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发表宗座劝谕《你们欢喜雀跃吧》。具体阐述了在当今世界做人们身边的圣人的指导和建议。网络和公教媒体所面临的危险
教宗方济各阐述“在现代世界成圣”问题的宗座劝谕《你们欢喜雀跃吧》共五个章节、177个段落,邀请人们做今天的圣人。文件解释说成圣不仅仅是少数人所获得的召叫,而是对所有人的邀请,在日常生活中善度成圣的生活。教宗写道,“上主给了我们真正的生活、幸福……。祂要我们成为圣人,不希望满足于平庸的、惨淡的、空洞的人生”。
“中产阶级”的圣德
第一章中,教宗邀请人不要只想着“已经列真福或者圣品的”圣人们。指出“不存在一个不归属于某一个民族的完整身份。为此,任何人都不能自救”(6)。“我希望在耐心的天主的子民身上看到圣德”,那些为人父母者、挣钱养家的男男女女、病人、不断微笑着的年迈修女们……。这是“邻家的”圣德、“中产阶级的圣德”(7)。
所有人都有可能成圣
教宗邀请人们在“看似可望而不可即的圣德榜样”面前不要气馁。因为我们应该追随“上主为我们保留的独特而具体的道路”(11)。“我们所有人都蒙召成为圣人,用爱生活、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奉献各自的见证”(14)。
从小事做起的圣德
教宗谈到圣德“是通过小事成长起来的”。例如一个人听到别人对他人说三道四时,会在内心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这就是迈向成圣的脚步。还有劳累一天的父母,仍然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讲述。“这就是另一种使人成圣的奉献”(16)。“愿你能认出耶稣的话、耶稣的信息,那天主想用你的生活向世界说的话”(24)。
在世界中的活动不是“分心”
教宗写道,“喜欢沉默、避免与他人相遇……、热衷祈祷而低估服务并不是健康的”(26)。但这并不意味着“鄙视在天主面前寂静、孤独和沉默的时刻”。邀请人们“不要害怕成圣。成圣不会夺去你的力量、生活和喜乐”(32)。
成圣的两个十分“微妙的敌人”
第二章中,教宗提醒人们警惕两个“微妙的敌人”——诺斯底主义和白拉奇主义。这两种态度都可以在教会内部找到,“诺斯底主义的典型特点是以为他们的诠释完全可以让人们完美地理解全部信仰和全部福音。他们将自己的理论绝对化并迫使他人屈从于他们的推理”(39)。
太多的假先知们的“正确”答案
“当有人回答了所有问题时,表明他处在一条不好的道路上、可能是个假先知……”。“我们很难理解从上主那里领受的真理,更加难以表达。为此,我们不能就认为自己的理解方式给了我们严格控制他人生活的权力”(43)。确切地说,“我们对真理的理解和表达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缺乏能够产生问题、疑问和质询的演变”(44)。
相信自己的力量
白拉奇主义是那些传播“靠人的意志可以完成一切”思想的人,忽视了天主恩宠。教宗指出,恩宠“不会让我们一下子成为超人”,但天主的恩宠总是促使人们超越“人的智力和意志力”。
以自我为中心者的态度
“圣人们避免相信自己行动的力量”(54)。首先是“属于天主”。但有一些基督徒盲目地恪守某些规范,以为“靠自己的力量成圣”,他们“多表现在痴迷于法律、热衷标榜社会和政治成就;在礼仪、教义生活中大张旗鼓,炫耀教会威望;在处理教会的实际工作中贪图虚荣”(57)。许多时候是“违背圣神的冲动,教会生活变成了一个博物馆的摆设或者少数人所有的。当一些基督信仰团体过分强调恪守其自身的某些规则时,便会发生这种情况”(58)。
将爱德放在中心
教宗强调,“应该常常记得存在一种德行的等级制”,其“中心是爱德”(60)。换句话说,“在茂密的戒律和规范的丛林中,耶稣另辟蹊径,使人分得清天父和兄弟的面容”(61)。
今天的真福八端
第三章,教宗指出福音的真福八端是“基督信仰的身份证”。在落实的同时重新加以审视。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财富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保障。相反,当一个人的心感到富有时,会对自己如此的满意以至于没有了天主圣言的空间、没有了爱兄弟手足的空间”(68)。
“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
“这是很强烈的表达方式,在这个从一开始就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仍然继续不断地把他人的想法和习惯分门别类”(71)。教宗指出,“在捍卫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信念时,也应该温良,甚至要温良地对待对手。许多时候,教会内因为没有响应这一呼吁而犯错了”(73)。
