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阅读《谷》,我们就像代入了门徒们的身份,亲身经验当中的每一幕。在响应了耶稣的呼召之后,自然就是开始上路,与他同行。他们认了这位师傅不久,首次见他技惊四座的,是他在葛法翁犹太会堂的宣讲,尤其是他们首次见到他驱魔。众人彼此窃窃私语般的问:「这究竟是甚么?」。我想,门徒们心中也同样有着这样的疑问。而且,我们甚至应该有这样的疑问。
对于那些在犹太信仰传统中成长的人来说,这样的疑问一点也不意外。这可是早已植根于他们内心的一份渴望。他们等待着那位上主派来的,有如梅瑟般的先知重临他们之中。这份期待就记录在我们在读经一中听到的《申》中的一段话。
上主在描述这位由他亲自提拔的先知时,提到两个必要的要求:一)凡上主要他说的,他必要说;二)凡把自己的话冒认为上主的,或以其他神祗而说话的,则当受死。这两个要求,一以贯之,就是上主所拣选的先知,其实就是忠心信实的代言人。毕竟,其实圣经中的「先知」,意思并不是「未卜先知」,预言未来以趋吉避凶的人,而是代上主说他要说的话的人,即「代言人」。
上主的要求,或更好说上主的保证的,他所拣选的人对他完全忠信,言行都唯以上主为中心。这样的要求看似理所当然,但在《申》的上文下理中也有其用意。事实上,在梅瑟复述上主这番话之前,他先告诫自己的同胞:「在你中间,不可容许人使自己的儿子或女儿经过火,也不可容许人占卜、算卦、行妖术或魔术;或念咒、问鬼、算命和求问死者」(10-11节;礼仪从略)。梅瑟之所以指出这位继承他上主先知身份的人,所讲的只会是上主的话,就是让他的族人明白,毋需依赖迷信之事来确认人生的路向如何,因为他们中已有人能够传达唯一可靠的上主的说话。
既然早与上主立约了,就当然不应依靠其它神灵魔怪。不过,为何梅瑟要在这个时候作出这番警诫呢?这就要回到《申》所描绘的历史背景中。基本上,梅瑟之所以要重申上主的律法和命令(《申命记》取名的本意),就是因为以民已来到应许之地的边界,但梅瑟已无法继续领导他自己的民族。是故,梅瑟在这番警诫之前,更先说了:「几时你进入了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土地,不要仿效那些异民做可憎恶的事」(9节;礼仪从略)。
的确,当人失去一个已习惯了的可倚傍的精神上的支柱,又或者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是很容易感到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因此,在这个时候,人就会想去以一些『非常手段』来感到有所依靠,来寻找方向。梅瑟大概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这个一方面自己快要离开自己的族人,另一方面他们也将进入一片全新的(陌生的)土地时,告诫他们只可以,也只需要,信赖上主,因为尽管他不在了,上主仍会在他们中提拔一位像他一样的代言人,以供他们倚傍,并指引他们。
藉由今天的福音选读,礼仪尝试让我们明白,耶稣继承这唯上主是瞻的忠信代言人职份。而且,他把这职份做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他展现出来的震慑力,也是无远弗届的。他的教诲,「语惊四座」;他的宣讲,「具有权威」;他的命令,连「邪魔也要屈服」。
然而,即使他的震慑力如此大,他并没有归功于自己,更没有事事以自己的喜恶为标准。相反,他的宣讲是:「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罢!」。他宣讲的,是天主的国;他要求人信从的,其实是福音(纵然基督信仰后来明白他就是福音本尊)。只有这样完全以上主为中心,又同时在人们本身的生活环境中与人相遇,耶稣才能够展现出他的权威,让人,甚至魔鬼,折服。
另一方面,虽然我并非附魔与驱魔问题的专家,但我相信,尽力效法耶稣那份唯上主是瞻的精神生活的人,被附魔的机会是极度低的。相反,那些企图利用别的神灵魔妖为自己趋吉避凶,甚至恶意伤害别人的人,当然将『聪明反被聪明误』;然而,想深一层,这样的人在心底深处,其实不也就是那些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好处,或至少一切只从自己处着想的人吗?他们会否为天主国的来临而悔改?会否仰望那位在十架上为救罪人而承受无辜之苦无妄之灾的耶稣吗?其实,某程度上,他们何尝又不像是附了魔?
纵然我们不是耶稣,我们也不必个个都是驱魔人,但至少我们能够学习耶稣,事事以上主的心意为先,一言一行都为「爱主爱人」的天主国度代言。那么,即使我们不是驱魔人,也能够让我们以及我们身边的人对附魔产生抗体。
|