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教友生活 > 生活

生活中的朝圣

时间:2010-09-20  来源:  作者:香港圣地朝圣进修团出版 点击:
225,60661821,匝141619),相信凡到过耶路撒冷朝圣的人,亦都有同样的感受。

现在关于“朝圣”的“圣字再稍作解释,“圣”字按圣经的观点来看,是将一个地方,或一样东西分别开来,将此地或此物特别保留为神所用,再不能作普通的用途或为俗用。出335曾记载,当梅瑟要走近观看焚而不毁的荆棘丛时,天主说:“不可到这边来!将你脚上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出191015又记载,当天主要同以色列子民订立盟约时,要他们先“圣洁自己,洗净自己的衣服”,并且不准上山,因为西乃山是神圣的地方。不但地方能是神圣的,而且人被祝圣后,也成为神圣的。当天主由万民之中拣选以色列子民做祂的选民时,曾说:“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的特殊产业。的确,普世全属于我,但你们为我应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出1956)。所以以色列这民族是特别属于天主的,是神圣的民族。同样,我们基督徒在领洗之后,已经受祝圣了,是特别属于天主的子民,也是“圣洁的国民”(伯前29),所以我们应一生不断的朝圣,我们的生活应是一种朝圣的生活,走向天父的怀抱之中。

B、新约

乍看来,新约在这方面并没有新奇之处。耶稣十二岁时,曾同他的父母照节日的惯例“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路24149),并且在他的一生中,多次“上”去过节(见若213,51,714,1022,1212)不但他自己去,连同他的兄弟姐妹一起去。耶稣受难后廿五年,保禄也坚持自己要前赴耶路撒冷,去过五旬节(宗2016,2411)。

圣殿是以民唯一朝圣的地方,因为在至圣所存有约柜。其实,是因为有约柜的原故,才修建了圣殿。但耶稣曾预言过,这个圣殿要被彻底破坏。(谷13)实际上,圣殿于公元七十年彻底为罗马人所破坏,自此没有了圣殿,也没有了约柜,他们到哪里去朝圣?

耶稣说:“你们拆毁这座圣殿,三天之内,我要把它重建起来”(若219)。按圣若望的解释,“耶稣所提的圣所,是指他自己的身体”(若221),所以耶稣复活之后,便以他光荣的身边,作为新的“圣殿”,为敬礼的中心,而不再是世上的任何地方:“到了时候,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将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若 42123)。从此刻起,天主子民的生活本身成了末世时期的真实朝圣(格后5110,希1314)因为我是旅居在这世界上(伯前117)我们既然是旅居在这世界上,那么我们便“
要束上腰,谨守心神;要清醒,要全心希望在耶稣显现时,给你们带来的恩宠”(伯前113),即要等待主的再次来临,好似以色列人在逾越节晚餐时应束腰穿鞋一样,以等待救恩的来临,我们在这里既没有永久的居所,我们都是外方人,因为我们的家乡是在天上(伯前211),我们都是侨民和旅客(希111316)。所以我们旅居在这世界上,是一个朝圣的时期,是一个旅程。我们幮天主那里而来,应回到天主那里去——这是一生的朝圣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主耶稣亲自率领我们出离此泣涕之谷(宗315,531,希2910)。它的终点是熙雍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写在天上名册上的首先者的盛会(希122224),及一座圣殿,那就是“万有的主宰天主和羔羊”(默212,3 ,22,26),天上的盛会将是我们的大团聚大共融的地方。

教会是现实的,不会否认基督在世生活过的地区,或祂在圣人们的生活内显现的地点有朝圣的价值;教会把在基督活动的地区上的这些聚会,视为信友在信德和祈祷中互通的一个机会,并提醒信友,他们是在走向主,并在主的领导之下,同主一齐走向父。

 

第四课 朝圣的矛盾

                             讲师:陈志明神父

主耶稣说得很清楚,生活于这个世界而不属于这个世界。天主是从世界挑选了我们,所以如果我们和这世界一样的话,那我们便有很大的矛盾。矛盾的基本问题,是属于的问题。好多时我们将自己归属于一个堂区或属于一个人,又或属于一个团体。如果我们回顾格前32123,清楚告诉我们:世界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却属于基督,而基督是属于天主的。

