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思穎、林康政
翻開《天主教教理》中文版的頁1,就是1992年10月11日公布的《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這日子也是當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日。該宗座憲令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了出版《天主教教理》,親自撰寫並宣讀的一份隆重文獻。至今,《天主教教理》已落在各地教會的土壤裡,並不斷廻響於今日天主子民的信仰生命中。2017年10月11日,正值《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頒布25 週年,我們有幸得蒙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邀請,以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代表(陳思穎)及華語牧民教理學學者(林康政)的身份,出席於梵蒂岡舉行的紀念活動。
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廿五週年慶祝活動
是次活動於保祿六世的世界主教會廳舉行。當天活動內容包括四個專題講座、聖樂演奏、各地教理書及歷史展覽等,最後教宗蒞臨致辭。大會送贈與會者於9月出版的新書《天主教教理——神學與牧民釋義》。該書由40多位來自意大利、法國、英美、西班牙及德國等地的教理與神學學者撰寫,經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蒙席編輯。
紀念活動開始,大會播放了25年前的兩個片段:一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宣讀和簽署《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另一是教宗於10月15日主日,在伯多祿廣場三鐘經講話中所公告的《天主教教理》,指明它是普世教會作為更新宗徒福傳使命的重要工具。短片播放後,四個專題講座隨即展開,以闡釋這本教理書於今天的福傳與牧民成果。
講題一:福音新傳過程中的《天主教教理》
這講題由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蒙席主講。他指出福音新傳中的教理講授是一個教理化的皈依過程,使基督徒以聖言改變和更新生命,與主相遇。《天主教教理》提供基礎的信仰培育,旨於孕育出信友身份,並標誌基督徒生命所要經歷的各個階段。可見,這部教理書於福傳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天主教教理》記錄了天主教會的信德內容,它不單可被用作講論信仰,更能培育人以信德和理智,實踐信仰生活和使命。就這一點,講者如此描述了自己的教理靈修:「我以心神祈禱,同時也運用理智祈禱。」
他指出從事教理工作的人,應當培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尋求合適的語言,將教理通傳給不同對象,並把信仰札根於教理作為基礎,以傳遞福音的真理。擔當教理職務者應具備培育的條件,好能從教理中找到合宜表達的方式,幫助教友面對今天新時代和新世界各項不同挑戰。這一點正是回應1975年教宗真福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76號所提及——我們從事宣講福音,應對「時代徵兆」有所警惕;同時,這也配合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在《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46號中所教導——一個「外展」的教會必大開門庭,讓每一位教友被派遣出去世界,接觸他人。
簡單而言,福音新傳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教理講授,藉以宣講和行動,觸碰人心,讓人打開心扉,在人心深處被基督救恩所充盈,隨之度日新又新的皈依生活。
講題二: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革新下《天主教教理》的貢獻
