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圣经园地 > 分享

质疑天主,意义何在?

时间:2016-10-17  来源:转自牧灵圣经微信号  作者:曹雪 点击:
       耶稣曾经对自己的门徒们说过:“我告诉你们的话是精神,是生命。”(6:63)毋容置疑,倾听耶稣的话语,跟随他的道路,实践主的教诲,可以获得永恒而丰富的生命。耶稣叮嘱他的跟随者,要听从他的话语,“羊群也听得出他的声音”(10:3)。耶稣自己也在一生当中,不断领悟和实践天父的话语。
 
  不论我们基督徒与耶稣之间,还是耶稣作为天主子与天父之间,听从教导者的话语,包含了尊重和信任,也是建立双方生命关系的基础。为此,教会视圣经为天主圣体般的临在,鼓励教友阅读圣经,借此感受仿佛慈祥的父亲,与自己的儿女亲切交谈,借着倾听圣经,让我们进入天主为人类预备的救恩计划,明确我们现世的生活原则和最终的归属。

 

听天主的话语,是对天主极大的敬爱和顺服,那么,在与天主沟通的时候,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质疑天主,算不算是大不敬呢?我们略微分享几个圣经里敢于向天主提出不同意见的人物,他们中有圣祖,有先知,有宗徒,更有整部圣经的核心人物,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他们与天主沟通时所表达的质疑,充满了坦诚与真实。质疑,在信任的基础上,是爱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也许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今天的我们加深与天主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圣祖亚伯郎与天主讨价还价

 

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800年,天主召叫亚伯郎十年之后,老人家此时已经在迦南地定居。虽然天主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高龄的亚伯郎承诺并保证,他的子孙后代会像天上的星辰及海边的沙粒一样,人数众多,繁星似海,但是亚伯郎年事已高,却仍旧与妻子莎拉没有亲生儿子。(12-17

 

于是天主派遣三个使者,前往亚伯郎的帐篷探望,他们会把天主所许诺的“恩赐之子”带给亚伯郎和莎拉;其次三人还将前往索多玛,执行毁灭索多玛这座罪恶之城的任务。正是在对待毁灭索多玛的计划上,亚伯郎向天主大胆提出了质疑:“你真的要让义人和恶人一同毁灭吗?这城或许还有五十个好人,你不会因为这五十个人的缘故,而赦免这地方吗?你不能让好人和坏人一同毁灭,你也不能让好人和坏人一同受罚,你不能做那样的事,审判大地的天主一定是公义的。”(18:16-33

 

面对亚伯郎的质疑和建议,天主答应了他的请求:“如果在城中还能找到五十个,甚至四十五个,四十个,三十个,二十个,十个义人···天主都不会毁灭索多玛。”然而可悲的是,在当时同性恋盛行、不仁不义的索多玛城里,连十个义人都找不到,它遭受了天主从天而降燃烧的硫磺袭击,毁灭的结局实在是惨不忍睹,却也是他们罪有应得的下场。

 

从亚伯郎对天主计划的质疑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格外珍贵的品质:亚伯郎相信自己所跟随的大神,一定是公义的神,是慈悲和体恤人的天主,是赏善罚恶的天主。正因为对天主有这份极大的信任,亚伯郎才敢于直言,也敢于跟天主讨价还价,直到他明白,天主所要行使的、对人世间的管理权,是建立在公义的基础上。

这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与天主沟通的原则:我们必须坦诚地将心中疑惑倾吐而出,在天主面前,与天主打交道,不能虚伪和掩饰,也不能糊里糊涂。不然我们就把天主变成了一个任人摆布的偶像。天主是生命的源泉,充满了生命的真、山、美,虽然超越在万物之上,却愿意进入到人类历史当中,与我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带领我们。天主了解我们的疑惑,鼓励和接纳我们每一次真诚的发问,直到我们转换角度,进入到天主救恩的视野当中,很多质疑和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哈巴谷先知质疑天主的公义