(一)以基督为中心

在创世纪中,天主叫我们管理这世界,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但我们人是属于耶稣基督,而基督是属于天主。程序上是这样,但很多时当我们实际生活的时候,便有很大的矛盾。事实上,基本的矛盾就是“属于”弄不清楚,有很多不清楚,故此有很大的矛盾,若是说以基督为中心,我会说耶稣基督是一个死而复活的基督。但事实上,我们对基督是否很了解?是否认识祂是一个死而复活的基督?而复活的问题是否在我们生活中有强烈的回应?虽然现在我们未必体验到,但我们是否相信?即是说,在我们的信仰内,是否有一个信仰的幅度?究竟我们信仰的基督会不会是未复活之前的基督?或者只是相信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呢?我信仰的耶稣基督是否已经复活了的基督?这是大家反省的信仰问题。

(二)悔改

说到悔改的问题,在玛523和格后516,这是个新的字眼——“和好”、“修和”。在梵二之前,教会着重悔改,比如办告解,如果我没有罪便不用办告解,变得很个人化。但若讲及“修和”时,幅度是很大的,在任何一个层面,无论是在国家、政治各方面都可以修和。所以在梵二之后,不再叫“告解圣事”,而改称为“修和圣事”,转变得成为一个很阔大的,主动性的情况。在玛523中说,当我们献神品时,不是在人得罪了你,而是在别人得罪你时,你自己吃亏地先与他“修和”。耶稣是要求这一份,不是说你得罪了人,你先去认错,不是这样简单的一回事,或者在真福八端中也说:“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父的子女。”很主动发性的。但生活上,是否可能做到的事情呢!格后5告诉我们,首先是天主对我们宽恕和接纳。若我们没有经验这份被宽恕和接纳,是很困难主动地执行“与别人修和”的使命。

(三)真诚

在玛窦福音中,主耶稣说:“你们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在真诚中,我想带出另一个字——明智,或者说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时有“真诚”,但却不甚“明智”。基督曾说:“你们要纯朴如同鸽子,机警如同蛇。”很多时我们会有真诚,但没有了明智。

很多时我们人是要求我们自己,其实天主不是这样要求,根本天主不要求,好像浪子回头的父亲不要求而是浪子要求自己预备一篇忏悔词回家怎样认错,这是多余的,天父不理会这些。于是,我们要培养出信仰的幅度,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有这份时,人都有内心的自由,我们都有那份耐心、决意与人修和,或者说在生活中慢慢培养那份智慧如何去处理那件事,最重要不是如何处理一件、两件事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心有没有这份信仰的幅度要,若是有的话,慢慢便有那份智慧出现。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去培养这份朝圣的心态,这些章节很帮助我们:

“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肉身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他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2201811页)

“我给你们讲了这一切,是要你们在我内得到平安。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若1633,1671页)

“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和福音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谷8 :351571页)

所以我们是属于基督的话,肯定是有矛盾的。当今教宗上任时,他写了一篇“人类通谕”。在第一章,他已讲明这个事实,我们基督徒生活在矛盾中,这是肯定的。若我们时常停留在自我,看不到我们是属于基督时,我们便很难朝圣,看到天主。最明显我们看朝圣的矛盾,其实基督也曾经验过矛盾,他在旷野里三次受魔鬼诱惑,这个也是表达基督的矛盾,但基督怎样冲破、越过这个矛盾呢?耶稣基督是用“天主圣言”。当魔鬼利用石头变成饼,从高处跳下来或朝拜他时,耶稣回答说,圣经记载:“你不可试探上主,你的天主。”(玛4)。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天主圣言为我们信仰是很重要的。

 

第五课 从圣经中看朝圣(二)

                             讲师:陈维统神父

在从圣经中看朝圣的一课中,我们得知:梅瑟法律曾规定:“所有男子一年三次应到上主来(出2317),即逾越节、五旬节和帐篷节(申16章,参阅出341823,肋23,户2829),其中以逾越节最为重要,且与我们新约中的基督徒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特别讲解一下逾越节的来历与其意义。

如果我们细读一次出12112一段,我们可以将以民的逾越节祭主要成份列表如下:

一、时间是“阿彼希月”(尼散月)十四日晚。以民以农历计,所以是圆月之夜,最光的一个晚上,天主特别拣选这一夜,为以民起程行路的方便,所以我们现在的逾越节日(复活节)是在每年春分后圆月之后的主日。

