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进德公益防艾办的工作人员带领艾滋病孤儿参加在北戴河举行的“爱在阳光下——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活动。图为艾滋病孤儿与国家卫计委防艾宣传员、演员蒋雯丽在一起。
小朋友们与蒋阿姨合影
关爱艾滋病感染者:“用生命去陪伴生命”
对于河北邢台沙河市的金敬爱(化名)和她的家来说,2003年,“天塌下来了”。
那一年,孩子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病,被查出是艾滋病感染者。又查,孩子属母婴传播感染。再查,1997年,金敬爱在医院分娩输血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然而,6年里,她和孩子一直未能知晓。
那场横祸无情地宣判了金敬爱一家两口的“死刑”。
“当时,金敬爱和其他病友一样,恐惧、绝望、愤恨。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太无情了。”在一个义诊现场,范会敏修女对记者说。2002年,进德公益成立了防艾办,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关爱艾滋病家庭的机构。此后,范修女长期在防艾办服务。
记者踏进金敬爱家门时,看见她穿着厚厚的棉衣,正在院子里等着我们。记者突然间意识到,采访将会勾起金敬爱的痛苦回忆。因此,临时决定取消采访,只配合进德防艾办工作人员段阳宇的原计划做例行家访。
这次家访是给金敬爱家送取暖费。段阳宇告诉记者,冬天天气寒冷,艾滋病感染者自身免疫力比一般人要差些,易诱发感冒,反过来又进一步降低他们的免疫力。所以,每年冬季来临时,进德会特意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艾滋病家庭的取暖费用。
家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金敬爱平时在家放羊。几年前,进德给她家资助了养羊的启动资金,现在已经养了五六十只,生活条件得到一些改善。金敬爱说,“我以前可壮实了,什么活都可以做,现在也就只能放放羊。”
此前,进德防艾办负责联系金敬爱家的是范修女。嘘寒问暖时,记者问金敬爱,“范修女平时还来看你吗?”一说到范修女,金敬爱激动起来,“我可想修女了”,“那个时候谁都不要我,只有修女要。修女照顾我、陪我,是修女宽解我,让我‘重生’的。”
范修女告诉记者,感染者刚刚确诊的时候,是他们最绝望的时候,随时会产生自杀的念头。而让他们更绝望的是,自己处处受到歧视,邻居不接纳他们,社会不接纳他们。有的甚至连亲生父母和子女也接纳不了他们,把他们当作“瘟神”。
“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歧视和疏离。歧视会让病人彻底绝望,并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范修女说,在联系上金敬爱家庭后,第一次到金敬爱家里,看到的就是她一脸的无助。
范修女认为,消除歧视和疏离,先要让家人、邻居接受感染者。于是,每次家访的时候,范修女特意在金敬爱家里一起做饭,一起吃饭,用自己的行动,向金敬爱家人、邻居普及艾滋病常识,告诉他们,只要防治得当,艾滋病并不可怕。
在家访以及防艾办举办的一些活动中,范修女每次有意“亲密”接触金敬爱,握手、拥抱,一起唱歌跳舞、分享食物。“言传身教”,这一过程持续了一年,渐渐地,家里人受到感化,开始接纳金敬爱,邻居异样的眼神也少了。
但对于艾滋病感染者来说,死亡之镞如影随形,需要进行持续的心理和情绪疏导。范修女更重要的工作是开导感染者,关爱他们的家庭,让他们感觉到有爱、有温暖,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心理和情绪。
“有一次,金敬爱一见到我,便抱着我不停地哭,声音一直没小下来。无论怎么安慰,她都听不进去,只是抱着我哭。时间久了,我的腿都顶不住在发抖,但我不能把她推开。我知道,我要陪着她,她需要接纳、关爱、陪伴、依靠。”范修女说,“这个时候,无言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我要用生命去陪伴生命,陪伴她从痛苦中走出来。”
范修女告诉记者,与艾滋病感染者联系多了,就有了感情,并获得了信任,艾滋病感染者都愿意向她倾诉。“我也很感恩这份信任和依靠。经常半夜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但是再晚,也不管电话里讲的是什么,我都会有耐心地认真听,跟他们聊,为他们开导。”
到2006年,进德关爱的艾滋病家庭达到40多户。为方便工作,当年3月,防艾办于邢台沙河设立了沙河关爱中心。
中心主要从两个方面参与防治艾滋病的工作:防治艾滋病的认知教育和关爱感染者及其家庭。中心举办了一系列防治艾滋病培训讲座和关爱活动,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为他们带去信心、爱和希望,成了感染者的“娘家”。
范修女和中心的其他修女一起,每周3次探访艾滋病家庭,每个月把40多户探访个遍。
