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文《海之歌》填补圣经“沉默时期”空白
专家确定两份手稿属于同一手卷
分散了数个世纪并被不同大陆重重阻隔的古代《圣经》手稿的两个部分近日在一个联合展览上首次重逢。
这些已有1300年历史的手稿碎片是同一份希伯来文《圣经》手稿中的一部分,它们自其写成年代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它们一直分隔两地,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无人知晓。直到2007年的一幅新闻照片引起了学者的注意,最终将它们联系到一起来。
它们一起组成了《海之歌》,是从埃及奴役下逃出来的以色列人在见证法老的军队在红海中覆灭之后兴高采烈的吟唱。
手稿中的一页,即广为人知的“Ashkar手稿”先前被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收藏,2007年首次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展出。
耶路撒冷一家报纸上刊登的该手稿的照片吸引了两位以色列古文书学家Mordechay Mishor和Edna Engel的注意。他们意识到这份手稿与另一页被称为“伦敦手稿”的希伯来手稿之间的相似之处。
“字体的统一,文本的结构,还有抄写员所使用的技术……对我来说,这一切非常清楚,它们原本就是同一份手稿。”Engel女士说。
对于普通的观察者来说,两张手稿之间的关系可能没有那么明显。“Ashkar手稿”因为长期暴露在外颜色变深,字迹也很难辨认了。而“伦敦手稿”则保存得非常好。在对两份手稿的紫外线图像进行仔细研究后,专家确定这两份手稿不仅仅出自同一个抄写员之手,而且属于同一份手卷的不同部分。
专家相信手卷书写于大约7世纪中东某处,很可能是在埃及。而这两部分如何分离,手卷其他部分怎么了则不得而知。
博物馆安排将“伦敦手稿”运送到耶路撒冷。该展览展示了《海之歌》如何在不同古代手稿中被记录下来,从2世纪的死海古卷一直到11世纪阿勒颇法典(Aleppo Codex)上的版本。
而新组成的两片手稿则为这一序列添上了重要一环,显示在著名的这两个希伯来文的《圣经》版本之间的“沉默时期”——在3世纪到10世纪几乎没有留存下《圣经》文本。在死海古卷中《海之歌》是以散文体出现的,而新发现的手稿中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就像如今的希伯来文《圣经》中一样。
该手稿“填补了空白”,以色列博物馆的馆长阿道·罗伊特曼(Adolfo Roitman)称,“我们面对的是依然鲜活的传统。”
除了手稿,展览将博物馆所藏关于《海之歌》的各种诠释倾囊而出,包括壁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还有全球不同社群的犹太人高唱《海之歌》的录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