 

哈巴谷先知与耶肋米亚先知(前627-585)是同一时代的人,哈巴谷先知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因为耶肋米亚先知素来有“哀哭和苦难的先知”之称,我们可以想见那是一个充满了动荡、凄苦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犹大君王有约史雅,约雅金和漆德克雅,他们是南犹大王国灭亡前最后三位君主。约史雅王执政期间,曾经在民众中间掀起巨大希望,但是英明、忠于天主、倡导宗教改革的国王约史雅于公元前609年无辜战死沙场后,随后的二十年犹大百姓体验到了国破家亡的滋味,家园被外族入侵者残忍强占,而圣殿也遭到了毁灭。“加色丁人逮捕了国王,把他带到哈玛特境内的黎贝拉,巴比伦王在那里审判他,并在黎贝拉当着他的面杀了他的儿子,巴比伦王又挖出了漆德克雅的双眼,用锁链捆住他,带往巴比伦。”(列下25:6-7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先知哈巴谷,于是向天主提出了两个质疑:第一次是在1:2-4:“雅威,已有多久了,我向你哭着求救,你却不理我,我痛斥残暴,可是却不见你来拯救。你为什么让我看见不义?难道你喜欢坐视暴虐?我满眼看到的都是暴怒、残害和争吵。人们偏离了律法,正义得不到声张,邪恶压制了正义,除了歪曲的审判,什么也看不见。”

 

对于哈巴谷的第一次质疑,天主的回答是:召来加色丁人(巴比伦人)管教犹大百姓,使悖逆天主的民众能够悔过知返。紧接着,哈巴谷先知又向天主提出了第二次质疑,1:12-13:“雅威,难道你不是我们自古的天主?你是我们神圣的天主,你绝不会死去。雅威,你选了这个民族,是为做推行正义的工具吗?我的磐石,你选了他们是为惩罚他们吗?雅威,你的眼睛纯洁无比,决不容邪恶,你看不惯压迫与残害。那么,为什么你垂青背信的人,眼看着恶人把好人害死,却默不作声?”

 

对于哈巴谷先知的第二次质疑,天主的答复是不管局势显得多么恶劣,事态多么动荡,邪恶多么猖獗,真正有信德的人都要信赖天主的正义,不同流合污,保守内心对天主的真诚和信靠。“做墙头草,随风倒的人,不会蒙我悦纳。义人则靠坚韧的信德生活。”(2:4)这句在新约中被引用三次之多,可见其在信仰历史上的伟大力量。对于巴比伦人给犹太人造成的伤害,天主自会惩罚他们,会照他们对付别国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后来不可一世的巴比伦帝国最终败在波斯帝国开国元勋居鲁士手里(539),犹太人于是获得了释放,可以回归自己的家园。而居鲁士对犹太人的大赦,在流放期间早就有所预言(41)。

 

纵观以色列及教会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天主是一个始终如一,在历史上实行公义的天主。在某一个特定阶段,天主的形象也许会略显暗淡,仿佛对人世间发生的黑白颠倒,恶人大行其道,保持缄默不语。其实不然,从天主回答哈巴谷先知的质疑里,我们看到了认识善恶及世界的另外一面:不看表面,要看实质。实质就是天主是一切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天主掌管着一切的变化: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安静似水,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天主的计划当中。我们需要配合的就是满怀信德生活,遇到疑惑要积极地找天主求问,要坚持正义和真理,因为这是天主的品质,也是我们在人世间需要实践和效仿的价值观。哈巴谷对天主正义的质疑恰恰证明了我们需要并跟随的,不是一位昏君和暴君,唯利是图,欺凌弱小。正相反,巴哈谷及众多先知所信靠的是一位“将高贵者推下权位,却举扬了弱小卑微,他使饥饿的人饱享美味,却使富有者空手而归”的天主(1:52-53),是一位主持人间公平的天主。

