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教友生活 > 主日

陈日君枢机主日讲道:期望与喜乐 警醒与准备

时间:2016-11-25  来源:朝夕相随  作者:陈日君枢机 点击:2864

bishopB.jpg

甲年将临期第一主日

依 2:1-5
咏 122:1-2,3-4,6-7,8-9
罗 13:11-14
玛 24:37-44


我们大概会同意,圣经的时间观念不是圆周性的轮回──周而复始,永无新意。圣经的时间观念是直线的──有始点、有过程、有终点。其实我认为说“时间是螺旋形的”可能更准确;因为一年一年固然有个循环,但不是一个个自我封锁的圆圈,而在循环中向着目标前进。 
 
礼仪年的最后阶段里,教会要我们默想末世的道理。现在,礼仪年的开始也是以末世为主题。这前后衔接是礼仪上刻意的安排。将临期分上下两期,在将临上期的开端,礼仪要我们瞻望的是救主光荣的来临,后来渐渐把视线转移到二千年前耶稣的来临。将临下期(自十二月十七日开始)才是圣诞节的近预备。 
 
瞻望救主光荣的来临,可以说是耶稣升天后教会的“常务”。善度将临期应有的心态,也正是我们信徒该常常持有的心态,培养这心态当然是很重要。 
 
让我们看看今天的礼仪怎样描写这种心态。首先是“期望与喜乐”。 
 
在高山上,上主的圣殿是万民的归宿。(读经一)有人说:“我们同到天主的殿里去吧!”我一听见,心中就充满了悦乐。耶路撒冷呀!我们现在竟然进入了你的城门!(咏:122) 
 
这圣咏似乎把起步时的期望与到达时的喜乐拉得太近了吧?不,这正好衬托出教会的奥秘∶在教会的生命里“已经”和“尚未”是不能分割的两面。“将临”当然强调期待,但我们期待的正是二千年前已降生成人、为我们受了死、为我们复活了的救主耶稣。有了“已经”才有“尚未”──正因为基督已为我们完成了救恩,我们才充满信心期待他光荣的来临,期待我们救恩的圆满成功。 
 
恩宠已战胜了罪恶,生命已战胜了死亡,光明已驱散了黑暗!恩宠、生命、光明已现成的摆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接受! 
 
“接受”是我们唯一要做的,也是唯有我们能做的。圣奥斯定说∶“那没有你合作而造了你的天主,没有你的合作却救不了你。” 
 
我们能接受,我们能拒绝。天主要我们甘心情愿地接受他的爱,给了我们真正的自主权,把我们的命运放在我们手中。我们要在恩宠和罪恶之间、在生命和死亡之间、在光明和黑暗之间作出抉择! 
 
谁会喜欢黑暗呢?光明不是肯定占优势吗?可惜,并不一定。黑暗常诱惑着我们,在黑暗中我们可以做一些不能见人的事。禁果常有它的吸引力。人想“知善恶”,支配自己的生命。“不用天主指手划脚,我们不是也可以开心过日子吗?”唯物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以最堂皇的包装推销自己;传媒每天供我们欣赏的不外是“吃喝婚嫁”(今日福音)、“淫乱放荡,争斗嫉妒”(读经二)等勾当。

上一篇:主日弥撒讲道(甲年将临期第一主日)下一篇:公教报主日弥撒讲道(甲年将临期第一主日)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5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12-01 20:28:03 发表 [5 楼]
末世



耶稣不允许门徒们使用刀剑,却给他们提供了另一种装备:“我将给你们派遣圣神”。这许诺是否指一种脱俗的思维?是否是一种我们今天应该重新发现的灵性智慧?





  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这份力量。它不是在我们生存之上另加一层高超之力,它是我们借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与天主亲密交往,在我们内打开新的可能性,使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变得更为开放;信仰的确会使我们的生命更为深邃。



  这或许就像一种元网络一样的东西,远比互联网快捷万倍。当然它要比网络更自由、更真实和更积极。



  用“诸圣的共融”这个词可以表达它的意义。我们所有人都被一种深层次的联系结合在一起。即使我们从未谋面,但却相互认同;因为有同一的圣神,同一的主在我们内行动。



  在里斯本的讲道中您曾说,今日教会的首要职责乃是协助人们去“超越普通的事物,而去寻找最根本事物”。教会的教理,“万民四末”是信仰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到地狱、炼狱、反基督者、末世时期对教会的迫害、基督再次来临、最后的审判等主题。但为什么在宣讲中,相对于教会的那些热门话题来说,对有关末世的主题却保持着沉默。而实际上,这些才是更深地涉及到人的生存,且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主题?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证道与宣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导向如何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那真正最美好的世界,人们却不再提及。我们需要扪心自省。当然,宣讲需要适应听众,接近他们的生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突破这个界限,而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看清终极的事物。



