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奉献生活年

“为……他者”的喜乐:奉献生活年反思

时间:2015-01-06  来源:天主教在线  作者:心泉 点击:

前言

教会在礼仪年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为所有奉献于天主的弟兄姐妹拉开了“奉献生活年”的帷幕,在这特殊的年度中,我们需要回归到耶稣基督内,才能重新找到奉献生活的价值、意义与真正的喜乐。让我们一起去“看”耶稣基督整个的一生,祂的一生就是一个“为……他者”的存有,它为了使人类与天父和好,而使自己从天降下成为人类中的一员。祂并非为自己而降世、或隐居纳匝肋、也不是为自己的光荣三年之久奔波传福音、更不是为自己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耶稣的整个存有只是“为了承行父的旨意”(若四:34)与“为了我们”能恢复天主子女的生命、地位与自由的一种功用。耶稣基督的行动完全是为了“服从”与“爱”,祂甘愿接受在祂身上所发生的一切,所以,在耶稣基督内就是一个“为……他者”的原则。那么,作为跟随祂者的我们(献身者)而言,亦应在圣神的推动下,“为了”回应天父在我们身上的奥妙计划,而以特殊的生活方式(福音劝谕的生活)努力活出福音爱的精神与喜乐的面容。

因此,本文以“奉献生活年”劝谕为反思的主线,结合今日献身者的生活状况,并在历史中回顾蒙召之经验而感恩,更以福音劝谕的特殊生活方式活出基督的面貌及喜乐的生命,以便给今日的世界带去希望与活的见证。

第一章  今日社会现况对献身者的挑战

1、今日社会的现况

放眼看今日的世界,发现人们的生活普遍在追求一种自我享乐、个性化、消费化、个人经济的膨胀、无视生命的尊贵等,人变得如此自私,不再为“他人”而活。尤其是人将自己视如“神”来看待的错误态度和错误的价值观,自满和贪婪充塞了人心,因而导致人性的道德日趋下降。下面就社会现况做几点概要:

A、个人主义:

由于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所兴起的“存在主义”,也一直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因而导致人对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认识。虽然在科技、经济上具有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地提升,但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生活质量又是如何的?今日的人们所追求的无非是“我要”如何享受物质,过舒适的生活,满足自我的欲望,展示个性,追求个人自由的存在等。他们不会思虑我这种为所欲为、我行我素的生活会给自己、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及它的危害性。因此,很多人便被“自我”所奴役、所束缚,他们的内心好像在笼牢里生活一样,这样的人生何来幸福和喜乐?因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并非只停留在物质、世界、暂时性的满足、享受上,而是为了寻获那超越我者、超越世界的那位上,因祂会给人的内心带来真正的满足、幸福和喜乐。

B、个人经济的膨胀:

“经济”(Economy)这个词来自希腊语的“Oikonomia”,保禄著作当中多次用这个词指天主的救恩计划。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本身,不应该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也不应该把人本身放在第一位,而是应该帮助“他者”发现人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最终价值。如果只以追求更大的利润作为最终目标,这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只会将人带入完全的自私当中,那将是一个很可怕的社会[1]。人若为了个人的经济发展,而无视生命的尊贵,它以牺牲人的利益,甚至是人的健康,以及破坏生态来成就经济,那终将是个“悲剧”。这样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人与人之间既无情又无理,即使家财万贯,但心灵却因贪婪、自私自利而感到孤寂和苦恼。人彼此之间很难建立信任,也不敢相信别人,人际关系就因着个人的利益而变得紧张、不和谐,甚至到断裂地步。

C、人拒绝“神”:

在科技腾飞的时代,一种非常严重、可怕的现象和观念,就是人拒绝“神”,如前教宗本笃十六世所言:“目前在科技、经济等方面急速的发展,但人类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就是人们认为不需要神(天主)”。一个无神的社会,如何给人指出生活的方向,及生命的指引。神是人生活、行动,整个生命存在的根源,否则即使一切都急速发展,精神却感到极度的空虚。因为人内心缺少了一种精神性,即对真、善、美、圣的追求,就缺少了“仰望星空”的能力,[2]所以也就缺少了生命的本真,缺少了追求和渴望的对象,也失去了人之所是的特性——即人是宗教性的存有。因此,对无意义的享乐之热烈追求,和迟钝的良心,[3]使得人们的表情变得“一脸死相”,因为人的自大,自己想成为“神”,所以生活必定很辛苦。它们成功地繁殖了获得快感的机会,却发现喜乐是很难产生的。[4] 唯有人生活出他之所是,渴慕真理,即为了追求更高的善、和人生终极的目标,并懂得与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所有、所是时,人才能够明白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喜乐。

古人言:“相由心生”。喜乐是由人内在对生命、对整个人生的一种态度而形于外,并活出了人之所是而来。然而,这种“喜乐的笑容”才是一种人性内在的人格魅力,它是内在价值的取向所致,并非外在的满足,因此,它能“征服”人心;它不管在哪都能散发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它能激发人内在更大的潜能,它是一种内在的纯真、美、善、爱的流露。试问献身者在此尘世生活又是如何“出世”的呢?

