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三主日(丙年读经)
读经一:列上十九 16,19-21
答 唱:咏 16
读经二:迦五 1,13-18
福 音:路九 51-62
十岁的孩子写信给他的父母,希望一家四口能生活在一起,不要分开。他说,虽然他和妹妹不很明白爸妈为什么要分开,但他知道他们很痛苦,而他也知道痛是怎么样的感觉,因为他心中也感受着痛,而且这痛会长久存留在他的心中。如果爸妈认为分开就不会再痛,他和妹妹愿意接受他们的决定,最少两个人痛或者会比四个人痛好一些,无论爸妈怎样决定,他仍会爱他们。孩子们的父母读了信,哭了一场,作了些重大的改变,一家四口至今仍生活在一起。
天主的话并非写在云端,或天涯海角,以至我们罕能得知。他的呼唤,常在我们身边,能透过稚子、在困难中的人,向我们传达。第一篇读经中,厄里叟的决志改变了他的一生。厄里叟显然是个富家子弟,最少他有十二对牛。何人厄里亚,在仓惶逃命中,拣选了他作侍从,难道他要听从吗?他也不是没有犹疑的。“厄里叟丢下那些牛,追上厄里亚说:‘请你让我先回去和我的父母吻别,然后来跟随你。’厄里亚对他说:‘你去罢!要再回来!因为我应为你作的,已经作了。’”(列上十九20)天主的话在多方面向我们揭示了,人应如何回应?不论有什么外来的势力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还须为自己的抉择负责,连不作抉择也是一个抉择。
《路加福音》记载,因为撒玛黎雅人不愿接待耶稣,“雅各伯及若望两个门徒见了,便说:‘主,你愿意我们叫火自天降下,焚毁他们吗?’耶稣转过身来斥责了他们。”(九54—55)现今的世代不是一样的吗?我们往往只看表象,只凭观点与感觉,忽略了事实真相。撒玛黎雅人只因耶稣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就拒绝了他,而没有理会他到底是谁?最少也可听听这人说的是些什么道理!另一方面,世事未尽如人意,是否因此就可以诉诸天谴──叫火自天降下,焚毁对方?如果一切都很畅顺,我们还需要主吗?
主耶稣渴望的是我们与他真正的共融,而非旅馆式的大家偶然聚合在一起。为信仰团体如是,为家庭生活也没有不同。共融是指一种深度的相互交流,具有爱和真理的生命力量。我们以前、昨天、今日、将来怎样看婚姻与家庭是一件事,但家庭由婚姻缔结而成,肩负着向生命开放、繁衍培育下一代作为社会基础这一神圣使命,却又是一件不能否定的事实,绝不会因人的观点改变,而使事实变得不存在。立法与审断的人都是“智者”,他们想的,到底是些什么?
第二篇读经《迦拉达人书》写得很清楚:基督解救了我们,是为使我们获得自由,许多人却以这自由作为放纵肉欲的藉口。我们也会理直气壮地辩解说:“这是为了爱!”前任教宗本笃十六的通谕《在真理中实践爱德》开宗名义:“爱德能迷失方向,也能丧失它本有的意义,过去曾如此发生,现在亦然;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误解爱,把它排除于伦理生活之外,使它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爱德与真理相提并论,不但如圣保禄所说‘在爱德中持守真理’,也该转过来补充说:‘要在真理中实践爱德。’”(CIV2)
跟随耶稣的人当中,有的要先去尽子承父业的责任,有的要顾全公共关系,但会否都是皮肤般深浅的表象,到底还不曾深入地接触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