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4 法利塞人听说耶稣使撒杜塞人闭口无言,就聚集在一起;
22:35 他们中有一个法学士试探他,发问说:
22:36 “师傅,法律中那条诫命是最大的?”
22:37 耶稣对他说:“‘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
22:38 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
22:39 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
22:40 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
前言:越默想今天的福音,越觉得亏欠。天主要求我们全心、全灵、全意爱他,并爱近人如自己。这样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主对我们的拯救、赦免、怜悯、恩典实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件事情表明,“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罗7:19)就连由人间所选拔的司祭“也为弱点所纠缠。”(希5:2)。面对我们在爱的能力上,爱的知识上种种的欠缺,我们凭什么可以满全这最大的爱主爱人的诫命呢?我们的希望与出路在哪里呢?感谢主,藉着若望福音二十一章,耶稣对伯多禄的三次询问与伯多禄的三次回答,让我们得着绝大的希望与信心。
圣女小德兰说,爱情的特质在于俯就。我们的爱虽然不完全,与天主所要求的爱,差距甚远。但是,他怜悯的心肠会促使他降低标准,来俯就我们。若望福音中的这段章节,耶稣一再地追问伯多禄爱他吗?而且称伯多禄为若望的儿子西满,你爱我吗?而不是叫他伯多禄。我们都知道,当伯多禄第一次到主面前时,主就改他的名字为“伯多禄”,意即磐石。特别当伯多禄承认他为永生天主之子时,耶稣更明确的指出他在教会内“磐石”的地位。可是,今天对话的过程中,总是称呼他为“若望的儿子西满”。这似乎表明,虽然你是人的儿子,带着人的软弱,身上有的也只是人的爱,但是,我不嫌弃,也不介意,我渴望你的爱。我们也如同伯多禄,具有相同的软弱与限度,但耶稣还是一次次走近我们,一次次追问我们,他渴望得到我们的爱。那么通过这段福音,他希望得到我们怎样的爱呢?我们有可能满足他吗?
一、 进步的爱
耶稣第一次问伯多禄说,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伯多禄从自己三次否认主的跌倒中已经吸取了教训,变得很谦卑。他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这时,主就托付给他喂养羔羊的任务。
没有一个人,与生俱来,就会以成全的爱来爱主爱人的。主知道我们的限度,他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伯多禄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从原来那种轻视他人,充满自负的“血气之爱”,到了今天的客观如实的爱的表达。他只说:是的,你知道我爱你。的确,我们多多少少是爱主的,但是爱到怎样程度,这样的爱到底合不合主的心意,我们的爱能持续多久,我们的爱中到底掺杂着多少的自爱,我们都不太清楚。这一切只有主知道。面对我们的无知、我们的善变、我们只能说:主,你知道我们爱你。
每一份爱的知识与能力的加深都需要一个过程。主在伯多禄身上,也在我们身上渴望得到的首先是一份能进步的爱。主渴望我们在一切的属灵事务上天天有长进,能够爱他日深。如圣保禄说的:“内在的人却日日更新。”(格后4:16)
因此,我们求主的神天天带领我们,经由每一件事都有所长进。通过那些我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各样本性与超性的恩典,能够爱主日深。特别,我们要感恩于那些让我们跌倒,失败甚至气馁的事,往往通过这些事,我们的爱会更加的进步。因为“罪恶在那里越多,恩宠在那里也越格外丰富”(罗5:20)因为“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他的人,就是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获得益处”(罗8:28)这一切难道不包括那些让我们跌倒,揭示我们深深有罪的事吗?通过这些事,使得我们更加信靠主的能力,投奔主的怜悯。伯多禄没有这样的跌倒,他能体会到人深深的软弱,他能体会到主深深的怜悯吗?正因为他有了这样的经历,他的爱才更深、更真、更稳。因此,在他这样作出回答后,主托付给他喂养羔羊的任务。羔羊在属灵的意义上,不正是代表那些无依无靠,能力低下,软弱不堪的生命吗?正因为伯多禄“在基督内获得了鼓励,爱的劝勉,圣神的交往,哀怜和同情”(斐2:1),他的爱进步了,才会耐心地、真实地、到位地、喂养这群属灵上的羔羊。
因此,每一次的软弱、跌倒不可怕,甚至瘫痪在地也不要绝望。让我们抬头看看主,听听他的声音,读懂他的渴望。主对我们说:你爱我吗?你愿意起来吗?你愿意进步吗?只要你再次起来,哪怕不久可能又要跌倒,但是,这一次的起来就是进步了。不必担心,你的下一次跌倒,我已为你预备了丰盛的怜悯与恩典,你会从跌倒中进步的。你们不断呼求我吧!“凡呼号上主名号的人,必然获救。”(罗10:12—13)我期待你在爱上的进步。
二、 信心的爱
问了一次后,耶稣意犹未尽又问说:“若望的儿子西满,你爱我吗?”(若21:16)他为什么要问第二次?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除了他需要你进步的爱外,他还渴望另一种爱,另一种更能中悦他圣心的爱。那就是信心的爱。
