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
本文关键词:近代,福建,基督教传教,传教策略,传教士,天主教,转变,明末清初,也里可温,传教手段,影响,元代,鸦片战争,写作,传播,中国,选择,时期,教育,基督教信仰 从唐元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敦)的不同差会曾三度传入福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西方传教士们为了使整个福建福音化,采取了不同的传教策略。这些传教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教的成败,因此传教策略是研究传教史时必须着重考察的问题。本文选择了鸦片战争至民国初期作为该篇论文考查的时间断限,通过研究这一时期基督教在华的传教策略,试图对近代入闽传教士的传教策珞的具体表现、转变原因及影响予以勾勒澄清,并作出相应评价。 传教策略指的是传教士为了实现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而制定的各种方案。与唐元之际、明末清初的基督教相比,近代福建基督教各差会所采取的传教策略显得更为灵活多变。这种“变”显然是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而这种“变”也为基督教在福建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近代福建基督教传教策略作为考察对象,具体分析了近代基督教传教策略转变的表现、转变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绪论部分,笔者简单回顾一下国内外在基督教传教策略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现状,并对前辈学者们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一下分类梳理,然后确定了本选题。接下来阐述选择这一选题的动机,交代写作本文时所使用的材料的来源、本文的框架结构及写作本文时所运用指导理论和写作方法。 第二章关于福建基督教的概况本章共有三节内容,在第一节里主要记述元代也里可温教在福建的状况。福建的泉州是元代也里可温教在中国的主教区之一。据考,当时泉州奉教的信徒达一万人左右,但是随着元的覆灭基督教也随之飘散到关外。第二节主要阐述明末清初福建天主教的传播情况。这一时期,在以艾儒略为代表的耶稣会士的苦心经营下,福建天主教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696年,教皇意诺爵第十二钦定福建为中国的第四教区。然而,随着中西礼仪之争的爆发,福建天主教活动开始走下坡路。第三节则简要讲述鸦片战争以来福建的基督教(包括新建和天主教)的情形。 第三章基督教传教策略的转变近代福建基督教的传教策略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在传教对象的选择上,入闽传教士们认为“数目多得惊人的没有文化的群众像白纸一样洁净,他们安定,有可塑性,能接受基督教信仰。”于是主要目标是吸引福建下层民众奉教。第二,在传教手段上,主要采取以教育、出版和开办医院等社会活动为媒介的间接传道方式。与元代、明末清初相比,近代基督教传教手段更具丰富多样性。第三,在传教路线上,福建各差会在积极拓展”疆域”的同时,为了保障彼此的利益,相互之间精诚合作,甚至出现了两个差会的礼拜堂轮流主持“礼拜”的画面。第四,在传教士的甄选上,对西来传教士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要接受正规神学院的教育、具有语言天赋,还需对传教工作怀有较大热忱、拥有坚毅的品格)。除此之外,各差会还积极培养福建本土传教士。 第四章转变的原因近代基督教之所以改变传教策略,这其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第一,为了摆脱传教初期的传教困境:第二,随着对福建的了解加深,传教士观念有所转变。在这一章里,笔者主要针对这两个因素进行阐述,对于其它原因由于资料和个人能力有限,没有详细加以论述。 第五章传教策略的影响近代福建传教策略的转变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传教策略的转变促进了福建教会自身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全省教徒和教堂数量的增多、传教区域的扩大以及部分福建教会开始走上“自立、自养、自传”的道路。另一方面,传教策略的转变在客观上对福建近代化起了一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对教育制度和医疗体系的影响上。作 者: 颜白瑜 学科专业: 宗教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导师姓名: 谢必震 学位年度: 2008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分类号: B979 B978 关键词: 福建基督教 传教策略 中国近代 传教史 入闽传教士 机标分类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