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大公合一 > 文化交流

合一之旅——从威登堡到罗马

时间:2017-07-16  来源:香港《公教报》  作者:蒲锦昌 点击:
3830-12.01_420.jpg
引言
去年,普世博爱运动的成员和天主教香港教区基督徒合一委员会的龚圣美和我商量,希望在二○一七年教会改革(下简称改革)五百周年时举办合一之旅,使香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领袖、神职人员和信徒领袖有机会一起生活,一起思想教会昔日走过的路,并为教会的未来愿意多走一里路。
从构思到落实,功夫的确不少。由于是一个以合一为主轴的旅程,因此,我们既会到改革五百周年的历史现场——威登堡、奥斯堡、天特╱特伦多,也会到天主教会的中心——罗马。由于这是一次灵性的旅程,不论在威登堡、奥玛令(Ottmaring)、特伦多均住普世博爱运动退修的地方,甚至在罗马市内也住教会的旅舍,使整个旅程更有属灵的意义。我们差不多每天都安排早、晚祷或圣餐,也参加当地的圣餐和弥撒,在每个宗派和教会传统的礼仪中体验上主和他的心意。
结果,我们在二○一七年五月廿八日至六月九日,由德国的威登堡一直走到意大利的罗马,一起生活了十几天,为香港的教会合一历史写下了新的一页。参加者既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和信徒领袖,包括天主教会、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圣公会、中华基督教会、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崇真会、救世军等传统教会和宗派,年长的和年青的都有,有男有女、总共二十四人。
浓厚的历史感
不论置身于马丁路德宣道、生活过和提出九十五条的威登堡,或走在改革重要历史现场的奥斯堡,又或者使教会分裂无法挽回的特伦多大公会议召开的特伦多,甚至早期教会重要的中心罗马,都记载着几百年甚至过千年的历史,让我们每一个人不期然而有更重的历史感和历史意识。
我们今日的教会和宗派不是凭空而生的,马丁路德的改革产生于十六世纪欧洲大陆教会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教会内部有待改革的积弊,也受伊斯兰教兴起、扩张和对欧洲大陆构成的危机影响。天主教会也在教会改革前后进行自身的改革,更重视神职人员的训练,也有不少新修会的产生。
任何具历史感的人,都不能否认我们历史上的母体——大公教会,也不能否认我们是继承了教会过去的历史,不论其好与坏,不论其分与合,也不论其成与败。教会如何能走出过去的失败与分裂,而能迈向对上主呼召的积极响应,对主耶稣为门徒合一祷告的一致追求呢?任何一个基督徒都不能不在历史的某一点上扮演其历史的角色,不论其身份是教会领袖或信徒,不论其抉择是使教会更走向分或合。
走在历史的现场,不单只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历史,也让我们更认真的对待历史。
合一的灵性
我们在这个旅程中,碰到了很多追求教会合一的机构、神职人员与信徒。
天主教会的普世博爱运动,由成长在特伦多的卢嘉勒女士(Chiara Lubich)创立,是个全球的平信徒运动,强调在生活中实践福音,寻求教会的合一和普世手足情,在天主教会里形成了一个运动。
我们在奥玛令住了两天的普世博爱运动退修中心,就是一个体验教会合一的好地方。在这个小镇,天主教徒和德国信义会的信徒一起生活,一起崇拜,在生活和灵性的交流╱对话中,形成一个共融的群体。他们甚至得到了神父和主教的支持,参与和支持他们的聚会,成为他们中间生活的一分子。
在罗马的时候,我们参观了普世博爱运动的总中心。运动是一个天主教内部产生的教会新兴运动,一如马丁路德的教会改革般,重视圣经、基督、信心和恩典,因此,也能够超越教会传统与宗派的围墙,使不同宗派的基督徒一同追求合一。
在特伦多的天主教教区合一中心,特别设有改革五百周年展览。展览不单忠实地记录五百年前后教会所面对内外的挑战,也把路德的主张「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圣经,唯独基督」以象征方式表达出来。合一中心的总干事Alessandro Martinelli更表示,这四个唯独不是离开教会信仰和教导的东西,而是教会应有的信仰内涵。因此,今天的天主教看路德的改革是从正面去看,而不再是谴责其分裂教会。天主教这一种谦虚和包容的态度,正正是教会合一最需要的。
合一中心同时有世界各大宗教的常设展馆,把从世界各地搜罗的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的服饰、神像、器物展出,教育年青一代认识和尊重他人的信仰。合一中心又制作了十五个宗教的年历,把各宗教重要的节期和庆典一一陈列,让人一目了然,对世界各大宗教信仰有所认识,也学习尊重他人的信仰。