二、祭品是每家应在“阿彼希月”十日 选好一只一岁无残疾的羔羊,堪当作献于天主的神品,为家庭亦是一大牺牲。

三、祭品应在会众面前,在黄昏时宰杀(以公开和外表的仪式,以使大家共融),并用牛膝草蘸血抹在门框和门楣上。

四、牺牲应整个烤熟,骨头不准折断,且在屋中吃。

五、应束着腰、穿鞋、持棍杖,急速快吃。

六、应与无酵饼和苦菜一齐吃。

由上面所列举的礼仪结构来看,里面没有祭坛,没有司祭,也没有任何刀叉等类的器皿,这很明显的显示出,逾越节祭是一种原始游牧生活的祭献,因而近代学者多主张,这里的逾越节祭是一种很古老的祭献,在以民定居埃及之前已经存在。按他们的考据,这祭献大概起源于游牧民族,在春季里,由一牧场迁移至另一牧场,在起程前所行的一种祭献。并且按圣经的记载来看(出12114,1520),无酵节开始时,也是独立的一个节日。按专家考据,那是家业民族在春季将初熟的收获献于至高神的一种祭献。这两种祭献是近东所有闪族所举行的祭献。

如此说来,出十二章所记的逾越节是为纪念以民出离埃及的事迹又有什么联呢?又有什么意义呢?正确的答案是:逾越节庆日虽然是近东民族在春季所共有的节日,但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后半叶,天主介入了人类的历史,施行了一件历史上的伟大事迹,即将以民由埃及的奴役之中拯救出来。这一拯救,这一解放不但是属于政治的,而更是以至于宗教的,即是说:“天主不但将以民由法郎铁蹄下拯救出来,获得了释放的自由,同时也获得了崇拜自己的上主天主的自由(见出102429),由此成了以民作天主选民的起点,亦即天主在世建立神国的起点。由此,这一历史上的事实成了救赎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并影响了整个救赎史。其实,这一古老节日的祭献的结构,也正奇妙的很适合出埃及的史事。以前游牧民族过此节日,由一个荒凉的牧场,迁移到另一个丰盛的牧场,以求新生命;同样,以民藉此佳节祭得出离埃及,以获新生。由此,为以色列子民,那古老的逾越节已有一番全新的意义。所以出十二章所记的逾越节并非全是新的,也并非全是接受那古老的礼仪,而是将那古老的礼仪加以翻新,因而具有一番新的意义与目的。我们对此不必惊奇,基督也是藉用了古逾越节的礼仪而建立了新逾越节礼;逾越节羔羊成了基督,逾越节晚餐成了圣体礼仪。

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出十二章,可以看出逾越节包含五个主要的特征:即

一、祭献——宰杀羔羊作祭品;

二、以羔羊的血来免除上主的义怒;

三、家庭式的晚餐;

四、表示获救的大恩;

五、表示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纪元。

我们打开圣经历史来看,虽然在礼仪方面有随时代变迁的迹象,但这五项主要的牲,却未改变。由出埃及至基督为止,经过了一千二百余年,圣经只记载了几次逾越节的举行。而所记的这几次皆具有特别的深意在内。因为每一次举行,不但是纪念出埃及的事实,而其本身亦指示一个新的获救和析的开始。

915记载选民立约后首次举行的逾越节。

510记载选民进了福地后第一次举行的逾越节。

列下232123记载的史雅国王施行宗教改革之后所举行的第一次逾越节。

厄上61922记载选民由巴比伦充军回国之后所举行的第一次逾越节。

22717,格前57记载耶稣所举行的最后晚餐——逾越节晚餐。

在最后晚餐中,也可以看出逾越节的五项特征:祭献、息怒、家庭式的聚餐、获救、新的开始。如果我们将逾越奥迹带到我们的生活中,首先是与基督由下而上、同葬、同复活而重生,这即是圣洗圣事,不必细讲。弥撒即是重行逾越奥迹的祭献,也不必细说。其实,告解圣事也是一种逾越。我们犯了罪,在天主面前成了死的,办了妥当告解之后,出离神功架成了新生的,是“死而复生”,正如浪子回头的比喻中所讲的一样。实际上我们基督徒每一日都生活在逾越的奥迹之中,在黑暗之中,到第二天清早,一睁开眼,发觉自己还存在,这是天主所赐的新的一日,因为谁也无权向天主要一个新的一日,这即是一个逾越。为这个原故,教会要我们每日念晚课和早课,念晚课时,不但感谢天主所赐的一日的恩惠,要紧的是省察与痛悔,先与天主和好,因为有许多人在睡眠中面对天主去了。念早课,是感念天主,歌颂天主,以新的心情来迎接新的一日。如此,我们一生生活在逾越奥迹之中,一天一天接近天主,这即是我们生活中的朝圣。要记得:每一天为我们都是新的开始,新的开端,新的纪元。