 

哈巴谷对天主的质疑变成了对天主信德的强有力表达。“义人因信德而得救”(2:4),明白了天主的行动方式后,先知在3:17-19中这样表白了一个不以得失论天主的赞主诗篇:“纵然无花果树不开花,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一无所成,纵然土地不产粮食,羊栏中的羊全遗失,牛栏中再也没有牛的影子,我仍然喜乐于雅威,我因天主,我的救主而欢欣鼓舞。”哈巴谷的信仰成长又何尝不是天主子民信仰成长的缩影,又何尝不是今天我们基督徒在信仰征程上需要迈进的重要一步。

 

纳堂先知质疑达味王的残忍谋杀

 

在旧约时代,以民的君王是由天主所拣选和傅油的人,代替天主行使对天主子民的管理权。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达味获得了南北十二个支派的支持,定新京都在耶路撒冷,从此打开了以色列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期间纳堂先知不仅预言达味王朝的安稳,还预言达味的后代将坐上王位的宝座,“你的家室和王位将会在天主面前永远长存”(撒下7:16),这也就是旧约提到的默西亚预言。正值鼎盛时期的君王后来犯下谋害他人性命的严重错误,幸好有来自天主的先知前去进谏告诫,使达味王意识到自己的罪恶,从而向天主真心忏悔,写下了著名的达味忏悔诗篇——圣咏51篇。先知的质疑和进谏挽救了达味与天主之间的关系,也让达味从一个滑向顽劣享乐君王的路上,刹车回头,重新回归天主。

 

我们的圣贤孔子也曾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孔子所说的“争臣”,其实就是一种先知般的进谏、质疑和劝慰,是英明君王身边不可缺少人物的品质,也是能够确保君王保持仁义、正义的先决条件。《参阅孝经·谏诤》

 

话说达味前半生全心追随天主,待朋友、亲人及仇敌撒乌耳仁慈义尽,但获得了江山的国君到了功成名就,嫔妃成群的时刻,昏庸的特点也就尽显无遗。某一天下午达味无心朝政,更无心战事,他在皇宫楼顶上散步时发现了正在洗澡的美少妇巴特舍巴,于是派人将她带入宫中,将他人妻据为己有。不仅如此,还因为巴特舍巴怀上了达味的孩子,而设计阴谋将巴特舍巴的丈夫赫特人乌黎雅送前线战死,从此达味以为可以与巴特舍巴过上名正言顺的夫妻生活。

 

此事在天主眼中看来极其邪恶,便派遣先知纳堂前去进谏达味王。先知见到达味后,讲了一个故事,从前城里有两个人,一个富有,一个贫穷。富有的人有很多牛羊,而穷人只有一只买来的小母羊,穷人待小母羊好似自己的女儿一样,它与主人同吃同住,休戚相关,患难与共。而有一天富人家来了客人,为了招待客人,富人不宰杀自己的牛羊,而是把穷人视为珍宝的小母羊杀了,款待客人。先知讲完这个比喻后,达味王对这个富人的行径非常愤慨,指责这个富人要受死,而且要偿还四倍的羊,因为“他丝毫没有同情心。”(撒下12:6)这时纳堂先知才义正言辞地对达味说:这个人就是你。(撒下12:7)严厉地谴责了达味王不念天主一向的仁慈眷顾,做下轻视天主,杀害无辜的极端罪行。并预言“刀剑永不离达味的后代家室。”(撒下12:10

 

   听了纳堂的质疑和谴责,达味王幡然醒悟,决志痛悔。“我犯罪违背了雅威。”(撒下12:13)。“我忏悔自己的过错,脑中萦回的邪恶念头。我犯罪唯独伤害了你,我做下了你唾弃的事,我承认你的审判正确无比,你的惩罚准确无误,不容怀疑。”(51:5-6)正因为有先知的谴责和指正,达味才明白了自己的作为在天主眼里是多么糟糕,质疑带来谴责和指正,同时也带来忏悔和更新。达味在向天主发出的至诚祈祷诗篇里,体现了对天主宽仁的信赖。发现错误不是最后的结局,最后的状态应该是以更热诚的姿态回到天主身边,以更谦卑的罪人身份继续和天主之间的那份盟约关系。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我