修女们的工作时时面临着挑战。2006年5月的一天,中心接到一个电话说,一位艾滋病感染者,手持一个鲜血淋淋的针管,见人就扎。接到电话后,范修女即刻勇敢地赶到现场。感染者看见修女,大声喊着说:“你以为我不敢扎你吗?我谁都敢扎,我要让社会还我损失,还我公平。”修女很镇静,心平气和地说:“我知道你很伤心痛苦,如果你觉得别人感染艾滋病会减少你的痛苦,你就扎我吧!至少我感染后不会再去传给其他人。”说着的时候,感染者手持针头已经走近修女身边,修女并没有躲闪,而是微笑着看着她。感染者忽地一下把针管甩在地上,抱住修女失声痛哭起来。
修女们有时还要受到很大的委屈,她们不被社会理解,人们像歧视艾滋病感染者一样歧视修女。
“沙河关爱中心”也受到社会的误解,甚至“不受欢迎”,最终迁至石家庄。
“但通过我们连续多年的关爱,看见他们从阴影中慢慢地走出来,从生活中重新站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我们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范修女对记者说。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段阳宇告诉记者,2002年以来,前后有17位修女参与到关爱艾滋病家庭的工作中,为超过80个艾滋病家庭、300名感染者提供了服务。
当然,关爱艾滋病家庭只是进德防艾办的一部分工作。段阳宇介绍,目前,防艾办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艾、抗艾措施。
比如,在预防宣传方面,定期举办艾滋病知识婚前辅导班、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培训班,参与疾控中心的宣传活动,在教堂、社区、超市、市场、广场、庙会等场所宣传防艾、抗艾知识。在人文关怀方面,探访、接待感染者;支持艾滋病家庭孩子助学金;补贴冬季取暖费;帮助他们生产自救,进行技能培训;开展心理咨询;每年带领艾滋病孤儿参加在北戴河举行的“爱在阳光下——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
向天借电,精准扶贫
冯立红算得上是“资深”的进德人,11年前大学毕业后即进入进德公益,成为社会发展项目的专员。
3月28日至31日,冯立红等3人连同当地赵神父和教友,在河北省民宗厅驻村工作组的配合下,对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乡独立营村和黄土梁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初步确立在医疗、助学、安老、水利、环保方面,对两村进行精准扶贫。其中,进德公益与河北省基督教两会联合实施的贫困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目前已在独立营村并网发电,初步帮助该村11户贫困家庭建立每户3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每户投入2.25万元。电站完成后,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约3000元至4000元,并可持续20年至25年。
11月9日中午,独立营村的光伏电站开始发电。“独立营村的光伏扶贫项目终于落地了,”冯立红告诉记者,经过半年多的计划和筹备,经历了受益农户听取光伏项目讲解、施工方现场讲解、进德人走访受益农户、张榜公布受益农户的过程,在评估了各户屋顶的情况后,最终确定在独立营村委会和村小学屋顶建设两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共计33.48KW。收益平均分配给选定并张榜公布的11户人家。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特别是2013年,合肥创造性地提出将扶贫开发与光伏应用有效结合,实施了光伏扶贫下乡工程,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探索出一条既能够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解困、又能带动光伏产业发展的新路。而承德地区年日照平均为3000小时至3200小时,为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0月下旬,记者来到位于承德丰宁县城东北部20公里处的独立营村。据驻村干部、河北省民宗厅经济处刘新宇处长介绍,独立营村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海拔800米。该村无霜期在140天左右,属丘陵地带,现有耕地2481亩(均是旱地),草场面积9320亩,荒坡3400亩。共有农户380多户,1500多人。多年来,村经济以劳务输出、玉米种植和牛羊养殖为主,2015年人均纯收入为2790元。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6户,贫困人口623人。低保户131户,低保人口167人。
