神修,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不同年龄、种族及文化人士所接受,使人们找到生活的动力。数年后,除了天主教徒外,也有其他基督教派的基督徒参加,继而亦见到犹太教及其他宗教,以致无宗教人士都喜欢及追随。目前,“运动”在世上一百八十二个国家里为许多人带来精神上的滋养。卢嘉勒的神修著作在教会内外也广泛受到欢迎。 *在社会各方面促进合一|卢嘉勒为年轻人、家庭,在社会及教会里推动不同形式的运动,从而开展各类交谈工作,带来了丰盛的成果。在卢嘉勒的激励下,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模式逐渐形成,并在五大洲成立了三十多个福音生活的小城市。“运动”更发展出各类传播媒体,如出版社、杂志、视听中心和互联网站,来推广合一的神恩。 *卢嘉勒在不同社会范畴所开拓的新视野|自九○年代,卢嘉勒的思想开展到不同社会领域。例如在经济界,当卢嘉勒一九九一年探访巴西时,目睹当地严重的贫富悬殊,因而发起“共融经济计划”;一九九六年,她发起了“政界合一运动”,建议隶属不同政党的人士一起提倡政界手足情,联合大众为公益服务。 *卢嘉勒从多方面获得认可|卢嘉勒在民族、宗教及文化上,为合一、和平及交谈所推动的工作,受到国际性文化及宗教组织公开的肯定,其中包括:一九七七年获颁“谭列顿宗教进步奖”、一九九六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和平教育奖”、一九九八年欧盟委员会的人权奖等。此外,卢嘉勒在学术界也得到世界各地十多间高等学府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今年(二○○八)一月,英国利物浦“希望大学”颁赠的神学博士学位是个好例子。另外还获得其他学科的博士学位,例如教育、心理、经济、宗教、哲学、社会传播等;台湾的辅仁大学及马尼拉的圣多马斯大学均颁授神学博士学位。卢嘉勒也接受过为数不少的勋章及荣誉市民奖,包括罗马、米兰及佛罗伦斯等城市荣誉市民奖;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接受欧洲议会人权奖,及德国大十字功勋章、巴西政府的南十字勋章等等。 由“我愿意”开始 卢嘉勒女士于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在特伦托出生|在法西斯政府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她的父亲是一位社会主义者,他曾因为这个政治背景而失业。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七日|卢嘉勒在特伦托的方济会小堂,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天主。当时只有她一个人,年仅二十三岁。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她一无所知。普世博爱运动以这个日子为其创立的日期。 追求真理、寻找天主|为寻找真理,卢嘉勒在师范学院毕业后,便投考威尼斯大学哲学系。由于战争,同时要照顾刚诞生的普世博爱运动,她放弃了学业。后来,她在福音中找到了答桉,并领悟到那位曾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耶稣,将会亲自教导她。 在天主教会里 初次晋见教宗|一九六四年,卢嘉勒第一次晋见教宗保禄六世。教宗认为普世博爱运动是个“天主的工程”。自此以后,卢嘉勒多次获得教宗保禄六世及若望保禄二世,以私人或公开方式接见。此外,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更多次莅临“运动”国际大会中,发表讲话。 一九九八年圣神降临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第一次召集天主教会内的神恩运动及新团体,在圣伯多禄广场相聚。教宗确认了各神恩团体是圣神对这个没有基督的现代世界所提供的答桉,并要求各教会团体努力结出“共融的成熟果实”。当日,卢嘉勒与另外三个团体的创办人被邀请发表讲话。卢嘉勒向教宗承诺,她会“尽一切的努力”,去促进各教会运动之间的手足情谊与共融。 此外,卢嘉勒曾多次应邀出席世界主教会议及主教团会议。 基督徒合一 推动基督徒合一被视为梵二后教会的首要目标之一。