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地教会团体四月二十五日合办讲座,纪念教会改革五百周年。讲者指教会一直追求革新,而革新的过程中亦有传承的元素,宗派间应继续透过交谈去承接传统。
讲座假循道卫理联合教会香港堂举行,从歷史角度探讨教会改革(宗教改革),并唿应天主教与信义宗为宗教改革五百周年而发表的文件《从冲突到共融》。
讲座上,天主教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教授郭伟基神父指出,教会于每个时代都需要革新,虽然教会在革除弊端的过程中会遇到张力或失败,但经歷转折后仍可得到成果。
对于宗教改革浪潮与教会大公会议间的张力,郭神父说,教会通过大公会议去解决问题和分歧, 它具备法定权力,以处理分裂和推动革新。
回顾教会歷史,郭伟基说, 教会于马丁路德改革前后经歷了几次革新上的挫折,如十五世纪出现三位教宗,一四○九年的比萨大公会议未能解决问题,待十年后的康士坦斯大公会议始能解决;教会多次想革除滥权情况,以废止买卖神职人员职位,以及改革司铎培育, 但均遇上阻力,其中改革司铎培育则要待特伦多大公会议(基督教多称天特会议)才有显着进展。
郭神父指特伦多会议并非针对马丁路德的改革而起,乃出于教会本身的需要;路德原意并非分裂教会,而路德等革新者亦有承接教父传统。
学者鼓励推动合一培育
另一讲者、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副教授叶菁华博士鼓励各宗派多沟通了解,并可多培育信徒去认识其他教会传统。
谈到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 叶菁华指路德对圣餐(圣体)的看法亦传承自天主教,同时强调基督的真实临在。他指这些神学传统是近世合一交谈的基础,而天主教与世界信义宗联会于一九九九年签署有关「称义」(成义)教义的联合声明(其后世界循道衞理宗协会加入签署);近年亦就改革五百周年推出《从冲突到共融》。他建议基督信徒可加深认识这些文献,以更好准备教会改革五百周年。
谈到华人教会内的合一,叶菁华指神学及圣经用语译名不一造成障碍。他指本地神学学者早前合作拟订《尼西亚信理》中译本;教会团体未来可从共同版本的诗歌着手,透过普及的渠道交流。
问答环节上,有份协助《从冲突到共融》中译工作的信义会李广生牧师发言说,该译本採用「上主」,而非「天主」或「上帝」, 以达致共同语言。《从冲突到共融》的中译工作已到尾声,将于七月由天主教和信义宗牧者举行签署仪式。
本地教会团体近期着手举办活动纪念教会改革,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会长林崇智牧师讲座后对本报说:「五百周年是个契机,鼓励各宗派更努力推动合一,取得更多进展。」天主教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屈淑美修女对本报说,合一意识培育可从祈祷开始,因友谊是对话交谈基础。
上述讲座由「神学对话小组」(天主教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和基督教协进会合一关系委员会联合组成)和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