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年與聖門
教會首次禧年是在1300年,而首次提及開啟朝聖地聖門是在1433年(第五次教會禧年),教宗瑪爾定五世(Martin V, 1417-1431年)開啟拉特朗大殿的聖門。
1500年的禧年(1499年平安夜開始),教宗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 1492-1503年)不單在拉特朗大殿開啟聖門,也在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及城外聖保祿大殿開啟聖門。當時,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是擴建自聖伯多祿大殿門廊右側的便門。
聖門的作用,是讓朝聖者經此特殊聖門進入大殿,尋得禧年大赦的恩寵。禧年過後,便以牆壁在大殿內外把這門封閉。
禧年閉幕與封閉聖門儀式沿革
按成文紀錄,自1500年,禧年的開幕和閉幕,便包括了開啟和封閉聖門。當時宗座禮節司John Burchard所編訂的聖門儀式遂成為範本。
禧年閉幕封閉聖門儀式基本如下:
1. 教宗經聖門進入聖伯多祿大殿,舉行晚禱
2. 教宗派遣樞機代表他去關閉拉特朗大殿、聖母大殿,以及城外聖保祿大殿的聖門
3. 教宗與襄禮者遊行到聖門,途中向印有基督苦難面容的巾帕,及刺透耶穌肋膀的長矛致敬
4. 教宗是最後一人經聖門離開聖伯多祿大殿
5. 教宗在大殿門廊祝福及給封閉聖門的磚石灑聖水
6. 教宗以泥鏟在聖門門檻三處抹上水泥,放上三塊封磚和幾個金幣和銀幣(1575年後以盒盛載金幣銀幣,放入封牆)
7. 主管告解者也放上封磚,再由泥水匠在大殿內外築起封牆。歌詠團唱出Caelestis Urbs Jerusalem。
8. 教宗祈禱(Deus qui in omni loco)後,唱謝主辭(Te Deum),然後,登上陽台,以宗座祝福,祝福會眾。
以上16世紀的禧年閉幕封閉聖門儀式基本上一直用至1975年。
1975年禧年閉幕關閉聖門儀式,不再重砌封牆,而是關上銅門的兩頁門扇;這銅門(1949年造)原本裝在大殿內的,現在裝於大殿外。
兩月後,才在大殿內再建封牆,並把盛載錢幣和文件的盒放入牆內。
從此,習慣在開啟和封閉聖門儀式中所用的鎚、泥鏟,水泥、磚和聖水,不再在儀式中應用了。而且,整個儀式強調的是門,而不再是牆。「門」,在社會生活、歷史及聖經中的意義,更為豐富。
1975年禧年閉幕關閉聖門儀式在平安夜舉行,分作三個步驟:
1. 在聖伯多祿大殿內:教宗由聖瑪爾大門進入大殿,在聖伯多祿墓前靜默祈禱片刻,然後遊行經聖門離開大殿;教宗應是最後一位跨過聖門。
2. 在門廊:教宗致候,向基督呼求、垂憐頌和禱文。唱O Clavis David;教宗到聖門前跪下默禱。
教宗起立關上兩頁門扇,並說:「基督昨天,今日,是原始也是終末。他開了,無人能關;他關了,無人能開;光榮與王權歸於他,世世無窮。」
唱「光榮頌」;教宗遊行到廣場。
3. 在廣場: 舉行彌撒。
1984年的聖門閉幕禮在復活主日舉行。首先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彌撒,隨後按1975年的儀式關閉聖門。
2001年的關閉聖門儀式在主顯節舉行。
在主顯節前夕,先由代表教宗的樞機,往拉特朗大殿、聖母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先關閉聖門,隨後舉行主顯節第一晚禱。
翌日,教宗在主顯節早上關閉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儀式如下:
² 教宗、共祭樞機、執事、襄禮者,以及教友代表遊行到大殿門廊,就位。唱聖詠95(94)。
² 教宗致候及祈禱。唱O Clavis David。
² 教宗到聖門前,跪下默禱,然後起立關上聖門。全體詠唱「基督昨天,今日,是原始也是終末……」
² 然後,全體遊行進入大殿。
² 執事把福音書恭放祭台前寶座;教友代表獻花和蠟燭。
² 唱光榮頌……
² 在唱福音後,執事唱出「逾越節的日子」……
