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教友生活 > 生活

生活中的朝圣

时间:2010-09-20  来源:  作者:香港圣地朝圣进修团出版 点击:

                              讲师:陈志明神父

从历史角度,人类迈向着一个方向;从救恩史角度,整个人类更是在基督内迈向天父。

在公元前750年,天主亲自拣选亚巴郎,与他订立盟约,并赏赐他和后代“福地”。而亚巴郎虽然不清楚方向,但怀着坚定信心,信靠上主而行。在公元前250年,梅瑟带领以民过红海,并在西乃山订立盟约:确定天主要成为以色列子民的父亲,而以色列子民成为天主特选的子民。当耶稣出现在人类历史当中,在传教的末期,朝向耶路撒冷—加尔瓦略山,天主的爱藉着耶稣基督爱情的牺牲,十字架展开了新的纪元。而教会延续基督救世的工程,朝向新的耶路撒冷。

耶稣基督选择的是十字架之路,跟随祂的人亦很自然地走上十字架之路。为软弱的人,可藉着修和圣事和悔改态度,再次走回十字架之路。在每日不断地朝向新的耶路撒冷上,我们要再次肯定地选择基督,故然在跟随基督上我们将会遇上很多困难,但能够参与及分受基督苦难的人,亦能分享基督的光荣复活。

所以,在十字架之路上,每一个人物和其他基督徒都不断地见证,而见证常要付出代价。当他朝向天主时,要常相反世界的见解,所以就会有十字架;而走十字架之路可以有很多不同方式,有些相同,有些很不同的;因此需要一些同伴或同行者来肯定。所以,迷十字架之路,不单是我们单独行,而是有很多人与我们一起同行。

论到教会,是一个旅途中,朝向新的耶路撒冷团体:有她的优点,亦有不圆满之处。所以,在历史的过程中,曾有不同教会模式的出现。

1制度性——着重组织,教义,神圣邪恶分明,以神职人员为中心的团体。

2共融性——初期教会,教民着重分享,共同生活,着重彼此间的关系。

3圣事性——着重圣事恩宠生活,以很多礼仪性的标记表达。

4圣言性——着重圣经和宣讲,认为圣经是唯一真理的泉源。

5仆人性——着重服务:空虚自己,有爱心,常与穷人一起生活。

6天主圣三性——特别着重圣神的能力,虽然表达方式很多不同,但更重视共融的合一精神。

7门徒性——两个两个被派遣,互相合作传扬福音。

以上所表达,是讲出教会在不同时候出现了不同模式,但离不开教会依然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因此,不是某一个模式是完全及十全十美的。所以,每一个时代,看其实际需要作一取舍,而香港教会基于下列三点,作为选择了仆人教会的模式。

(一)从圣经角度——“梵二”对天主教是很重要的时刻;其中一个大突破,是从圣经角度对耶稣基督的形象有更深的发现,特别是从马尔谷福音中,发现主耶稣整个生命是一个给予,是一个大十字架,是整个地交出自我。祂时常以卑微的姿态出现,这个形象是一个受苦仆人的形象。

(二)从教会的角度——基督与教会是分不开的:圣保禄常形容基督是教会的头,而每一个教会份子是基督的肢体(罗12)既然耶稣选择是仆人的形象,教会亦很自然选择了仆人形象的教会。“你们该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511)更是圣保禄宗徒所认识到的耶稣基督。

(三)从现时的环境角度——教会面对未来,究竟教会以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现呢!可以是很社会化,很权威性的表现(例:名校,社会服务事业等等)。但若真正关心和看到香港的需要时,会发现在香港有很多穷人,特别在精神方面。在第二届司铎更新营里,参与的神父,发觉到从圣经,教会和环境的角度,对未来传扬福音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仆人教会的模式。

虽然,香港教会有此选择,但如果真正要成为仆人教会,需要两个条件:第一,首先是一个成熟的教会;第二,成长需要有想象力。

(一)成熟的教会,需要将神修,投入社会行动,及礼仪崇拜作一个整合。

1)神修方面:

从圣经角度看是神与人合一。“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

如果我们从理性上去理解是很矛盾的,神如何能同人合一呢?天与地又如何合一呢?神修是很“实在”的,主要不是“理解”的问题,而是“实在”的问题,所以不能单用理性去了解。我们可看到,耶稣基督的神修常是实实在在的,祂常带动我们去投入社会行动,当我们投入社会行动一定有十字架。所以,神修常带动我们走向十字架。

我们要看真正的神修,耶稣基督“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整个生命交付出来;这个奉献,不单是思想和心灵,亦包括有血有泪的身体。这个行径,达到礼仪上的最高峰。所以,如果我们说自己愿意做一个有神修的人,先反省自己,是否不断地每日奉献着自己的生命,或者,在礼仪上,在培育当中不断为他人,为世界,为正义各方面继续奉献自己;而在“实实在在”的每日生活中,有否投入社会的行动里;如果没有的话,是未曾成熟及未曾完全整合。

2)投入社会行动:

投入社会行动,需要与天主有很强的关系:如果我们的行动与神修没有关系的话,我们只是一个社会工作者或是行动主义者,这会变成一个不属于教会的人。相反,若我们是一个属神的人,虽然会投入社会行动,但另一方面,依然与上主保持一个很亲切的关系,而这亦是动力的泉源。另外,里面也带动礼仪方面,如何藉着祈祷,团体的行动,与神建立关系,或者不断的奉献自己。可以说,礼仪常是生命的高峰,不断地奉献。所以,当我们不能脱离团体的礼仪和行动;内不是真实不能疏忽自己个人的神修。

3)礼仪崇拜:

礼仪时常与生活,生命有直接关系,所以不能够与社会脱节,如果不是,我们所做的是形式而不是礼仪。在礼仪当中,如果没有仆人的祈祷神修的话,亦会变成空洞的言词。

因此,整合的话,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开始,都要同时留意其他方面,要平衡地成长,否则不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或团体。

(二)成长需要有想象力

想象力不是发白日梦,而是有新的视野,有远景和动力。这些人看到一些东西,或从信仰或从社会行动及礼仪中,虽然不很清晰和明显,但是这想象力带动他们走向,不怕冒险,不断朝圣等等。

所以,我们说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有很强想象力,而带动整个团体,走向那方向。所以想象力不是一个幻想那么第二次来临,而是一个形象问题。例如:如果我们对天主的形象是很恶的,我们会很惊,很怕。但如果我们对天主的形象是一个慈父,或常同自己很亲近,我们会有不同及较好的感受。同样,如果我们对整个世界和个人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观感和形象的话,它会带动我们去创造一个新天新地;而圣经上,特别默示录常启示给我们一个新天新地。而作为一个朝圣者如果能够了解到天国(新的耶路撒冷)是一个新天新地新人类的话,是会带动人在生活中不怕冒险,很有信心,能够有开放的心,接纳不同的看法,而这是整个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迈向仆人的教会,朝向永生的大父。

 

“朝圣旅程”生活营

——实况录音纪录

主题:共同经历、共同发现、共同分享

 

导言:

在路加福音第九章至第十九章里,我们看见大标题是朝向耶路撒冷。的确,耶稣的一生就是一个朝圣,祂的所言所行也是指向耶路撒冷。在旅途中,祂不断的经历、发现和与人分享。其实整部福音就是一个行动,是动态的。在马尔谷福音里,充分表达人性的软弱;同样也常常的流露了耶稣的情绪,祂的喜怒哀乐,触摸到祂是活生生的一个人,祂表达了福音本身就是天国,是行动性的—(THE ACTION OF GOD)—“你们悔改吧”,整句本身就是一个行动。天主圣言不断的转化,透过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回应,在召叫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成长。上主愿意把“和平”留给我们,而“和平”本身中间也有一个“十”字,也象征了“福音”的味道,“平”字的上半部分,也像天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覆手。所以在我们探访的行动中,我们是把和平、修和的讯息通传。我们不知道我们出外探访会发生什么?但在厄玛乌的途中,主耶稣也亲自的显现了,我们也深信在被派遣的途中,主和我们一起,所以我们不怕冒险,深信祂的安排,求祂赐给我们明智,洁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能走近他人、与人相遇,与主相遇。

派遣:

神父逐一为学员覆手,两个两个为一组,接受派遣,开始了经历的时刻。

经历分享:

神父引言:

聚会这个字,英文是(MEETING),也是相遇的意思。人除非从内心表达及分享内在的生命,否则我们没法相遇。分享本身可以是一个行动,是一个肯定思想,过去的经验。越分享,越多发现,更多的喜乐。正如耶稣在若望福音说:喜乐与分享使我们更丰盛,更平易近人。这一刻的分享使我们更加肯定,且获得平安、喜乐。

在分享中,我们也需具备三项要素:一、彼此信任,二、聆听(聆听自己,聆听对方),三、尊重对方。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一同去发现,分享大家的经历。

×      ×      ×      ×      ×

在安置区遇上一群小朋友在玩耍,我们上前交谈。在家访中,他们十分主动讲出生活困苦,从眼神的表达中,显出信任的神态。为我,是一份内在的喜悦,心中本以为是谬谬然的拍门,却意料之外得到了主动的回应,热切的分享。

×      ×      ×      ×      ×

我们接触到两姊妹,姐姐是行动不方便的瘫痪者,妹妹却心甘情愿的照顾她,口中没有半点被负累之语,眼中也绝无抱怨之情。她的生活,比我们基督徒更基督化,在她身上,我们见了基督。

×      ×      ×      ×      ×

在安置区,遇上一群小孩在玩耍,在他们身上,流露了大方和落实。在一家人里,姐姐自然地把让给妹妹,没有半点执着,完全的让了出来。在小朋友身上,我领悟了主耶稣曾说过:“你们除非变成小孩,你们不能进入天主的国”是什么意思。

×      ×      ×      ×      ×  

在南朗医院,一位垂死的病人患了肺癌,他的家人站在床边。在那刻钟通常那种病是有传染的危险,我并没有这个感觉。我走近他的床边,抓着他的手,鼓励他。

×      ×      ×      ×      ×

我们见到一个病人,看来有反应的,就向他打招呼,他好像很友善,我们遂继续下去,问他有什么不妥,他谈了一会,与我们变有少许分享。我去探访这些病人之前,想着在这里的病人病况一定很重,进去的未必一定可以离开,但当我在那里看到病人的表情和眼神时,觉得他们对生命不是悲观的,而是有希望的。

×      ×      ×      ×      ×

安老院探访了一位亚婆。她说她有一个家庭,希望家人时常得到喜乐和平安。我问她既然有子女,为什么不与他们一起住呢?她很坦白的说她的媳妇对她并不好,她为免彼此生磨擦破坏关系,所以宁愿住在这里。她时常祈祷,期望总有一日他们会接她回去。当时我留意她的神态,虽然她说可以忍受和接受这事实,但从她言谈之间,隐若见她眼中涌现泪水。当时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她是很真的,她宁愿自己痛苦,但仍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得到喜乐、平安。感谢主给了我这份感受,鼓励了我,推动了我。

×      ×      ×      ×      ×

我觉得自己应该要将手上有限的主日学资料送给那些小朋友,但到达的时候,自己不甚记得那一个门口,只知道那间屋的摆设是怎样的,于是只得从窗外偷望,看见一个人正在睡觉,他可能是他们的父亲。自己觉得很难再有机会见面,所以只有冒搔扰他人睡觉而给人打的危险敲门,告诉他想找那个小女孩。出乎意料,他没有怀疑,立即开门。我将所有的资料给了他,他很开心。这项经验,我觉得勇气很重要,那无形的勇气帮助了我,我很渴望神父能再替我出降福。

×      ×      ×      ×      ×

我遇见一个人在种植,由这个人身上我体会到聆听的重要性。因为一些平常只做普通平凡工作的人,得不到别人的留意,其实,正需要别人的欣赏与接纳。若有人愿意聆听他们工作上的苦乐,他们会感到异常的快慰。      

×      ×      ×      ×      ×

在圣堂内我们巧遇一位已退休的林神父,看见他使我有感而发。自他由大陆来港,一起为教区而生活,天天过着紧张烦恼的日子,到现在,自己已上了年纪,不能再东跑跑、西跳跳,只好在圣堂内听告解,做点小功夫。不过在他脸上仍流露出一丝丝的安慰与满足。后来他带我们到处参观,使我们更深感受到虽然人的寿命有限,但能活用一分一秒便是完全,不须害怕看到生命的尽头。

 

生命中的片断

 