虽然在我们旅程中的每一次弥撒和圣餐,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参加者都不能和对方同领圣餐╱圣体,甚至在基督教各宗派一起时,我们也因教义和教会规定不能共同分享主设立的筵席,但是,这种不愉快和刺痛的经验,正正推动着我们更努力的打破这些藩篱和界限,追求教会更完全的合一。
我们承认彼此的不同,接受现在的限制,但是,又向着一个更光明的未来一起前进!
对谈的艺术
在奥斯堡,就在教会分裂的地方,我们也看到天主教会和信义宗教会代表于一九九九年签署《因信称义╱成义教义的联合声明》的历史性照片。经过四百多年的分裂,教会在二十世纪普世合一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在梵二大公会议的氛围中,终于有愈来愈多合一对谈的成果,包括一九九九年的《因信称义╱成义的联合声明》及为教会改革五百周年而共同撰写的《从冲突到共融》(二○一三)。只要宗派和教会传统肯走出各自的围墙,彼此交谈和对话,互相分享和合作,冰层自会溶解,教会合一终有一天会出现!
在罗马停留的主日,正好是五旬节——教会开始的节期。上午,我们在五世纪兴建的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参加由曾任宗座平信徒委员会主席的Stanislaw Rylko枢机主持的弥撒,下午则到信义宗传统的瑞典教会(Church of Sweden)交流。据教会的牧师所讲,瑞典教会得到天主教会的帮助,四十多年来一直借用天主教的圣堂举行主日崇拜,教宗也曾亲临致意,这充分表现出天主教会的胸襟和双方的主内情谊。这也是天主教会在梵二大公会议的主张:对话而是不对抗。
我们问到瑞典教会的牧师对改革五百周年的看法,他便重申信义宗教会和天主教一同决定用「纪念」(Commemoration)而不是「庆祝」(Celebration)来谈论教会改革,因为昔日的「庆祝」往往只是敌我心态的展示而已,充满了敌对的语言。他又谈到《从冲突到共融》这份文件最后一部分在教会传统与宗派间对谈五个大原则(Five Ecumenical Imperatives):
(一)天主教徒和信义宗信徒应常常由合一的角度而非分裂的角度开始,使共有的东西得到坚固,虽然分歧显而易见和经验得到。
(二)天主教徒和信义宗信徒必须让自己在与对方的接触中和相互对信仰的见证中被不断更新。
(三)天主教徒和信义宗信徒应当再次委身于寻求可见的合一,并一起发展成具体的步骤,以不断迈向这个目标。
(四)天主教徒与信义宗信徒应当一起重寻耶稣基督福音在今日的大能。
(五)天主教徒和信义宗信徒应当借宣讲和对世界的服务一起见证上主的慈爱。
天主教徒和信义宗以数十年的对谈经验来证实这五个原则的重要性和所产生的作用,而这些原则并不限于天主教和信义宗这两个教会传统。
对谈的工作
在罗马,我们先后与三个负责教会传统和宗派间促进对谈的机构会面,分别是圣公宗罗马中心、天主教宗座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及循道宗罗马普世合一中心,并有机会和三个机构的负责人交流对谈的经验和事工。
圣公宗罗马中心的莫森大主教(Sir David Moxon)向我们介绍,中心于梵二后成立,今年已踏入第五十一年,一直推动与天主教会的对谈,工作亦延伸到基督教其他宗派。事工主要有五方面:接待客人,教育工作,与普世合一伙伴在公义和平方面的合作计划,礼仪、灵修和牧养等方面的交换计划,教义上的相通。换而言之,事工包括教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是全方位的合一工作。莫臣大主教也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有人倡议的「接受性合一精神」(Receptive Ecumenism)。这种合一的观念很简单,就是不问其他教会传统有甚么要向我们学习的,而问我们有甚么要向其他教会传统学习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有助不同教会传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因为它有一种谦虚的心怀。
圣公宗不单只是最早和天主教会建立对谈关系的教会,而且也在合一方面有十分深邃的神学思考。在普世合一运动的圈子中,圣公宗不单只是最积极的一个,而且也往往是天主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桥梁。