马玉宝家是此次安装光伏扶贫设备的11户贫困户之一。10年前,马玉宝22岁的儿子在去县医院探访亲戚的途中坠入深沟,成了植物人,那时,他刚刚新婚40天。儿媳在产下一名女婴后离开了这个家。一家人东拼西凑,花了30多万元为儿子治病,至今还欠债18万元。每个月,马玉宝的儿子都有400元的药费支出,家里全靠马玉宝在外打工维持。记者在马玉宝家看到他的儿子瘫坐在轮椅上,意识全无。马玉宝的妻子说,全家把希望都寄托在10岁的小孙女身上,现在不仅有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供她念书,光伏扶贫项目的收益也会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真是遇上好心人了,谢谢政府对我们家的关心。”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愿意安装光伏扶贫设备的11户贫困户,多为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缺乏劳动力、缺少经济来源的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为低保或者外出打工,主要支出为日常生活开支、医药费和子女的教育费用。此次进德公益与河北省基督教两会联合安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寿命为25年,国家补贴年限为20年。未来20年内,这11户贫困户每户可以得到3000元至4000元的收入。
冯立红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户安装3KW计算,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使用单晶硅,成本为7500元/KW,每户需投入2.25万元。承德地区1KW的年发电量约为1300度,前3年上网电价为1.08元/度(含国家补贴和省补贴),1KW的年收益约为1400元,每户年收益约4200元。第四年电价为0.88元/度(含国家补贴),每户每年收益约3400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来说,这笔钱是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也是摆脱贫困的另一保障。
此外,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能为贫困户带来稳定的家庭收入,在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也能为环境减负,同时也是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据统计,一个3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与相同装机规模的火电站相比,25年时间内,可节约标准煤约23.6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42.3吨、二氧化硫2.11吨、氮氧化物1.06吨。因此,光伏扶贫是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目前,独立营村委会和村小学屋顶两个电站都已经完成建设。村委会屋顶的电站已经完成并网工作并开始发电。村小学屋顶的电站由于需要更换变压器才能并网,推迟了一段时间。到记者截稿时,设置在村小学屋顶的电站也已经并网发电。
资助一个人,帮助一家人
11月8日起,拟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全国共有1602个村落拟列入这一名录,其中,河北承德丰宁县凤山镇的石桥村榜上有名。
石桥村有大量传统建筑,民居连片分布。其中,有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始建的清真寺,有雍正元年(1723年)敕建的凤山戏楼,还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比利时神父建的天主教堂。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凤山天主堂,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归还给教会。2009年,凤山天主堂在原址重建。
河北承德丰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进德公益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帮助那里的学生,2015年共资助了丰宁凤山镇31名学生。“今年,凤山镇上报给进德公益的受助学生有20多名”,凤山天主堂常占贵会长告诉记者,进德每年筹集的善款不固定,因此资助金额不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每年的受助金额大致在500元至800元、高中阶段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对于申报学生的选择,进德有着自己的标准。比如,单亲家庭确实贫困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残疾的,以及由于疾病造成家庭贫困的等等。为了避免上报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常会长每年都要一一走访申报家庭。“我知道进德的筹款相当不容易,所以在我这里一定要严格把关。”