引言

“生活中的朝圣”,顾名思义,是要将朝圣的精神,走向基督的信念,以基督为生活的中心思想,落实在日常生活,这种灵修的功夫,并不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或生命中的一个段落,而是好似“盐”,好似“酵母”,要渗透于整个生命与生活之中,使整个生命与生活发生彻底的变化。

讲起日常生活,离不开家庭生活与工作生活。每日所接触到的人群,不是属于家中的人,就是与工作范围有关的人士,对这些人士,因为相当熟识,或过于熟识,接触的时间又多,因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或起冲突的事件也愈多,甚至心中少不免要发生憎恶,甚至怀恨。这时所最需要的,便是你的灵修了,灵修可以使你改变你的观点,灵修可以使你心平气和,灵修可以使你与人修好,灵修不止是一付良药,能以医治你心灵上的创伤,灵修尤其可防止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通病,使单调的日常生活,变为更趋积极,更有意义。

下面这些片断,表面看来,虽属简单,但内中不知暗涵着多少血与泪,包含着多少奋斗史,内蕴着多少心灵上的斗争,其实,人生即是一场斗争(约71)。感谢耶稣基督,他给我们下保证说:“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若1633)。

陈维统神父

 

诚恳的关怀说话,好比灵膏,涂在伤痕,恰到好处,来得有力。

谭月华修女

 

宽恕的祈祷,能使他人变得可爱,亦使自己喜欢他人。

陈凤琴

  

爱的生活见证,有如停不了的波浪,承先启后,连续不绝。

陈淑坤

 

无尽的工作服务,别忘记最亲的家人。

陈玉贞

 

天主无限宽恕的爱使人自由;能够接纳自己是宽恕的开始。

周作楣

 

神修是生活的总和,生活有问题,神修自然亦有问题;但要记得,天主能够改变一切。

钟敬珠

 

修和是救赎的行动,亦是新创造的开端;天主每日邀请您与祂一起继续去世界。

钟定仪

 

做人该敏于听教,迟于动怒;因为人的忿怒,并不成全天主的正义。

霍顺意

      

脑海中的观念往往是人际关系中的绊脚石,而实地的体验是建立友谊的踏脚石。

冯惠莲

   

芥子虽小,但能成树;信德虽小,但上主可以提升去造祂伟大的事。“五饼二鱼”的小孩就是其中一例。

何洁颜

 

耶稣基督一个“人”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同样,一个人亦可以影响另一个人整个的生命,问题这影响是增进发展抑或渐趋毁灭。

关国辉

 

喜欢朋友,多数为满足自己;爱至亲的人,需要交出你自己。

李若微

 

做到有把握的事,当然开心;做到无把握的事,会觉得兴奋;而能够知道天主邀请你做祂奇妙的事,内里会发出自然的微笑。

郭莲芳

 

千万个理由不能解决个人的疑惑,但一次的心领神会能够使人接受一切。

郭莲华

 

信念能使人坚定意志;信心能使人苦干勤奋;信德能使人心境开朗。

梁显明

 

有内在的矛盾,亦会有外在矛盾的现象;要保持平衡,先要明白人性的有限。

卢敏耀

 

朋友的爱炽热如激流,来得快,去亦快;但母亲的爱如细水,长流而深远。

马凤鸣

 

每一次的跌倒,是希望的增加;

每一次的失败,是成功的挑战;

每一次的祈祷,是信徒的再次肯定。

伍静芳

 

“人性软弱”常被人解作是一种借口,而忘记这也是铁一般的事实。但人性除了软弱外,还可以有斗志,刚强、培训,修炼……

潘丽霞

  

分享我生命十八年的德德一旦逝世,周围的人都要看我如何继续,是真不容易——我却认为是奥迹。

孀守之初,生命力全失落;相携相伴的另一半,在人生半途舍我而去,悲恸之余、还是悲恸。我哭得很多,也接受不了任何人的开解,但问天主:“为什么?为什么?”最低暗淡的时刻,我简直想死。

一位大学的同窗,平常没有很深的交往,只知她是基督徒,寄来慰问咭,内文是一篇海伦·史丹拿·瑞丝的作品:

“我们把所爱的人交回给天主

就如祂当初把他们交给我们

并没有因送出了而失去他们

故此

我们也没有因把他们归还给天主

而失去他们

死亡只是一条水平线

而水平线只是我们世人目光的极限”

这篇文章的讯息:“生命是永恒的,爱是超性的。”

在圣地朝圣之前,尹莹修女知我心底创伤,对我说:“你首先要宽恕天主。”到了耶路撒冷,就在加尔瓦略山基督十字架下与我主修和,决志从新做起,接纳祂所安排的一切。“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旧的已成过去。”(格后517

天主是收回了我最心爱也是最爱我的人,但我还有家人、朋友、事业,在在都需要我。神师与我祈祷,就用圣保禄宗徒的话语“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格后1210)要我自强不息,努力不懈,为我再肯定我存在的价值。

有了信仰的幅度,投身事业,价值观自是不同。与有钱有势的人交往,看到很多物质富裕的人,心灵其实非常贫乏。属灵的意识,使我学习知奢华而慕纯朴。

未出嫁前,我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婚后德德对我更是溺爱纵容—“温室的葡萄”;造成我的骄横,不知世途险恶,不知民间疾苦。现今过独身生活,是一大考验;再没有人可依恃,家居生活,事无大小,人情冷暖,都得自己去面对,渐渐体会到世界上不幸的人何其多,只是每个人的十字架不同。肯虚心接受,心中存平安,我们才真正有自由。独自过活,使我懂得事事感恩,与人相处懂得学习悲悯。

这两年多,朝圣团友给我灵修启迪的担待:FLAT中心的祈祷、聚会的情谊及代祷、病苦中的关切、为我带来喜荣,都是天主特别的眷顾,铭记于心。

 

生命本身,是不断地跨越,奔赴永恒。

爱的本质,是不断地扩张,达于地极。

萧孙郁标

 

心灵越是空虚、迷惘;上主越是临在其中。这刻重要的,不是感受,而是坚信。

谭锦荣

 

细小的经验,能够牵起一连串的反应;真诚的爱护,能够击破铁石的心门。

谭换红

 

人的不接受和无感觉,不能否定天主的真实存在;同样,对方未能作出相应的行动,亦不会减去修和的意义的价值。

黄雁仪

 

平凡人有平凡人的生活;基督徒有意想不到的经历。

任婉文

 

每人的生活背后都有一个重要讯息;

每个团体生活都有共同的意向,

每个基督徒都必须将整个自己交回上主。

陈淑基

 

懂得去祈祷,是生命的开始;

不断的祈祷,是生命的延续;

祈祷中的祈祷,是生命的核心。

陈慧贞

 

多一份体验,多一份智慧;智慧常使人更有自信,更肯定生命的价值。

吕丹

 

若要人自由抉择——快乐抑或痛苦,人自然会选择快乐。但基督徒明白到,只有通过痛苦,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喜乐。

蔡太

 

只要信,就是希望。信德不会使人蒙羞受辱。

姚太

 

写在后面

“生活中的朝圣”,好一句命题,更是人生一项挑战。

短短两年期,朝圣之声此起彼落,什么本地朝圣,澳门之行,和平旅程,印度之旅,弥漫着一片朝圣热潮。

然而,真正朝圣者,应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若四章23节)

心神——除非我们以主基督为轴,因而有彻悟的心,否则我们有心无神。

真理——除非我们明白基督心意,被祂的爱所包容,否则很难有智慧去明辨是非黑白。

感谢主,我们有共聚的机会,有分享的时刻,然而,面对转变中的香港,历史的主宰正看中香港教会,作祂修和的工具。使命之故,责无旁贷。我们要认真生活,具体实践,积极行动,虔诚事主,才堪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朝圣者。

愿我们怀着同一信念——厄玛奴耳——在历史的转变,发出一点星光和火花。

陈志明神父

 

出版日期:一九八六年复活节

编辑统筹小组:陈维统神父 黄雁仪 潘丽霞 马凤鸣 

陈志明神父 陈佩瑜 伍静芳 霍顺意 萧孙郁标

 

鸣 谢

教会在一处共负责任,建设教会的大原则下,我们感谢有份参与这项“共负”及“建设”的朋友,使生活中的朝圣继续前行。

上一篇:你常为自己找借口吗?下一篇:天主的眼泪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