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的主席科克枢机(Cardinal Kurt Koch)向我们讲述天主教会自梵二后在教会合一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与正教会有长期的对谈和关系的建立,与正教会的精神领袖君士坦丁堡牧首亦多次会面。在与基督教关系的方面,有和世界信义宗联会一起完成的《因信称义╱成义教义的联合声明》(一九九九)和为纪念教会改革五百周年而写的《从冲突到共融》(二○一三)。
不过,在教会合一方面,我们也面对各种挑战,主要有四方面:(一)看不到基督教内有清晰的合一倾向;(二)不同教会传统和宗派有不同的远象,大家没有对谈的清晰目标;(三)在伦理问题上有新的分歧,像人类生命、婚姻、性别等议题上;(四)福音派和五旬宗教会非常大的增长及教会的五旬宗化。
科克枢机又特别谈到,教会合一需要对过去分裂的历史和经验进行记忆的治疗(Healing of Memories)。大概意思就是,在教会分裂的过程中,我们都伤害过对方,欧洲的基督徒间甚至出现过血腥的杀戮和战争,因此,要弥合彼此的裂缝,就要治疗这深深的伤痕和记忆。亚洲教会虽然没有经历教会间的「宗教战争」,但是,我们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伤害过对方,也需要记忆的治疗,才能走向更深的合一。
设于罗马的循道宗普世合一中心的R e v. Tim Macquiban,也分享他们在接待客人,教育及合一伙伴合作计划等方面的工作。他和圣公会的莫臣大主教一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由难民沉船木头所制成的十字架,说明叙利亚等战火蹂躏的国家所涌入欧洲难民的处境,欧洲教会正联合起来面对这个挑战,希望这些难民的生命得到保障,并在欧洲有机会开展人生的新一页。我们看到,外来的挑战不一定会分裂教会,有时候反而可以团结我们。
普世的信仰
六月七日,我们一团人均穿着整齐,神父和牧师都戴上硬领,主教穿上紫色恤衫,救世军的施宏恩上校穿上整套军服,其中不少甚至在二十七、八度的气温下穿上整套西装,上午八时便到达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顶着猛烈的阳光,正襟危坐的等候教宗方济各上午十时主持的周三教理讲授活动。
这天读的读经是路加福音十一章一至四节,就是耶稣教导门徒的主祷文。教宗阐述这段经文时,强调基督宗教的伟大革命,就是叫上主作「天父」—─人类的爸爸。这不就是教宗作为耶稣基督在世代表的角色吗?
我们十分荣幸可以在仪式完结时和教宗合影,天主教的梁达材神父和圣公会郭志丕主教代表我们和教宗握手,我代表大家向教宗送上中国色彩的礼物——道风山制作的瓷碟,上书「清心的人有福了」,并有一串紫色的葡萄在左边。礼物和教宗的个性十分配合——超凡脱俗,又常存童真和简朴的心,一个对上主全然倚靠又全然委身的人,所到之处都散发着迷人的风采。他更向我们说:「请为我祷告。」在人群后排的郭伟基神父大声喊着说:「请为中国祷告。」教宗坚决的响应说:「我有,我每天都有!」他还等我们排好队伍,一起合影。大家都为此十分雀跃,一直到当天晚饭还在谈这个美妙的经历,有点不相信这是事实!
结语
旅程最后参观城外圣保禄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一座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兴建的教堂。教堂相信是保罗殉道和下葬的地方,在十六、七个世纪里因战乱及火灾等因素下多次被重建。正如基督宗教的信仰般不断面对时代的挑战,又不断更新自己一样。
这教堂也是基督宗教合一的象征,因为公元二千年时,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正教会普世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和普世圣公宗坎特伯雷大主教佐治·凯里就在千禧年时一起打开这座教堂的圣门,并一起跪下祷告。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主席科克枢机,也在这教堂的花园种下一棵橄榄树,象征基督宗教的合一。
中国人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愿望我们也栽种合一的种子,日后同样可以开出和平与友爱的果实。

•作者蒲锦昌牧师为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总干事 

 

 
 
 
 
 
 
 
上一篇: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 公布合一运动研究结果下一篇:杨鸣章主教与教区成员 拜访正教黎大略都主教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