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
在这一年一度的圣诞佳节到临之际,恭祝大家祥和如意,平安幸福,主宠满渥,日进于德!
教宗方济各在2013年圣诞节所发表的推文中指出:“耶稣基督在圣诞节降临我们中间,这是亲自会晤上主的有力时机”。在2014年的圣诞贺卡中,教宗特别强调:“我们喜乐的缘由是:天主与我们同在”。
天主救世的计划真是奥妙!天主子耶稣基督是“纡尊降贵,降生成人,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罪人”。(弟前1:1)“他虽具有天主的形体,但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的地位,把持不舍。反而,却使自己空虚,去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他贬抑自己,听命至死”。(斐2:6-9)基督信仰告诉我们:生活度日应合乎基督的福音,谦卑敬主,顺从主旨,见证真爱,追求永恒,迈向天人合一。
事实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神传文化。因为有史以来,中国文化的起源就是仰望上天的,信仰为本,道德为尊,是一种天、地、人为一体的文化,是整个自然和人类大融合的文化。因此古人敬天信神,“观天道以应人道”,人类的文化与信仰相伴而行,辉煌灿烂的文明中无不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有信仰的人,必须信有神;信神的人,必须有谦卑;谦卑的人,必会承认人性中的罪恶和自己的罪。有如此谦卑的人,必会产生心灵的约束,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时,就能安定和谐。
今天,我们愿意和诸位共同探讨两点:即中国的神传文化和耶稣的降生奥义。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的神传文化
翻阅历史,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神传文化。那么,信仰与文化之间是怎么个关系呢?我们就跟大家来探讨这个话题。既然文化是神传给人的,文化的起源就是仰望上天的,“老天爷”的观念,更是家喻户晓的。信仰为本,道德为尊,是一种天、地、人为一体的文化,是整个自然和人类大融合的文化。因此古人敬天信神,“观天道以应人道”,人类的文化与信仰相伴而行,辉煌灿烂的文明中无不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古老的民族都是信神的。中国是神传文化的中心,被称作“神州大地”。华夏文明之所以长期繁荣、世代传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崇高智慧,“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道德观,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规范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使敬天、敬德、修身、爱民等道德理念深植人心。
道,就是宇宙规律,是传统文化中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古人认为,宇宙是生命的宇宙,“道”是万物之源,是永恒不变的,人道必须符合天道,人心合天心,达到“天人合一”。
诚如老子对道的感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而老子的清静、无为则是指万物复归于道的最佳状态。
孔子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为万物之灵”,认为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造就并赋予了人仁、义、礼、智等本性;佛家则讲佛法无边,慈悲普度众生,人通过佛法修炼可以回归神圣庄严的天国世界。
事实上,人不能离开信仰,否则将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信仰是人对宇宙真理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行动的准则,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能够始终保持的坚定信念。
中国文化强调“悟”的过程,人在社会中,如果被物质利益所迷惑,失去了信念层面上“悟”的内容,就会陷入迷惘状态,只相信现实的享受,不相信未来,没有个体自我意识觉醒,没有敬畏的神明和价值标准,没有心灵的约束,便会为所欲为,最终失去道德的底线,所以传统文化中讲要“悟道做人”。
道德是约束人的心法,一切正教通过唤醒人们的良知本性,对人生真谛、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的意义、归宿等有正确的认知,来帮助人们达到对于道德意识的高度自觉,帮助人们从功名利禄的贪欲中超脱出来,努力完善道德,使真正的自我生命有美好的未来,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并得到神明的庇佑。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信仰和文化是分不开的。儒、释、道三家,都有一个共同思想,那就是认为上天赋予了人德性:儒家称之为人的本性、恻隐之心或良知;道家称之为神性;佛家称之为佛性。
人可以通过教化而为善,通过修身以达天人合一,人神一体的境界。从儒家看来,强调崇仁尚礼,谦和恭敬,认为“天心存仁”,揭示了“人心不仁,天心不佑”的天地之理,注重用道德礼仪维护社会秩序,凝聚着“仁者爱人”的博爱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感等,是一种入世的思想。
从道家看来,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人要修真养性,返本归真,思想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才能做到静则生慧,最后修成真人;从佛家来看,说佛性人人有之,由于在世间迷失了本性而不自觉,通过修炼、不断升华可修成佛,得善果。
佛道两家更强调修身以脱离人世的出世思想。而三家思想都告诫人们:敬天信神,修德向善,相信善恶有报的真理。
历史上的道德高尚之人,都是真理和道义的实践者、传播者和修身的典范。如上古“五帝”顺天而治,修身证道,使当时的人们都自觉信仰尊奉大道,天下清平而祥和。
三教圣贤教化众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先知、先觉和高人通过观察天象,能预知世间大事的发生,如诸葛亮写了《马前课》、邵雍写了《梅花诗》、刘伯温写了《烧饼歌》等。
唐太宗严于律己、虚怀若谷,开创了贞观之治--一代天朝盛世;再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等文学家也同时都是求道之人,他们无不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天地之道相一致,他们对人生真谛、宇宙的感悟及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成就无不体现出其高洁的人品,而崇高的信仰是其成就的关键。