什么是信心的爱?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在儒家这个大传承中颜回被尊称为“复圣”。他之所以有这样高的称誉,是因为孔圣人赞扬他,“其心三月不违仁”。一个人是很难做到三个月之中不犯错,不违背仁道的。孔子又称赞颜回:“回也,不迁怒不贰过”。什么是不贰过呢?就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就能一次性改掉,不会犯第二次。如果,颜回真是如此,那么,按圣经的标准说,他就很属神,因为“按照天主圣意而来的忧苦,能产生再不返悔的悔改,以致于得救圣神而来的。”(格后7:10)
可是,通常绝大多数的人,不是这样的,而是屡犯屡改,屡改屡犯。那么,我们最终的胜数在哪里呢?谁甘心自己在同一地方反复跌倒?谁不指望自己能“日日新,又日新”呢?事实与理想有时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就在这样一种进退维谷,举步维艰、前路茫茫的境地,主仍渴求我们的爱。那么这种爱就是信心的爱。圣经说:“我的义人靠信德而生活,假使他退缩,他必不会中悦我心。”(希10:38)
保禄就拥有这样的大信心,他说:“我们在各方面受了磨难,却没有被困住;绝了路,却没有绝望”(格后4:8)主说:“人子来临时,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吗?”(路18:8)人子来临时,不是末世时代吗?一个生命处于这样的幽谷,难道不像处于末世时代吗?在这样的困局中,如果仍有信德,相信主一定能拯救,能翻转。这样的信心,难道不是一份对主的爱吗?难道不正是主苦苦寻找的信德吗?难道这样的信德不让主欢喜吗?对主有信心,就是对主有爱。
大家非常熟悉那位患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摸着耶稣得医治的故事。这位疾病缠身十二年之久的妇人,试过各种的方法,找过所有的名医,花了最大的代价,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糟糕。到底她生了什么怪病?为什么越用名贵的药,越找高明的医生,反而没有好转。这些名医或药物虽不能药到病除,至少可以改善一些症状,为什么反而每况愈下呢?这不由地不让人猜想,她的病或许真的与身体无关。中国人说,“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圣经也说:“在一切之上,你要谨守你的心,因为生命是由此而生。”(箴4:23)当一个人的心理有严重问题时,会影响他的身体状况。或许这妇人在心灵方面也有一些特别的软弱,那么这种心灵的捆绑所释放的毒素,会使内分泌失调,神经紊乱,会抵消所有的药效的。因此,十二年来,这妇人生活在身体方面有重担,而且心灵方面也受到捆绑,曾经所有的努力,包括立志行善都宣告无效。就在这样暗无天日的困境中,她听到主的全能,慈悲、怜悯,她抓住这唯一的希望,她有了极大的信心,所以她摸着主后,就得了完全的医治。主对她说:女儿,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吧!耶稣所说的平安,难道只指身体的痊愈吗?不也指她心灵的医治和翻转吗?当时,那么多的人拥挤着主,对主有热情,对主有渴望、对主崇拜的大有人在,可是唯有她这样的信心让主大为欢喜。所以,主就决不放过她的这份信心,从人群中找出她来,让她诉说自己的经历。主这样的作法,不正表明,他深深喜欢每一个人在绝境中对他所有的信心吗?
因此,当伯多禄回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这其中含有的信心的爱,使耶稣就对他说:“你牧放我的羊群。”有些解经家告诉我们,这里羊群代表着,成长的羊,代表着教会里的“成人”,或者“青壮年”,代表着属灵生命上有征战托付的人。这些有征战托付的生命,常常会面临各种危机和挑战,不免也会跌倒负伤。那么,他们凭什么得胜,凭什么更加爱主呢?不是信德吗?圣经说:“义人因信德而生活。”(罗1:17)“得胜世界的武器,就是我们的信德”(若一5:4)
三、谦卑的爱
主耶稣是真有意思,第二次问后,还问第三次,若望的儿子西满,你爱我吗?问得伯多禄忧愁起来。我想不仅是伯多禄,只要有一点点反省能力的人,都经不起这三次的询问。我们能够一次一次更加地爱主吗?能够长时间地爱主吗?即使面对主对我们爱到底的爱,我们也难做到不间断地爱主。相反,更多时候,我们爱自己,体贴肉性会胜过爱主,会忘记主,会伤害主。这就是让我们忧愁的事。就这样的为难中,圣神推动伯多禄作了这样的回答:“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晓得我爱你。”(若21:17)
是啊,主知道一切,主也要求我们以真理与心神来朝拜上主。什么是真理呢?真理的第一层含义就是事实的真相。主知道我们有几斤几量,知道我们原来只不过是尘埃灰土。我们爱主就是带着真实的自己来爱他。我们身上有优长可夸耀的,那么就以主为夸耀,归光荣于他,为他作见证。我们身上有缺点,有软弱,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真实爱他。他决不轻看痛悔与谦卑的赤心。这三次的问,我们感觉不仅感受到是主的渴望,更是主的乞求。他乞求我们以谦卑真实的爱爱他,有多少就多少,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他不计较,他不在乎,只要是爱,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心意,主也会照单全收的。面对他的乞求,我们能不答应吗?
