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十几年前,自己刚进一步认识教会的时候,从《一朵小白花》、《灵心小史》等圣书中,认识到小德兰的灵修精神,让我对于灵修生活的探求,有了一种轻松愉快上路的感受。小德兰与天主之间的真挚情感,成了我这些年灵修和信仰生活中所一直秉持的。
前些时候,从天亚社的新闻中,看到关于天主教海门教区主教公署的小德兰圣髑的报道。于是,心中就萌发了前去恳求小德兰转求的想法。虽然曾经在法国里修的小德兰大殿祈祷过,并亲吻了小德兰的圣髑,但是在国内有这样的机遇,不去拜访,实在是心中觉得缺点什么。
远远就看到海门主教公署的哥特式教堂,气势宏伟而令人起敬起畏,宛如一双双祈祷的手,上达天庭。走近主教公署大门,受到了门房张师傅的热情招待。往右边走是圣母妈妈的圣像,在绿荫下,让人心清气爽。看到一位老人站在那里祈祷,后来才知道那是做饭的厨师陈师傅。
往左边走,是海门教区历史中三位重要人物的头像:一位是开教先驱若望徐启元,另两位是首任主教西满朱开敏和继任主教玛窦郁成才,并且背面有一些简介。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哪里有主教,哪里就有教会。”
再望左,顺着小路走过去,就是大圣若瑟的圣像。周围的花花草草,非常漂亮,但我却不晓得它们的名字,或许它们都有一个名字:赞美天主。
不远处还有一尊圣鲍思高的塑像。对于青年教友的信仰教育,实在是当今牧人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青年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仰的幼苗需要牧人的浇灌。作为一位天主教青年,站在圣鲍思高神父的塑像前,我也为自己献上了祈祷。
调转回头,走过十五个台阶,就站在教堂大门口了。祭台的正上方是教堂的主保耶稣善牧像和至尊圣体。教堂里的十四处苦路像,是我至今见过最大的,让人耳目一新。
往前没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左侧的小德兰求恩台,圣髑就高高供奉在上面。跪在那里,看到朱开敏主教题词的:“传教主保”,以及马相伯先生题的:“祈尔万阵玫瑰雨”,“启予一片赤子心”。与法国里修的小德兰大殿相比,中国也是非常需要小德兰的灵修精神和传教热火。
身边很多教友,面对信仰生活中的灵修,背负着很多包袱,而不是带来救恩的十字架。小德兰的灵修精神,实在是一种指引。当教友们能够散发出小德兰与天主之间的那种真挚情感时,这份保持的信仰会更好的见证基督的活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基督徒生活的丰富生命。如此这般,更多人将转向天主。
我跪在那里,想到了太多需要祈祷的意向,不知道如何才能说完,只能请求小德兰为没有言说的一切,转求天主的怜悯。
当我走出教堂,因着祈祷而感觉轻爽。心中不由得为这份信仰有了感动,因为是信仰让我与这些伟大的圣贤有了这样的联系。虽然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样的语言,不是一个年代,但是因着对天主的信仰,竟然比一个国家,说同样语言,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更加的贴近。
圣女小德兰,请为中国教会祈祷!
__________
撰文:雅各,中国大陆一位修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