“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真正实事求是的人,会被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哭泣折磨,他有能力深入到生活的深处,并真正幸福”(76)。
“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得饱饫”
教宗解释到,“耶稣指出的正义不是世界所寻求的”,就像日常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交易,“一切都是交易”(78)。“要充满饥饿和饥渴地探索正义,这是圣德”。
“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
教宗指出,耶稣“并没有说‘策划复仇的人是有福的’,而是称那些宽恕的人、宽恕‘七十个七次’的人是有福的”。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
教宗写道,“流言蜚语的、由专门批评和摧毁的人组成的世界无法缔造和平”(87)。而爱好和平的人“缔造和平及社会友谊”(88)。但教宗同时也承认,“建设这不排斥任何人,且将有些陌生的人、很难处并复杂的人……、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融合在一起的福音和平并非易事”(89)。
“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如果我们不想陷入晦涩的平庸之中,那就不要想着过舒适安逸的日子”(90)。“不要想为了善度福音生活,我们周边的一切就都是有利的”(91)。教宗进一步解释说,“圣人不是一个古怪的、超然的人,因为他的虚荣、消极和怨恨而变得令人无法忍受”。就连宗徒们也不是这样的人,相反,“他们深受所有人的爱戴”(93)。至于迫害,它并不是“过去的事,因为今天我们也承受着迫害,无论像当代许多殉道者们所经受的残忍手段的迫害,还是通过诽谤和谎言等更加微妙手段”的迫害(94)。
将用做审判我们的标准
教宗援引耶稣关于给饥饿的人吃的、接纳外乡人的话,将这些话视为“行为规范,我们将按照这一标准接受审判”。当我们遇到一个睡在寒夜中的人时,究竟是认为这个人是个罪犯……、是政客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说我能够本着信仰和爱德行动,在他的身上认出是一个和我有同样尊严的人……、一个被基督救赎的兄弟。这是一个基督徒!”(98)。
非政府组织的危险和对社会努力的不信任
教宗继续写道,不幸的是,有时“意识形态会给我们带来两个有害的错误”。一方面,将“变成一种类似非政府组织”的东西,使其丧失了“灵性的光芒”(100);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对他人的社会努力不信任,视之为肤浅的、世俗的、世故的、内在论的、共产党的、民粹主义的”。
捍卫……全部的生命
“捍卫尚未出生的无辜者应该是鲜明的、坚定的和不屈不挠的。因为事关人类生命的尊严,人类生命永远是神圣的”。同样,“穷人的也是神圣的,他们陷入了贫困、被抛弃、被排斥、被贩卖的命运,还有不再继续给病人和老人治疗的隐蔽的安乐死、新形式的奴隶制……。我们不能提出一种无视这个世界的非正义的圣德的理想”(101)。
移民(和生物伦理)
教宗在这里纳入了移民问题,指出“我们常常听到说,面对相对主义和现代世界的局限性,像移民状况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边缘话题。一些天主教徒认为同生物伦理这样‘严肃’的话题相比,这是一个次要话题。如果这样认为的是一个关心其成就的政客,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一名基督徒……。我们可以认出这正是耶稣要求我们做的,祂对我们说要在每一名异乡人内接纳祂”(102)为此,教宗明确指出“这不是一位教宗的发明或者转瞬即逝的谵妄”(103)。
不只是礼仪、祈祷和道德规范
贝尔格里奥教宗强调,“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只通过礼仪、祈祷,或者只恪守某些道德规范来光荣天主”。“忘记了评价我们生活的标准首先是我们为他人所做的”(104)。“真愿意用自己的生活光荣天主的人……蒙召煎熬自己,在努力做慈悲事业的同时奉献自己、劳累自己”(107)。
消费主义的危险
“享乐主义的消费主义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影响”。“肤浅的信息以及迅速和虚拟交流形式的消费主义可能成为一个令人吃惊的因素……,使我们远离兄弟手足那饱受磨难的肉体”(108)。
圣人,网络和天主教媒体所面临的危险