第二講是由意大利都靈總主教諾西亞(Cesare Nosiglia)總主教主講。他指出在梵二大公會議討論時,曾經考慮會出版一本適合時代的教理書,但梵二革新的思潮實在相當充實,當時尚未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開展這項工作。直至80年代中期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重提這個重要而艱鉅的任務,終於在90年代初,理想實現,頒布了《天主教教理》。雖然《天主教教理》於梵二大公會議後的30年才面世,但它的內容結構,卻實証了梵二大公會議的主要思想。《天主教教理》的四卷內容就是信仰的宣認、基督奧跡的慶典、在基督內生活、基督徒的祈禱,與梵二大公會議文獻的四大憲章,即《教會》憲章,《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禮儀》憲章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互相呼應,更是具體地將之落實。
《天主教教理》的編撰和運用,非常重視聖經,因為聖經源於天主的啟示,而教理講授正是將啟示傳遞給人,所以《天主教教理》是教理講授工作的一份恩物。在教理講授過程中,教理書常伴隨著聖經,幫助人閱讀、應用及宣信,旨於使基督徒的生活融合其中。再者,教理作為傳遞天主啟示的寶庫,當中聖經、聖傳和教會訓導三者缺一不可,一同進行。教會需要教理講授,因為它包含了信德內容、禮儀生活、倫理德行及靈修祈禱。可見,教理書建構著基督徒的整個生命,為此各地教會要全神貫注,投身於教理講授的事工。
教理講授之目的是傳布福音「喜訊」,因為教會宣講耶穌基督的救恩和祂的奧跡;同時,人的努力也不容忽視。講者指出:「如果沒有好的傳道員,就沒有好的教理講授,而教理不是硬件,卻是動態、活化和有血有肉的。」因此,傳道員要尋求一個配合時代、正視生命的教理傳授法,使教理成為有效方法,使人融入信仰生命,並要以有效語言和表達方式,使信仰觸碰人心。傳道員更需要接受天主聖神的光照,因為《天主教教理》的主角就是天主聖神,全賴聖神來促成和調協教理講授工作的一切活動。
講題三:《天主教教理》闡釋信仰的方向性原則
講者是維也納教區總主教舒安邦(Christoph Schönborn)樞機,即任青年教理Youcat的總監。他說明《天主教教理》是天主教信仰的有機綜合,並為闡釋這立論,羅列出七項神學性原則:
(1) 信仰是有機性的
在1985年世界主教會議結束後,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領導教會,出版了一本回應梵二大公會議精神的教理書。要完成這項任務,從起初來看,似乎不大可能,因為要尋求統一的語言來綜合世界各地信徒的不同信仰經驗,艱難尤甚。不過,自古以來,皈依天主就是唯一目的,時到今天我們所傳遞的信仰,就是自宗徒傳下來的一致信仰。因此,一本統合的教理書所詮釋有關基督和教會的訊息,應當是正確無誤;同時,它更可以被各種文化、語言、處境和傳統所包容,因為這本教理書需要在世界各處,傳遞同一救恩喜訊。所以,《天主教教理》表達出唯一天主所賜予各地子民的至一信仰,而這信仰具有傳生作用,透過人的宣布,得以世代相傳。這一點在《天主教教理》中,特別被看重,並須發展。正因為信仰有傳生性,教理常該充滿朝氣,煥發生命,好使教會亦可以常保持青春活力。
(2) 信條與神學之關係
長久以來,教會內存在著一個難題,就是信條與神學之間,好像沒有清晰分野。在教會悠長歷史中,許多神學家為著辨證真理而作出巨大貢獻,有聖多瑪、聖奧思定、戴都良、更有近代拉內等……它們都是為著同一信仰的闡釋而服務,而同一信仰表達是集大成於眾多神學。當信友要用語言去表達信德內容,信條就是教會給信友制定的一套準確系統。這統一的信仰表達,雖然必定是來自不同種類和路向的神學,但多元神學卻不能與這統一信仰內容有所違背。否則,眾多神學都不可能在教會大傘下和睦共處。教理講授的角色就是從神學的多元中找到一個準繩,為信仰寶庫及教會訓導提供一個統一的表達,為建構起教會內的信仰意識。
(3) 真理的等級
由梵二大公會議至今,一些教理專家好像在討論並撰寫教會的教理書時,尚未將真理等級的概念放諸其中。後來,拉辛格樞機(即榮休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出真理等級是一個有機的架構。在這真理等級中的次序,除非有重大原因,否則不能更改。一些不在真理等級架構內的內容,例如有關天使的道理,雖然一點也沒有缺乏其教理的真確性,但表達於信德內容的次列上,並非排在核心位置。《天主教教理》四卷的脈絡——信經、禮儀、倫理、祈禱,正與真理等級相和應。它符合真理等級的先後表達,由信經作為始點,並以祈禱作為信仰表達的高峰。
(4) 恩寵的優先
天主降生成人,就是為了人類的得救,這分別顯明於教理書的卷一及卷二部份。這就是天主先以恩寵去召叫和施予,要求人以愛作信仰回應。《愛的喜樂》宗座勸諭顯明了這恩寵的優先性。因此,整部《天主教教理》不是提供教學方法,而是為了顯明人如何以愛還愛,回應天主的恩寵。
(5) 傳統的結構
《天主教教理》234號重申教理書本有的真理等級的結構,就是以天主聖三作為奧蹟的核心。它聯同其他奧蹟,彰顯出整個真理。《天主教教理》的卷一及卷二,就是講論天主對人的主體行動,即天主向人啟示自己,以及透過禮儀聖事將祂的恩寵向人通傳。《天主教教理》的卷三及卷四,就是談論人對天主行動的回應,即以福音的精神和價值度倫理生活,並以祈禱回答天主愛情。這結構正要顯明教理訊息的次序,就是天主對人的主動邀請,人要以信德回應主愛。每卷核心都在顯明基督生命的奧蹟。
(6) 以基督為中心的宣講