 

第六课 教会迈向新的耶路撒冷

讲师:陈志明神

(一)教会以复活基督为中心

教会希腊文KYRIAKON,拉丁文ECCLESIA,英文CHURCH,意思是召集人民,邀请人赴宴。梵二前的教会观是圣统制,而梵二后的教会观是以复活的基督为中心,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职务。初期教会认为,一切信基督的人便是教会,而以家庭做单位,后来因人数越来越多,于是发展堂区,教区。教会藉着基督而成为一个新的团体,新约亦成为旧约的圆满。梅瑟预象耶稣基督的出现;红海亦预示圣洗圣事的建立;西乃山的盟约亦指向加尔瓦略山上爱的祭献;福地更指示新的耶路撒冷(天乡)。感恩圣祭里的感恩经第二式描述教会是一个旅程中的教会,共同朝向新的耶路撒冷。

主耶稣建立教会的原因,为完成天父造世,赎世工程:使天主对以民所缔结的盟约得到实践。旧约梅瑟接受天主颁布十诫,而新约颁布天国大宪章——真福八端。

新约的讯息主要是展示父与子的关系,其中以若望福音表达得最深切。若望认为耶稣来此世是为了向人类介绍天父的大爱,同时亦表达出父对人类的心愿。耶稣一生为寻求天父的旨意,时时以父为中心,寻求父的光荣(若850),所言所行的一切亦时时以父为中心(若51920),为证明与父原是一体,好叫世人相信祂如同相信祂的父(若124445):告别在最后晚餐时,主耶稣很清楚讲出,永生就是:认识天父是唯一的真天主,和祂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若173)。而认识耶稣基督的意思是要人整个地投入,与主完全结合,并常表达“同在”的关系。因此,正因为是主耶稣建立教会,所以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至一的意思是因为教会内只有一个天主,一个善牧。如果教会呈现分裂,这不是天主的旨意,是人的邪恶所引致。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求天父保证祂的教会脱免邪恶。

(二)悔改与修和

教会是至圣的,是因为基督一次而永远在十字架上宝血的倾流,使我们得到救赎和洁净;而教会是恩宠的施与者:教会通过圣事,使人有圣化的能力,不断地成圣,生活于正义。但如不幸犯罪,可以痛悔求赦(路53032),因为基督的宝血可以洗净人的罪恶。而人行爱德,参与救赎使命,同时亦可补赎自己的罪恶。

教会是至公的,因为CATHOLIC本章就是大公性,全人类,具有普世性及整体性。正因为教会是公,故更加需要合一与修和。现在全世界上每一个地方教会都强烈地看到合一的需要。

至于从宗徒传下来的,是表示教会一脉相承,导源于宗徒们,而这团体是主耶稣基督亲自拣选和开创的。

(三)真诚与明智

因为教会是至一,我们更需要在真理方面清楚。要真诚,就要纯朴,正如真福八端有话“心里洁净的人才可看见天主”。(玛58)任何真理本身是神圣的,而普遍真理,是适合每一个人;亦是众人的财产,真理的延续,需要有明智的处理。

在教会内作为一个朝圣者是需要以上所讲三条件:

(一)以复活基督为中心

(二)悔改与修和

(三)真诚与明智

有人问:究竟教徒和一个外教人同样做一件善事,会有何分别?

答:外教人行事以个人为主,遇到事情多靠一个人去面对。而朝圣者(教友),是整个教会团体支持他,他是整个教会团体的行动,为教会作见证。因此,每一个教友在教会内都是很重要的。每一个教友在世上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代表着教会作见证。正如朝圣团体,他们是朝向天父,而天父与这一群人由下而上,他们是证明父与基督与教会同在。所以,第一次当我们祈祷或朝圣时,同时是参与整个教会团体的行动,这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和从宗徒传下来的。

 