耶稣说:“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召罪人”(玛9:13)。他来到世界,首先要求的是罪人的爱,不是义人的爱。只要肯承认自己是罪人,带着残缺不全的爱来到主前,向他忏悔,感谢他的怜悯、赦免、拯救,就是一份谦卑的爱。这大受主的欢迎。所以,千万不要因着自己种种难以改正的罪,就断定自己不能爱主了,就圈定自己是主的敌人了。纵然我们在罪中是他的“敌人”,他还是渴求我们爱他,带着软弱爱他。我们相信,圣神就是带领伯多禄以这种谦卑的心态来回应主的。
四、包容的爱
当伯多禄这样回答后,主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羊群。因为对主谦卑的爱,体现生活中必会是包容的爱。作为教会的牧者,或者在教会里事奉,带领的人,一定要有这样的包容的爱。自己既然有软弱的事实,就容易理解,包容他人的不足与软弱。主在此处说的“羊群”,是指所有有软弱的人。有的解经家解释,此处“羊群”,指“老羊”,指衰弱的生命。不管怎样,谁的生命里有没有衰弱的一面。我们有软弱,我们也爱软弱的兄弟姐妹,爱基督身上软弱的肢体。如经上说的:“你们该如天主所拣选的,所爱的圣者,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如有人对某人有什么怨恨的事,要彼此担待,互相宽恕;就如主怎样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宽恕人。”(斐3:12—13)
据说,一位年青人常常受到猛烈的情欲诱惑。有一次他跌倒了,非常痛苦,找一位隐修士倾诉,想得到他的安慰与辅导。想不到这位隐修士听了他的倾诉后,非常气愤,他没有正面安慰和辅导他,没有给他讲主的怜悯,讲信靠的大能,反而说如果你再这样继续下来,将会招致更大的惩罚。这些话语让年青人越听越怕,越听越失望。他带着更深的不安、惶恐、痛苦一路哭着回家。途中他遇见了圣本笃,圣人见到他伤心欲绝的样子,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年青人就诉说了事情的经过,圣人听后大发怜悯,给他赦罪,鼓励他单单投奔主,然后让他再返回去找那位隐修士。年青人很奇怪,圣人为什么让他这样做,不过,他还是听命去了。当他快到了隐修士的住处时,看见这位隐修士伏在地上忏悔和痛哭。当隐修士看到年青人时,就起身向他道歉,说自己刚才的言语实在不当,以致让他失望而归。原来,当圣人听了年青的哭诉后,就求天主给这位隐修士一个功课,让他能更深体会人的软弱,从而体会到在软弱中该怎样才有出路,才有希望,而不是消极的畏惧和逃避。当圣人这样求后,隐修士就经历了同样的诱惑,在狂风暴雨中,他试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行,即使他默想罪的凶恶,地狱的可怕也无济于事。最后,他恳切求主,仰望主,依靠十架的救恩终于胜出了试炼。在这个过程,圣神光照他,让他看到自己对这位年青人不明智,不负责任地缺乏爱心的教导。
此,越在成圣路上迈进的人,越有同情、怜悯、包容,越不会高高在上,轻视这个、鄙夷那个,因为他自己在一次次的试炼中经历了主的无限怜悯与拯救。既然我与别人差不多,半斤八两。那么就容易爱人如己,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了,就更容易以基督的情怀包容、体谅、爱护、建造他人了。
结语:面对爱主爱人的最大诫命,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自身的软弱和亏欠而自暴自弃,裹足不前。主对我们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的大爱俯就我们。他渴望我们有进步的爱、带着信心的爱、对主谦卑的爱、对人包容的爱。这四层的爱,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所以,保禄说:“若有人不爱主,该受诅咒!”(格前16:22)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深地了解主的心意,更加地爱主爱人,更好地满全爱的诫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