四年级的张梓杰(化名)家属于单亲家庭,母亲要照顾儿子的生活,所以无法出远门,只能在附近打打零工,生活十分拮据。进德的资助可以解决张梓杰的书本费和一部分生活费。
读高二的张佳欣(化名)和读初三的张宝坤(化名)与65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的两个儿子于2008年相继去世,两个儿媳一个离世、一个改嫁,老伴儿也在前年撒手而去,剩下祖孙三人靠着奶奶1900元的退休工资勉强度日。今年,已是姐弟俩接受进德资助的第三年。
“目前,助学项目的资金缺口比较大”,进德公益助学金部的何雪彩修女告诉记者,在2014年的进德圣诞公益晚会上,启动了“关爱贫困女生,温暖一个家庭”的项目,目标是用3年的时间,资助1000名贫困山区及少数民族女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帮助她们中的一个人,就会帮助一家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批人,造福几代人。”何雪彩修女说,扶持女生读书是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两年过去了,该项目至今已资助了496名贫困女生。
11月12日至29日,进德公益助学金部的工作人员到贵州的安顺、都匀、独山、荔波、三都、长顺和云南的德钦、昭通巧家县等地,为那里的169名高中女生及52名中小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共计21万余元。在12月16日举办的进德第十二届圣诞公益晚会上,进德公益助学金部将第三次为贫困山区及少数民族女学生筹集学杂费。
“爱是含忍的”
朱又可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口渴时,你们给我喝;我出门时,你们接待我;我赤身裸体时,你们给我衣穿;我患病时,你们照顾我……凡你们为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这段《圣经》中耶稣的话,激励着基督徒用仁爱见证信仰。
在中国,历史上的天主教不乏办教育、翻译典籍、办医院和行慈善等实绩。今天,中国天主教界的宗教慈善行动也默默地存在着,先行者已然走了20年。
河北进德公益基金会自1997年创办以来,从初创时期简单的捐资捐物,业已发展为集赈灾、扶贫、防艾、助学、安老服务、志愿者培训等为一体的慈善和社会服务机构。
在自然灾害现场,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在社会聚光灯移走的灾后重建中,有他们默默的陪伴。
进德的修女们持续地给予艾滋病感染者亲人般的爱,辅以专业的关怀,消除歧视和疏离,防止感染者绝望自杀和报复社会。
进德“造血”式的精准扶贫,既是智慧的,也是以大爱为前提的。他们向老年人撒出的爱之网,是从远处即能望见的暗夜里的灯火。他们资助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的学生读书,旨在子孙后代的幸福。培训利玛窦青年志愿者,越来越多的青年被吸引加入公益行列,养成吃苦耐劳和服务他人的意识,这将是中国社会未来之幸。
“仁爱胜过祭献”,信仰要有行动才是真实的。进德的赈灾、扶贫、防艾、助学、安老服务等等,不是为了彰显自己,而是因爱之义,服务人群,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困,让无助和不幸的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进德创办之初的1997年,德肋撒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去世。“她的嘉言懿行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我意识到,我们应马上行动起来,关心社会,服务弱势群体及社会边缘人士。”进德发起人张士江神父说,中国宗教慈善处于一个幸运的时代。进德成立时是中国天主教首个综合性社会服务机构,而到目前,中国教会已有20多个教区性综合服务机构,有上百个服务性的慈善机构,如诊所、门诊部或专科医院、老人院、残婴院,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和城镇。一些政府开办的麻风病院甚至已经接受了修女和教会义工的服务。这道爱的洪流,潜滋暗长,润物无声。
进德来自草根和基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服务对象不分民族、信仰、性别和区域,始终坚守“笃行仁爱,践行信仰”的宗旨。进德遵循教会现代的社会训导,“以教会的名义实行爱德从来不应该将教会的信德强加给别人。”一如报道中所说,一些灾民在接受了进德的物质和精神帮助后,并不知道帮助他们的人是谁,甚至没有听说过天主教。显然,这种理念和做法正是宗教慈善事业的精神。
“爱是含忍的。”用爱心接触社会、用行动适应社会,进德获得了社会的祝福、肯定和接受,印证了“施比受更有福”。进德含忍的公益行动也证明了中国教会可以与中国社会同行。
来源:原载《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2016年12月06日、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