2、身处此世之献身者的挑战

由于近几十年来在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舒适的生活、忙碌节奏、知识、电子讯息时代、消费主义等,献身者身处此世,欲逆水行舟真是不容易!特蒙召选度奉献生活者也同样受着社会思潮的影响,而追求个人空间、“自我”的舒适、主观,所谓的“我的”自由、需要、满足等。

度奉献生活的人,首先应是一个传递生命的人,培育成为一个“母亲”的角色,心中总是孕育着天主的子民。然而,每当我们内在的生命被自己的利益和挂虑缠绕时,我们的心中就不再有给他人的空间或给穷人的地方了。上主的声音听不到了,祂爱的恬静喜乐感觉不到了,“为……他者”及行善的渴望也将暗淡,奉献生活的喜乐就经常在退色,这为献身者是真实存在的危险。很多人跌落此陷阱,变得不满、愤怒和萎靡。[5]甚至有时变得很残酷,为了个人的满足和私利,任意批评和指责别人。这样我们如何向这个社会传递生命——基督呢?

其次,也受到心理学热潮的影响,对献身者的培育也逐渐会聚焦在人格发展的层面,提倡要培育献身者对自我的认识、在人格上的成熟、心理方面的整合、情绪输导、灵修陪伴等,使得在培育上趋向“人性化”。这些固然为全人的发展而言是很有帮助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奉献生活》劝谕里也曾提到:献身生活的人性及友爱层面,要求自我认识和对个人限度的自觉;如此在走向全然自由的途径上才会有相互的激励和支持[6]。但这样的培育是以基督为中心,扎根在基督内,才能帮助人达到全人的培育,即“全心、全心、全意、全力爱上主、天主,并爱近人如自己”(谷十二:30-31)。否则,终将培育出来的是在“自我内”, 就是要求别人应该理解我、不要伤害我、长上对我要比其他人更重视、尊重我的人格、自由、我要表达我的心理感受等。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化”吗?

在今日的状况下,必须特别重视的是献身者的内在自由、感情上的成熟、有能力与别人特别是在所属团体内及在完成使命上与人相互沟通、稳定的精神、怜悯侧隐之心、爱好真理,及生活上言行的一致,[7]尤其是培养对耶稣的信赖之心,因而使人度有尊严和圆满的生活,这是上主对我们的旨意,也是以复活的基督之心为泉源的圣神内的生活,才能体现福音的喜乐,而传递生命——基督。

第二章 在耶稣基督内彰显“他者”的双重意义

由于人的悖逆、罪恶,公义秩序受到了无限的破坏,天主受到了无限的伤害。因为天主是无限的,人类罪恶中所含有的对他的伤害也必是无限严重的。然而,那被破坏的公义必须要被扶正,但是伤害要求一种无限的补偿,然而人是不能作此补偿的。人的能力能够达到无限伤害的地步,但他,一个作为有限的存有,不能进行无限的补偿。人面对这无限的鸿沟、阻隔的墙壁显得无能为力。只有基督这个人作出了相应的补偿,祂“为了”(for)补偿无限的伤害,基督不得不死在十字架上,如此才能重扶那被毁的事物之秩序[8]

1、从耶稣基督与天父的关系来看“为……他者”的意义

首先从纵向层面,即耶稣与天父内在的关系来看“为……他者”的含义。从起初就“是”、就“有”的那位耶稣基督,祂“为了”修复被罪恶而破坏的天人之间的关系,甘愿离开天上的荣耀,而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一见如人(斐二:7),这样,圣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们中间(若一:14),天主子成了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为的是将血肉之躯带向永恒的生命。这修复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和复活的奥迹中达到了完全,一个墙壁被推倒的存在,它没有明晰的界限,而完全是一种开放,即“有一个士兵用枪刺透了祂的肋旁,立时流出了血和水(预示圣洗圣事和圣体圣事)”(若十九:34)。就在耶稣那开放的过程中,分散的个体“人”被吸入耶稣基督的怀抱、吸入祂敞开的双臂,并在这种合一中,达到人类的最终目的——与天主和好如初。