第四章中,教宗介绍了一些圣人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特点。首先从忍受、忍耐和温良开始。教宗还谈到了博客和网站,“基督徒也能通过互联网参与口头暴力的网络。……甚至天主教媒体也能超出界限、容忍诽谤和诬陷。好像不受任何道德约束、不尊重他人的好名声”。“有时候,他们为了捍卫其它诫命,却完全不顾第八诫:‘勿妄证’;毫不留情地摧毁他人的形象”(115)。教宗指出,圣人“不会浪费自己的精力去抱怨他人的错误,避免口头暴力”(116)。事实上,“居高临下地看他人”对我们没有好处,“这是微妙的暴力形式”(117)。
必要的羞辱
贝尔格里奥教宗指出,“谦逊只能通过羞辱在内心扎根,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谦逊也没有圣德”(118)。教宗所指的不仅是殉道者们的暴力处境,“还有为了挽救自己的家庭而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羞辱的人;或者为了避免说自己的好,他们宁愿赞美他人而不是荣耀自己,选择了背负起不太闪光的,有时甚至宁愿承受一些不公以便奉献给上主”(119)。
喜乐和幽默
教宗强调,以上阐述的“并不意味着精神压抑、悲伤的、酸溜溜的、忧郁或者毫无气息的低调。圣人是有能力喜乐、幽默地生活的。但同时又不失现实主义,用积极的精神、满怀希望地照耀他人”(122)。为此,“喜怒无常并不是圣德的标志”(126)。教宗所指的是“在共融、分享和参与中生活的喜乐”(128)。
大胆和热情
贝尔格里奥教宗将上面提到的种种总结归纳为一句话“大胆、激情、自由地说、充满热情的宗徒,这些都包括在勇敢坦率这个词里了”(129)。“让我们看看耶稣:祂的深重受难使祂努力走出了自我去宣讲、去派遣传教士,让人治愈和获得自由”(131)。为此,就需要战胜诱惑:自私主义、封闭于自我的小圈子里、依赖、重复固定的模式、悲观等。
天主是新意
教宗写道,“天主永远是新意,激发我们不断继续重新起步、改变地点,超越已经认识的地方,走向郊区、疆域……,我们将会在那里找到祂:祂将在那里”(135)。教宗谈到了许多司铎、修女和平信徒们的榜样,他们“本着巨大的忠诚宣讲和服务,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他们的见证使我们牢记教会不需要许多官僚和官员们,而是需要充满激情的传教士们,沉浸在宣讲真生命的激情中。圣人们令人惊叹,因为他们的生活召唤着我们走出宁静和麻痹的平庸”(138)。教宗还强调要同自私的世界和魔鬼的诱惑作斗争,为此“团体生活、家庭、堂区、修会团体”生活是重要的,这是由“每天一点一滴的小事组成的”(143):耶稣也“邀请门徒们注重细节”。
祈祷和朝拜
教宗明确指出,“最后,尽管好像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牢记圣德是由坚持向着超性开放构成的,体现在祈祷和朝拜中”(147)。教宗问道,“有时候你会在祂面前沉默,和祂在一起、不急着离开,你让祂注视你了吗?”(151)。但这种祈祷的沉默并不是“一种否定我们周围世界的入侵”(152)。
同魔鬼作斗争
第五章中,提醒人们警惕,在成圣的道路上也有“抵制魔鬼的持续斗争”(159)。而魔鬼是“最大的邪恶”(159)。《天主经》中提到的“恶”是“邪恶”;“是指一个折磨我们的人”(160)。为此,“我们不要以为是一个神话、一个代表、一个象征、一个形象或者是一个想法。这种欺骗会使我们放松警惕性、忽视自己、更加暴露。他不需要占有我们,他用仇恨、悲伤、嫉妒和恶习毒害我们”(161)。然后使人走向“精神上的腐蚀”,“也是一个罪人最糟糕的陷落,因为这是令人安逸和自给自足的糊涂,最终好像一切似乎都是合法的”(165)。
辨别的道路
“怎样才能知道一件事是来自圣神的或者是来自世界或者魔鬼的意图?唯一的方式是辨别”,这也是“需要求的恩典”(166)。教宗继续指出,“今天,辨别的态度变得特别必要……。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人,面临着持续不断的变化……。没有辨别的智慧,我们会很容易变成任凭潮流摆布的傀儡”(167)。这一辨别“不仅是特殊时刻所必要的”。“这是更好地追随上主的斗争工具……”。为此,教宗要求“全体基督徒不要忘记每天……做一次坦诚的反省”(169)。
倾听和放弃自己的计划
最后,教宗指出,只有“愿意倾听的人才会自由地放弃自己偏颇和不足的观点、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计划。这样,才能真正愿意接受召叫,打破自己的安全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172)。这种态度“自然意味着服从福音,视之为最终标准。还有保护福音的教会训导,努力在教会的宝藏中找到使今天的救恩更加有成效的。这不是实践一个配方或者重复过去”。因为“在一个背景下有用的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不行。精神上的辨别使我们摆脱僵化,而僵化在复活救主今天的永恒面前是没有空间的”(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