 

在新约中,按照玛窦福音和马尔谷福音的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的话语是用阿剌美语喊出来的:厄罗依,厄罗依,拉玛,撒巴黑塔尼。意思是“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我?”,(27:46;谷15:34)可以说耶稣是带着这句圣咏离开这个世界的,于此算不算是对天父的质疑呢?在马尔谷福音里,这是耶稣第四次用阿剌美语讲话,前三次分别是在复活会堂长的小女儿(5:41,治好聋哑人(7:34)及山园祈祷时(14:36)。这十字架上的呼喊,成为耶稣在世使命的转折点。

 

很少有人在论及耶稣这句临终感言时,提到圣咏22首全诗篇的意义,而这却是理解耶稣这句话的关键。耶稣所引用的是圣咏22篇中的第一句,读罢感觉像是在质问或者哀叹,天主对待义者的苦难仿佛保持沉默,而受迫害的忠贞者也只能含冤死去。但是如果我们深入阅读圣咏22篇全诗内容,就会发现这首祈祷词仿佛从夜晚走向光明,由失望甚至绝望,走向全然的信任与交托。用圣经专家法国于贺神父的话来形容,则是:“第一部分是阴沉、灰暗,而第二部分则如旭日东升,万物欣欣向荣,使人心中充满幸福。”(参阅牧灵圣经经典版982-983页)这恰恰是耶稣苦难死亡及复活的写照。“上主,不要远离我,我力量的支柱,快快来救助我,求你从刀口下救出我的灵魂,从恶犬的利爪下拯救我的姓名···我要在兄弟中宣扬你的圣名,在盛大的集会中向你赞颂。敬畏上主的人们,该赞美他! 雅各伯的子孙后代,光荣他···整个大地将觉醒而归顺上主,天下万民将前来敬拜他。”(22:20,21,2328)“那开始的诗节回忆的,不单只是咏唱者原来的痛苦,而是终归得到的救援和修复。”(参阅辅仁活水系列《马尔谷福音注释》第206-207页)

 

“即使在极度黑暗中,耶稣的灵魂深处还有一线坚定的光明。因为他知道在他最痛苦的时候,虽然天父是沉默的,却没有离开他左右。”(同上)耶稣十字架上的呼喊和质疑,表明了耶稣对天父全然的信赖与默契。按照人性,儿子已经完成了天父所交托的在世使命,现在在恶人手里遭受迫害,被迫结束美好的生命,耶稣相信天父是主持正义和大能的神,天主没有行动救赎他逃脱大司祭和法利塞人的迫害,不是不能够,而是有意为之。耶稣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力量,足可以使他有办法脱离酷刑的最后一刻,但是耶稣更明白,这一切的发生,不仅要应验旧约预言,天主的仆人要经历苦难的命运,同时也正是因为无罪的天主羔羊要成为人类的替罪羊,所以天父才在自己爱子最痛苦的时刻,“舍弃了他”。一切都是出于爱,天父对天主子的爱达到了顶峰,圣父、圣子、圣神对人类的爱达到了至极。

 

保禄质疑伯多禄装假

 