因此,祂完全“为了”父的救恩计划,及“为了”使人类重新获得天主子女的生命、地位和自由,宁愿被高高举起。然而,他已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位“新亚当”,从这个新亚当的肋旁,一个“新人类”生成了,是天主新造化的奥迹,它是靠着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牺牲而来。为此,开始了一个新的、决定性的关系,如在旧约《创世纪》第二章21节所描述的:女人来自男人的肋旁,此意义,表达了他们之间有一种永久的依赖和同一人性内的合一[9],如今在“新亚当”基督内达致圆满的合一。

2、从耶稣基督与人的关系看“为……他者”的意义

这个层面表达了一种横向的关系性,因为承行父的旨意是在具体生活中,即与人的交往关系上表达出来。

圣言降生是很具体的成了有血肉的人,祂生于女人,生于法律之下……(迦四:45),并在白冷城外的山洞里诞生,因黑落德的追杀而避难埃及,避难后回到一个叫纳匝肋的小镇上居住,母亲为玛利亚,法律上的父亲为若瑟。当祂公开福传的使命来到时,祂“离开”纳匝肋隐居的生活,去接受父的派遣,耶稣几乎走进所有的地方,并且耶稣所接触的人都是很具体的。那么,耶稣祂光荣天父的具体行动是表现在对所有的人的爱上(Agape),因为耶稣的爱并非条件式、利益性、等级式的爱,而是对任何有需要或接近祂的人,都施以慷慨的救援、无条件的爱。在福音中,多次提及耶稣到一个地方,有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来聚集到祂所在之地,有的为接近耶稣而挖穿房顶(谷二:4)、爬上野桑树的(路十九:4),有些为听祂讲道比耶稣还先到(谷六:32),甚至那些群众一天到晚的跟着耶稣(玛十四:15),不管是宗教上层人士、富人、官吏、穷人、甚至是罪妇……等,耶稣都愿意将天国的讯息予以传递,或是以言语、或是以行动的方式,有时“为了”他们而废寝忘食,以至人们说:“祂疯了”(谷三:21)。

耶稣的爱是一个完全为“他者”的爱,首先是他者的需要,并非为“我”优先考虑,但耶稣的“为……”也需要我们人的接受,正如所说的:天主创造时,不需要人类的同意;但天主拯救人时,需要人的配合。我们需要渴望耶稣基督的爱和拯救,渴望祂永留在我们的生命中,因为,耶稣不但“为了”我们甚至连性命都舍弃了,还为我们无知的罪人祈求父的宽恕;祂更深知我们需要祂的时刻陪伴,深知我们的生命免疫功能的脆弱,然而,祂愿意为我们将自己永留在圣体中。祂在圣体中等待、渴望,不断向我们发出邀请:“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十:28)。祂知道我们在度了些年之后的奉献生活,急需要从救恩的泉源中汲取生命的力量,才能回到那起初爱的召唤,才能跳出“自我”的笼牢。

耶稣基督圆满地活出了“为……他者”的真正意义,祂唯独注视且承行天父的意愿,并“为了爱天父”将自己完全的给了人类,祂的整个生命存有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则。让我们借着默观基督、聆听圣言,并回应祂在圣体中的邀请而到耶稣跟前,将目光、心神及整个生命被吸纳自圣体中的耶稣内,在耶稣的凝视下,带我们回想起初的爱之经验,奉献生活将会重新得力。

第三章 回到起初的爱

奉献生活年中,教宗方济各鼓励并邀请我们一起在基督内去看我们修会生活的历史,并在回顾历史过程中常怀感恩的心,因为修会生活的历史是其每位成员蒙主召叫后,“为了”天国的缘故(玛十九:12),跟随祂度奉献生活之生涯的总合。然而,圣召是天主赐予免费的礼物,上主说:“当你还没有在母腹中形成时,我就认识了你;在你还没有离开母腹以前,我就选定了你(耶一:5),这显示了是一个具有位格的“我”(上主)对一个有位格的“你”之召叫,是那么的具体和独特,并且是天主按照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而召叫(依四十三:1),就如当初耶稣召叫宗徒们一样,在具体的环境、生活中,召叫了具体的人。