  末世的事物对当今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并似乎是虚假的。他们所要的是对具体的答案去解决当今一般生活上的困扰。但如果这些答案不能让人从内心感觉到,他们的存在远远超越物质生活,并使他们认识到有审判、恩宠、永恒,这些终极事物的话,那么这些答案就仅仅是一种不完整的回应。为此,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语言和新的方式,来协助人闯出有限世界的壁垒。



  基督所有的预言都实现了,唯有一件还没有发生,即祂的第二次来临。只有这事件实现了才能使”救恩”之言达致圆满。您曾创造过一个名词:“末世性的现实”。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



  它的含义是:末世事物绝非海市蜃楼或幻想出来的乌托邦,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需要时刻谨记耶稣那极其肯定的话:“我将再次来临!”这一句话凌驾于一切之上。因此,在初期教会的弥撒中,人们总是面向东方,面向再次来临的基督,因为冉冉升起的旭日象征再度来临的基督。每一台弥撒都是去会晤那将要来临者。这样,祂的来临是先期而至了;我们走向祂,而现在祂已经预先来到了我们中间。



  我很喜欢将其与加纳婚宴的故事作比较。在那里,主耶稣先是对玛利亚说:“我的时辰还没有到。”而后祂还是将水变为新酒,使祂那尚未到来的时辰预先来到。在圣体圣事中,这种末世性的现实,就实现在此时此刻:我们与要来的那一位会晤;祂在此刻就已使那有朝一日作为终结的时刻预先到来。我们应该如此理解:我们一直就在与那即将来临的主会晤,我们进入了祂来临的时刻;这样我们让自己融入进一个最确实的事实,一个远超我们日常生活的事实。



  已被若望·保禄二世册封为圣女的傅天娜修女,在大约八十年前的在一个神视中曾听到耶稣如下的话:“你应当准备这个世界,来迎接我的最后来临。”是否人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话?



  如果我们仅是以时间性的角度来解释这些话,认为主的来临即在眼前,而要即可去做面对,这显然是错误的。相反的,如果我们从上面所提到的灵修角度来理解它,就是认为主是即将来临者;我们需常常在为祂的再临做准备;只要我们信赖祂的慈悲,让祂来塑造我们。这种理解才是正确的。让天主的仁慈来塑造我们以抵消世间的残酷无情,这就是我们为接受祂慈悲以及祂的来临所做的准备工作。



  我想继续探讨这个话题。新约唯一的先知书,若望《默示录》,公认的喜讯,乃是全面指向基督的再临。其实,在耶稣时代的法学士、隐修者、星相学家们都在设法去计算默西亚来临的时刻。



  德国著名的科学家吕迪格·侯林斯凯(Rudiger Holinski)说他已经发现,若望在《默示录》中所致函的七个团体,并非是指实际的地方;而是指在历史发展中相继而至的七个不同时代。在这意义下,第七,也就是最后一个,团体的名字劳狄刻雅(翻译为:民权),是指一个充斥反叛、力争参与的时代。与之相应的第七道封印是指一个充满恐怖、沮丧、异端四起、新兴宗教日益增多的时代;那时,人的行为将是不冷不热。



  无可讳言,当今世界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就像我们曾经谈论到的,在很多地区,地球——我们的家园,所遭受的破坏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程度;而信仰的情况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信仰的意识越发淡薄,许多教堂已被关闭;反基督舆论的专制已不再是背后操作,而是大张旗鼓地作出攻击。更有甚者,人类已开始去打破圣经的最后禁忌,“生命树”,去操纵并制造生命。



  是否这种情况促使您在纳匝肋耶稣一书中指出:我们特别应该将耶稣关于审判的训导,应用于当下的情况?