《天主教教理》234號指明:「至聖三位一體的奧跡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核心奧跡。」因此,天主聖三是我們宣講基督福音的中心,也光照其他教理,使一切教導指向天主救恩奧秘的描述。《天主教教理簡編》的第一句就已經簡潔指出「天主本身是無限的美善和真福。」為此,透過教理講授的過程,人要認識耶穌基督,並理解到「天主是愛」的啟示。拉辛格樞機更強烈地堅持,耶穌基督就是信仰教導的核心,我們必須閱讀福音,才能認識降生成人的天主。
(7) 聖經與教理的統一
拉辛格樞機一方面提出閱讀聖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信友在閱讀《天主教教理》時,不忘閱讀當中所引用的聖經章節。梵二大公會議的《天主教的啟示憲章》12號給了一個清楚說明:「天主在聖經裡是藉著人,並用人的方式說了話。」聖言使我們的信仰生命達致統一,而許多聖人的生命就是體現這一致性。這樣,聖言促成信仰的一致,使人流溢出基督徒的活潑生命。聖人的言行和生命本身,就是這信仰一致的活潑見証。
講題四:《天主教教理》作為天人溝通的媒體
這是由一位德國神哲學系女學者嘉露(KARL)主講。她引用《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62號,說明語言文明促進福傳過程中,人與天主溝通之重要性,因為信仰就是天主與人的交往、互通和相遇。這圖像該成為傳道員的形象,以活出《論現時代的教理講授》宗座勸諭的精神,更是《天主教的啟示憲章》2號所強調,人要與主交談,宛如朋友,而教理書則作為通傳天主愛情與信仰的有效媒體。教理講授旨在於使人與主建立情誼,與基督共融(1997年《教理講授指南》80號),為能在主內結成一體(《教會憲章》1號)。人要與位格的天主相遇,好讓主基督進入人的內心深處(《論教會在世界牧職憲章》16號),讓主基督常在我們生命中住下來,如同厄瑪烏二徒與主基督相遇的結果一樣。同樣,在信仰旅程中,傳道員要成為慕道者的朋友,一同上路。(宗8:26-40)這樣,教理書就是信仰生命傳遞的媒體,也是傳道員的見証生活,為了使人與主建立共融關係,讓主基督介入自身生命,再而帶進社團和世界。
事實上,教理講授只是信仰傳遞媒體的其中一種方式,因為天主通傳救恩有其種種方法,正如本篤十六世曾應用《天主教教理》31-35號,指明人尋求天主的不同途徑(WAYS)。教理講授這傳播媒體,是利用宗教教育的方式,通傳天主對人的救恩計劃,同時以慶典,行動和祈禱方式,讓人藉此轉化生命,接受救恩。這樣,《天主教教理》在福傳過程中作為有效媒體,具有三重傳通信仰的幅度——第一是以掏空取向的溝通幅度,此乃信仰與人類不同文化及團體生活的接觸,直接地向人傳布喜訊,使人的文化和靈性得以提升和淨化。基督徒的祈禱和禮儀從中發揮重要角色,建立起人類共融的團體,並創造出信仰文化的世界。第二是契造轉化時刻的存有幅度,就是針對民生問題和社經環境中,幫助個人作生命的反思,為求教理喜訊能使人與主相遇,達致轉化時刻,經驗到厄瑪奴耳「天主與人同在」的救贖福音。這樣就能進到最後的降生奧蹟之救恩幅度,即個人信仰完全融入至人性生命和社會環境,並因教理教導與主基督共融,如同《論現時代的教理講授》宗座勸諭所指出的教理方向——天主救贖之愛要為人開展信仰的人生旅程,而教理喜訊要回應人的生命渴求,生活挑戰及人性經驗。只有我們看見和接觸到生命之言(若望一書1:1),基督徒才富有信仰的活力與使命,好讓教理訊息得在人世旅程中,展現天主是愛,使接受福音者活出基督的生命,像他一樣去思想、言語和行動。
教宗方濟各的鼓勵
四個講題後,教宗方濟各到達會場致辭。他指出《天主教教理》是歷久常新的活聖傳,守護著信仰寶庫和真理之同時,能在新時代帶動今日教會的天主子民,在新道路中行走,活出福音新傳的恩寵和使命。為此,每一位基督徒不單要對教會的信仰內容增強理解,也要尋找一種新用語,表達這源於天主聖言而來的一貫信仰。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25號,指出教理「愛德至上」的最高原則,就是整個教義和訓示要導向人達永無止境的愛。在這原則的光照下,教宗就承認過去歷史中教會對死刑的不足理解,並回應當今世界的有關爭議。「愛德至上」的教理準繩促使我們反思死刑議題,重申每個生命都具有人性尊嚴,而天主的慈悲寬恕大於人為公義。教宗在結束講話時,說明教理講授所廻響的天主聖言是永存不朽,因為聖言是一個始終不斷成長的動態現實,總是帶領人走向成全。
筆者的會後感言
經過出席是次慶典,我們再次燃起了以《天主教教理》作福音新傳的愛火,懷有希望,致力應用教理去廻響每一位基督徒對天主聖言的認知。這不僅只關注澳門教會的教理情況,更是要為了服務整個中華大地的教會子民而作。讓我們擔當傳道工作之同路人,在面對這新時代的信仰生活和社會挑戰時,能以福音轉化生命,活出「天主是愛」的真理,同時以福音的喜樂,感染我們周遭的每一個人,實踐福傳使命。讓我們偕同基督君王,以聖言的光照和信仰的真理,一同期待和宣布救恩的勝利,踏進另一個新的禮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