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睛凝视著洗礼池的上方,当冰冷的水滴落在他的前额时,他的眼睛因惊讶而张得更大。
在这闷热夏天的正午时分,小奥马尔(Omar)并没有哭泣。而另一方面,他的母亲似乎要哭了,但眼泪在要掉下来之际,却被一望无际沙漠吹来的风吹干了。
在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东岸,这名七个月大的婴儿受洗,在今天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这发生在伯达尼,那里据报是基督二千年前从洗者若翰领受第一件圣事的地方。这场所的真实性从没得到正式确认,但约旦人都竭尽全力去保卫它。
鲁斯图姆.姆赫扬(Rustom Mkhjan)是管理该场所的副主任。他热心地解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我们根据若望福音第1章24至28节的提示,以及根据四至十二世纪朝圣者的描述,在此进行考古发掘。」
这位滔滔不绝的男士,不会只停留在一处地方。他在一幅刻有马达巴的巨型马赛克地图上,指著围绕这场所的诸多圣经城市的希腊名字,以此来支持他的信念:「伯达尼确实就是基督受洗的地方。」
在过去二十多年,研究人员已发掘出九个圣堂和小圣堂的地基、洗礼池、水盆,以及其他遗迹和文物,显示出这地区是古代基督徒的朝圣地。
然而,其历史真实性却从未得到官方确认:在几公里外,约旦河的另一边,以色列正展开一套很大程度相类似的论据,以此证明在约旦河西岸举行具标志性的圣经事件是真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回避有关约旦圣地的争论,于二零一五年确认选择约旦圣地作为世界人文遗产的一部分,并非因为它是耶稣的受洗地,而是一千五百年以来朝圣者涌入圣地所造成的浪潮。
继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及教宗本笃十六世,分别于二零零零年及二零零九年访问该地之后,教宗方济各也于二零一四年访问了伯达尼,这有助把焦点集中在约旦这基督宗教起源的小镇上。
祂(耶稣)临在的记忆仍弥漫在这场所,这可由另一幅马赛克像的描绘加以证实;在小道的转弯处,当今教宗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并肩站在圣水的岸边。
约旦天主教研究和媒体中心主任勒法特.巴德尔(Rif’at Bader)神父忆述:「那是一个非常具象征性的时候,为该国属少数的天主教徒来说,也是一种荣耀。」
巴德神父工作的中心隶属耶路撒冷拉丁礼宗主教制下。而他也是纳乌尔堂区的主任司铎。该堂区在阿曼西南部约二十公里处。
在高温下闪闪发亮
在这以逊尼派伊斯兰教徒压倒性多数的王国里,各教派的基督徒合起来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四;而难以想像的是,当你绕着洼低喀拉尔──这在阿拉伯语解作为「悠扬的山谷」──四处闲逛时,在广袤、一望无际的无人沙漠里,在高温中闪闪发光的是,数十个十字架、圆形穹顶和高耸尖塔。
在所有作为忏悔者的基督教团体的推动下,这片土地持续不断扩展。导游卡勒德.萨马维(Khaled Samawi)指著四周许多建筑物解释说:「今天,约旦河沿岸有五座大教堂,多数属东正教;每年有三十至四十万人来到这儿。」
至今已有多年,叙利亚、俄罗斯东正教、亚美尼亚和路德教的建筑物拔地而起,旨在吸引他们团体内的信徒前来行走耶稣受洗之路。
约十年前,耶路撒冷拉丁礼宗主教发起了一项大型的教堂工程计划,而现在走在这项计划前,雷米(Rémy)情不自禁惊呼起来。这名三十多岁的法国天主教徒,在约旦的一所本地教堂担任了好几个月的志工。他因此有机会往伯达尼参观。当时,这座天主教堂还未完工。
但他兴致勃勃地论说:「但那以后,它以惊人的速度地建筑起来。」
巴德神父说:「这教堂能容纳两千人,应该能成为中东最大的教堂之一。」在约旦王国的其他各处,人们也希望跟着做。
加齐.埃尔.库利(Ghazi El Khoury)蒙席是约旦的主教代表、阿曼圣沙百里堂区主教。他承认:「我们也同样在寻找资金,在约旦河岸兴建一所玛洛尼教堂。」埃赛俄比亚信徒和圣公会信徒,也在计划兴建他们的教堂。
尖塔不断增加且如此集中,会否在不同团体间形成一种竞争且要胜人一筹的风气?
库利蒙席回忆说:「约二十年前,有关一处地方给所有基督宗徒作朝拜的议题,已经被提出过。」
然而,这个由方济各会士、考古学家弥额尔.皮奇里洛(Michele Piccirillo)所提出的创意构思──建立一个伟大共同纪念碑的想法──实施起来却很复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消失了。
库利蒙席说:「我们更愿意让各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教派的场所,而同时去发现其他教派的场所。」
当时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给基督徒提供了这块土地,这样每个团体都能建造自己的朝拜场所,这是哈希姆王朝对本国占少数的基督徒释放出巨大善意的一个标记──而且,这也是其意愿在洼低喀拉尔发展宗教旅游。这想法已取得成功,并成为一个极具和平意义的象征。
然而三十年前,这样的挑战是遥不可及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那橙色砂岩小丘的土壤里依然满布爆炸物;那是以色列与约旦在边境冲突几十年里所遗留下来的。
姆赫扬忆述:「那儿曾埋了数千枚具杀伤性的地雷;正是在那地方,我们现在能把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带进来…。」
【完】来源:《十字架报国际版》,天亚社编译。
The River Jordan, cherished by all Church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