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新闻网) 从圣灰礼仪星期三开始的四旬期忏悔补赎的灵性之旅有三个基本要素:祈祷、守斋和行哀矜。特别是守斋,不应该只从形式的层面来理解。正如教宗方济各多次提醒我们的,如果我们效法善心撒玛黎雅人的表样,那就真的很有意义。如果你度一种简单朴实的生活方式,过著“不浪费、不丢弃的生活”,就有其价值。
何为上主需要的守斋?
四旬期是守斋和忏悔的特定时期。但何为天主需要的守斋呢?教宗方济各于 2018年2月16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晨祷默想中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选择食物”的问题,而是该度“谦逊”的生活“始终如一”地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罪过。这来自圣经的教导:“低头如同芦苇”,即“谦卑自己”,反省自己的罪过。教宗强调,这是“上主想要的守斋:即,真实、言行一致”。
守斋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禁止我们食用一些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和有好处的东西,对我们基督徒究竟有何价值和意义。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9年四旬期的文告中回顾了圣经和基督徒传统的教导:“为躲避罪过和引人犯罪的一切,守斋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为了这缘故,在救恩史中,多次出现要人守斋的邀请。事实上,圣经一开始,即出现上主命令人不可食禁果。由于我们都承受著罪恶和罪恶的后果的重压,因此,守斋成为一个使我们恢复与天主的友谊的工具。”根据新约的教导,本笃十六世强调真正的守斋是指吃那“真正的食粮”,就是承行父的旨意(参阅:若四34)。
守斋代表著什么?
因此,在四旬期灵性之旅中,守斋并不是简单地禁戒食物。事实上,它代表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现实”。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1979 年 3 月 21 日在圣伯多禄广场对青年人讲话时强调了这一点:“守斋是一个像征,它是一个标志,是一种严肃而振奋的呼召去接受或做出弃舍。弃舍‘自我’,即放弃太多的奇思妙想或不健康的愿望;弃舍自己的恶习、暴躁的冲动和不正当的欲望”。守斋意味著限制许多欲望,好能有充分的自制力,学会调整自己的感情冲动,培养向善的决心意志”。若望保禄二世进一步指出,守斋意味著“舍弃自己的某些东西,以满足兄弟的需要,从而成为善行与仁爱的操练”。
更好的守斋是什么?
四旬期是舍弃与忏悔的时期,但也是“共融和团结的时刻”。教宗保禄六世在他1973年的四旬期文告中强调了这一点,邀请我们聆听先知依撒意亚的敦促:“这不是我所喜欢的斋戒吗?(...)将食粮分给饥饿的人,将无地容身的贫穷人领到自己的屋里,见到赤身露体的人给他衣穿,不要避开你的骨肉”(参阅:依五十八6-7)。教宗指出,这些敦促反映出当代人类的关切,因此每个人“真实地参与所有人的苦难和贫困”。
最后,回顾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教导,他在1963年四旬期开始之际的广播文告中指出,教会“不是引领她的子女进行简单的外在操练,而是根据先知们古老的教导,为了弟兄姐妹们的益处而致力于爱与慷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