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礼仪的标记有割损礼,君王和司祭的傅油和祝圣礼、复手礼、祭献,尤其是逾越节等。教会视这些标记为新约圣事的预象。在他的三年公开生活中,主耶稣在讲道时,也经常利用受造界的标记来使人认识天国的奥迹,例如油和复手。主给旧约的事件和标记,尤其给出谷和逾越节的事迹,赋予新的意义,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些标记的意义。
由于圣事是天主子女在基督和圣神之内跟天主圣父的相遇,所以除了标记和象征,在这相遇中,也有言语的交谈。既是交谈,可以想像礼仪行动中的天主圣言所表达的,不仅是天主对他的子民无条件的邀请,也是天主子民以信德和爱对天主的响应。
所以圣道礼仪是圣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培育信友的信德,我们应重视一切与天主圣言有关的标记:记载圣言的经书(读经集或福音书);对圣言的敬礼(福音书游行、献香、以烛光相伴);宣读圣言的地方(读经台);圣职人员的讲道,这是宣读圣言的延续;会众对圣言的响应(欢呼、圣咏默想、祷文、信德的宣认等);最后当然是要清晰并无误地宣读圣言。
说到圣道礼仪,有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那是有关读经台。读经台的英文不是Lectern,而是Ambo,是个很特别的词。而且读经台是在祭台上,祭台的范围叫「至圣所」,教友不能随便进入。顾名思义,读经台是专为诵读圣经而设,只可以在读经台读圣经、答唱咏(选自圣咏)、主教和神父的讲道(或执事,教友不能在弥撒圣祭中讲道或证道,天主教会的弥撒中,从来都没有证道这回事),及信友祷文,因信友祷文是教会根据当日的读经向圣父的祈祷。
所以绝对不可以用读经台读进堂咏、领主咏、带念玫瑰经或其他经文,或带领教友唱歌,堂区报告、分享等。否则不但对读经台不敬,尤其不尊敬天主,因为将以上所说的这些不是圣经的事物,放在与圣经同等的位置,希望大家注意。
事实上,歌咏和音乐越能与礼仪行动密切地结合,便越能发挥其功能和作为标记的意义。在礼仪中采用歌咏和音乐时,要根据以下三个主要准则:首先所选用的歌咏和音乐要能表达祈祷的优美,其次可以让信友更投入地参与礼仪,最后让整个礼仪显得神圣和隆重。这样歌咏和音乐,与礼仪中的言语和行动,都能达到同一目的:光荣天主和圣化人。要注意在礼仪中所用的音乐或歌曲,要先得到教区有关机构的批准,任何人都不得随便作一首歌或曲便拿到礼仪中用。
礼仪中的歌咏和音乐虽然重要,但永远不能喧宾夺主,超越所举行的礼仪行动。教宗圣庇护十世在他所写的一篇论教会圣乐的文章中清楚指出,「音乐是礼仪的侍女」,教宗的意思是音乐是为礼仪服务。所以安排礼仪的时候,永远不能要礼仪去迁就音乐,而是相反,音乐要迁就礼仪。例如神父在教友领完圣体,将祭器都清理好,但圣咏团还在不停地唱,迫得神父要呆站着等他们唱完,才能继续举行,这非常不好。
至于圣相:Icon,我们知道天主是无形无像,所以人无法绘画他,因为没有人能够描绘看不见的事物。但由于天主子降生成人,所以教会在礼仪中用的圣相或圣像所描绘的,主要是主耶稣基督,亦因此圣相和圣像在人类的救恩史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标记。
教父圣若望达玛森在他的《有关圣相的演讲》写道:「昔日,[人们]绝对无法借着图象来描绘没有形体的天主。但是现在,他取了肉躯,使人看得见,而且与人一起生活,我就能够依照可见的天主而描绘出他的「图象」……借着他所显露的面容,我们就能瞻仰主的光荣」。
所以教会的「圣相学」,是把圣经借着言语所传达的福音信息,透过图象描写出来。特别在印刷术还未发明,教育又不普及之前,会写会读的人并不多的年代,圣相或圣像成为教会福传和培育信友的重要工具。除了主耶稣基督,还有天主圣母及其他圣人的圣相和圣像。
圣人的圣相和圣像所代表的,是主基督在众圣者身上受到光荣,并显示出那众多曾为主基督作证的人(参看希12:1)。他们现在继续从天上参与世界的救赎,而我们也与他们团结一起,特别在圣事中。通过圣人的圣相和圣像,我们的信德得到启迪,深信那依照「天主肖像」所造成的人,最终会被转化成真正具有「天主的模样」的人。此外圣相和圣像的美丽和色彩亦有助我们的祈祷,激发我从内心光荣天主。
何时举行:「主日」与「礼仪年」
对何时举行这问题,我们先看看梵二的《礼仪》宪章的一段解释:「慈母教会自觉有责任于一年中,定下一些日子以神圣的纪念庆祝其天上净配的救世大业。在每周称为主日的那一天纪念主的复活,然后每年一次连同主的荣福苦难,庆祝逾越奥迹:一年中最隆重的庆典[复活节]。