第七课 基督的见证人

                            讲师:陈志明神父

(一)富高弟兄——富高兄弟生于一八五八年,法国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性,他生长在富有的家庭,小时候很任性,特别是在廿八岁那年。有一次他感觉很烦闷、空虚。于是他找一位神父交谈,交谈后,神父提议替他办告解,因为他已有十二年未办告解,他在很闷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个修和圣事。完毕后,他顿感全身很轻松,突然间觉得生命好像有意思。当时,藉这经验令他改变,整个人的改变。当他从军时与其他青年一起,他的生活很平淡,但他每日用很多时间去朝拜圣体,特别在晚年时,他更用很长的时间去朝拜圣体,他是很着重圣事生活,特别是圣体圣事生活。最后,他的结局是被一个村民——小孩子用枪射死。最初,是没有人知道和理会,但大约过了十多廿年之后,(他在生时间中也写一些东西,抄圣经章节,圣经分享,写一些文章。)有些团体觉得他的精神很特别,开始时有人学习他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最明显是耶稣小姊妹的创办人,在一九一二年用这份精神去度默观生活,愿意学习耶稣初期纳匝肋的生活,一种隐居,用实际而每日简单的生活来表达信仰,表达耶稣基督的那份神贫、谦卑和入世精神。耶稣小姊妹现在世界各地,甚至共产国家、东欧国家——他们是不准许有宗教存在,但唯独准许这个团体进入,因为共产党也找不到这个团体是没有伤害性,只看到她们的生活,是随时准备帮助别人的生活。曾经有一个例子:有一次当一条村落发生火警时,每人民心逃跑,其中包括基督徒,但看到这些蓝衫修女不单不逃跑,反而奋不顾身地去抢救、打水;后来那些官员觉得她们真是基督徒,而其他人却只会说不会做,自此之后她们很受别人的尊重。

(二)罗哲兄弟——罗哲兄弟本身是一个牧师,法国人,廿五岁那年有一个大改变。在一次长祈祷时,他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觉得基督徒之间需要修和、团结和合一,可以说是在他的祈祷中得到特别的圣召,需要作一个合一的见证,于是离开自己的岗位,到达一个村庄,最初与村民一起过平凡而隐修的生活。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帮助及服务难民,很多人觉得他的精神很好,与他有共同理想,于是与他一直生活,开始成为一个团体,一个共融的团体,“共融的比喻”,The Parable of Communion,简朴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每日的祷文是:“今日,愿我整整的今日,在祢的话语中,振翅飞翔,引吭高歌。今日,愿我整整的今日,在祢的话语中,辛劳流汗,拓垦荒凉。主,我缄默无言,心澄如镜,为要栖歇于祢的护翼下,为要细嚼天上的纶音,喜乐、纯朴、悲悯。”他们很着重喜乐,因为喜乐的根由是耶稣基督已经复活了,无论怎样是有希望的。纯朴就是整个生活的态度,耶稣基督整个生活是一种神贫,一种为他人服务的态度。悲悯,更加看到耶稣基督是一个悲天悯人的神和人,着重多方面的精神来带出教会内的合一和教会外的合一。

(三)德肋撒修女——在修女一次避静的行程间,要步行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避静所;途中,她经过一个贫民窟,看到那些人生活得很惨,引起她想及自己过去的生活:她是一个教师,教导的多是有钱人家的子女,所以她只是服务,只看到一方面,但在那次避静的旅途上,在火车中感觉到主派遣她到那些真正贫穷的人中去服务。返回修院后,她立即有所改变,她离开修院,申请去为那些人服务。最初她只有五块钱,什么也没有,但她信靠天主,发展至现在全世界也知道她这个特别的团体,入世但也出世的团体,一个很特别但有福音精神的团体,她们的见证方式很行动性和服务性。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位:富高弟兄、罗哲弟兄和德肋撒修女用不同方式为基督作见证。他们都是走过廿岁以上才开始有改变,不是出世就有的,看到他们在很大的年纪中都有改变,所以我们在座的学员是有希望的。这课程拣选他们,并以他们为例子的意思是,他们很有圣保禄宗徒的精神:为一切人成为一切。(格前922)富高神父去到非洲时,便和部族一起生活,作为他们的一份子。泰泽的罗哲兄弟到瑞士特别与儿童在一起,学习儿童的纯朴精神。德肋撒修女到处去探访,近期返回菲律宾,但之前曾到埃塞俄比亚,她觉得哪里有需要便往哪里去。

