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历史学者指出,教会团体保存档案能有助历史研究和团体的传承,他们呼吁做好相关工作。
浸会大学图书馆与中国基督教史学会于十一月十九日合办圆桌会议,题为“香港教会文献的保存与利用”。讲者之一、教区档案主任夏其龙神父期望,现代人应对前人保持好奇与尊重的心,善加借助档案探究历史。
在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任教的夏神父说,教区档案最常见的用途是向教会团体提供已亡修道人的生平资料去撰写讣闻。他说,教区档案处把好些档案资料出版书籍和上载互联网,帮助外界了解教会历史,如记载本地已亡神职人员生平的《先贤录》。
他说香港教会早年负起保存中国教会档案的角色,教宗特使于一七O五年在广州成立总务处后,保存了不少有关礼仪之争的文献,其后由香港教会保存;一九二二年,教廷设立驻华代表,把该批档案移送到北京及罗马,香港教会则专门保存本地档案。
“文件不数码化,会对它本身造成很大负担。”他说档案处部份收藏已有百多年历史,纸质或起了变化,故此好些已数码化或制作成微缩菲林,以减少文件查阅时的耗损。“研究教会史就要用上这些资料,惟研究本地教会史的人不多。”他说。
中大崇基学院神学院副教授邢福增表示:“教会既要开创历史,也要保存历史。”他鼓励教会团体开放文献供学界研究,包括未公开的资料。
浸大历史系李金强教授分享,指保存香港各教会的文献对见证福音传入中国非常重要。他说基督教潮人生命堂教牧著作甚多,提供不少历史资料,他呼吁教内人士撰写回忆录,帮助保存教会历史。
席间,浸会大学图书馆公布“教会刊物数码化计划”,分享为五个基督新教宗派及组织进行刊物数码化的经验,计划获耶鲁大学资助。
计划为四千三百八十七卷期刊及教会报刊数码化及存档,文件来自基督教香港信义会、香港圣公会、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香港浸信会联会及香港基督教协进会。
浸大图书馆高级助理馆长(特藏及文献组)黄淑薇说,这些刊文见证了教会团体的文字事工,她呼吁学术界和教会重视资料保存及历史研究。
她说该馆已上载该批刊物到图书馆内电脑,供相关研究员浏览。
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馆长斯图仁柏格博士(P. Stuehrenberg)介绍该馆的“赖德烈普世基督教文献保存计划”,称图书馆与教会在文献保存上彼此合作。
中国基督教史学会由一批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研究历史的学者和信徒组成,旨在分享研究心得和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