1、宗徒们被蒙召的经验

耶稣说:“是我拣选了你们,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若十五:16)。

耶稣基督不但将自己显示给人,并主动的进入人的具体生活中,将祂想要的人召来,到祂面前,为同祂常在一起(谷三:13-14)。当时的宗徒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与降生成人的圣言——基督,有一份终身难忘的相遇而“住在一起”(若一:39)的经验。即使在人看来是非正常,甚至不可能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在基督的吸引内却成了可能的(谷十:27)。因为是耶稣基督亲自在每一位宗徒的内心,那一声亲切和爱意绵绵的召唤:“来,跟随我!”,使得他们愿意“为了”天国,愿意宣报基督救恩的喜讯,而抛下“父亲”、“渔网”、“佣工”;愿意“起来”(玛九:9),去跟随那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一:36);也就是那将来要为他们及整个人类被高举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然而,基督被高举之命运,也成了宗徒们日后终身奉献之动力的泉源。但从耶稣的许诺中:“当我在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十二:32),将我们及整个世界吸纳在祂内,成为在自己内整合中的新存有;耶稣的这份许诺成为我们圣召的根源,使我们有着被祂所吸引、相遇的经验。

2、感恩起初爱的召唤

视看一对恋人,他们对自己与他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始终不会忘怀,因为那是爱的初衷、起点,彼此被深深吸引的经验。想必当时的情景、心动的感觉、周围的事物,所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当初的眼神交流等,哪怕他们现在已是老夫老妻,但当一回忆那一幕时,便会历历在目,并且感觉非常美好,似乎就发生在此时此刻一样。相信这经验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岁月,并在历经人生各种考验和痛苦时,将成为一起面对、跨越、成长的动力。

同样的,作为献身者的我们,不是被一般的人所吸引,而是与天主而人的耶稣基督相遇、被祂深深的吸引,而愿意与祂白首共此心。让我们借此“圣年”,天主在教会内的恩赐之年,回到那“起初的爱”,为使我们能对祂的爱忠贞专一。回忆总是美好的,但却深觉惭愧!记得第一次聆听到祂在我内心的召唤时,感到的是一种心慌,会问这声音是什么意思?如圣母玛利亚对天使报告给她的喜讯而感到惊惶般的心情(路一:29),但随着在祈祷中的分辨,及这声音不断地萦绕着,它甚至充满着自己整个的信仰生活,及带来属神生命的雀跃,所以肯定并确信那是与基督相遇、被祂吸引,及那份使命所带来的转变。因此,毅然决然地“为了”祂,并“为了”将基督福音的美好渴望与更多的人分享,便不怕家人的反对、不惜对工作的舍弃、不理会朋友的劝阻、连人性最基本的权力(为女性做母亲的天职)及情感都愿意“为了祂”而奉献,什么拥有权、自主权都毫无保留地舍弃了,义无反顾地“离开”(创十二:1)、“舍下”(路五:11),去追求、去跟随在我生命中强而有力的吸引着我的那一位——耶稣基督。

但是,如今扪心自问:当初爱的吸引、那份热情、那份“英雄般”的行为、强烈的使命感哪儿去了?现在怎么就没有力量只是“为了祂”,及为祂所愿而度福音劝谕的生活?试问自己对耶稣感兴趣吗?这些生命的问题带着自己再次回想:我是从哪里跌下的,就该悔改,找回起初的爱(默二:4-5),并向主说:“主,我让我自己受了欺骗,我曾以千百种方式躲避着你的爱,但我又一次在这里更新我与你的盟约。我需要你,再次拯救我吧,主,领我再次进入你救赎的怀抱中。[10]

3、蒙召“为……他者”的使命

回到起初的爱,是为重新起来带着使命向前奔跑,唤醒世界。因为天主召选我们,并不是按照我们的行为,而是按照祂的决意和恩宠:这恩宠是万世以前,在基督耶稣内赐予我们的(弟后一:9),而使我们成为特选的器皿(宗九:15)。我们应如耶稣一样“为了”父的旨意、“为了”人灵的得救而“离开”;如宗徒们一样,“为了”天国、“为了”延续基督救世的使命,而“舍弃”一切。我们应离开自己的安乐窝,重新看自己由特殊召叫而来的一份特殊使命,去接受派遣。如教宗方济各所说的:“你们要走出去,去接触每一个人,你们不应感到不舒适。”然而,“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后五:14),为强化并扩展基督的王国,必须走出“自我”,这是义不容辞的行动。我们不应害怕宣讲基督,即使这个世界恼恨我们,但我们该知道,我们不属于世界,因为基督从世界中拣选了我们(若十五:18-19),为将真理向世界宣扬。

