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天主的姿态
信仰天主的人很多,但诚信的人却很少;接近天主的人不少,但深入祂的人却无几。为什么呢?是因为天主太过高高在上、深奥莫测吗?不,天主固然至大至尊、无限奥妙,却并没有视之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反而使自己空虚,降生为人,以向人启示自己(斐 2:7):山洞、马槽、婴儿,这就是天主所彰显出的姿态,那么贫寒,那么弱小,那么可亲,谁不能够走近呢?这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姿态——何止是向人,甚至也是向驴、马、牛、羊,以及一切受造物开放的姿态。
法国著名的宣道者裴杨(Carlos Payan)这样形容天主的此种姿态,他说,天主的姿态就像一湾平平浅浅的、水及膝盖的溪流。所有的人,那怕是不会游泳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踏入其中。如果说越在天主的水中沉潜得深,就越深入天主的奥迹,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身体被天主的水淹没得更深呢?是不停地阔步向前走去吗?但整条溪流的水深都一样,走得再远,费再大劲,也只有膝盖会被浸湿。其实,方法十分简单,若想让天主的水淹住自己的肚脐,可以跪下;若想让自己的全身都被浸没,可以趴下。是的,屈膝和俯伏才是走近天主,深入天主的最好姿态,而它们意味着谦虚和朝拜。
为什么当耶稣降生时,那些找见他的人是牧人和东方三贤士,而不是满腹经纶的犹太经师,不是爱富嫌贫的客栈老板,不是权尊势重的黑落德呢?因为后者是“高步阔视”之人,而前者却谦逊朴实、心怀虔敬,能够在马槽前,或者更好说能够在天主的奥迹前屈膝和俯伏,那怕这奥迹显得如此微卑弱小,如此不可思议。耶稣说,那获得天主之启示的人是“小孩子”,而非“智巧之士”(玛 11:25)。何以如此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小孩的姿态很低,也许那仅能没及“大人”们膝盖的水,就可以淹至小孩的半身了。牧人和三贤士就是像小孩一样在“低姿态”中寻找天主和接近天主之奥秘的。他们明白,他们之所以在马槽前俯伏朝拜,并不是由于躺在里面的圣婴的姿态很高,而恰恰相反,是由于再不会有什么姿态能比“道成肉身”的姿态更低,因而再没有什么会比以俯伏朝拜更适合、更直接,和更能深入地接近这位道成肉身的天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