他们的共同点是: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对上主有很坚定的信念,特别在他们年纪愈大愈看出他们的信心是很单纯,但很稳固的,有些人会觉得他们固执、独裁,但我看他们对主那份信心是很强的,特别是德肋撒修女和罗哲兄弟。我曾和他们接触过,及曾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与他们交流,看到的信仰是很深的,他们有时不大清楚,但整个心态已经有份相信,和很肯定主会带领他们,令他们感觉到坚定信心是很重要的,是基督徒整个生活的心态,或者说坚定信心为万事的开端,假若我们有坚定的信心作为万事的开端的话,整个生活是会改变的。

 

第八课 藉着基督的朝圣

——基督的同在

                             讲师:陈志明神父

三年前,在伦敦参加一个祈祷大聚会,看见一班哑的朋友在祭台前做一些很简单的动作,有些年纪大,有些是小朋友,这班人虽然不能用声音来赞美天主,但他们整个行动令我很感动。他们整个行动的投入,使人觉得同天主很亲近。他们整个人的运作,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上主的垂怜。所以当再唱这些歌曲,每一次都想起那班人。

在东欧的基督徒有一个祈祷文,特别在耶稣受难日的时间,他们都有这祈祷文,内容是:“请为那些不愿意修和的人和所有不肯爱基督的人祈祷,无论他们在世界哪一处,为他们祈祷是必须的,因为这个是修和的唯一途径;亦都请为那些居住在东西方国家正被受着心灵肉体上痛苦的人祈祷;亦都为我们自己祈祷,求赐力量爱我的敌人,迫害者,压迫者……。

围绕着十字架祈祷,不是一个孤立的行动,亦不是和生命没有联系的。围绕着十字架祈祷,其实是将我们过去的一切生活带出来,以至使我们能够整个地交付给耶稣基督,使依靠能够日益地准备同基督同在,所以这个是一种藉着基督的方法之一,即是说围绕着十字架或面对着十字架祈祷。

毕加索有一句名言是:“我觉得主要不是去寻求,主要是去发现。”如果放在信仰上来看,是很有意思的。其实我们不是寻求基督,而是发现基督,因为寻求是很主动,发现是有些被动。发现时常带有意外的喜悦,寻求可能寻求得到之后便没有什么。或者在信仰来说,我们需要一份不断发现的精神。突然间,耶稣在我们面前,我发现了,所以毕加索的名言亦给了我们很多提醒和提示。

曾有一修士用一段很长的时间祈祷,他时常都在祈祷当中,藉着一些东方的灵修产生灵感。一次,在祈祷中,他画了一个十字架,就是现在的泰泽十字架。首先,这十字架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图案,只有黄色和人物等。虽然是那么简单,但可以说在简单中,主要表达到耶稣基督那份平安和凝视。想象力虽然是简单,但色泽比较明显,主要是表达十字架和复活是分不开的;色泽的显明,是表达复活的味道和意义,所以十字架不是那么惨的,是表达圣若望宗徒那份光荣的十字架。

十字架最顶有一天使,天使时常象征天国的临在。例如耶稣受诱惑时,天使来侍候祂;在坟墓时,有天使宣布你们所寻求的那被钉死的耶稣基督已经复活了;当圣母领报时也有天使的显现。所以天使的临在,可以说是免征天国的临在。

我们可以看见这十字架和平常的十字架有所不同。平常的会比较长些,这个是阔一些。十字架的横是表达耶稣基督的开放和接纳,手伸开,象征耶稣基督想拥抱这世界。

十字架下有圣母玛利亚和圣若望宗徒。耶稣所流的血和水,圣母是迎接着,象征圣母完全地投入参与基督的救赎工程。特别是初期教会来说,很多时教会表达圣母和圣若望那个所谓教会,和基督的关系等,或教会和人类与基督的关系。所以这位修士藉着这个简单的图案,是想表达我们的信仰,亦藉着这幅画提醒我们的信仰。所以ICON(圣像)可以说是艺术家度过艺术表达我们的信仰。灵感通常是来自圣经的。例如东方,特别是苏联有很多ICON,它们不是图画那么简单,而是想表达信仰的讯息,特别是死亡和复活的讯息。

(小组分享回应)

第四组讲及恩宠的问题,使我想起圣若望福音,第一章第十六节讲及恩宠,从耶稣基督的满溢当中,我们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宠。曾听一个神父谈及恩宠,说如果我们越多回应,恩宠会越多增多,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天主的恩宠虽是白白给我们,但祂是需要我们回应的,如果有回应,天主又会再给多些。天主的恩宠是十分丰富的,无穷无尽,正如刚才提到圣事的生活,如果我们愿意争取的话,恩宠一定会增加。这里使我想起耶稣曾说的会起来越多,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会被取去,这一点在恩宠生活上十分值得我们反省。