中国古人对天有着无限的崇敬,相信人是神造的,神传文化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凝聚力,正统信仰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积淀了深沉广博的传统,这些都引导着人们以道德水准衡量一切事物,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善”与“恶”、“正”与“邪”这些原则性问题。
二.耶稣的降生奥义
基督宗教是世界的大宗教之一,其信仰的中心是耶稣基督,而对耶稣基督的言行之了解的来源是《圣经》。基督宗教是以圣经为上天启示的泉源与根基,为无穷宝库的钥匙与秘诀,为天国道理的核心与撮要,为整个生活的标准与规范。
在圣经中,若望福音记载:“太初有道”。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太初”意同于“先天地”。太初有道、若望谓道先天地而有、而非如老子所谓有物混成也。“道”于希腊文为Logos。拉丁文为Verbum。中国旧译为物尔朋、乃拉丁文之音译也。后译为圣言。通译为道。“道”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然老子虽以道先天地而生、为物之母、道之神性则未言也。若望之“道”乃天主第二位圣子、为圣父之显身、与圣父圣道同为天主圣三、一体不分。
天主教认为上天主宰着一切,人要信仰虔诚,心存谦卑,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真神天主所创造的。
在2013年12月30和31日,教宗方济各在推文中分别写道:“在耶稣圣婴的面容上,我们默观天主的面容。来,我们朝拜祂!” “让我们从圣诞马槽中,汲取耶稣带给世界的喜乐与深邃的平安”。
耶稣降诞显示天主的无限圣爱。而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应该反思:首先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境遇,到处被贪婪、私欲和残忍所包围,我们需要有所察觉,并需要重新审视我们已经接受并供奉不违的处世之道,是否远离耶稣所带来的真理标准。
其次,基督徒在跟随基督之旅的过程中,首先要成为被拯救者,让我们的生活从一个自私拥有支配地位转向一个让天主支配一切的情景,这又谈何容易!因为自私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我们的肉体和精神内,这就是所谓“原罪”的后果和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唯有信靠基督,承认己罪,与主和好,方能使我们脱离罪恶的捆绑与束缚,得到释放,重获我们自由去爱的力量。
天主子耶稣所带来的真爱,照亮我们的自私、不足和丑陋。让我们打开心门迎接耶稣为生命的救主,向他学习如何“承行父旨”;在神光的照耀下,如同他为了爱我们而交付自己一样。“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参阅玛20: 28;谷10: 45)让耶稣带我们走出自私的死亡之谷,来到永恒的光明福地。
圣诞节本来是庆祝和纪念耶稣基督的生日。在12月25日这一天,教会把这一天订为基督诞生的日子是有另一种深意的,那就是光明战胜黑暗,白昼长过黑夜。这一天是罗马人庆祝伟大太阳神胜利的日子,而耶稣基督被称为“正义的太阳”,是把他的人从黑暗之地、死亡幽谷解救出来的天主之子(“耶稣”意即“天主拯救”之意)。教会正是把异教徒的这节日转化为庆祝正义太阳──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
众所周知,今天的社会被人为的夺去了圣诞节应该有的平安祥和气氛,虽然现在各地的大街小巷都布置一新,特别是那些商贸和赢利机构用五彩缤纷来装饰这个本该是饥寒交迫的救恩日子。雪花在平安夜不再预示着寒冷,而是预示纯洁和美丽;星光在平安夜不再预示着孤独,而是预示天主的指引和光照;天使的歌声在平安夜不再预示着人类面对救世主的冷漠,而在一场场盛大的圣诞音乐会和各种娱乐节目的鼓噪中,使我们忘记了躺在冰冷马槽中的婴儿;使我们忘记了仍有众多的兄弟姊妹在遭受着痛苦的煎熬;使我们忘记了基督的肢体在被摧毁和践踏……在2014年12月2日,教宗方济各强调:“教会蒙召走近每一个人,从最贫困和受苦的人开始”。
正如今年香港教区汤汉枢机主教所发表的牧函中指出的:圣诞节不仅为家庭带来欢聚,也令人忆念外地的亲友、离乡别井的朋友、两地分隔的家庭,尤其是中东和受战争或暴力冲突而流徙的家庭。让我们为所有家庭的团聚与平安祈祷。圣诞节期间,恳请教友多关怀有需要的人,探望独居的老人或孤独的亲友,与他们分享圣诞的喜乐和希望。
编后语
中国传统文化告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如果我们在受到侮辱时,能够放下高傲的心,用别人的话仔细衡量自己的行为,也许我们会有新的进步和提高。当我们用恭敬的心去对待别人,用谦卑的心去衡量自己时,往往会体会到另一番不一样的精神境界,就像人们常常说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是修身处世的“法宝”。孔子曾告诫子路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现在人们也常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忍不是无原则的顺从,也不是懦弱的表现。往往有德有志的人,才能够容人所不能容。在受到他人的羞辱时,能够恭敬谦逊、修省自身,而不产生怨恨忿怒之心。古代的中国人,常常以这样宽大的胸怀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古语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是说古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这样就能及时改过,不断向上;对别人宽容而平易,使别人乐于为善。
在福音中记载,玛利亚在接受天使预报她要怀孕生子后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吧!”(路1: 38)亲爱的朋友,我们是天父所爱的儿女,他非常的爱我们,关心我们,我的一言一行,他无不在照顾。所以发生在生活中的很多事尽管我们不能理解或不能接纳,但是请记得:这是天父给我们的爱。要学会认识天主的旨意,就要效法马槽中的基督,甘愿顺服。要看每一件事的发生,天主的旨意是什么,不要问天主为什么,要问天主的意愿是什么。
冷漠是当今社会的重罪,不仅杀死人的肉身,还要杀死人的灵魂。教会要发声,且要振臂高呼,为弱势群体做主,做他们的朋友,抨击犯罪的行径,维护公道和正义,建立相互诚信,促进兄弟之爱,做社会的良心。(参阅:教宗方济各的第一篇讲话)
事实上,唯有耶稣,才使人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唯有耶稣,才是我生命的动力和方向。只有在近人身上发现基督的身影,才可拥有光明的希望和喜乐的平安!
基督我们赞美你!
撰文:夏景晓神父,毕业于罗马宗座拉特朗大学,教会法律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