让我们在奉献生活年中,借回顾蒙召之经验的恩宠和神圣的使命,并借专注于耶稣基督,从基督“为……他者”的生活之引导下,活出奉献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 在基督内活出“为……他者”之喜乐

1、蒙召成为喜乐的见证者

我们的圣召是特殊的,历史中有许多人受邀请度“肖似基督”的生活,但也只有一种特殊的召唤,而且是在圣神的特恩下,才能兑现此生活[11],即度奉献生活的人。

那么,献身者为何带不出由特殊恩宠而来的“喜乐”?为何彰显不出基督的面容?很多人活得好像刚从“葬礼”中回来一样,在教会内没有神圣的忧愁,只有喜乐,因为我们的圣召源自基督的爱的吸引。中国古语说:“相由心生”,若人只一味的活在“自我”内,只一心追求我的权力、地位、满足、拥有、成就、掌声……,那只有悲愁,将永远不会喜乐,即使有“喜乐”,那也是虚假的,只有在基督内才有圆满的喜乐(若一:一:4)。教宗方济各说:“如果度献身生活的人的心像醋一样酸苦:他们不会成为别人服务的人”。献身者按理说应是一个喜乐的人,每天应当生活在感恩中,因为耶稣基督“为了”我们舍弃自己的生命,将自己完全地给出去,并由祂的复活所带给我们的就是希望与喜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忧愁。然而,这种生活方式是为回应那一声召唤,甘愿献上我的青春年华、献上生活中的匮乏及支配权、献上我的自由意志,如此,如保禄说的:“在我看来,生活原是基督”(斐一:21)。接纳自身内一切的软弱,活出喜乐,“因为我软弱的时候,正是我刚强的时候,那是为彰显基督的德能”(格后十:910)。

愿意献出整个的自己,是为更自由地去爱、去关怀与我所接触的所有弟兄姐妹,因为“相遇就是一份恩宠”,在生命中所遇见的任何一个人并非偶然,都是在天主永恒的计划中而相遇、相知、相识、相爱。然而,就自然地具有一种本质性的关系,既然是一份关系,就意味着连带的责任问题,那就是我们有责任去爱、去关怀、去给予,将自己所接受的恩赐与他人分享,因为我们是接受特殊恩赐的人,我们各自都从天主那白白的领受了诸多恩宠,也理应白白的施与(玛十:8),当“赠人玫瑰时,手留余香”,那是一份由爱的行动而来的喜乐。在福音中处处彰显出耶稣基督与人交往时,常是将爱与恩赐施与所有有需要的人,有从心灵上、身体上。因此,我们需要深度地默观基督,学习祂生活处事的智慧,祂对不同的人说话时应有的态度、行动的表达,并且特别是从基督那学习一颗敏锐和细腻的心。

2、“为……他者”根植于基督内

 “为……他者”,并非叫我们成为一群“不识人间烟火的仙人”,而是变得更加“人性化”,这人性化又非停留在“自我”内,它的根是深植在基督内,这是度奉献生活者的基本原则,即从“为……”这个介词中表达出来。耶稣基督祂过着俭朴的生活,没财又没势;生活上的痛苦为祂而言也是司空见惯。但祂从不忧虑自己的痛苦,也不在意自己的物质需求,祂只操心“他人”的痛苦和需要[12]。因此,这也是在教会的敬礼中心——圣体圣事中,耶稣基督的存在被解释为“为大家”、“为你们”的存在,这是一种开放的存在,它通过在基督内的交流使所有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但在十字架上的被刺透(被打开、被开放)而得到实现与完满;它又在耶稣的许诺“我去,但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来”(若十四:28),及“当我被举起时,便要吸引众人归向我”(若十二:32)中将一切都吸入自己整合中的新存有,在祂内统一、整合。[13]同样的,献身者正是在“为……”的召叫中,“为了”跟随基督,“为了”天父对我的使命,人才让自己充满信心地效法基督,放弃自己,停止持守自己,勇敢决绝地脱离自己,而跃入无限。也正是通过这种飞跃,人才能真正在基督内回归自己,并通过“为……他者”、而与“他者合一”。因此,一个真正的“他者”是向着天主。[14]

