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新闻网)《罗马观察报》针对天主教会2010年至2017年各方面的人数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并撰文探讨发展趋势。文章特别涉及全球天主教会受洗者的地理分布、牧灵服务的演变、各地每种牧灵工作人员的比例概况,以及大修生投入牧灵工作的潜力。
在这段期间,全世界天主教会受洗者的人数大幅增加,教区数量也随之提升。然而,在这几年内,非洲和亚洲这两个新兴大陆与欧洲之间的发展差异日渐加剧,欧洲正在逐渐失去它的中心地位,这现象跟人口成长的发展相吻合。美洲大致上维持中间位置,而大洋洲的人数变化较不明显,似乎独树一格。
关于各种牧灵工作人员的演变,无论是在全球或是在各大洲层级,都只有主教、终身执事和平信徒传教人员持续增长。其它种类的牧灵工作人员都在减少,司铎比较不明显,但是非司铎的男女会士显而易见。就各大洲而言,非洲和亚洲活力充沛,唯有在这两个大洲各种牧灵工作人员数目都突飞猛进,而在欧洲男女会士和司铎人数格外明显下跌。美洲也呈现类似于欧洲的衰减,但美洲的主教、教区司铎、终身执事和平信徒传教人员数量略有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司铎、男女会士和俗世会(在俗献身团体)成员的人数萎缩,在全球层面终身执事、平信徒传教人员和要理教员人数有所成长。这些趋势体现出最近几年在牧灵工作人员方面作出的不同选择,此刻正在牧灵人员的种类上取得新的平衡,以及调整牧灵使命优先顺序和动机的重要现象。比方说,就终身执事、要理教员和平信徒传教人员而言,欧洲和美洲的人数增长最多,但这两个大洲在其它种牧灵工作人员的发展上比较不活跃。
司铎候选人的数量似乎以缓慢又逐渐减少的趋势日益稳定:从2010年至2017年,全世界大修生的人数缩减了3.1%。在各大洲数据的框架下,非洲和亚洲教会表现良好,而欧洲和美洲教会的萎缩相当明显。
以下是针对亚洲天主教会的数据分析:在2010年至2017年间,亚洲受洗者人数增长的比例为12.2%,高过于全球平均值;单就2016年至2017年而言,亚洲天主教徒的增长比例为1.5%。亚洲在全世界总人口中占了59.8%,但是亚洲天主教徒人数仅占全球天主教徒的11.1%,而亚洲天主教徒在该大洲总人口中的占比只有3.3%。
关于牧灵服务的演变,在2010年到2017年之间,亚洲的教区数量增长了2.3%;就圣职人员在所有使徒工作人力中的比例来看,亚洲2017年的占比为10.4%,与全球平均值不相上下。在司铎人数方面,亚洲2017年比2016年成长了2.2%;光是东南亚在2010年至2017年期间,就持续且大幅增长了19%。至于终身执事,他们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非常稀少,2017年这三个大洲的终身执事人数总共只占了全球的3%。从2010年至2017年,非司铎的男修会会士在世界层级减少了5.7%,却在亚洲增长了16.6%。2017年,亚洲修女人数约有17万3000人,相较于2010年成长了4.6%。最后是司铎圣召的数量,在这整段时期,亚洲增长了1.2%;因此,先前在2010年,亚洲在全世界占比为28.5%,七年后,该大洲的比重增加为29.8%,位列世界第一。
真理的合作者,与教宗本笃十六世同行365天
怎样做基督徒?
圣亚大纳削主教说,天主成为人是为了使人变得神圣。可以说,这句话实际上解释了整个历史的意义。世界在走向天主。一切过去及将来的意义都在于对这种神圣化,这种向万有之源回归的宇宙性运动的参与。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反省自身的话,就会发现,这其实并没有涉及到任何有关世界和事物的思辨。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情势中。那么,人类所应该做的最佳抉择究竟是什么呢?是加入这种运动和参与支持整体性的意义,还是干脆拒绝这种情势而将生命置于无意义?做基督徒无非就是接受这个运动并为之服务。做基督徒不是为获得个人性救赎的保证,不是为拥有进入天国的私人门票,也不是为因而就有资格居高临下地对其他人说:“看,我拥有他人所没有的东西;天主给了我别人所没有获得的救赎。”做基督徒不是为远离那些还未获得这个恩赐的人而“独善其身”。不,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绝非是为个人才做基督徒,而是为全体,为他者,为所有的人。基督徒的原动力来自洗礼,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都应该为这原动力所推动,它包括一个基本的服务性的开放度,而天主愿意我们在历史中实现此种服务;就是说,走出那只看自我的自私,好进入到为别人而存活的新的存在形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