普世博爱运动在基督徒合一方面的工作始于一九五○年代,首先与路德宗福音派紧密接触,并于一九六○年代蓬勃发展,与东正教君士坦丁堡雅典纳哥拉一世和历任宗主教、英国圣公会坎特布里历任大主教、瑞士改革宗和日内瓦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历任秘书长建立深入的关系,以致合一神修能在各宗派广传开来。 跨宗教交谈 自上世纪七○年代始,“运动”致力与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交谈,带来了显著的和平成果。 卢嘉勒与普世博爱运动不单只跟各大宗教的领袖及信徒个别接触,更与他们的整个信仰团体展开对话。比较瞩目的事例有: ◆与佛教徒|一九八一年,卢嘉勒是第一位女性基督徒,在东京一间佛教宝殿向一万名佛教徒分享她的基督徒经验。一九九七年,她向曼谷一群佛教僧侣和比丘尼作分享见证。 ◆与回教徒|一九九七年,在纽约哈林区著名的马金清真寺,卢嘉勒向三千名美国黑人回教徒分享经验。 ◆与犹太教徒|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庞大的犹太教组织,邀请卢嘉勒担任演讲嘉宾。 ◆与印度教徒|二○○一年卢嘉勒访问印度,由此展开了与印度教徒交谈的新页。 卢嘉勒离世前后 卢嘉勒去世前几天,教宗本笃十六世给卢嘉勒女士写了一封亲笔信,为她带来了很大的喜悦。 信中说:“我知道你正在接受考验,在这困难的时刻,我保证为你祈祷,求天主减轻你肉体上的痛苦,给予你心灵上的安慰,向你显示仁慈的标记,使你经验在与天主深切共融中痛苦与救赎的价值。在此我给你颁赐特别的降福。”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君士坦丁堡大公教会的东正教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趁着来罗马与教宗在梵蒂冈会晤的机会,也前往医院热情地探望了卢嘉勒女士,与她度过了一个共融的时刻。巴尔多禄茂一世宗主教之后说:“我愿意来这里带给极敬爱的卢嘉勒女士我个人和君士坦丁堡大公教会的问候,卢嘉勒女士用她的生命为教会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也怀着感激之情赐予她我的降幅。我感到荣幸能与她见面。”原来,卢嘉勒女士与君士坦丁堡的大公宗主教的友谊在四十多年前,雅典纳哥拉一世任宗主教的时候,就已建立起来了。 卢嘉勒去世前一天,由医院返家,与她的早期同伴一一告别,逐一与总部及罗马很多成员见面。大家都在她的病榻旁,深深感到一份平安及神圣的气氛。卢嘉勒于三月十四日凌晨二时(罗马时间)返回天父家乡。 教宗致电慰问普世博爱运动 可敬的普世博爱运动协同会长巴神父: 得知卢嘉勒女士安然离世,深为感动,因为终其一生,她热爱被舍弃的耶稣,并结出了丰盛的果实。在痛苦的分离中,我衷心慰问其家人及整个玛利亚事业,并在精神上与你们一起。这个“运动”由她创立,她持久致力于教会内的共融、“基督徒合一”的对话以及推动普世手足情谊,也受到很多人的欣赏。我要为其一生的见证感谢上主;她毕生专注现代人的需要,并忠于教会及教宗。我把她的灵魂交托给仁慈良善的上主,愿她被接回天父的怀抱里去。同时,我也祝愿所有认识及曾与她相遇的人,不但赞叹天主透过她的传教热火所完成的事业,而且也能追随她的芳表,保持她神恩的活力。藉此心愿,我祈求玛利亚的转祷,并乐意给大家颁赐宗座遐福。 教宗本笃十六世 2008年3月14日 卢嘉勒的殡葬弥撒于三月十八日在罗马圣保禄大殿举行,由教廷国务卿贝尔托内枢机主礼,共有七位枢机及九位属教廷的枢机和主教,另外还有四十多位主教及约一千位神父共祭。 政界人士、教会运动及新兴团体代表,基督教派、犹太教、回教与佛教代表的参与,见证普世博爱运动对于基督徒合一与宗教交谈作出的努力。除了在大殿内参礼者,还有很多人在外面广场透过大银幕参与礼仪。 弥撒中贝尔托内枢机念出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讯息:“卢嘉勒的一生是对天主爱的歌咏。”…“卢嘉勒和玛利亚的事业常常委顺地忠于前几位教宗的呼吁与期盼。”…“为了卢嘉勒在静默中时常与教会训导一致,有力地服务教会而感谢天主。” 世界各地也透过网路同步参与卢嘉勒的殡葬弥撒,简单却庄严隆重的礼仪,在每个人的心中,存留下卢嘉勒简单却不平凡的一生;玛利亚的事业将秉持着卢嘉勒神恩的脚步,继续传扬“互爱”及“手足之情”的精神,实践耶稣“愿众人合而为一”的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