² 「領聖體後經」後,教宗啟唱謝主辭(Te Deum)
² 再後,在2001年1月底才在大殿內重砌封牆。
時任宗座禮節司Piero Marini這樣說:「雖然,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關了,但門上的16塊展示救恩史的銅雕聖像,仍吸引着我們的目光,要我們繼續默觀天父藉着基督,在聖神內,指引着我們回歸父家之途。就讓基督嚮導陪同我們,越過現世,到達天國大門;他要親自打開天國大門,領我們進去,參加婚宴……世上的聖門雖然關上,但天父慈悲和恩寵之門,仍常常開着,等待我們進去。」
地方教會「慈悲特殊禧年」閉幕謝恩:但願「慈悲之門」常開
2015-2016年的「慈悲特殊禧年」首次在羅馬以外的各地方教會也以開啟「慈悲之門」來開始聖年。這措施把禧年朝聖的神功,推展到各地方教會。羅馬提供給各地方教會的禧年儀式中,包括開啟「慈悲之門」的儀式,也有禧年閉幕式,但當中却沒有關閉聖門儀式,而只有隆重的閉幕感恩聖祭和詠唱聖母的「謝主頌」。事實上,各地方教會所開啟的「慈悲之門」,是主教座堂和其他指定聖堂的日常大門;這不同於羅馬四大聖殿的聖門是專用的側門,讓朝聖者在禧年進入。
因此,地方教會的「慈悲特殊禧年」閉幕式,非常簡單,就只於11月13日在設有「慈悲之門」的聖堂舉行一台感恩彌撒,頌謝天父慈悲所賜下的各項恩典,在「領聖體後經」後,隆重唱出「聖母謝主頌」,尤其突顯「因為他的仁慈(慈悲)世世代代於無窮世之世」這句話。
「慈悲特殊禧年」既是人間的時間,總會過去和結束,但天父的慈悲之門卻永遠不會關閉; 同樣,我們心裡的「慈悲之門」也不能關閉。我們經歷了這世上的「慈悲特殊禧年」,應「滿懷慈悲如同天父」,繼續世上的朝聖旅途,直到跨越天上的慈悲之門,進入天父永遠的慈悲之國。
香港教區主教座堂的「慈悲特殊禧年」閉幕儀式,也是按此安排。在當日(11月13日)下午,首先,朝聖領禱員以及神形哀矜各單位成員,聚會反思。然後,偕同主教、司鐸、教友代表,如同朝聖,遊行到主教座堂的大門:「慈悲之門」,再次隆重呼求天父慈悲,進入聖堂,舉行感恩彌撒。在「領聖體後經」後,隆重唱出「聖母謝主頌」。
經歷了這慈悲特殊禧年,希望我們心裡的慈悲之門,永遠是敞開的;我們聖堂的門仍應經常敞開,讓人進去,遮風擋雨,找到天父的慈悲和寬恕,因為這是教會的家、上天之門。
希望曾經殷勤領導朝聖者祈禱的領禱員,仍然殷勤帶領朝聖者祈禱;不但在曾經設立「慈悲之門」的聖堂,若更能在每間聖堂都是如此,也就好了。至少可設備朝聖手冊,指示朝聖者在每一朝聖點祈禱。
希望禧年朝聖的精神,也能在教友靈修生活中展開。
更希望「慈悲特殊禧年」所曾實踐的神形哀矜,能夠繼續,並發揚光大,使天父的慈悲,體現人間各地。
羅國輝
2016年10月
參考資料:
“The Closing Celebra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Jubilee in Local Churches”, Pontifical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Evangelization, Celebrating Mercy: Pastoral Resources for Living the Jubilee, 2015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教會聖年沿革簡述」,2015
Piero Marini, “The Holy Door Closes, But the Year of Grace Continues”, 2000
‘The Opening of the Holy Door: The Rite and Its Meaning’ in Natale del Signore 1999: Apertura della Porta Santa e Messa Della Notte, Tipografia Vaticana, pp. 17-30;中譯:「開啟聖門儀式沿革」,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