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文明以及现实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 并没有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世俗化而在现代化浪潮中衰微,相反却以越来越多的信徒和各种新的形式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我国特别是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宗教的发展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的背后隐藏着民众深沉的精神追求。因此,研究和考察转型期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不仅 关系到理解社会现实、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而且关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格精神架构。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呈现出整体性、多元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社会成员之间贫富差 距扩大与社会不公、社会焦虑、人际关系淡漠、价值混乱和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这就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阵痛是民众寻求宗教依归的内 在动因;世俗化导致的工具理性膨胀、个体价值虚无化为民众皈依宗教提供了信仰空间;道德滑坡、人际关系商品化带来的“情感沙漠”为民众信仰宗教提供了土 壤,而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则成为民众皈依宗教的催化剂。虽然民众信仰宗教的个体动因大多是基于生病、个人成长、进步、意义缺失等世俗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隐藏 在这些世俗动因背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由此社会转型对民众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信教人数增多,信徒内部构成发生变化, 分布呈现“两极性”特征;在宗教组织形态上,与西方宗教世俗化由制度宗教向个人宗教转化相反,正在实现由普化宗教向制度型宗教的转移。 本论文选取了山西省太原市天主教沙沟堂区和太谷县两个区域社会作为研究样本,对民众宗教信仰的契机、宗教皈依的支持因素和信仰参与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 果表明:转型期民众接触和皈依宗教的过程是一个主动与被动的双重变奏、非理性与理性的二律背反、功利与超越的双重交织。由此本文得出结论:民众的宗教信仰 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逻辑关联和非逻辑关联,将民众的宗教信仰简单地视为落后和迷信,实际上是对民众精神世界的极大的误解和鄙视。因此,我们应当客观评价 民众的宗教信仰,对其加强引导,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关键字:社会转型,宗教信仰,基督教徒
全文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 1.1 社会转型的内涵 1.1.1 社会转型的界定 1.1.2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程 1.1.3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 1.1.4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1.2 社会转型与宗教变迁 1.2.1 西方宗教的世俗化历程 1.2.2 转型期中国宗教的变迁 1.3 民众个体宗教信仰发生与发展的因素分析 1.3.1 民众信仰宗教的个体动因 1.3.2 民众信仰宗教的社会原因 第二章 民众宗教信仰的实证研究 2.1 实证研究基本材料 2.1.1 太原市天主教沙沟堂区 2.1.2 太谷区域社会 2.2 实证研究结果呈现 2.2.1 民众宗教信仰的契机 2.2.2 宗教皈依的支持因素 2.2.3 信仰参与 2.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承诺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