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十一月叁十日颁布的他的第二道通谕,《我们得救,还是在于希望》,已经在全球引起广泛积极的共鸣。今天这个世界似乎不再带给人任何希望,人们似乎生活在绝望中。可是世界不能这样地沉沦下去,生命必须继续,所以希望应该是有的,否则基督信徒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希望带给人改造内外的动力,但希望只能来自天主,人类无法自己创造。教宗这道通谕是给陷入灰心中的人类一服强心剂,希望人类好自为之,振作起来。 记得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四日举行就职典礼弥撒那天说:“我治理教会的计划方案不在于按照我的意愿,也不在于推行我的理念,而在于和整个教会一起聆听上主的话和他的意愿,让他来引导我,让他自己在我们这个历史时刻来领导教会”。教宗新通谕以新约圣经的话为起点,取自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第八章第二十四节的话:“我们得救,还是在于希望”。 教宗新通谕说:“我们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建造天主的国…天主的国是个恩赐…我们以自己的作为当不起得到天国。这个国度总比我们可以得到的多得多,就如一个人被爱总不是自己应得的,而是一种恩情一样。无论如何,我们的作为在天主面前总不会无关紧要…我们可以敞开自己和世界,让天主进来,他是真理、爱和圣善。就如圣人们所做的一样,他们作为天主的合作人,为世界的得救做出贡献”。 教宗在通谕中指出人类经常想凭自己的力量来拯救自己,古今许多重要的思想主义意识形态或把自由绝对化,或把正义决对化,或崇拜科技的进步,以为凭着科技足以操控大自然。教宗进一步指出:“毕竟,人所追求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幸福。人也许根本不了解幸福的真谛,但他知道幸福应该存在,而且不由自主地被推向幸福的方面移动。在这种似知不知、似懂不懂的情况下,人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希望,甚至有时以为只要获的希望中的一个,就可以完全心满意足。殊不知在得到所希望的之后,又发现这个希望并非一切。于是,他觉察到只有无限的东西才能真正满足他”。 教宗的通谕写说:“人是为了一个伟大的事实而受造,也就是为了天主而受造,为了被天主所充满。从这里看来,人类的伟大希望只能是天主而已,可是我们只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抵达天主那里的”。“虽然如此,人有时还是想要建造一个没有天主的国度,一个不依赖任何事物、享有绝对自由的人间完美团体。哪知面对人类脆弱的条件,这个希望是越来越遥远,人因此产生恐惧:害怕继续不断地失落我们的希望的依据。人心中有许多神,唯独没有天主,于是陷入黑暗的世界之中,眼前所见的尽是茫茫的前途”。 教宗的通谕强调:“我们不能赋给自己希望。真正伟大的希望只能够是天主,他爱我们,而且将爱我们到底,他耐得住各种失望的考验。只有和这个绝对又可靠的爱建立关系,则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能得救,因为没有任何事物,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使我们脱离天主的爱。这个爱天主在基督身上给我们启示了出来”。 教宗在通谕中举出多位圣人为基督信仰的希望作证,第一位竟然是大家没有想到的非洲苏丹圣女若瑟比娜.巴希塔。这位圣女原是一个奴隶,她身上一无所有,只有先前几个主人留下的一百四十四个伤痕。她凭自己绝无法翻身。当他遇到众主人的主人耶稣基督后,几乎无法想像她竟然能够完全被天主的爱所充满。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把这位被天主的爱所释放的非洲女奴册封为圣女。 法国十九、二十世纪之间著名的天主教诗人夏尔.贝玑(Charles Peguy)曾说:“面对信德和爱德,望德似乎显得微小得多,但事实上乃是望德在带动信德和爱德”。新约圣经学家阿尔贝.万霍伊枢机主教也向本梵蒂冈电台说:“望德赋给推动力,这个力量既不能来自信德,也不能来自爱德,因为缺乏望德,爱德就显得有点瘫痪,而信德也变得有些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