此外,教会在整年的过程中,于不同时期分别庆祝基督的全部奥迹,从受孕、诞生、至升天,圣神降临,直到期待光荣的希望和主的再来,教会以这形式纪念救赎的奥迹,将主救人所赢得的功德和救恩行动的富饶开放给信友,好使这功德和奥迹永存于各时代,让信友因着亲自的接触而充满救恩」(102号)。
以上这段话不但清楚道出了天主教会庆祝主日和制定礼仪年的目的,也同时显示出基督徒的时间观是礼仪性的:「主的日子」和「主的年」。因为在这「日」和「年」中,主耶稣基督不断以渐进的形式,临现在基督徒的生活里。而透过主基督这不断的临在,对教会来说,时间便是救恩史的延续。这正是教会庆祝「主日」和「礼仪年」及诵念日课的原因,亦是「主日」、「礼仪年」及日课的神学基础所在。下回将进一步解释「主日」与「礼仪年」,然后再介绍「日课」:「时辰礼仪」。
「主日」:「主的日子」
「主日」作为「上主的日子」,并非因为人拣选在这一日敬礼上主,而是因为这一日是上主赐给的子民的宝贵礼物:「这是上主所拣选的日子,我们欢呼踊跃吧!」。故此新约所描述的「主的日子」是天主明确地介入人类历史的那一日;是一周的第一日(玛28:1);是安息日的后一日(若20:1);是主耶稣死后的第三日(格前15:4);是信友与他们复活的主相遇的那一日。所以在「主日」,教会不只纪念主基督逾越的奥迹,且在圣事的形式下,即藉着奉献弥撒圣祭,使这逾越奥迹再现。正因为天主教会的礼仪传统对庆祝「主日」的执着和持续,让每一个时代的教友,都有机会进入这天地间惟一的救赎奥迹:主基督的逾越奥迹内,被他拯救。
因此,「主日」作为「礼仪时间」的根基,替教会筑起一个特别的空间,让她在这空间内可以全面表达她不停使人类重生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下结论说,天主教会若不庆祝「主日」,不在「主日」向天主奉献弥撒圣祭,她根本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作为天主教友的也是如此,一个不重视主日弥撒,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参加主日弥撒的教友,也不配称为天主教友。
「礼仪年」
现在我们所庆祝的礼仪年的形成,是教会多个世纪的反省与经验的成果。主要结构由「圣诞周期」和「复活周期」组成。每年的礼仪年由将临期首主日开始,至常年期第三十四周「基督君王节」结束。
除了圣诞和复活两大周期外,礼仪年另有一段「常年期」,即复活和圣诞两个周期外的主日和平日。此期间除了庆祝主基督的其他节日和圣母玛利亚的节日外,尚有圣人的节日。
「常年期」中属于主基督的节日分两类。第一类与圣地巴肋斯坦的历史性地点有关:计有八月六日的「基督显圣容节」,九月十四日的「圣十字架节」和二月二日的「献主于圣殿节」。第二类则是典形的罗马拉丁礼的庆节,例如「圣三节」,「基督圣体圣血节」,「耶稣圣心节」和「基督君王节」。
此外,敬礼圣母玛利亚是天主教会最古老的传统之一。自宗徒时代起,圣母便在教会享有崇高的地位。她是人类中参与基督奥迹最被天主宠爱的一位。故此她亦是这奥迹中最特殊的见证人。因为她是受造物中第一位切实分担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的人,是使救恩史实现的其中一位主角。
圣母节庆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八月十五日「圣母升天节」,庆祝圣母离世升天,即传统所称的Domitio 或Dies natalis。九月八日「圣母诞辰」是第五世纪从圣母家乡,她出生的故居流传开来的节日。此日亦是东方礼拜占庭教会礼仪年的开始。另外,各地方教会将某座圣殿献给圣母的传统,促成十一月廿一日「献圣母于圣殿节」的产生。而三月廿五日「圣母领报」,则是从十二月二十五日「耶稣圣诞」衍生出来。圣诞后八日,即一月一日元旦,更成为纪念圣母玛利亚的特别日子,是一年中第一个圣母庆日,教会在那天庆祝玛利亚天主之母的光荣。
圣人节庆源自初期教会(主后一至三世纪)对教难时的殉道者,即为主致命的神职和信友,以及一些终身遵循主的训导而生活,德行超卓的人的纪念。教会将殉道者的蒙难日及圣人逝世的那一天定为节日,称为他们的「生日」:Dies natalis,因为那天是他们生于永生的日子。跟庆祝圣母玛利亚的节日一样,教会庆祝圣人的节日,是为了宣扬基督在他们身上所行的奇迹异事,好给信友提供值得他们仿效的模范(参看《礼仪》宪章 111号)。除此之外,每年在常年期的后半部,尚有几个特别的庆节。9月29日庆祝圣弥额尔、圣嘉俾额尔和圣辣法额尔三位总领天神(Archangels)的瞻礼,10 月2日则是护守天神(The Guardian Angels)的瞻礼,11月1日是诸圣瞻礼,11月2日是追思已亡。教会更将整个11月定为「炼灵月」,邀请教友在这个月多为炼灵祈祷,甚至奉献弥撒,让他们可以早升天堂。