保禄对伯多禄的质疑,在初期教会被称为“安提约基雅事件。”那时耶路撒冷会议刚刚举行不久(15章及迦2:1-10)。在会议上,宗徒们对于得救的教义问题有了明确的结论:外邦人为获得救恩,不需要接受犹太教的割礼及遵守全部梅瑟律法。凭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德及在团体内实现爱德,就能获得天主的救恩。但是为了教会内不同背景基督徒之间的共融,即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会议提出了“雅各伯宗徒法令”,法令具体内容是邀请外邦皈依的基督徒,考虑到团体内犹太基督徒的感受,需要遵守“不吃拜偶像的祭肉,杜绝淫乱行为,不吃勒死动物的肉和血”这三条规定。(15:20)这个法令不再涉及得救的教义问题,仅仅为了双方共融及有原则的和平相处。我们可以说这次公元50年前后在初期教会内召开的“耶路撒冷会议”有了圆满的硕果,使教会继续得以在广阔的罗马帝国下发展。不仅教义明确,宗徒领导们也很重视教会内部及教会团体之间的接纳和共融。然而在具体执行会议精神时,人们还是难免会产生偏差,破坏在基督内的平等,比如伯多禄在安提约基雅装假一案。

 

耶京会议后不久,在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教会发生的事件,根据2:11-21中保禄的描绘,具体情形如下:“伯多禄来到安提约基雅时,因为他有可指责的地方,我曾当面反对过他。就是从雅各伯那里来的人未到之前,他经常和外邦人一起吃饭;但那些人到了以后,就退避了,不敢与外邦人在一起,因为怕那些受过割礼的人议论他,其他的犹太人也跟着他一起装假,以致于巴尔纳伯也随着做。我看到他们的行为不符合福音的真理,就当着众人的面对刻法说:‘你是犹太人,可你却活得像外邦人那样,你又怎么可以勉强外邦人过犹太人的生活呢?’”

 

也就是说,耶京会议后,为了维护福音的真理性,宗徒们已经明确规定,不论外邦皈依基督徒,还是犹太皈依基督徒,他们在教会内的地位是一致的,都是因着圣神的召叫,在基督耶稣内获得了生命的救恩。所以倡导在团体内的共融及和谐,犹太皈依的基督徒虽然在皈依前已经行了割礼,领洗后仍旧遵守梅瑟律法,但是犹太基督徒并不比外邦基督徒更高贵,也不会更有特权,在教会内及教会团体之间,不可以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保禄在书信里多次强调:“此后不再分犹太人或希腊人,奴隶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为你们众人都已在基督内合而为一了。”(3:28

 

伯多禄到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访问,并与教会团体同居共处几日,自由自在地与外邦皈依的基督徒吃饭相处,举行爱宴,这些都表示伯多禄对安提约基雅这个外邦基督徒占主流的教会团体感到惊奇,他顺服圣神的安排,愿意体验新形势下基督信仰在人与人之间,在信仰者和信仰者之间所带来的伟大变革。然而好景不长,伯多禄的良好表现,被从耶路撒冷来的保守派犹太基督徒所冲击,伯多禄看见那些领洗后,仍旧遵守法律的犹太人的到访,他立即不敢继续与安城的外邦基督徒一起吃饭共融了,仿佛他们之间又隔了一道墙,而耶稣的死和复活已经拆毁阻隔双方的墙。“基督是我们的和平,他以自身拆毁了忌恨这道阻隔的墙,使双方合而为一。他又废除了繁文缛节的律法,缔造了和平,重塑了两个民族,为使他们成为同一种人。”(2:14-15

 

伯多禄的举动很可能是出于谨慎,但是后果却十分严重,很多犹太裔基督徒,包括宗徒巴尔纳伯都跟着伯多禄学习装假,令外邦基督徒十分不悦,这破坏了在安城教会内一直存在的共融与平等,同时也让伯多禄的权威受到损害。因为在全体基督徒眼里,伯多禄的行为与耶京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他犯了言行不一致的错误。而教会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在基督内,一切的阶级、种族、宗教及个人的偏见都需要服从于一种接纳、博爱和共融的精神。为此保禄丝毫也不留情面地质疑和指责了伯多禄,声称他损害了福音的真理性。(2:14

上一篇:加纳婚宴小思下一篇:健康比财富更重要:圣经负面人物革哈齐的教训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