今日在这里偕同基督的朝圣,上一次已分了六组。上次听到是分享多于研究或讨论,如分享时常也是感受,每个人也尊重我的感受,不须多问,但若是研究或是讨论时,我是可以发问的,为什么你这样说呢?建基在哪里,理由在哪里,使能产生互相刺激的作用,可能会有些尴尬,但我认为应当尝试这种方法,好吗?用一种研究或讨论的方法,经过上一星期所做的功课,现在可用讨论的形式,讲出理由,从那时找出来的资料,和那人谈过,不是什么权威性,而是有根据的。

对于第二组的报告,我有小小的回应。譬如刚才谈到手足之情,在刚过去的第二届更新营里,Father Nicolas很强调一点,就是若没有一个真正的团体,也没有可能有真正的信仰成熟、服务他人的本地化教会,所以他很强调司铎团的手足之情;另一方面,关于刚才谈到的路向的问题,我觉得香港教会时常也给人一个迟三拍的感觉。今早我们七人小组开会也谈到路向的问题,但我自己觉得这也很清楚,整个教会的路向,看看现时代人的需要,例如教宗去年探访马尼拉所有华侨,包括香港在内,成为一个桥梁教会。这个桥梁特别指向修和的问题,我相信胡主教北上等等,也带出修和,若我们也有这份修和的心态,不断开风气,这样就很清楚在今日天主愿意香港教会所走的中向,就是修和之道。当然,修和有许多种方法,例如个人更新、团体更新,与主的修和、与人的修和。如胡主教今日去了台湾,也是继续进行修和的途径。因此,修和的路向根本已十分清楚,而大家来这里学习也是修和的行动,由不知到知本身是一份修和。我觉得这是一个阔的题目。

我想问一问第六组,你们刚才很详细说过修和,你们最后反省时有没有看你们之间的修和?有没有感到自己正在经历这事?我主要想带出一样事情:许多时候我们谈到教会好像是出面的,自己不属于教会,其实我们也是一个教会的一份子,例如我们说教会衰,我们也衰;教会好,我们也好,不要时常将自己划出教会外。要留心这份心态,如我们讲修和时,要看看同时我们这一个团体实实在在朋没有修和,我们如只顾讨论,但忽略了目前的事,我觉得这实在需要反省一下。

第一组谈及普世性方面,使我想起圣路加福音其中一段,多默不相信主已复活,但最后他相信了,他说:我主,我天主。我觉得“亚孟”代表这句话,平日神父说基督圣体,我们答“亚孟”,可以说是回应了对方,像多默说我主,我天主,我相信祢,具有相同的意思。跟着耶稣继续说:“你看见而相信,是有福的;但那些看不见而相信的更有福。”几年前,我曾往路德,在庇护十世地上圣殿差不多有万人参与弥撒,什么国籍也有,三百多神父共祭,场面很伟大,使我很强烈地感受到那份普世性,我因为体验到、感受到、触摸到,我是有福的,可是若我们在平时的圣堂内也有这份“普世性”的感觉,或者相信这份“普世性”的存在,则更为有福。其实每年在香港,每年也有基督君王节,万多人在一起参与感恩祭,我们可借此把视线集中在教会的“普世性”。

前几天,圣公会的一位牧师打电话给我,他问我何时去澳门,因他有一班慕道者也想一同前去。我提及此事是想重提他之前曾听过这些分享,他愿意开放,愿意与我们一起,这事实证明在香港合一是在进行当中,而不是凭空或是理想,却是实实在在的。

 

第九课 偕同基督的朝圣

                                陈志明神父

“沟通”可说是梵蒂冈第二次会议给予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讯息,教宗保禄六世在初期时常以这题目作演讲。沟通有三点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一、沟通时为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相信大家刚才也一同领略到在交谈时,有许多新的事情是我们第一次听到的,同时藉着沟通可以了解到许多事物,所以在沟通时,我们要有一个准备,就是“改变”,一个“被改变的心态”,可能在思想和心态方面,已经明白多些和了解多些还应包括行动上。所以,当我们聆听天主圣言的时候,我们要有这份被改变的心态,若圣言后只感到喜悦,而没有被改变的准备,是没有意思的,可以说我们根本没有和天主沟通过。