「日课」:「时辰礼仪」
所谓日课,即是教会的「时辰礼仪」,是属于全体天主子民的本份。由于主耶稣基督的教会是在犹太土地诞生,从开始即继承了不少犹太传统,每天第三、六、九时辰的三次祈祷便是一例。所以《十二宗徒训诲录》劝喻信友每天要三次诵念天主经(8:2-3)。这种私人祈祷渐渐发展成为团体的敬礼,教会的祈祷:日课。
教会现在的日课的结讲是依据教会历代的日课礼仪传统而编成。这是圣教会自己的祈祷。在日课中,主耶稣基督藉着他的教会,继续执行他大司祭的职务。其他人:司铎,修会会士和教友,则各自按照自己在教会的身分参与,目的为使构成我们生活空间的日与夜,藉着赞美天主而被天主圣化。故诵念日课者该在一天内,按指定的时辰举行,以维持基督徒祈祷特有的「不断祈祷」的节奏。
日课中各时辰祈祷的分配以每日早晚两个时辰:「晨祷」和「晚祷」为主,另加日间三个次要时辰:「午前」、「午时」、「午后」,和一无时间性的「诵读日课」。「诵读日课」所选读经包括圣经和教父及圣人的作品或教会文件。整个「日课」以就寝前的「夜祷」作结束。
每一时辰祈祷的结构或内容主要为以下各部份:
礼赞:以圣咏为主,辅以「旧约和圣约的圣歌」。每一个时辰的祈祷都有三篇圣咏和圣歌,每篇圣咏和圣歌之后有一简单对答句。
圣经选读:礼赞后选读圣经。
祈求祷文:每日两主要时辰,即「晨祷」和「晚祷」有「祈求祷文」,因为赞颂与祈求是基督徒祈祷的两个主要成份。
天主经:每日早晚两主要时辰的「祈求祷文」后诵念天主经。
结束祷文:每一时辰祈祷均以一简短祷文作结束。
诵读日课:包括两篇诵读,第一篇选自圣经,第二篇选自教父、圣人的作品或教会文件。
不论是圣咏,圣经选读或祷文,其内容都遵循一个原则:与诵念的时辰和日子(如圣诞日或复活主日)相配合。又圣咏和祷文的选用都以四星期为一周期。
牧者应设法使「日课」两个主要的时辰,即晨祷和晚祷,尤其是晚祷,于主日及隆重的庆节,在圣堂内以团体方式举行。至于教友,他们可以集合在一起,或单独自己一人诵念日课。诵念日课时,不但要心口合一,还要对礼仪,圣经,尤其对圣咏,有相当的认识。
日课作为弥撒圣祭的延续,并不排除其他敬礼,反而要求天主子民以补充的方式去举行参与不同的敬礼,尤其是对圣体圣事的朝拜和敬礼。
何处举行?
教会兴建圣堂作为举行圣事和其他礼仪庆典,及供奉耶稣基督的至圣圣体的地方。这些有形可见的建筑物不仅是教友集会的场所,也是在该地生活的教会的可见标志。应保持圣堂整洁美观和神圣,适合祈祷及举行弥撒圣祭之用。
圣堂内设有祭台,祭台上或祭台旁应放置十字架,以显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和弥撒圣祭的密切关系:弥撒是一个祭献,而非如有些人说的,只是一个餐而已。圣体柜应放置在圣堂里最显贵的地方。圣体柜的尊贵、位置与安全,应有助信友朝拜那真实临在圣体圣事内的,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当然 还有读经台,也应安置在圣堂中适宜的地方,有助宣读圣言和让教友容易看到。
此外司铎座位,或主教座位,也应表达出他们主祭的职务和身份。天主子民的团体由圣洗开始,因此圣堂应有举行圣洗圣事用的圣洗池,和有助信友纪念圣洗誓愿的圣水池。为方便有需要的教友告解,圣堂内应有告解亭。另外,圣化圣油,候洗者圣油和病人圣油也应保存在圣堂内一处相称的地方。最后,四旬期会「拜苦路」,所以「苦路十四处」也是不可少的。
结论
我们一开始时即指出,天主教会的礼仪所指的,是「天主圣三的救世工程」。主耶稣基督之所以要建立教会和圣事,正是为了让人透过参与在教会的礼仪行动,将他的救恩带给人类,使所有人都可以藉着信德和圣洗,成为他的父的子女。这正是教会所有其他行动和工作,例如福传和爱德工作的目的,所以礼仪是教会一切行动的起点和终点。难怪梵二说礼仪是教会生活的顶峰与泉源(参看《礼仪》宪章 10 号)。希望这篇简介,能有助大家因为认识天主教会礼仪的真正本质,而懂得尊敬这神圣礼仪,珍惜每一次参加礼仪的机会,让自己确实可以在所参加的礼仪行动中,被主耶稣基督所救。
注:本文有数个字词是按《天主教教理》(下称教理)的版本,乃古代中国语文的使用,例如「简选」(参阅教理1542条)、「图象」与「肖象」(参阅教理355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