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香港团体定于十二月三日(週六)下午三时正假九龙圣依纳爵小堂庆祝该会会士来港九十周年,并庆祝多位会士的入会或晋铎周年,与友好、属校旧生及合作者感谢天主照顾。
耶稣会一九二六年来港后,透过教育等工作去服务市民,不少会士更在社会担当先驱,开创学术先河、成立公民团体,以至出任公职;同时亦关心贫苦大众,为提供青年上进机会。本版回顾耶稣会在港的发展,并探讨会士近年所发展的使徒工作。——编者
(本报讯)服务香港的耶稣会会士强调,他们庆祝来港九十周年之际,会继续回应当前社会需要去服务人群,并与平信徒合作发展多元的使徒工作。
耶稣会香港团体院长董泽龙神父十一月八日对本报说,会士履行培育使命时务求重视每个人,接纳不同,造就本地多元的使徒工作,而未来亦会继续配合中华省区关心青年培育与家庭等方向。
董神父说,耶稣会二十世纪初原本以中国为服务目标,却因本地教会的邀请而来港,修会早期主力投入华南总修院(现圣神修院)的教学工作,后来发展学校教育:「教育工作反映修会关心人的发展,实践全人教育,体现博雅教育的幅度,回应圣依纳爵对人的重视。」
他喜见耶稣会结出教育工作果实,香港及九龙两间华仁书院的旧生团结且致力延续修会服务精神,既支援母校的小班教学,更在不同岗位担当领袖角色,社会立场光谱亦阔, 反映学校重视自由思维。
谈到九十年来的发展,董神父指会士因应社会需要而开展新服务,如早期投入社会正义工作;后来家庭培育需求增加,有会士主力作夫妇培育。
而身任思维静院院长的他表示,该院约三十年前起开放予平信徒作退省;另外平信徒组织「基督生活团」则以圣依纳爵灵修为生活方式。
「从利玛窦到现在,会士贯彻容纳差异与交谈的精神。」董神父指会士乐于与香港人建立友谊,近年更加强与教徒持份者合作,「这无关会士人数减少,而是实践培育」。他强调当教徒共同履行培育使命,分享依纳爵灵修,便可以扩大神恩。
耶稣会刘胜义神父(J. Russell)十一月十一日说,昔日会士在香港社会欠缺福利工作之时填补这空隙,因而造就很多先驱工作,他指九十周年是修会的里程碑,而会士在社会转变之际邀请平信徒合作,能透过这份服务精神去推动圣召。
刘神父表示,会士为培育青年而来港。爱尔兰耶稣会会士于九十年前应恩主教邀请来港成立利玛窦宿舍牧养大学生,他一九五一年来港后亦曾担任利玛窦宿舍舍监及修会内的初学导师,并曾任教于华仁书院。
刘神父指耶稣会会士主动补足社会需要,如已故的郭年士神父(E. Collins)等创立公教婚姻辅导会,推广当时所缺乏的自然家庭计划及爱与生命教育,刘神父后来亦参与其中,今天公婚会更发展多元的家庭服务。
华仁旧生:传承会士服务精神
香港华仁书院旧生余盛名十一月十七日说,会士实践公义,关心社会上不同人的需要,又会勤于陪伴青年,为学生培养出服务精神。
昔日会士于两间华仁书院任教及担当校长,余盛名有份为修会庆祝九十周年整理歷史资料,他忆述自己在九十年代的学习经验:「会士在校园的临在很重要,教英文、辩论、教理等,以生命触动生命,校园风气也以自由闻名。」曾任天主教大专联会议长的他说,不少旧生在该会及其他团体担任领袖岗位,不是为要领导,而是为延续服务他人的精神。
耶稣会士透过多元方式服务社会,近年便推广商业伦理,从事金融监管工作的余盛名说,这正好在现今金钱挂帅的风气当中,提醒商界应重视诚实与互信等基本价值。
爱尔兰耶稣会会士一九二六年应香港代牧区宗座代牧恩理觉主教邀请来港服务,目前香港团体属于耶稣会中华省,香港二十二位会士服务学校、港大利玛窦宿舍、思维静院,并从事不同的使徒工作。(邓)
耶稣会的香港故事
两位华仁旧生主教
华仁书院培育出多位主教及神父。邓以明总主教一九二○年登记成为华仁书院第九十五号学生,他三○年进入西班牙耶稣会修院,四一年在上海晋铎,五一年在广州祝圣为主教,五八至八○年被监禁, 八一年来港安顿。
另一位华仁旧生是泰国叻丕府教区Ratna主教,他加入了泰国慈幼会后于一九四九年晋铎,六九年应邀回港出席华仁金禧演讲日。
耶稣会会士出任公职