然而,作为一位献身者同时也意味着一种从“为自己”到“为彼此”的根本改变与过渡,这可以说是由于“拣选”预定的概念。它并不代表一种使个人止于自己、与别人分开的优越感,而是代表一种对使命的投入。愿意舍弃自我中心主义,生活出基督的面貌,因为生命来自死亡与自我舍弃。耶稣基督通过拥抱一粒麦子的命运,从而祂也就开拓了一条通向真生命的道路。[15]所以,耶稣说:“你们跟我学吧……”(玛十一:29

 “为彼此”,这也表达了人所有出离、超越自己的努力都还远远不够。只想给予、不愿接受的人,只想为别人而存在、不愿承认自己也需要别人的“为……”的惠赠与帮助的人,不能看到人类存有的基本模式,因而注定会破坏“为彼此而生活”的真正意义。如果想结好果实的话,所有形式的自我牺牲都需要别人的接受,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发出:“我渴”(若十九:28)的意义,即在于渴望人类对祂爱到底之付出的接受、回应。因此,我们的为彼此,最终需要真正的“他者”的接受,那位是全部人类的“他者”,同时也完全与人类同一:即人而天主的耶稣基督。[16]如此的合一,才显出献身者之“为……他者”的真正意义与喜乐。

3、“为……他者”的果实——喜乐

喜乐在于自己被生命之主全部“占据”,而有的耐心和希望的激情生活,因为福音“人性化”的力量和喜乐充满那些和耶稣相遇的人的心灵和生活。它是我们与一个事件、一个人的相遇之后,这给生活一个新的视野和确定的方向[17]。也就是那些接受祂救恩的人从罪恶、悲哀、内在空虚、和孤独中被解救出来。与基督一起去爱,喜乐不断更新。因此,耶稣召叫我们,也就是为与祂常在一起(谷三:14)。与基督同在,即是喜乐的缘由,这样的喜乐在昭示世人,天国是如何的完美。然而,耶稣要求我们跟随祂,并遵循着祂的爱的足迹,就是“为了”爱天主把自己完全付出给弟兄们的爱:“这是我的命令:你们应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若十五:12),[18]这仅由于与上主之爱的相遇,或再次相遇,而绽放的丰富友谊,即我们从自己的狭隘和自我陶醉中被解救出来[19],那必然的是在十字架下的静默、经验复活之主及圣神在我们内永不间断地工作,而使献身者蒙召成为在基督内让世界和好的标记、福音喜乐的见证者。“哪里有献身者,哪里就有喜乐”。

结论

在奉献生活年中,借着从耶稣基督“为……他者”之意义,而反思作为今日献身者应有生活态度及定位,使我们重回起初的爱,并更深入地认识献身生活在教会内的特殊价值和其应有活的、喜乐的见证,它彰显“基督徒圣召的内在本质”献身生活既反映了基督的生活,其本身具有客观的卓越性。这样的生活并非人人都能够领悟的,而是那些得了恩赐的人(玛十九:11)。让我们在天主圣三的共融中,并在圣母玛利亚,基督的第一门徒,奉献生活者的典范和主保之助佑下,以手足之情的标记及爱德的服务,活出“为……他者”的真正意义。

 

 

 

 

 

 

 

 

 

 

 

 

 

 

参考书目:

《思高圣经》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社,1968年出版。

《神学辞典》圣经神学辞典编译委员会,光启出版社,中华民国六十七年初版。

《梵二文献》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出版社,200512月。

约瑟夫·拉辛格 着,静也 译《基督教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6月初版

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真理的光辉》通谕,199386

圣若望保禄二世《奉献生活》劝谕,1996325

教宗方济各《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20131124

奥古斯都·库里 着,刘德松 译《耶稣超凡的智慧》上智文化事业,20127

耶稣会士 安多尼 着,《唤醒这个世界!》(与教宗方济各谈论献身生活),天主教文明月刊,201413-17

蔚和平神父 着《教会社会训导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及影响》,2013



[1] 《教会社会训导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及影响》第14页。

[2] 同上,第12页。

[3]《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第2

[4]同上,第7

[5]同上,第2

[6]《奉献生活》劝谕,第71号。

[7]同上。

[8]《基督教导论》第186

[9]《基督教导论》第190-191

[10]《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第3

[11]《奉献生活》劝谕,第14

[12]《耶稣超凡的智慧》第18

[13]《基督教导论》,第204

[14]同上,第186-187

[15]《基督教导论》同上,205

[16]同上,206

[17]《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第7

[18]《真理的光辉》通谕,第20

[19]《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第8

上一篇:迎接献身生活年的一些感触下一篇:安的列斯 - 圣召周与度献身生活者年:分享和交流经验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