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澳门教区婚姻家庭与生命委员会(下称婚委会),本月10日于主教公署举行克灵顿模式生殖照护系统分享会,由香港公教婚姻辅助会吕焕玲医生、程德君医生,以及克灵顿生殖护理指导员邱致莹女士主讲。
克灵顿模式生殖照护系统是天主教推荐的自然生育法之一,它是一项分析及追踪妇女的生理指标,然后计划适当和适时的检查,以药物或手术去改善妇女的健康,增加她们的生育能力。现时已于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采用。
在是次分享会中,三位讲者先说明自然优生优育与克灵顿模式生殖照护系统各自的特色。吕医生表示女性的子宫黏液十分不同,而自然生育法是主要研究女性子宫的特质与特性,「每个子宫都有自然的机制,作自然的调节,让精子进入」,最后结合成为胚胎。
她续解释,透过观察子宫黏液的状况,以及妇女身体的征状,包括量度基础体温等(黏液征状体温法),便能得悉妇女可孕期的开始与结束:「因为排卵期前后的体温都会不同。排卵前,体温会降低;排卵后,因为有黄体素的关系,体温会升高,亦会令基础体温升高。」
吕医生又引用其中一种自然生育法——比林斯排卵法(Billings Ovulation Method,BOM)——来分辨妇女的黏液分别与特质,去教导妇女留意自己阴部的感觉,观察黏液的状况。她又解释,妇女要先观察黏液何时开始,经期后有一段时间是干燥的,一有黏液便是可孕期的开始。而可孕期的结束,则是留意体温是否升高:「体温升高后第三晚便是可孕期的结束。」甚至透过观察体温,去知道自己有否排卵。
由于每人的子宫颈黏液各有差异,加上对于黏液的描述与定义各有不同,因此克灵顿模式生殖照护系统能将黏液分类,并将黏液标准化,包括:黏液的多少、颜色、质量、滑度等。再加上各医学科技,如何针对性地帮助不育妇女。
自然生育法主张妇女从自己的身体上作观察,并细心留意,从而会令妇女生活上得到改变。讲者一致表示,若妇女更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更能提升怀孕机率。
婚委会主任郑桂好女士随后接受访问时表示,是次的分享会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自然生育法,知道天主教会里仍有方法帮助不育的教友。同时,婚委会特别邀请本澳医护人员出席,希望透过今次分享会提供相关渠道,让本澳医护界能够于将来提供相关服务。
郑女士又透露,现时教区正拟引入克灵顿模式生殖系统——「生殖护理指导员课程」,期望将于今年七月推出。如有兴趣报读的公教医护人员或教友,可浏览婚委会网页了解详情,报名或查询请电28921139或66635317联络何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