第二、沟通有不同的背景,有人比较传统保守,有些人却比较开放,在沟通时,需要找出中庸之道。如保守的人只想一些垢事,别的的事情毫不理会,结果根本没有沟通。所以一定要找一些能互相接纳的观点,又如果那些开放的人判断保守的人太保守,认定他们无话可谈,结果彼此没法沟通。因此沟通时需“不断找寻共同点”,这样我们在不断沟通之余,也许这份“共同”会不断扩大,虽然有人比较保守,有人比较开放,但这不要紧,最重要是要大家能继续沟通,好使这个范围慢慢扩大,使之更有意思,因此,若你是保守型的,继续保守吧。若你是开放型的,就开放吧。但一定要找出一个沟通的途径范围,将这个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沟通常有一个清楚的目的,就是“团结合一”,建立团体。

沟通,就要注意这几方面。第一是不只是为了讲话而被改变,第二是扩大沟通的范围,最后就是建立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团体。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心态上的开放,刚才我们也曾讨论过需要不断开放,对自己,对基督教徒,对天主。因此这个开放是基本心态。

我们天主教徒好像有个俱乐部,我们是会员,拥有一切的权利,时常留在里面,但是教会是一个团体,不是俱乐部,因此也需

时时保持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做会员。同样,不是去过耶路撒冷的人都是朝圣团友,只要有这种心态,每个人可以是朝圣团友。

论及“偕同”,曾看过一篇文章,由一位教友写的,他诉说自己的心声,他觉得他和天主的关系最触动他的不是天主如何帮他能解决困难,而是在他痛苦时,他觉得天主与他在一起,天主没有审判他,反而害他身边,他相信天主并不在于祂的全能全知,而是天主偕同他一直渡过难关,在马尔谷福音第三章,耶稣上了山了,记得陈维统神父说过“上山”有朝圣的意思,与天主相遇,然后召叫了十二人,从这里看到我们所得的恩宠,也是天主做主动的。而耶稣召叫人,正如不是我们想作神父就能做,而是天主先召叫了我。之后,圣经继续讲门徒便来到耶稣面前,这证明了召叫需要有回应,原文中away from的字句,可能要离开家庭,离开一些熟悉的人,这才可达回应之地步。所以当我们回应时,我们是需要放弃一些东西或牺牲一些人、事物,如你想朝圣,也需要放开一些东西,例如要暂时离开工作或家庭等等。

耶稣选定十二人作门徒的意思是在当时“十二”代表一个团体,然后派他们去宣讲,从这里可看出两个意义来,这个团体代表着门徒和使徒的身份,门徒时常与主在一起,关系比较密切。另外,使徒是被派遣的,作为一个基督徒,一方面我们与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另一方面却要走入人群,作为一个朝圣者亦然,一方面与主有一个很直接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要“走向他人,与主相遇”。在这段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点,例如圣路加福音第廿四章第十三节中,厄玛乌两个门徒,这两个门徒离开耶路撒冷,在路上耶稣显现给他们,祂主动召叫他们,与他们在一起,偕同他们,他们有没有回应呢?有,他们内心充满热火,接着耶稣与他们住下,然后擘饼,与他们在一起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圣体圣事,最后他们怀着喜乐的心返回耶路撒冷,并与其他人分享他们的喜乐。所以,这两段圣经很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如何偕同基督。

我想问一问我们有没有团体呢?有没有一个真的团体?这个团体可以是十二人,也可以是两个人,或是一百个人,我与这个团体有没有时时以复活的基督为中心,即是说这个团体有没有坚定的信心?而且这团体有没有一个悔改、修和的心呢?然后,再问一问有没有这份真诚和明智去面对天主,自己和他人?

作为灵修同伴,具体上有五个条件:(一)Spiritula Friendship或可称为朝圣同伴。(二)一定要大家愿意,大家需要一起祈祷,让彼此坚定信心。(三)这个交往有助彼此肯定和支持,这未必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这同伴是愿意与你一起面对困难。(四)另一个特征,就是藉这同伴可以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五)这个同伴可随时接触到,即可透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作为一个朝圣者,需要有灵性的同伴与他一直成长,这个可以是你的丈夫、妻子、朋友、只要对方有以上五个条件,他就是你的灵修同伴。

 

第十课 在基督内的朝圣

上一篇:你常为自己找借口吗?下一篇:天主的眼泪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