  我对如似的注释是持有怀疑态度的。《默示录》是一部复杂的著作,其中有诸多不同的层面。是否上面引述的见解代表着《默示录》的某一层面,我想对这问题保持开放的态度。但无论如何,《默示录》并不提供任何方式来帮人推算事发的时间。其实,它最显著的方面是:当人们相信末世的时刻已来临,一切却又重新开始。这意味着《默示录》神秘的反映出我们所受的痛苦会继续发生,但却没有告诉我们究竟何时及如何找到答案。以及主何时、并以何种方式显示给我们。



  这不是一部用于推测未来的书。重要的是要知道,每一个时代都不该拒绝主。我们也一样,此时此地我们就在审判之主面前,让自己接受他的判断作指引。人们曾一直在论及基督的二次来临,一次在白冷城,一次于世界末日。但圣伯尔纳多却提出了基督的“中间来临”(Adventus medium),即基督不断地介入人类的历史。



  我相信这是正确的阐释。我们无法确知这个世界何时终结。基督也亲口说过,没有人知晓,甚至人子也不知道。但我们必须生活得犹如祂即将来临。尤其是在痛苦磨难中,确信祂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着祂的裁判。



  我们不知道祂何时来临,但福音告诉我们祂将会来临。圣玛窦记载:“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祂要坐在光荣的宝座上。”祂将把人类分开,犹如牧人将绵羊与山羊分开,祂将对一边的人说:“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吧,来承受自创世之初,就给你们预备的国度吧。”但对另一边的人说:“可诅咒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它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吧。”



  若望也强调了耶稣的清晰警告:“我身为光明,来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还有很多关于审判的严厉声明。这些陈述仅是具有象征的意义吗?



  当然不是。最后公审判将会真真实实的发生。其实,审判已开始了,人死后立即接受的私审判即是其一。在玛窦福音第25章所描绘的绵羊与山羊那一幕,是一种比喻,为让人了解那超乎想象的事实。这是涉及一件完全独特的事件,是我们没有能力去设想的。整个宇宙、全部历史都尽现于上主面前。这需要透过图像来展示,以使我们能略微察觉。而实际上是怎样的,则绝对超越我们的想象力。



  然而,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判官,他将作出正义的审判;人类将被分开,受永罚的可能性就摆在眼前;要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正确的。现今,有些人会说:为何去担忧呢?结局不会那么糟糕的;在最后的时刻,天主不会这样做的。但我们错了,天主是会严正的对我们。邪恶的存在是一个事实,而邪恶都必须受到惩罚。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对天主的美善、以及他对我们宽恕,满怀喜乐与感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面对邪恶的严重性,就像我们在纳粹和共产主义体制中所见到的以及现今在我们周围还能感受到的一样。我们应该就此事实以清醒的意识去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4年前我曾问您,是否还值得为登上这艘已陈旧不堪的老船-教会-而付出代价。今天人们应该问,是否这条船越来越像诺厄的方舟了。教宗的看法如何?我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挽救这个地球吗?



  无论如何,人类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掌控历史。今天,科学已经证实,人类正处于危险之中;人类自身和整个地球已变得危机四伏。只有发展内心深处那具有抵抗力的道德力量,人们才能得救。而只有在与天主的相遇中,人们才能获得这份力量。所以我们需要天主,需要那帮助我们的另一位。因为只有藉着祂,我们才能成为自己所不能成为的那样;我们需要基督,祂将我们聚集在一个团体中,这团体就是教会。



  若望福音中有一处经文非常重要,耶稣论到父的旨意:“我知道祂的命令就是永生。”这就是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原因吗?



  是的,毫无疑问!因此我们能够拥有神性的能力,并借此而能进入真正的、永恒的生命。祂来到世界上,为使我们能够认识真理,能够接触到天主;为使得救之门向我们敞开;如此,我们可以找到生命,找到那不屈服于死亡权下的、真正的生命。
 
回复  支持[ 8 反对[ 10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3-12-01 20:26:31 发表 [4 楼]
乌合之众,跳梁小丑,螳螂挡车,自取灭亡。
龌龊卑鄙,昙花一现,魑魅魍魉,垂死挣扎。
群魔乱舞,原形毕露,末日审判,天网难逃。
                              11月20日


什么意思?针对哪一个?谁是乌合之众跳梁小丑?谁螳臂挡车自取灭亡?为嘛贴这儿?
 
回复  支持[ 9 反对[ 10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2-09 10:48:16 发表 [3 楼]
乌合之众,跳梁小丑,螳螂挡车,自取灭亡。
龌龊卑鄙,昙花一现,魑魅魍魉,垂死挣扎。
群魔乱舞,原形毕露,末日审判,天网难逃。
                              11月20日
 
回复  支持[ 11 反对[ 8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1-28 11:12:20 发表 [2 楼]
辞旧 迎新。用新的我迎接新的一年1
 
回复  支持[ 20 反对[ 12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0-11-28 11:09:04 发表 [1 楼]
感谢陈日君枢机,感谢天主!
 
回复  支持[ 26 反对[ 11 ]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