来港耶稣会会士学识丰富,并善用才能去服务社会。其中赖诒恩神父(T. Ryan)一九四六年获委任为署理农务总监,协助政府成立农业处,并成为香港首任农业主任。他后来被委任为植物及林木处处长,并再获委为市场处长,管理二百名职员, 负责督导农民计划、组织及管理批发市场。
孟家华神父(P. McGovern)创立劳资关系协进会,协助工人争取工人尊严,他一九七六年出任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议员,并曾兼任行政局非官守议员,至八四年离世。
战时艰辛
香港沦陷期间,本地大部份学校停课,或被迫修改课程,华仁中文中学亦只许教授中文和日文。同年,澳门的圣类斯公撒格书院启用,主要为收容逃离日本佔领的香港中学生(澳门为中立国葡萄牙之殖民地)。
一九四三年,蔡伯德院长(P. Joy)及祁祖尧神父(G. H. Casey)被关入赤柱集中营。
耶稣会在港发展歷程
- 1926年:香港代牧区宗座代牧恩理觉主教(H. Valtorta)邀请爱尔兰耶稣会会士来港, 两位神父是年十二月二日抵港,于翌日的耶稣会圣方济沙勿略瞻礼首次在香港举行弥撒。
- 1929年:香港大学利玛窦宿舍十二月十六日启用。莫若瑟神父(J. McCullough) 出任首任舍监,身兼香港大学校长的港督金文泰主持启用礼。
- 1931年:华南总修院正式开幕,由耶稣会会士管理。修院于一九六四年交予教区成为圣神修院。
- 1932年:香港华仁书院正式交由耶稣会负责,嘉利华神父(R. Gallagher)出任第一位校长。
- 1937年:赖诒恩神父(T. Ryan)和邓乃理神父(D. Donnelly)创立华仁战争救济会,动员高中学生在粉岭协助安置难民。
- 1946年:侯奕纯神父(J. Howatson)仿傚赖诒恩神父在都柏林的贝佛德报童会,为香港的擦鞋童设立贫童会。后来该会演变成为小童群益会。
- 1952年:位于窝打老道56号的九龙华仁书院新校舍由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开幕,陶德万神父(P. Toner)担任校长;同年购入位于长洲的思维静院作为语言学校,余启深神父(J. McCarthy)为首任院长,而刘胜义神父为创办人之一。
- 1955年:位于湾仔皇后大道东的香港华仁书院新校舍由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开幕。
- 1963年:余理谦神父(J. Hurley)出任香港天主教大专联会司铎(至1972年),并参与多项学生运动。
- 1966年:郭乐贤神父(J. Collins)成立香港储蓄互助社。
- 1967年:郭年士神父(E. Collins)开办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
- 1969年:徐诚斌主教委任刘胜义神父为教区会议总书记,协助本地教会进行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的改革。
- 1971年:番禺小学转由耶稣会管理。该校后改名为番禺会所华仁小学,成为香港华仁书院直属小学。连民安神父(J. Mallin)获委任为校长。
- 1979年:思维静院开始提供有神师带领的依纳爵灵修主题避静。
- 1985年:吴智勋神父获委任港澳省会长,成为首位本地会士获委任省会长。
- 1989年:成立思维出版社有限公司,开始编制《神思》杂志。
- 1997年:狄恆神父( A . Deignan)创立香港国际教贤学院(HKIIEL)推广人文价值;同年基督生活团接办圣高隆庞传教女修会的玛利曼中学及小学。
- 2004年:华仁书院旧生成立「华仁一家基金有限公司」为两间华仁书院及番禺会所华仁小学筹款。
- 2015年:时任耶稣会总会长倪胜民神父到访香港。
资料取自: 《一九二六年至二零一六年在香港的 耶稣会会士影像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